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二回 月姑迷惑武三思 鲁仲会遇通城虎

武三思和武承嗣整日里都在盘算着如何能当上太子。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天夜晚,月光皎洁如银,武后在玑花楼与张易之、张昌宗一同饮酒赏月。武后搂着张昌宗的粉颈,情意绵绵地说:“自从朕与爱卿相识,便片刻不想分离,真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像今晚的月亮这般圆满。”张昌宗趁机说道:“陛下洪福齐天,万寿无疆。只是如今储君之位尚未确立,朝廷内外恐怕会有不少议论吧?”武后答道:“朕驾崩之后,庐陵王自会继承大位,又会有什么议论呢?”

张昌宗却不以为然,进言道:“陛下此言差矣。请问陛下,庐陵王姓什么,陛下又姓什么?若让庐陵王继承大位,他姓李,必然会将国号由周改回唐,那武氏的七庙祭祀可就断绝了。陛下若立一位侄子为太子,待他继承大统后,必定会尊陛下为大周的开国之主,武氏一族的天下也能万世传承,享受无尽的祭祀。陛下怎能将武家好不容易得来的天下,再归还给李氏呢?还望陛下三思。”

武后听了这番话,沉思片刻后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如今如梦初醒。只是武承嗣性情浮躁,唯有武三思勤勉谨慎,可以继承大位。”于是,武后当即下旨宣武三思入宫议事。

谁能想到,武三思当晚独自走进花园赏月。正欣赏着月色,他忽然听到墙外传来女子的哭泣声。武三思好奇心起,便打开花园的后门,出去查看。在月光的映照下,他看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年约十六岁,生得如花似玉,一身白衣。女子站在井边,正伤心地啼哭,见到武三思后,竟朝着井中跳去。武三思眼疾手快,急忙上前将她抱住,问道:“姑娘,你为何半夜寻死?”

那女子收住眼泪,悲戚地说道:“爷爷,此事说来话长。奴家姓花,名月姑,自幼许配给韩家为媳,可没想到丈夫不幸早亡,父母又逼迫奴家改嫁,我实在走投无路,才逃出来寻死。”武三思见此女子容貌绝美,声音娇柔,早已心醉神迷,魂不守舍,说道:“我不是别人,乃是赵王武三思。你如今不必寻死,若肯依从于我,我便纳你为正妃,你意下如何?”花月姑低头不语,武三思便趁机抱住她,花月姑也没有推辞。于是,二人一同走进花园,在假山洞里行了云雨之事。

这边,圣旨接连三次来宣召武三思入宫,可武三思的家人里里外外都找不到他的踪影,整个府邸为此闹腾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张柬之听闻了此事,立刻禀报给了狄仁杰。此时狄仁杰正卧病在床,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拖着病体入宫。武后见到他,问道:“国老,你身体不适,为何还带病来见朕,有什么话要说吗?”狄仁杰痛哭流涕,上奏道:“臣听闻陛下想要立武三思为太子,所以特来冒死进谏。当初太宗皇帝历经千辛万苦,亲自冒着箭雨石矢,才平定了天下,将皇位传给高宗。高宗又将太子托付给陛下,可陛下如今却想将皇位传给外姓,这恐怕有负高宗的期望吧!况且,侄子与儿子哪个更亲近呢?陛下若立庐陵王为太子,那么陛下千秋万岁之后,还能配享太庙;可若立武三思为太子,从古至今,可从未听说过侄子做了天子,还会将姑姑供奉在宗庙的。陛下为何要听信谗言,做出如此错误的决定呢?”

武后听了狄仁杰的这番话,恍然大悟,大喜道:“若不是国老明言相劝,朕几乎就被那小子误导了。朕如今决意立庐陵王为太子,马上就下旨召他进京。”狄仁杰闻言,赶忙谢恩。武后命内侍搀扶狄仁杰上车,将他送回府中。

而武三思与花月姑在假山洞里一直睡到太阳高高升起,才悠悠醒来。二人携手回到房中,武三思这才得知昨夜自已被召入宫,本以为是要被立为太子,可等他匆忙入宫时,庐陵王已经被立为太子了。武三思得知此事后,气得半死。

几个月后,狄仁杰病情危急,他急忙将张柬之请到床前坐下,支开了左右侍从,说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死不足惜,只是遗憾不能亲眼看到大唐中兴。我如今定下三条大计,依此行事,定能保大唐中兴。”说着,他取出三个锦囊,递给张柬之,继续说道:“第一个锦囊,可以确保庐陵王安全进入长安;第二个锦囊,可以制伏武氏家族的势力;第三个锦囊,可以在关键时刻救驾出京。仁兄只要依计而行,大唐必定能够复兴,我即便死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瞑目了。”张柬之接过锦囊,含泪拜别而去。又过了几天,狄仁杰病逝,他留下遗表向武后谢恩。武后得知后,悲痛欲绝,几次哭晕过去。随后,武后下诏追赠狄仁杰为梁王,赐予祭田千亩,并命他的儿子狄谨扶柩归葬,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再来说说房州的庐陵王,他的麾下有两位得力之人,文臣是鲁仲,武将是马登,二人深受庐陵王的器重。马登早就想和薛刚一起向庐陵王上奏,只是担心武后一直在通缉薛刚,所以不便开口。而庐陵王自已也时常想起,薛刚踢死的御弟,其实是在人群中被挤倒后误被踩死的,薛刚怎么敢故意踢死太子呢?再说惊崩圣驾一事,那也是父皇的命数已尽。薛刚一家因此被满门抄斩,实在是令人哀伤。庐陵王心里也想着,如果薛刚能辅佐自已复兴大唐天下就好了,只是这话他自已说不出口。鲁仲也明白庐陵王的心思,可庐陵王没说,他也不便主动提及薛刚。

有一天,庐陵王忽然叹气落泪,鲁仲见状问道:“千岁为何如此不开心?”庐陵王感慨道:“孤想到我祖太宗皇帝,亲自冒着生命危险,才平定了天下,子孙后代本应世代守护。可没想到母后却将孤废黜,流放到这里,如今又杀害了宗室亲王四百多家,改唐为周,在长安称帝,还迁移了唐朝的宗庙。孤每每想到这些,就忍不住伤心落泪。大夫,你可有什么办法能助我复兴大唐天下?”

鲁仲答道:“臣只是一介平庸之才,实在担当不起如此大任。千岁若想复兴大唐,必须聘请山西太原府的屈浮鲁。此人是个文武全才,若能与他商议大计,必定能实现中兴。千岁可准备黄金千两、白璧二十四双、明珠二十四粒、彩缎百端,交给臣,让臣前去聘请他,如此一来,大事可成。”庐陵王采纳了鲁仲的建议,当即写下请书,备好礼物装上车,又挑选了二十名军校跟随。鲁仲随即辞别庐陵王,朝着太原出发。

鲁仲一行人走到黄草山时,突然听到一声锣响,数百名喽啰从路旁冲了出来。喽啰们将鲁仲挑翻下马,用绳索捆了起来,跟随鲁仲的军校们也都被捆住,车上的礼物也被抢上了山。鲁仲被押到山寨中,薛刚问道:“你是哪里派来的官员,要到哪里去送礼?”鲁仲硬气地说:“要杀就杀,何必问我?”徐美祖则说道:“那可不行,我们这里也不会随便杀人。若你与我们没有仇怨,我们就放了你,只要你把事情说清楚。”鲁仲答道:“我是奉房州庐陵王的差遣。”

薛刚和徐美祖一听到“庐陵王”三个字,立刻起身,亲自走下台阶,为鲁仲解开绑缚,问道:“足下是庐陵王麾下的什么人?”鲁仲心中暗自诧异:“真是奇怪,难道庐陵王的名声这么大,连山中的草寇都如此敬重他?这可真是稀奇。”于是,他答道:“在下是庐陵王麾下的大夫鲁仲,奉千岁的旨意,前往太原聘请贤人屈浮鲁,车上装的就是聘礼。”薛刚听后,吩咐道:“快把鲁大夫的随从们的绑绳解开,车上的礼物也不许乱动,赶紧准备酒筵,为大夫压惊。”鲁仲疑惑地问道:“好汉,请问尊姓大名,为何听到我主的名字,不但不杀我,反而如此厚待?”薛刚笑道:“我自然有名字,稍后你便知晓。我且问你,武国公马登可在房州?”鲁仲会如何回答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