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帝的眼神也黯淡了一下。
若非自己一时糊涂。
以为儿女亲事并非那般要紧。
当时亦存有打压一下贾瑞的心思。
结果致使君臣之间产生了嫌隙,如今想要挽回亦是不能了。
林如海的态度便是君上若任用,便竭力报效。
若不任用,便潇洒离去。
想要如先前那般不顾自身,为了新政舍弃一切的林如海,是决然不会再回来了。
即便如此……
隆安帝仍是笑着点头,说道:
“贾瑞亦是这般意思,上次奏疏回来说,不会扩大战事,不过汉江,军队亦会尽快撤离平壤等地。那地方穷困潦倒至极,实是国困民穷之所,投入军队、官吏、财赋、物力,想要经营起来,没有数十年的功夫是绝无可能。自汉唐之后,此地便不再为天朝所属,一首是藩属之地,得到了也没什么益处,舍弃了亦不可惜,贾瑞的提议朕也准了。朕并非好大喜功的帝王,不以扩充疆土为美事,耗费国中财赋去养护边地无用之处,朕不会如此行事的。”
隆安帝的话语里亦有淡淡的遗憾。
现今若是国初那般强盛且正在开拓之时,占据了小半的朝鲜是决然不会归还的。
哪个皇帝不喜爱开疆拓土,眼见祖宗的疆土在自己手中扩展了些许,对帝王而言,那皆是无上的荣光。
然大局既定,隆安帝也只得将那遗憾之情收起。
辽东之地如今己全然交与贾瑞。
贾瑞的实权与声望皆过高了。
若再有灭国之功,又拿什么来酬谢他的功劳?
尤其是将朝鲜的小半国土交予此人,叫隆安帝如何能安然入睡?
也只能作罢了。
幸得此次贾瑞的决断甚合隆安帝与内阁的心意。
料想朝中官员里的有识之士亦是极为赞同。
既能够解决边患,又未曾使矛盾扩大,不会陷入战争的泥沼之中。
正契合大周保存国力的现有国策。
除了极少数食古不化的愚笨之人,对贾瑞心怀不满者恐怕寥寥无几。
倒是听闻那心怀不满之人当中有一个贾政。
只以为贾瑞在辽东擅自动兵,无视朝廷纲纪律法,是在给贾家招惹灾祸。
隆安帝嘴角亦露出一抹笑意。
这贾政啊,怪道贾代善为他铺就官场之路,还特地将贾敏许配给林如海这般文官中的佼佼者。
有贾家的人脉,又有林如海出谋划策,可贾政却毫无政绩与政声可言。
十几载光阴,官职几乎未曾变动。
即便有人想要照应,对贾政这般毫无才能、毫无出众之处的平庸官吏也是无计可施,实在是没法子提携。
如此也好,贾家到底还算不得坚如磐石。
这一回给贾瑞赏赐酬功,仍有可运作的余地。
…………
…………
贾瑞与朝鲜的议和内容,也很快就在大周神京传开了。
总共几百万两钱粮的赔偿。
少量驻军。
缓冲地带朝鲜人不得驻军。
开放口岸。
这些条款,令许多神京官员看得瞠目结舌。
儒家信众们从未听闻有这般的战争样式,亦未曾见过如此的议和条款。
要么以雷霆之势出击,一举粉碎边患,铲除其族中的反抗势力。
而后接纳归降的远方之人,以比对自己子民更为优厚的条件接纳那些降者。
恰似匈奴人归降之后,汉武帝于边郡安置那些降人,赐予他们水草丰美之地,赏给他们钱粮。
如此方是煌煌圣朝的气象,才有着华夏的博大胸怀。
…………
…………
“瑞儿这般行事,实在是太过严苛了。”
虽是当着一群与贾瑞亲近之人,贾政抖着邸抄的时候,脸仍是黑得如同锅底一般。
今日他又被一群同僚取笑了。
众人皆说贾大将军不仅战功赫赫。
估摸着当年也没少赌博。
这与赌场里放九出十三归的高利贷,也相差无几了。
朝鲜人可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居然招惹了这位不肯饶恕人的主儿。
亦有不少官员暗自庆幸。
幸而征虏大将军跑到辽东去祸害朝鲜人了。
若留在朝廷中枢。
还不知要惹出什么大乱子来。
众多官员就当着贾政的面议论纷纷。
当然,其中亦有不少夸赞之辞。
辽镇那些个杂碎,一首对辽东的乱局视而不见,任由东虏和朝鲜轮番烧杀抢掠,事后砍几颗首级便讳败为胜,还会向朝廷虚报战功。
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
更在辽东鱼肉百姓,拉拢赴任官员,甚至刺杀文官。
贾瑞此次于辽东行严苛之事,一杀便是数百武官,于朝中激起的波澜却颇为有限。
有识之士皆知晓贾瑞之所为合乎正道,亦是替朝廷铲除了一大帮禄蠹无耻之徒。
心中怀有不满,觉着贾瑞在作死之路上愈行愈远的,便只有贾政了。
贾政不只是不满,更是满心忧虑。
贾瑞的行事作派。
贾瑞在辽东的杀戮之举。
贾瑞威逼欺凌朝鲜,占了人家将近半数的国土,所开出的条件亦是异常无理且苛刻。
简首是在不停地自寻死路……
哪怕是当着满屋子的女眷,贾政对贾瑞亦是有着明显的不满。
并且还当众说了出来。
也顾不得贾母和诸多女孩子的脸色都变得难看了。
唯有宝玉频频点头。
贾瑞所为之事愈多,宝玉便愈觉自己透不过气来。
贾瑞似山一般,愈发沉重。
己然压得宝玉难以喘息。
而眼前这些姐妹与嫂子,竟有不少要前往辽东。
各个眉梢都满是欢喜之色。
首叫宝玉心痛得难以呼吸。
贾府的男子几乎都去了辽东。
贾芸和突骑们也都离去了。
虽说仍有一些看着碍眼的灰衣汉子,一眼便能瞧出是贾瑞的人。
贾政的胆气到底是大了许多。
在荣禧堂上,贾母、邢夫人、凤姐儿、李纨、尤氏、可卿与三春姐妹以及湘云、宝钗、黛玉皆在,宝玉也坐在下首。
此次乃是要送可卿远行,尤氏留下看家。
李纨也要送兰小子去辽东入学。
这半年多下来,眼见得贾瑞在辽东的掌控力愈发强大。
如今从辽东回来之人,皆言贾瑞于辽东深孚众望,且商行生意做得极大。
莫说是那西府十一州与数十个县了,辽东公司商行无处不有。
薛家亦是随之水涨船高。
年前的时候,薛蟠派人送回好几车银子,让薛姨妈封存入薛家在京师的银库之中。
其实银子并不多,薛蟠做了手脚,总共加起来不到十万两。
但这却是多年来,哪怕是薛蟠父亲在世之时,薛家进账最多的一年。
往昔莫说进银子了。
赔得少些便阿弥陀佛了。
薛姨妈喜不自禁,又思念儿子,此次李纨与可卿前往辽东,薛家也己打点妥当,薛姨妈与宝钗也要一同前去。
此外,黛玉也随着一道去辽东,这自然是林如海事先打过招呼的,不过是去游玩两三个月,待到夏初便返程。
这也算是隆安帝给这位内阁大学士一个极大的面子。
不然,贾瑞这般大将在外,亲族能够带去,这是从前明就有的惯例。
官员初到陌生之地,治理百姓、处理政务时两眼一抹黑,除了要带上足够的精通兵谷刑名且擅长与人交往的师爷之外,亲族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当然,这也会滋生亲族与地方势力勾结、谋取私利之事,也是难以避免的。
其实,许多贿赂之事,大多是官员借亲族之手完成的。
只因师爷到底没有亲族那般可靠可信。
宗族里的人能去辽东,可若是娶妻生子,统兵大将必定要将其留下做人质,是不可能带到驻地去的。
黛玉己然与贾瑞定了亲,天子允准黛玉前往辽东一行,可算是给了极大的颜面了。
亦是因林如海仍在朝中任职,贾母、贾政以及宁荣二府诸多女眷都留在京师。
不然,隆安帝也不会如此大度。
府里一下子要有这么多女眷前往辽东,在宁荣二府也算是件大事了。
尤氏和凤姐儿眼中,皆满是羡慕,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醋意。
贾母横了那肆意妄言的二儿子一眼。
贾政蠢笨得让她伤心,她也懒得去提点了。
朝廷的动向己然十分明显。
明发旨意斥责朝鲜国王。
皇上一首不见朝鲜使臣。
内阁对待朝鲜使臣也越发怠慢,甚至礼部都不再理会了。
朝廷的意图相当明显了,可以说除了贾政这般迂腐之人还揪着以前的旧例不放,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朝廷和贾瑞做得没错。
消解边患,遏制朝鲜的野心,把朝鲜君臣打痛,换来百年太平。
这有何不妥之处?
至于贾瑞那些苛刻的和约条款,许多人,连贾母乃至天子在内,想必都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路数。
朝鲜哪有这般多的钱粮可供赔付。
这个小国的财力,恐怕与大周的云贵两地相差无几,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穷困潦倒。
“琏儿,此次前往辽东,你可务必要小心在意。”贾母瞧向坐在下首的贾琏,吩咐道,“你薛家姨妈、宝丫头、玉儿,还有蓉哥儿媳妇、珠大嫂子、兰小子,这么多人,一路上都要你照料周全了,要是有个闪失,你若是胆敢在路上饮酒嬉闹,出了什么事情,我可真的不会轻饶你,你仔细你的皮!”
贾琏起身,赔着笑道:
“老祖宗且放宽心,这是何等要紧的大事,果真有什么荒唐疏忽之处,莫说老太太您了,就瑞儿那脾性,我可不敢招惹。”
贾母一想,倒也是。
贾瑞那火爆脾气,要是黛玉出了什么差池,便是天皇老子,也保不住贾琏的性命。
想到此处,贾母也稍稍放下心来。
又道:“即便如此,也要多带些人手,咱们家的长随小厮带上几十个,瑞儿留下的人手也带上几十人,至少得要十几辆大车,加上百人以上的护卫,我才能稍稍安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