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八回 绝嗣、第三十九回 耳畔有声

在东京城内,住着一位名叫张柔的人,平日里颇为乐善好施,可到了晚年,却膝下无子。而在城外,有个叫沈庆的人,坏事做尽,行径与强盗无异,家中却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尽享七子绕膝的天伦之乐。

张柔心中实在难以接受,含恨离世后,便来到阎君处,呈上一纸状词,申诉道:

状告事由为绝后不合理之事。俗话说:积德行善的人会有更多子嗣。经典中也讲:做好事的人会有后代。按道理本应如此,事情也该这样发展。我心怀敬畏,做事光明磊落,虽不敢自认为是大善人,但也能做到不做恶事。然而我年事已高却没有子嗣,这成为我终身的遗憾。恳请阎君查明前世因果,辨明后续之事。特此上告。

包公看完状词后说道:“哪有行善之人反而绝后的道理,想必是你祖父遗留下来的冤孽所致。去司善簿上查一查。”鬼吏查阅后回报说:“恶簿上有张柔的名字,他的三代祖张异作恶多端,因此本该绝嗣。”

包公对张柔说:“你虽然做了些善事,但掩盖不了祖宗的恶行,你不要怪天道不公平。”张柔又问:“那像沈庆这样作恶多端的人,为什么反而生了七个孩子呢?”包公说:“这也给你查一查。”鬼吏又回报说:“沈庆一生作恶,本应绝嗣。但因为他三代祖宗都积德行善,所以他的后代才没有断绝。”

包公接着说:“这正是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般来说,一个家庭行善,得连续几代都为善,才能称得上是积善;几代都行不善之事,才叫做不善。谁说天道没有报应?报应要么在儿孙身上,要么就在自已身上。张柔,你一生既然做了几件善事,难道就没有得到报应吗?让你来世到清福中享受些快活。而沈庆做了这么多坏事,罚他转世为畜生,多受些刀砍案板的痛苦。”

包公批示道:

经审查得知:子孙是祖宗延续的依靠,祖宗也是子孙繁衍的依托。所以家族的传承如同瓜藤绵延,从始祖开始;子孙的吉祥征兆,如麒麟出现。于公因为公正断案,家门必然光大;王氏的荫庇自然流传。因此,需三代人积善,才会让后世子孙众多;一个人的至孝,不足以改变祖上积累的恶业;几件微小的善事,又怎能彰显出子孙贤良的福报呢?你虽不是诬告,但想法有些痴妄。今生没有得到相应结果,来世再给予报应。

批示完毕,便将张柔等人发落离去。

在开封府城内,有一户官宦人家,主人姓秦名宗佑,排行第七,家境富裕。他娶了城东程美的女儿为妻,程氏性格温柔,治家有方,十分贤惠,与宗佑育有一子,名叫长孺。十几年后,程氏不幸去世,宗佑悲痛万分,难以释怀。

到了中秋佳节,宗佑触景生情,思念起亡妻,不禁潸然泪下。将近半夜时,他恍惚间梦见程氏来到身边,两人交谈起来,就像程氏还在世时一样。相处了好一会儿,他们解衣同枕,亲密无间,仿佛程氏从未离开。一番相聚后,程氏起身,含泪告别宗佑,说道:“承蒙你的恩情,我一直铭记于心,所以才能与你梦中相见。我没有别的嘱托,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咱们的儿子长孺,希望你好好抚养他,这样我即便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说完便离去。宗佑正要挽留,却突然惊醒,才发现是一场梦。

第二年,宗佑续娶了柳氏为妻,柳氏生下一子,取名次孺。柳氏出身小门小户,性格十分凶狠暴躁,宗佑对她颇为畏惧。柳氏对自已的亲生儿子疼爱有加,视若珍宝,可对长孺却满心嫉妒,经常打骂他。长孺心里明白自已不被继母待见,又不敢告诉父亲,只能默默忍受,日子过得孤苦伶仃,无所依靠。此时,长孺已经十五岁了。

有一天,宗佑外出拜访亲戚,一连几天都没回家。柳氏趁机将长孺骗到暗室中,残忍地将他打死,随后吩咐家中下人,对外都说长孺是突发暴病而死,还将他埋葬在了南门外。

过了几天,宗佑回到家中,柳氏假装悲痛,痛哭流涕地告诉宗佑,长孺几天前突发急病去世,已经葬在南门城外了。宗佑听后,想起前妻临终前的嘱托,悲痛不已,他心里明白,长孺肯定是死于非命,但畏惧柳氏,只能隐忍不发。

三月的一天,包公出城到郊外劝勉农事,途中看见道旁有一座新坟,坟上纸钱随风飘动。包公经过时,忽然听到身旁有人低声呼喊:“告相公,告相公。”一连喊了好几声。他回头查看,却不见人影;又走了几步,那声音再次响起,一整天都在他耳边萦绕不绝。等到回城又路过新坟时,那声音听得更加清晰。包公暗自思忖,这里面必定有冤情。于是,他向附近的邻里和老者打听:“这座新坟是谁家埋葬的?”老者回答道:“是城中秦七官人最近去世的儿子,就葬在这里。”

包公随即命令手下向老者借锄头,掘开坟墓,检验坟内小孩的尸体,果然发现尸体身上有多处伤痕。回到衙门后,包公立刻派公差传唤秦宗佑,询问此事的缘由。秦宗佑供称,死者是前妻程氏所生之子,名叫长孺,今年十五岁。前几日自已外出访亲,回来后,后妻柳氏告知他长孺几天前突发急病去世,现已葬在南门外。

包公心中有数,又派人传唤柳氏到衙门,质问她长孺究竟是怎么死的。柳氏坚称:“是突发暴症死的。”拒不承认自已的罪行。包公怒拍桌案,大声喝道:“他若是病死,为何浑身都是伤痕?分明是你打死了他,还敢抵赖!”随即吩咐对柳氏用刑。柳氏自知理亏,无奈之下,只好将打死长孺的经过如实招认。

包公判决道:“无故杀害子孙,罪当处死。”于是,按照律法将柳氏处决。秦宗佑因不知情,被放回家中。这个案子也成为了警示后妻莫要杀害前妻之子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