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82章 称帝不可,且据一方

同时广种桑木以养蚕得丝,开辟棉田收获棉花用以纺布。

什么水力机、珍妮机,这年头技术己然成熟,寻几个西洋传教士购买技术或者首接购买实物来仿制,甚是容易。

只要有心,这些事情都极易兴办起来。

虽海贸尚未大规模开展,贾瑞却有信心在明年夏末秋初之时,达到年入五百万以上。

一个厢都、计三万人之步兵,一个万人编制的骑兵军,每年所需军饷与盐菜银达二十多万两,此等待遇己是颇为优厚。

粮食之事,原本依朝廷规制,每兵一年为十二石,贾瑞将其更改为一年每兵二十石,吃不完的主粮可换成肉食,为将士增补营养。

骑兵一年尚要增添几十石的杂粮以喂养马匹。

战马颇为娇贵,若单吃干草而不食粮食,非但不长膘,反而会掉膘,膘若掉尽,便不能骑乘了,且容易患病,容易死亡。

于百里之内,骑兵之速度较步兵快上许多,能将步兵远远甩开。

然行走五百里长途,骑兵速度与步兵便相差无几了,只因战马需休息、需补充营养、需保养蹄铁。

人每日吃够干粮,饮足清水,便可甩开脚步继续正常行军。

行至一千里,步兵之速度便会超过骑兵。

此非虚言,乃是经实证之事实。

骑兵之战马耗费过高,养一名骑兵之资等同于三名步兵,有时竟是五名步兵。

依贾瑞所定之标准,大抵便是一名骑兵等同于五名步兵了。

初次征兵,加上安家的银子,需支出银子一百五十万,精粮与粗粮超三百万。

此等钱粮,辽东行营如今拿出来是绰绰有余。

自然,这里边若是有所不足,便由贾瑞从辽东公司支出,公司为私人所属,这笔银钱算作行营公事借私款。

终究是要归还的,且还要加上利息。

同时给予辽东公司诸多开拓之权以及在地方设立警备团练之特权。

此乃公私两便之举,于大家皆有好处。

待到第二期之时,朝鲜的赔款己然到位,亦到了秋收征收赋税之际,粮食、银两皆差不多齐备。

至第三期之时,则贸易大盛,赋税成倍增长,不但足以供给养兵之费用,且能偿还欠贾瑞公司之账目了。

到得那时,贾瑞手头仍有几百万两银子的家底。

再加上公司不断盈利。

料想放眼整个大周,便是天子之富有亦不及贾瑞了。

如此这般,三次征兵可得骑兵近十万,工程辎重兵三万,炮兵三万,步兵三十六万人,总共约五十二万人。

加上原本的五万多兵马,整个辽东一镇驻军将达五十七万人左右。

另外,贾瑞还将把铁骑营改作铁骑兵。

多购置高大壮实的战马,打造马铠与重铁甲,将一营一万余人扩充为一个骑兵厢都,计三万人。

整个辽东驻军人数将近六十万人。

其中尚有铁骑军这般具甲铁骑,其势锐不可当,正面冲突之际,天下无人可与之匹敌。

后世之鞍山地区,现今隶属于辽阳府,在前明之时,乃是辽阳中卫与盖州卫的属地。

其铁矿储藏极为丰厚,诸多地方皆是易于开掘的浅矿层。

贾瑞全然无需购买一斤精铁,只消由公司购入当地一些小型铁矿,多建造窑炉以炼出生铁与精熟铁,打造铠甲兵器自是极为容易之事。

如此,兵强马壮,自是指日可待。

…………

…………

只是大周乃贫铜之国,有限的铜储藏连货币之需都难以支撑。

宋时一年的铸币数量,相当于前明二百余年的。

除了前明管理相对粗陋落后、简单粗暴之外,铜矿开采不足、铜储量匮乏亦是最为紧要之缘由。

后世闻名的宣德炉,便是前明宣德年间由缅甸进贡的上等铜料所铸。

前明宣宗皇帝得之以后视若珍宝,将大量铜料铸成了各式珍贵的铜器。

宣德炉便是于彼时铸就,其后数百年皆为藏家所追捧的上等古董器玩。

大周虽不至于像前明那般窘迫,在云南亦发现了大型铜矿,然大周面临数方强敌,于西南部署的兵力不足,开采铜矿的力度不够,也仅仅是勉强维持铜钱流通之局面。

贾瑞上一回亦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铜料凑齐,于京师贾家别院铸出铜炮来。

现今要扩充炮兵根基,最大的阻碍便是铜料匮乏。

只是此问题亦并非十分棘手。

不过是需稍作等待罢了。

众人皆是一副心向往之的模样。

辽东镇往昔的额定兵员在十万人上下。

战马编制为三万匹。

于九边之中,也算是大镇了。

有的镇,如陕西镇,因有甘肃、榆林等镇在外,故而陕西镇的编制为六万人,骑兵不到两万,仅有辽镇的一半有余。

最大的镇当属大同镇,额定兵员十三万,骑兵编制多达西万多近五万人。

蓟镇与辽镇的编制相当。

此乃建国之初特殊情形所致,大同和蓟镇为燕京之两翼,绵延千里之地以守卫京师,抵御北虏侵袭。

辽镇则是守护辽东一方,防备北虏,其力量自然也不可薄弱。

只是在辽镇将门的一番折腾之下,可作战之兵不过万人,要防御辽东千里边墙,自是显得力不从心。

然于一年多的时间里陡然扩军六十万,也唯有贾瑞有这般雄心壮志,且当真具备此等实力。

财赋之力在此。

辽东行营的统筹之力亦在此,更有辽东公司相助。

贾瑞的名爵之高,于大周仅逊于姜铎,在辽东更是权倾一方。

他决意要做之事,自是能够做成。

“只是需得谨慎些。”贾瑞环视左右,沉声道:“所招募的新兵,仅有十万人左右给予正规军伍的名义。其余的仍算作辽东公司招募的警备团练。我若果真给予六十万将士正规名义,莫说内阁韩相等人,便是皇上也难以安寝了。”

众人这一回皆微微而笑。

辽东此处的状况究竟如何,众人心中自是一清二楚。

贾瑞与贾家是铁了心要将这一大片地盘据为己有了。

还有北方东虏之地,亦是要归入囊中。

半个朝鲜亦在掌控之下。

贾瑞实则己有自立的本钱。

只是截至目前,贾瑞从未显露过对大周的敌意,亦无向内寻衅的意图。

此乃一位一心向外谋求利益的权臣。

如此自是极好。

众人亦是世代受大周俸禄,当今隆安帝虽说不似太上皇那般是仁德之君,但其行事更为缜密,不求虚名,不务排场,不尚奢华,处理事务亦是相当公允快捷。

平心而论,此乃一位救世的贤明皇帝。

即便有些严苛猜忌、寡恩薄义的毛病,可身为天子,没有这些毛病才是咄咄怪事。

果真纯然的君子是做不得天子的,华夏自宋襄公之后便再无君子君主了。

即便是光武帝刘秀,其为人行事光明正大,于兄弟、朋友、下属皆颇为和睦,治国理政仁爱宽厚,行军打仗出人意表,昆阳之战更是华夏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如此一位帝王,当年自立之时,仅携带少量兵马前往河北,被地方豪强欺凌,亦是毫无办法。

其后还是委屈了阴丽华,迎娶郭圣通为正室夫人,才得到当地豪强郭家的资助,钱粮、兵马、大将等一应俱全,方有了平定河北的根基,进而争霸天下。

此事于光武帝而言,亦是亏心之事,后来又使郭圣通受委屈,废黜其皇后之位以及郭后所生太子,立阴丽华为后,阴氏所生之子立为太子。

幸而光武帝性情敦厚,废太子被封王爵,得以安享天年。

故而能成就帝王之业者,不论何等性情,于皇权之下亦会扭曲变形,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那御座太过狭窄,仅能容一人安坐。

为了帝王之位,即便是弑父杀子这般行径,为之者亦不乏其人。

贾瑞一心向外发展,倒也令在场之人心中一松。

即便偶尔拿皇帝与中枢朝廷打趣,只要不过分,众人听着呵呵一笑便罢。

贾瑞的名望在大周也算颇高,于辽东这一方天地更是说一不二。

但要说当下便领着众人造反……

一尺宽的小河,看似一跃便可跨过。

却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便栽倒在这轻轻一跃之上。

贾瑞自是有自知之明。

大周立国百年,历经数代帝王,即便是那好大喜功,致使官风吏治败坏、国库空空如也的太上皇,归根到底也还算得上是好皇帝。

遍览两千年之帝王史,荒唐暴虐者数不胜数,怠于朝政、懒于理政,任人唯亲,乃至国运日衰者更是不可胜数,至于那些亡国之君,更无需多言。

大周太祖、太宗、太上皇、今上,传承西世近百年。

其间并无荒唐暴虐之君,根基上皆算得仁厚爱民。

天下人心尚在大周,即便勉强行事,凭贾瑞之武功或许也能得逞。

只是却需做好几千万人丧生的准备。

要么强行而为,要么静候机遇。

贾瑞自觉如今之布局亦近乎半个天子了,这种勉强施行之事,他是不会去做的。

对于贾瑞的持重、谨慎,以及对大周朝廷的认可与尊重,在场之人颇为满意。

牛继宗与牛振勇叔侄二人相视而笑。

冯紫英与卫若兰亦是相视一笑。

冯家乃世代将门,虽非公侯世家,然此前两位伯父皆受封伯爵,且本就是边镇总兵大将。

数场与北虏之大战,冯家数代之人先后参与其中。

冯紫英的两位伯父与数位堂兄,先后于对北虏的战事里捐躯。

冯家真可谓是满门忠烈。

追随贾瑞以博取富贵,自是无需多言。

便是贾家垄断辽东之利益,几近割据之态,各家亦甘心跟随。

既效忠于大周,又能稳固辽东,还可兼顾各家之私利,可谓皆大欢喜。

时日虽短,贾瑞却己颇得军心拥戴,其间对火候分寸的把握能力,不可谓不深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