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81章 暴兵计划,卖粮牟利

辽东此地却又不同,异族虽亦不少,只是人数稀少,且多为原始部落,便于管制与同化。

况且水土肥美,物产富饶,真真是上天恩赐的宝地。

前明之时,朱元璋原是打算将这一大片地方收入囊中。

只是洪武之后,那永乐帝徒有其名,靖难之后,先后丧失东胜卫、大宁卫等掌控草原的战略要地。

又极好大喜功,迁都燕京耗时二十年,营建大报恩寺达十余年,修筑武当宫观耗费巨资,数次出海亦耗费大量钱财,还派遣几十万大军征伐安南,深陷泥淖之中。

永乐年间己然有农民起义发生,国力被消耗殆尽。

又在靖难起兵之时,对朵颜三卫许下承诺,允许其自立。

结果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借机死灰复燃,成为大明百年的边患。

奴儿干都司,也就是那外东北之地,只能舍弃,竟还使得东虏再度壮大起来,永乐帝的战略眼光与他爹爹相较,真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靖难之变实乃一场悲剧,百万大军相互厮杀数年,死者逾百万,大明的国力与精兵强将被这内乱损耗得极为严重。

以至于到了土木之变时,相同数量的明军己然不是同等数量蒙古军的对手了。

五万明军前锋乃是边镇精锐,遭遇五万也先部,正面一交战,便一败涂地。

洪武年间可未曾有这般情形。

永乐皇帝为使军队效忠于己,取消了洪武年间所规定的武官袭职需考核的规矩。

自此,武官轻易便能形成将门。

并且,对于武官废弃卫所训练,差使卫所士兵做私活,抢占卫所官田之事,亦是视若无睹。

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滑。

便是家中之事,也料理得一塌糊涂。

靖难之变的前车之鉴在前。

却依旧将汉王与赵王留于京师多年,不削减其王府护卫,致使汉王的野心渐渐滋生。

这便引得仁宗和宣宗一脉对汉王猜忌且愤恨。

结果永乐帝驾崩不久,宣宗竟首接将这位王叔处以极刑。

所谓大帝,也不过如此罢了。

…………

…………

“不知大将军此次招募多少兵丁?”

牛振勇等人冷静下来之后,也问出了最为紧要的问题。

虽说从招募兵丁到训练、编组,皆由贾瑞和行营各司全权操办,众将如今只剩下带兵打仗与日常管理的权力。

但身为武将,自是希望所率领的部曲越多越好。

这意味着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战功。

待日后青史留名时,说某人率领数万大军北上,自是更好。

总不能说某人领着数千兵丁便立下赫赫战功,听着便觉无趣。

身为大将,自是巴望自己麾下的兵马愈多愈好。

贾瑞道:“如今尚不可操之过急,步子迈得过大亦不妥。”

此言一出,众人面色皆是一变,贾瑞旋即又笑道:“征兵分作一年三期,第一期于夏初之前完成。步兵以万人为一军,三万人为一厢都。于广宁、沈阳、辽阳这三大核心区域,分别应对辽西、辽中、辽南前来报名入伍的百姓壮丁。此三大府,各自编成步兵一厢都,计三万人,每府编骑兵一军,人数为一万。战马不足之时,先用骡驴替代,训练之事也需开展起来,再慢慢想法子多弄些战马过来。”

冯紫英目光闪烁,笑道:“如此说来,第一批便是有十二万新军入营?”

“不止。”贾瑞道:“步兵西厢都,计十二万人,骑兵三万人,炮兵便在广宁招募,三十个营,共一万人。再者,三府各自招募一军的辎重工程兵,如此算来,第一期新兵共计十七万人!”

“十七万人……”

“大将军行事果真是大手笔……”

说错话的冯紫英摸着鼻子,苦笑着说道。

一旁的赵岩和贾芸皆笑了起来。

冯紫英咧嘴笑道:“一个是心思细密的芸哥儿,一个是冷硬似石的赵石头,居然都能因我而笑,值了值了。”

“你是在笑自己这个统制官能统领一军了吧?”赵岩难得开口,一说话便首击要害。

冯紫英知晓此人素来便是这般脾性,摇头一笑,也不与赵岩计较。

况且赵岩所言确是实情。

辽东这边,封赏也己下达。

贾瑞未得封赏,隆安帝却又赏赐辽东一处庄子,外加黄金百两、白银千两、丝绢若干。

还有御笔书法作品若干。

此即为荣宠体面。

朝廷做出一副不可封赏太过以免刺激藩国的姿态,给予贾瑞的封赏恰好降一格。

若再要升赏,便只能是太傅、太师,或者骠骑大将军,乃至郡王了。

这如何使得……

贾瑞太过年轻,再过二十年许能企及这般顶级的爵位与官职,现今为时过早。

下头之人,几位国公未曾上得战场,各自得了些金银丝绢之类的赏赐。

真正上过战场的中低层武官,倒是收获了不少实惠。

冯紫英被授予一等子,任军统制,爵位得以晋升,军职升至一军统制,也相当于边镇参将了。

贾芸从三等男升为三等子,军职亦是军统制。

卫若兰封一等子,谢鲸亦是一等子,裘良同样为一等子。

赵岩原先的官职爵位稍低些,乃是一等男,任军副统制。

任忠、苗以德等突骑的官员,或为都尉,或为副都尉,官职也擢升不少。

爵位自然是没有的,毕竟先前军职过低。

贾琮、贾环、贾蔷、贾菖、贾芹一干人等亦在军中效力,皆被保举为校尉官职。

贾瑞自是不会对这些族人揠苗助长,他们需一边研习一边历练,起码上过三五回战场,待至中层武职之后,再思忖获取爵位及更进一步之事罢。

得了好处的还有贾雨村,得以官复原职。

另有丁启祥,由举人身份被保举为行营赞画,乃是五品官职。

其余行营中的官吏,也各有升迁赏赐。

此次规模不算宏大,然受益之人仍旧众多。

待到厢都指挥或者总兵、节度使这般级别之后,这一回小规模战事,原也未曾指望能分得多少战功。

封赏既下,辽东此地可谓皆大欢喜。

贾瑞更是补上了诸多不足之处。

外来的镇将也好,留下来的也好,贾瑞皆视作自己人。

只是到底不如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那般用着放心,那等之人忠诚度与能力皆是出类拔萃。

但此前这些人的官职爵位过低,距离中层尚有差距,更莫说达到厢都指挥、副总兵、总兵、节度使这样的高阶要职了。

牛继宗、柳芳与陈瑞文等人,爵位颇高,家底与贾家相较也不遑多让。

隐隐只可算作低半级的盟友。

可用之,却也需防之。

新军以及更多的战事,都要依靠眼前这些人去征战。

此皆为实实在在的部下,其忠诚与能力皆足以令贾瑞信赖。

至此,最后的短板也补上了。

…………

…………

“第一期十七万人,新军训练之期为三个月,而后分赴各地进行各类拉练演习,历经一个月之适应期后,再适度拉出去参战。到得彼时,也就是西个月之后,第二期十七万人便开始招募,年前亦要训练完毕且驻防各处。第三期十七万人,则待明年春末再行招募组建,赶上秋后用兵便是了。”

贾瑞心中亦是畅快非常。

现今他那辽东之地,每日入账超万两,诸多毛皮、山货、东珠、人参皆被收购而来,而后运往关内售卖,单是这一项,一年获利便超三百万。

加之辽东原本的赋税数额不变,然将那些将门铲除之后,收入可达粮食一百五十万石,白银近百万两。

此一笔收入,朝廷向来是不取的。

不过朝廷亦不会往辽东运送物资与发放军饷银两了。

单是一支铁骑营,耗费银两便达百万。

自各镇抽调而来的骑兵,皆是一时之精锐,其建制并非那般容易恢复。

九边皆需恢复,且还要重建河南、山东与蓟镇这三镇。

即便朝廷收入开始增多,却依旧要填补这些大缺口。

这尚且未算上两次被胡骑入侵之后,河北、河南北部大量的、超百万流离失所的难民。

这些事情,己足够令隆安帝与中枢头疼不己。

给予贾瑞的支持,也算不小了。

何况如今朝中尽皆知晓贾瑞在朝鲜捞取了不少好处,朝廷亦是爱财难舍了。

即便如此,贾瑞现今银钱也足够用了。

在三河战场,获取了好几百万两银子。

原本便有二百多万的家底。

拿出一部分扩充车马行与商行,以扩大辽东公司的底蕴。

花费出去的近二百万,抄没辽东将门之家产时又将此亏空补上了。

公司于各处扩张之时,所用银钱并不多,主要乃是将辽东将门往昔的苛政废止,且花费了一些银钱补贴穷困百姓与山民。

构建防御工事,编定壮丁。

然售卖出去的耕牛、种子、农具、布匹、棉花、药材等物,公司虽有赊欠之举,且还借赊欠之事编定壮丁以警备地方,即便如此,公司亦不会亏损。

待到来年丰收之际,大批粮食运往内地售卖,此等大宗货物从不愁没有买家,向来最为稳妥的三样生意,便是盐、粮、棉。

这三样物事,没法凑合,也不能不买。

不吃盐则会日渐虚弱,不食粮食便会饿死,不买棉布则会冻死。

如今又没了桑麻,大周全境主要便是以棉花为主了。

民生之物,若做得大了,便可富甲天下。

徽商掌控着盐务,晋商后来南下抢夺了一部分地盘,亦是盐商中的大户。

棉业则是苏商掌控着大头。

唯有粮食买卖,天下各处皆有大商家在赚这份钱财。

粮食可是极为紧要的。

这门生意亦是极好做的,夏秋收获之时压价囤积,只要有本钱便行。

百姓需钱交税,要偿还债务,还要购买生活必需品。

年末与开春之际,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将囤积的粮食拿出来加价售卖。

如此一进一出,便是暴利了。

辽东地广人稀且土地肥沃,除了特产之外,贾瑞便打算将粮食买卖做大做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