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林冲定睛仔细打量,只见那大汉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面撒着一把鲜艳的红缨,身穿一件白色的缎子征衫,腰间系着一条纵线绦。下身是青白相间的行缠,紧紧抓着裤子口,脚上穿着獐皮袜和带毛的牛膀靴。他腰间跨着一口腰刀,手中提着一条朴刀。身材高大,足有七尺五六的样子,面皮上有一大块青色的记印,腮边微微露出一些赤须。此时,他把毡笠子掀到了脊梁上,坦开胸脯,头上戴着抓角儿软头巾,威风凛凛地挺举着手中朴刀,高声怒喝道:“你这个泼贼,把我的行李财帛弄到哪里去了?”

林冲本来就满心的不痛快,哪里肯搭理他,圆睁着一双愤怒的怪眼,虎须倒竖,挺起朴刀,气势汹汹地冲上去与那大汉争斗起来。但见此时残雪刚刚初晴,薄薄的云层才渐渐散去。溪边覆盖着一片寒冰,岸边弥漫着两股肃杀的气息。两人你来我往,一上一下,就好像云中的龙在与水中的龙相斗;一来一往,又如同岩下的猛虎和林下的猛虎相争。一个好似擎天的白玉柱,一个宛如架海的紫金梁。那大汉没有丝毫的破绽,林冲更是威风勇猛,气势千般。一个竭尽全力朝着对方的心窝猛戳,一个全神贯注地向对方的胁肋处狠刺。他们相互架隔遮拦,那激烈的场面就像马超与张飞交战;盘旋点搠之间,又仿佛尉迟敬德大战秦琼。双方争斗了好半天,始终不分胜负,战了几个回合,依旧难分高下。这样精彩的打斗场景,即使用最巧妙的画笔也难以描绘出来,就算是鬼神见了也会胆战心惊。

林冲与那大汉斗了三十多个回合,依旧难分胜负。紧接着,两人又斗了十几个回合,正斗到激烈的关键时刻,只听见山的高处有人大声喊道:“两位好汉,别再斗了。”林冲听到喊声,猛地跳出了打斗的圈子。两人各自收住手中的朴刀,朝着山顶望去,只见王伦和杜迁、宋万,带着许多小喽啰走下山来,他们乘船渡过了河。王伦说道:“两位好汉,你们这两口朴刀使得真是出神入化,厉害非凡。这位是我的兄弟林冲。青面汉,你又是谁?能否通个姓名?”

那大汉说道:“我乃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的孙子,姓杨名志,如今流落在这关西一带。我年轻时曾参加武举考试,还做到了殿司制使官。道君皇帝要建造万岁山,派遣了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到京城交纳。没想到我时运不济,押着花石纲走到黄河时,遭遇大风把船打翻了,花石纲也丢失了,我没办法回京赴任,只好逃到别处避难。如今朝廷赦免了我们的罪行,我现在收得了一担钱财物品,打算回东京,到枢密院去疏通一下,再谋划自已的前程。我从这里经过,雇了个庄稼人挑着担子,没想到被你们给夺了。能否把东西还给我?”

王伦问道:“你莫不是绰号叫青面兽的那位?”杨志答道:“我就是。”王伦热情地说:“既然是杨制使,那就请到我们山寨喝几杯水酒,再把行李归还给你,怎么样?”杨志直接说道:“好汉,既然你认识我,直接把行李还给我,比请我喝酒更好。”王伦解释道:“制使,我几年前到东京参加科举考试时,就听闻过你的大名,今日有幸相见,怎么能让你空手回去呢。暂且请到山寨稍作停留,没有别的意思。”杨志听了,只好跟着王伦一行人过了河,来到了山寨。王伦又叫来朱贵一同到山寨相聚,大家都来到了寨中的聚义厅。左边一排有四把交椅,分别坐着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右边一排有两把交椅,上首坐着杨志,下首坐着林冲,大家都各自坐定。王伦吩咐杀羊摆酒,安排了丰盛的筵宴来款待杨志,这些暂且不提。

简单来说,酒过数杯之后,王伦指着林冲对杨志说道:“这位兄弟,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绰号豹子头林冲。因为高太尉那家伙容不下好人,故意找事把他刺配到沧州,在那里又出了事,如今刚到我们这里。刚才制使你说要去东京办事,不是我王伦故意拉拢你,我自已都放弃了文业,投身到这绿林之中。制使你也是有罪之人,虽然已经被赦免,但想要恢复以前的职位也很难。况且高俅那家伙现在掌管军权,他怎么会容得下你呢?不如就留在我们小寨,在这里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一同做个好汉。不知道制使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杨志回答道:“承蒙众头领如此抬爱,只是我有个亲眷在东京居住。之前因为官司连累了他,我还没来得及酬谢他,今天我想去他那里一趟。希望众头领能把我的行李还给我,如果不肯还,我杨志就算空手也得去。”王伦笑着说:“既然制使你不愿意留在这里,我怎么敢强迫你入伙呢。那就请放宽心在这里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走。”杨志听了非常高兴。当天众人饮酒一直到二更天才散去,各自回去休息。第二天一早起来,又摆酒为杨志送行。吃过早饭,众头领让一个小喽啰挑着昨夜的担子,一起把杨志送下山来,到了路口与杨志告别,还让小喽啰渡河,把杨志送到大路上。众人相互道别后,便各自回山寨了。从这以后,王伦才肯让林冲坐在第四位,朱贵做第五位。从此,这五个好汉就在梁山泊干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这些暂且不表。

只说杨志出了大路,找了个庄稼人挑着担子,打发小喽啰回山寨去了。杨志踏上了前往东京的路,一路上免不了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晚上住宿,白天赶路。没过几天,就来到了东京。有诗为证:清白传家杨制使,耻将身迹履危机。岂知奸佞残忠义,顿使功名事已非。

杨志进入城中,找了一家客店住了下来。挑担子的庄客把担子交还给他,杨志给了他一些银两,庄客便回去了。杨志到了店里,放下行李,解下腰刀和朴刀,让店小二拿些碎银子去买了些酒肉,吃饱喝足。过了几天,杨志托人到枢密院去打点疏通,想要恢复自已原来的职位,他拿出担子里的金银财物,上下打点,想要重新补任殿司府制使的职位。把许多财物都用尽了,才终于得到了申报的文书,被引去拜见殿帅高太尉。

来到厅前,高俅把杨志从前的履历文书都看了一遍,顿时大怒道:“你们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有九个都回到京师交纳了,偏偏你把花石纲弄丢失了,又不来报告,还逃跑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被捉拿归案。如今你又想谋职,虽然所犯罪名已经被赦免,但还是难以再任用你。”高俅把文书一下子都批驳了,把杨志赶出了殿司府。

杨志满心郁闷,回到客店中,心里思量着:“王伦劝我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只是我杨家世代清白,我不肯玷污了父母留给我的名声。我本指望凭借一身本事,在边疆战场上一刀一枪地拼杀,为自已博个封妻荫子的荣耀,也为祖宗争口气,没想到又遭受了这样的挫折!高太尉,你也太狠毒了,如此刻薄地对待我!”心中烦恼了一阵,在客店里又住了几天,盘缠都快用光了。

杨志心想:“这可怎么办才好!只有祖上留下的这口宝刀,一直跟随着我,如今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拿到街上去卖掉,换得千百贯钱钞,好作为盘缠,到别的地方去安身。”当天,杨志带着宝刀,插上草标,到集市上去卖。他在马行街里站了两个时辰,却没有一个人来询问。一直站到晌午时分,他转到天汉州桥的热闹处去卖。杨志刚站了没多久,就看见两边的人都往河下巷子里跑去躲起来。杨志一看,只见人们都慌乱地逃窜,嘴里喊着:“快躲起来,大虫来了!”杨志感到很奇怪,心想:“这么繁华的一座城池,怎么会有大虫呢?”于是他站住脚,朝着远处望去,只见远远地走来一个黑凛凛的大汉,像是喝得半醉,一步一撞地走了过来。杨志仔细看那大汉,模样生得十分粗丑。但见他面目看起来仿佛是鬼,身材勉强像个人。就好像那杈枒的怪树变成了他的身躯,臭秽的枯桩化作了他腌臜的模样。浑身上下,长满了像沙鱼皮一样渗渗濑濑的东西;夹脑连头,全是拳拳弯弯的卷螺发。胸前的皮肤像一片锦缎般粗糙,额头上有三条明显的皱纹。

原来,这个人名叫牛二,是京城出了名的泼皮无赖,被人称作“没毛大虫”。他专门在街上撒泼耍赖、行凶闹事,接连惹了好几桩官司,就连开封府都拿他没办法。所以,满城的人只要一看到他,就纷纷躲得远远的。

这天,牛二气势汹汹地冲到杨志面前,一把从他手里扯出那口宝刀,粗声粗气地问道:“小子,你这刀打算卖多少钱?”杨志回答道:“这是祖上留下来的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一听,大声呵斥道:“什么破刀,竟敢卖这么多钱!我花三百文买的刀,也能切肉、切豆腐。你这破刀到底有啥特别的,竟敢叫宝刀?”杨志解释说:“我这刀可不是市面上卖的那种白铁刀,它可是正儿八经的宝刀。”

牛二不依不饶地追问:“那怎么就叫宝刀了?”杨志耐心地说:“这宝刀有三件神奇之处。第一,砍铜剁铁的时候,刀口不会卷刃;第二,吹毛可断,就是把头发放在刀口上,轻轻一吹,头发就能齐齐断开;第三,杀人之后,刀上不会沾上血迹。”牛二听了,不屑地说:“你敢剁铜钱给我看看吗?”杨志自信地说:“你拿铜钱来,我剁给你看。”

牛二于是跑到州桥下的香椒铺,要了二十文当三钱,整齐地码成一垛,放在州桥的栏杆上,然后冲着杨志喊道:“小子,你要是能剁开,我就给你三千贯。”当时,围观的人虽然不敢靠近,但都远远地围了过来。杨志说:“这有什么难的。”他卷起衣袖,手拿宝刀,仔细瞄准,只听“咔嚓”一声,一刀就把铜钱剁成了两半。众人见状,都忍不住大声叫好。

牛二却不高兴了,喊道:“叫什么好!你说说第二件神奇之处是什么?”杨志说:“吹毛可断。把几根头发往刀口上一吹,头发就能齐齐断开。”牛二还是不信,从自已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给杨志:“你吹给我看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对着刀口用力一吹,那些头发瞬间断成两段,纷纷飘落。众人再次叫好,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牛二又问:“第三件呢?”杨志说:“杀人刀上没血。就是把人一刀砍了,刀上不会留下血痕,因为这刀太快了。”牛二还是不信,说:“我不信!你拿这刀剁个人给我看看。”杨志说:“这是在城里,我怎么敢杀人?你要是不信,我杀只狗给你看。”牛二却耍无赖:“你说的是杀人,又没说杀狗。”杨志有些不耐烦了:“你不买就算了,别在这里纠缠不休!”牛二却不依:“你把刀给我看看。”杨志说:“你别没完没了的!我又不是你能随便招惹的。”牛二挑衅道:“你敢杀我吗?”杨志说:“我跟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你不买刀,我干嘛杀你?”

牛二却一把紧紧揪住杨志,说:“我非要买你这口刀。”杨志说:“你要买,就拿钱来。”牛二耍无赖:“我没钱。”杨志说:“你没钱,揪着我干嘛?”牛二耍横:“我就要你这口刀。”杨志坚决地说:“我不给你。”牛二继续挑衅:“你有种就剁我一刀。”杨志终于忍不住了,大怒之下,一把将牛二推倒在地。

牛二迅速爬起来,又扑进杨志怀里。杨志大声喊道:“街坊邻居们,都给我做个证。我杨志没了盘缠,才来卖这口刀。这个泼皮无赖,不仅强抢我的刀,还动手打我。”可是,街坊们都怕牛二,谁也不敢上前劝阻。牛二嚣张地喊道:“你说我打你,打杀了你又能怎样!”说着,他挥起右手,一拳朝杨志打来。杨志眼疾手快,猛地躲过,然后拿着刀冲了上去。一时之间,怒火中烧,对着牛二的额头狠狠刺了下去,牛二“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杨志仍不解气,又赶上去,在牛二的胸脯上连刺两刀。牛二血流满地,当场死了。

杨志大声喊道:“我杀了这个泼皮无赖,不会连累你们!他既然已经死了,你们就陪我一起去官府自首吧。”周围的人赶忙围拢过来,跟着杨志一起前往开封府自首。此时,府尹正在升堂问案。杨志拿着刀,和当地的邻居们一起上了公堂,全部跪下,把刀放在面前。

杨志禀告道:“大人,小人原本是殿司制使,因为在运送花石纲时出了差错,被削去了官职。如今没了盘缠,只好在街上卖这口刀。没想到遇到这个泼皮无赖牛二,他不仅强抢我的刀,还动手打我。我一时气愤,才失手杀了他。这些邻居们都可以作证。”邻居们也纷纷为杨志求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府尹说:“既然你是主动来自首的,就免去你入门时的杖打。”随后,命人给杨志戴上长枷,派了两名相官,带着仵作等人,押着杨志和邻居们,来到天汉州桥边进行现场检验,并整理成了文案。邻居们都提供了证词,随后被保释回家,等候进一步的消息。而杨志则被关进了死囚牢。

杨志被押到死囚牢里后,许多押牢的禁子和节级,听说他杀的是恶贯满盈的牛二,都觉得他是条好汉,不仅没有向他索要钱财,还对他多加照顾。天汉州桥下的百姓们,也因为杨志除掉了这个街头祸害,纷纷凑了些盘缠和银两,给他送饭,还在上下打点,为他说情。负责审理此案的推司,也觉得杨志是主动自首的好汉,而且为京城除去了一害,牛二家又没有苦主,于是就把他的罪状改轻了。经过多次审问,最终判定杨志是在打斗中误伤人命。

六十天的期限一到,推司向府尹禀明情况,将杨志带出厅前,去掉长枷,打了二十脊杖,还找了个文墨匠人,在他脸上刺了两行金印,然后将他发配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那口宝刀,则被官府没收入库。

府尹当堂签发了文牒,派了两个防送公人,也就是张龙和赵虎,给杨志戴上七斤半重的铁叶子盘头护身枷。府尹还叮嘱两个公人,要好好监管,押解上路。天汉州桥的几个大户,凑了些银两,等杨志到来后,把他和两个公人一起请到酒店,摆上酒食招待。他们拿出银两送给两个公人,说道:“杨志是条好汉,为百姓除了一害。如今他要去北京路途中,希望二位多多关照,好好照看他。”张龙和赵虎说:“我们也知道他是好汉,你们放心,不必多说。”杨志向众人道谢。众人还把剩下的银两都送给杨志当盘缠,然后各自散去。

杨志和两个公人回到原来住的客店,结算了房钱和饭钱,取了之前寄存的衣服和行李。杨志还准备了些酒食,宴请两个公人,又找医生买了几个治杖疮的膏药,贴在伤口上。之后,他们三人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每到五里有单牌,十里有双牌的地方,就会停下来休息。路过州县时,杨志会买些酒肉,时不时请张龙和赵虎吃。三人晚上住在旅馆,白天赶路,没过几天,就来到了北京,进城后,找了家客店住下。

原来,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的留守梁中书,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权势极大。这个留守名叫梁世杰,是东京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二月初九日这天,梁中书升堂问案,两个公人押着杨志来到留守司厅前,呈上开封府的公文。梁中书一看,他在东京时就认识杨志,当下便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缘由。杨志便把高太尉不让他复职,自已花光钱财卖刀,以及杀死牛二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禀告了梁中书。梁中书听了,非常高兴,当场就给杨志开了枷,把他留在厅前听候差遣。随后,他给两个公人批了回文,让他们回东京去了。

自从杨志来到梁中书府中,他每天都勤勤恳恳,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都时刻准备着听从梁中书的使唤。梁中书见杨志如此勤勉谨慎,心中便有了提拔他的想法,打算让他担任军中副牌一职,每月给予一份俸禄。但梁中书又担心其他人不服气,于是传下命令,让军政司向大小将领和所有人员发布告示,告知大家第二天都要前往东郭门的教场,进行武艺演练和比试。

当天晚上,梁中书把杨志叫到厅前,对他说:“我有意提拔你做军中副牌,每月给你一份俸禄,只是不知道你的武艺究竟怎么样?”杨志恭敬地禀告道:“小人曾参加武举考试并中举,还担任过殿司府制使的职务,这十八般武艺,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今承蒙您的厚爱和提拔,对我来说就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一样。如果我能得到晋升的机会,一定会像衔环结草、鞍前马后那样报答您的恩情。”梁中书听后非常高兴,赏赐给杨志一套衣甲。当晚,一切相安无事。有诗称赞道:杨志英雄伟丈夫,卖刀市上杀无徒。却教罪犯幽燕地,演武场中敌手无。

第二天清晨,正值二月中旬,天气风和日暖,阳光明媚。梁中书吃完早饭,带着杨志骑上马,前呼后拥地向东郭门行进。到达教场后,大大小小的军卒以及众多官员纷纷前来迎接。梁中书在演武厅前下马,走进厅内,在正面的一把浑银交椅上稳稳坐下。在他的左右两边,整齐地排列着两行官员,有指挥使、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副牌军等。前后周围,站着上百名神情威严的将校,一个个看起来凶神恶煞。在正将台上,站着两位都监,一位名叫李天王李成,另一位名叫闻大刀闻达。这两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手下统领着众多军马。此刻,他们一同来到梁中书面前,整齐地呼喊了三声“喏”。

紧接着,将台上竖起了一面黄旗。将台的两边,整齐排列着三五十对金鼓手,他们一起擂响了战鼓。随着三通画角和三通擂鼓的响起,整个教场变得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大声喧哗。随后,将台上又竖起了一面净平旗,前后五军迅速整顿队伍,变得整齐划一。将台上有人挥动了一面引军红旗,只听鼓声响处,五百名军士迅速列成两阵,每个人都手持器械,严阵以待。将台上又挥动起白旗,两阵的马军整齐地来到前面,各自勒住马匹。

梁中书传下命令,召唤副牌军周谨上前听令。右阵中的周谨听到召唤,立刻跃马来到厅前,下马后,将枪插在地上,像打雷一样大声喊了个“喏”。梁中书说:“让副牌军展示一下自已的武艺。”周谨领命后,绰起长枪,翻身上马,在演武厅前一会儿向左盘旋,一会儿向右盘旋,手中的长枪舞动了好几路,引得众人纷纷叫好。梁中书接着说:“叫从东京对调过来的军健杨志。”杨志快步走到厅前,深深行了个大礼。梁中书说:“杨志,我知道你原本是东京殿司府的制使军官,因犯罪被发配到这里。如今盗贼猖獗,正是国家用人的时候,你敢不敢和周谨比试一下武艺高低?如果你能赢,我就提拔你担任相应的职务。”杨志回答道:“如果蒙您差遣,我怎敢违抗您的命令。”

梁中书让人牵来一匹战马,命令甲仗库的随行官吏为杨志提供军器,让他披挂整齐后上马,与周谨进行比试。杨志来到厅后,穿上了昨晚梁中书赏赐的衣甲,束紧腰带,戴上头盔,挂上弓箭,佩上腰刀,手拿长枪,翻身上马,从厅后疾驰而出。梁中书看了看,说:“让杨志和周谨先比试枪法。”周谨一听,心中大怒,暗自想道:“这个发配来的贼配军,竟敢和我比试枪法!”然而,他没想到自已的这番怒气,却激怒了杨志这个好汉,杨志决心要与周谨一较高下。

如果不是杨志与周谨进行这次比试,杨志也不会在万马丛中声名远扬,在千军队伍里夺取头功。这次比试,也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说不定会让杨志带着大斧横担来到水浒,或是斜拽着钢枪登上梁山。究竟杨志与周谨的比试会引出什么人来呢?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