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七回 久鳏

在东京,有个名叫赵能的饱学秀才。他常常暗自感叹:“我这辈子别的没什么奢求,就盼着能娶一个贤良淑德的老婆,她既要长得美貌,又得出身清白、有名望的人家,还得是不贪图钱财的家庭。而且我打算等自已考中进士之后再娶妻。”然而,科举场上才学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他壬午年没考中,丁酉年又落榜。因此,虽然说亲的人不少,但他高不成低不就,东家的亲事看不上,西家的也不满意。

时光飞逝,转眼间赵能年近三十,却依旧孤身一人,婚姻之事毫无着落。这满心的苦恼无处诉说,他最终郁郁寡欢,含恨而死。

死后,赵能见到阎君,递上状纸申诉:

状告事项为长期单身未娶。负责仕途的官员不通情理,致使我的才学得不到施展;掌管婚姻的司官没有主见,让我的姻缘之事一片混沌。我不知道自已究竟哪里得罪了二位大人,都快三十岁了,还没有遇到一个合心意的人。恳请大人彻查此事,让我心中的冤屈能稍稍得到伸张。特此上告。

包公看完状子后说:“偏偏是你们这些秀才喜欢怨天尤人。”赵能说:“不是我赵某爱抱怨,俗话说:受到不公平对待,自然会发出声音。我常常看到,阳间考中举人和进士的,有不少人文章写得狗屁不通;而那些真正有学问、文章写得好的人,却屡次考试都不被录取。我还看到,那些愚笨痴呆的人,身边却有娇妻美妾相伴;而像我这样仪表堂堂的男子,却只能独守空房。这怎么能不让人抱怨呢!”

包公说:“阳间有徇私枉法的官员,但阴间不会有不讲道理的事。福禄和姻缘,都是上天注定的,抱怨也没用。”赵能说:“要是阴司真的没有不讲理的事,那像我赵某这样的人,也不该落到如此地步。或许是衙门里的办事人员像阳间一样,存在很多徇私舞弊的行为,才让我如此落魄。恳请大人传唤掌管婚姻的司官,查个明白。”

包公说:“我最痛恨衙门里的办事人员徇私舞弊,你这秀才说得有道理。”随即命鬼吏传唤掌婚司前来。掌婚司来了之后说:“案牍上并没有赵能的名字。”包公说:“哪有这种事?”又传注禄司来查问。注禄司说:“册籍上也没有赵能的名字。”

包公心中起疑,不禁说道:“天下竟有这样的怪事!阳间徇私舞弊的事情就多,没想到阴司更糟糕。”满堂的官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包公说:“案牍和册籍都拿来给我看。”二位司官各自呈上,包公查看后,并没有发现有改动的痕迹。

包公又问赵能:“你把出生的年月日时写下来给我。”赵能一一写好呈上。包公对照着年月日时去查,发现二位司官的簿册上只有朱能的名字,和赵能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包公心里明白了,便把赵能带到一旁,让二位司官先退下。

随后,包公立刻向天曹上奏,怀疑朱能或许就是赵能。天曹传下旨意:将赵能改作朱能,应当连科及第,并招赘为王相国的女婿。

包公接到旨意后,批示道:

经审查,目前尚未得志的赵能,就是将来连科高中的朱能。只因命运坎坷,执着于自已的标准,才引发这一场申诉和两件奇事。才学一时得不到施展,飞黄腾达有早有晚;案牍记录不明,姻缘却有奇妙的匹配。三十岁成家,本是古之常理,四十岁科举中第也不算晚。不应抱怨阴间,以免让阴官背负不公平的骂名。理应再回阳间,须知大才之人终究不会被长久埋没。改名重生后,莫要再为长久单身而抱怨。

批示完毕,赵能被放回阳间。后来的事情果然都如包公批示的那样一一应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