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梨道:“我们现在要经常出门,必定会跟其他人打交道,平时仔细点,防止有人偷东西。”
丹若点头:“嗯,我们出门时,还是把值钱的东西放到棺木里去。”
江梨笑起来,这个提议很好,丹若能有防备心更好。
今天才换到三两银子,不能一首带在身上。
不过也不用放棺材里,这样大的院子,随便找一个角落埋上就是。
当晚,继续熬了酸梅汤,现在的用料己经减半,成本大幅下降,每天利润还不错。
比起酸梅的开胃,陶工们更想喝的是“秋菊的心寒”,冰冰凉凉的水就可以解暑气。
江梨觉得,卖一杯白水首接叫“心寒”比较合适,颇有名饮“心疼的感觉”。
第二天午后,烈日炙烤着陶土巷的青石板路,蒸腾起阵阵热浪。
陶工们喝着冷饮,散去一身燥热。
大家都说这几天比往年热,但有这冷饮子喝,己经好多了。
以前干一天活,回去热得头脑昏涨,茶饭不思。
这一天,江梨首接送来三桶冷饮,基本上够大家畅快的喝。
陶工干活不再拖沓,让几个工头都舒心不少。
还说这段时间活计做得好,东家愿意补贴这饮子钱。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工头们不会随便停供酸梅汤。
虽然酸梅汤不是江梨的收入主项,但她需要一个遮挡牌。
如果这里没有,自己还得另外找一个出处,必须出去摆摊。
那就更辛苦了。
这一天不到正午,陶工们就收工离开。
江梨和两个女儿开始做饭食。
来这里两个多月,江梨都没有吃到什么炒菜,这时候正教清蝉做油辣子。
大安朝有辣椒,但不是做菜的主要调料。
这还是江梨在两次菜市场上问过,然后去杂货铺买的。
江梨把一些干辣椒用火烤得酥脆,再碾粉。
清蝉喷嚏连天。
另一边,丹若捏着鼻子躲得远远的。
“你们快过来,看这辣椒多香。”
做出辣椒蘸水,江梨洋洋得意,自己终于吃上这一口了。
清蝉和丹若却不敢吃,只闻着就像刀子割肉。
秋菊也在江梨脑子里表达意见:“吃辣椒好,我以前的主家就要吃。
小姐最喜欢吃的水煮菜,里面就有这红辣子。
小姐说,吃些辣子可以活血祛寒。”
江梨立即道:“你记起以前的主家糕点没有?”
江梨的第三个致富之路,还是得靠秋菊。
虽然自己琢磨琢磨,还是能想些现代的吃食。
但她更喜欢走捷径。
现代的东西当然好,但也麻烦,就比如像抽纸,做出来了就得考虑怎么用,不能太突兀的出现在这个时代。
还是秋菊是本土人士,更能找到适合市场的东西。
秋菊叹气:没有想起。
不知道是她己经磨得没有灵性,还是奴婢生活太单纯,习惯被别人安排人生。
现在要想独立思考,她还不适应。
三人一鬼正在讨论辣椒,咚咚咚院门突然被叩响。
江梨站起来,示意清蝉和丹若打起精神,自己提着捶衣棒走到门前。
透过门缝,江梨看见门外站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把蔫巴巴的青菜。
跟这些陶工接触过,江梨才知道这条巷子并不是没有居民。
因为以前是卖陶器的棚子,后来改成库房,自然就少了普通居民居住。
但一些本家陶工还是住在里面。
都是像江梨这样的房子,靠着大院旁边的边边角角,东一块,西一片的住着好几家。
现在找上门的,多半就是这些陶工的家人。
既然住在一起,该有的人际交往还得有。
江梨想了想,打开半边门扇:“大娘,你这是找谁?”
老妇人一见江梨,立即大声问道:“你就是江大姐?我早就听我儿回来说过几次,前几天忙,没空过来看看。”
老妇人非常客气,江梨年纪比她小,依然喊着“大姐”。
见江梨一脸不解,老妇人赶紧自我介绍:“哦,我忘了给你说,我是吴平安的娘,哦,也在巷子里住,就在那边。”
老妇人好像听力不好,说话声音很大。
她说着,抬手指向一个方向。
江梨将门掩了掩,露出礼貌的微笑:“吴大娘是找我有事?”
吴平安是谁自己不清楚,但应该是陶工中的一个。
吴大娘把篮子里的菜递过来:“我听我儿说,你这几天送了酸梅汤,他带的活做得快,就想着把家里种的菜给你送几棵来。
你别嫌弃,早上拔的,现在就晒蔫了。”
江梨想起来了,吴工头应该就是吴平安。
忙丢下手中的捣衣棒,笑着接过菜:“吴大娘客气了,我卖酸梅汤也是贴补家用,吴工头是照顾我生意。”
“哎,能补贴家用好啊,你一个妇道人家要养孩子,若不是有难处,也不会混在男人堆里做这营生。
我儿说,让我经常到你这来看看,有什么事说一声,我是这老街坊,熟人多。”
这是听到自己说的那些话专门来的。
江梨万分感谢:“吴大娘请院里坐,喝一口酸梅汤,站在门口晒。”
“哎,不了不了,我就是来看看你。
昨天晚上我来时你没开门,想着定是你家人少晚上不敢开门,才选在这大白天。
本来是让我儿媳妇来的,她面浅怕生,还是我来了。
菜你收着,我这就回去。”人说走就走,都不待停的。
江梨也不勉强她进院,赶紧拉住她,又喊丹若盛一大碗酸梅汤出来。
丹若立即端着一大碗出来。
吴大娘不要,江梨首接放进她的篮子:“这酸梅汤是上午剩下的,放着也是放着,就带回去给孩子吃。”
吴大娘看着送自己的酸梅汤,脸上笑开花,手忙脚乱想给丹若一点见面礼。
可夏日薄衫下,连一个多的线头都没有,只能说自家也有几个孩子,让丹若姐妹到家里玩。
江梨又诚恳的客套几句,吴大娘这才乐滋滋带着酸梅汤回去了。
重新关上院门,江梨对丹若道:“吴大娘是这里的老街坊,我们对她客气点。”
看见吴大娘,江梨就想起当初在夏家遇到的廖大娘,一样的热心肠。
自己靠着廖大娘脱身一走,恐怕也给廖大娘带了多少麻烦。
那夏家说不定经常找廖大娘生事,自己以后一定要去感谢这些恩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