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长安城。
城内刺史府。
李敢作为新任的雍州刺史,刚到了长安赴任没多久,就遇到了地方百姓造反,各郡贼匪肆虐。
一开始,李敢调兵去镇压。没想到,自己的士兵派出去竟然败了。
要知道,李敢的亲兵都是在蜀中厮杀过的老卒,能征善战,却还是败了。
李敢大军落败后,不得不龟缩在长安城,不敢再出兵。
时至今日,李敢也不觉得自己是败了,因为他麾下的军队尽数留在了蜀中,尤其是藤甲兵这样的精锐,才是最善战的。
如果藤甲兵在,未必不能打赢。
可惜,朝廷调他担任雍州刺史,地方上的藤甲兵都转入下一个镇西将军的手中,他只带着一部分亲兵来了。
有他麾下善战的亲兵,加上新募集的士兵,因为没有足够的战斗力才输了。
即便如此,李敢也疑惑。
他遇到了的贼兵,非常的骁勇善战,而且极为交战,他的精锐一旦追杀出去,对方马上退走避而不战。
一旦李敢退走,贼兵又杀来了。
几次交锋后,李敢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才会被埋伏,以至于落败。
李敢派人向朝廷求助后,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研究贼兵。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些各地肆虐的贼兵很多,战斗力也很强,可是这段时间传回的消息,是这一批贼兵竟然没有真正攻打各地的县城,没有传出杀官造反的情况。
只是声势大而已。
没有其他情况。
书房中。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却是李敢的谋士张若虚来了。
张若虚是蜀郡成都人,是个落魄士子,早年就跟在李敢的身边,一直替李敢出谋划策。
张若虚站定后,行礼道:“大人。”
李敢问道:“有什么事?”
张若虚回答道:“回禀李大人,在下有两件事禀报。”
“第一,朝廷已经作出了安排,任命靖王萧凡,为雍州大总管,来雍州戍边,永镇雍州,解决雍州的贼匪。”
李敢皱眉道:“靖王为雍州大总管,意思是,本官得听从他的安排。”
“是!”
张若虚毫不犹豫道。
李敢想了想道:“之前凉国入侵,是靖王来雍州抗击外敌,击败了入侵的西凉国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他来雍州担任大总管,只是回了朝中,又返回故地罢了。”
“本官也听闻,靖王是个一腔热血的人,在满朝官员畏惧凉国的时候,挺身而出,主动戍边抗击西凉。”
“朝廷要向凉国求和,也是靖王带着人叩阙,迫使陛下取消了赔偿的计划。”
“这样的人一腔赤诚,主政雍州,倒也没什么,我听从他的安排,那也没什么。”
一番话后,李敢叹息道:“只可惜这样一腔赤诚的皇子,因为缺少权谋手段,因为不容于朝廷,却被流放边疆了。可惜,可惜啊!”
张若虚笑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大人,您的判断或许是错误的。”
李敢问道:“什么意思?”
张若虚回答道:“在下还打探到第二则消息,那就是我们之前和包围雍州的贼匪交战,查到了他们用过的武器。”
“这些武器,都是制式武器。”
“所有的箭矢、战刀,都非常的精良,虽然没有显露是谁的,却指向了一个方向,像是昔日靖王在雍州时,安排人打造的武器。”
李敢愣了瞬间。
旋即,他开口问道:“你什么意思?”
张若虚回答道:“在下的意思,大人不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吗?”
李敢蹭的站起身,背着手来回踱步,正色道:“你的意思是,这些各地的贼匪,都是靖王安排的人假扮。”
“是!”
张若虚笃定道:“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这些出现的贼匪,军纪很是严明,并没有去侵犯百姓,也没有攻破城池。”
“真要是贼匪,就不会这样。”
“真要是贼匪,占据了如此庞大的优势,早就攻打长安城,要灭掉大人了。”
“可是,他们却没有。”
张若虚回答道:“除了靖王自导自演,没有其他的可能。他就是不愿意留在金陵城,才制造出雍州的动荡,迫使朝廷安排他来。”
李敢沉声道:“他就那么笃定,朝廷一定会让他来坐镇?”
张若虚眸子中闪烁着睿智光芒,分析道:“在下也仔细考虑过,后来也想明白了。”
“这是必然发生的。”
“第一,朝廷没有其他的力量来镇压雍州乱局,因为其他人镇不住。唯有靖王曾担任雍州大总管,他来雍州熟门熟路的,也能招募士兵。”
“第二,淳王和庆王都会往这方面使劲儿。”
“靖王异军突起,实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叩阙和抵御西凉后,靖王在民间很有威望。”
“这对淳王和庆王是威胁。”
“安排靖王出镇地方,而且是永远镇守边境,替朝廷戍边,就解决了夺嫡最大的威胁,淳王和庆王都会松一口气,都会全力支持的。”
“淳王和庆王点头后,意味着淳王党和庆王党的官员也表态,几乎大多数的朝臣都支持,怎么可能不让靖王来呢?”
“皇帝也会支持的。”
洋洋洒洒一番分析后,张若虚表态道:“这一切都在靖王的计划中,所以您说他不善权谋是错误的。靖王是一腔赤诚,却有很高明的手段,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
李敢沉声道:“你的意思是,靖王是阴谋家?”
“不!”
张若虚摇了摇头道:“靖王只是文武双全而已,他一腔赤诚是真实的。在西凉大军压境下,唯有靖王挺身而出,这样的人当得起国士的称谓。”
李敢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思索神情。
对萧凡,也愈发钦佩。
良久后,李敢叹息道:“罢了,就算真是这样,和咱们也没关系,我们不去管,也当作没看到。”
“可惜,可惜靖王不夺嫡。”
“如果他要夺嫡,我一定要让无量这小子,投奔到靖王府,在靖王府谋一个位置,为李家谋取一个长远的未来。”
张若虚笑道:“靖王不参与夺嫡,未必不是一步妙棋,不争是争。”
李敢说道:“咱们对靖王的情况,也只限于你我的了解。无论如何,暂时不能轻易冒险押注,否则现在让无量追随靖王,把李家压在靖王身上,一旦有任何波澜,李家就会受影响。”
张若虚点头道:“王爷英明!”
“报!”
恰在此时,有士兵急匆匆的进来,禀报道:“启奏刺史大人,刚得到消息,靖王率领的队伍已经从长江进入荆州,再从荆州进入雍州,一路往长安来了。”
从战事开始,到现在李敢被堵在了长安城,实际上消息也没有闭塞,
‘贼匪’也没有封锁驿道。
张若虚听到后,感慨道:“大人,我们的消息一直畅通,贼匪也没有来截断道路。由此可见外面的贼匪,绝对是萧凡的人。”
李敢点头道:“是与不是,都没什么意义了。毕竟,他已经来雍州的路上,马上就要到了,咱们何必要搞事情呢?”
张若虚也是点头同意。
他很清楚一点,因为自家大人对萧凡的印象好,认为萧凡是国士,是真正一心为民的人,才愿意咽下这口气。
或许,自家大人还有试一试萧凡的心思,或许想搭上关系。
多种原因叠加下,才会不追究。
李敢吩咐道:“若虚,你继续盯着,靖王带着的人到了,我们出城迎接。”
“遵命!”
张若虚拱手应下,才转身去安排。
李敢坐在房间中,思考着刚才和张若虚的对话,忍不住笑了笑,喃喃自语道:“原以为,你只是一腔赤诚,没想到还有足够的韬略远谋,真让人期待啊!”
……
通往长安的官道上。
萧凡带着大批队伍赶路,麾下的士兵已经增加了,如今有了六千余人。
薛万雄已经带着人归队了。
自从萧凡从金陵城返回的消息传出,薛万雄就带着麾下的‘贼匪’,一路到了长安东面各地流窜,就等着萧凡来。
萧凡的队伍一到,兵马汇聚。
以至于,萧凡越是往长安赶,身边聚集的兵力也越多。
当萧凡率领的队伍,来到了长安城附近,麾下的兵力扩充到了万余人,外放出去的杨云舟等人,也全部归队了。
李无量看到这一幕,看着军队的扩大,心中对萧凡也愈发的钦佩。
靖王爷英明!
如果萧凡回到金陵城时,把所有的兵力带回去,说不定就被接管了。把所有的精锐留在雍州,且遣散了安排在各地,也就保存了有生力量。
萧凡骑着马赶路,看着一旁的李无量,笑道:“无量,咱们即将抵达长安。到时候,你怎么面对你父亲呢?”
李无量自信道:“我相信,父亲会理解我的。就算不理解,那也只能接受。”
萧凡说道:“你倒是直接,但愿他不会吓一跳。”
队伍赶路的速度不算快,距离长安城却越来越近了。
八里!
五里!
当萧凡距离长安城不到三里时,李敢带着张若虚,及其他雍州的官员,来到了城门口迎接。
李敢是雍州刺史,萧凡是雍州大总管,而且是皇九子,于情于理,李敢都必须来迎接。
这也是他第一次见萧凡。
李敢很是期待。
张若虚低声道:“大人,如果萧凡有明主之风,您是否要替他效力呢?”
李敢说道:“咱们在靖王的眼皮子下做事,不替他效力,还有别的选择吗?唯独一点,他必须让我认可才行。”
张若虚也是点了点头。
人都有傲气,李敢也是如此。
一个大世家之主,一个朝廷的骁将,萧凡如果不拿出点魄力,不拿出点诚意,李敢也绝对不会轻易归顺的。
忽然,张若虚看到了前方出现的队伍,开口道:“来了!”
李敢也立刻往前看去。
视线中,一支队伍正缓缓往前走,朝着长安城来了。一开始,这一支队伍是一条蠕动的黑线,看不到人影。
距离拉近,李敢看清楚了攒动的人头,看到了一个个士兵身上的甲胄。
一时间,李敢也期待起来。
当距离拉近到两百步左右,李敢目光逡巡时,一瞬间就注意到了身穿金甲,骑着一匹火红色战马,走在了最前面的萧凡。
果然是英武不凡!
不愧是靖王。
李敢微笑道:“若虚,我看到靖王了,英武不凡,有天日之表。”
张若虚却瞪大了眼睛,开口道:“大人,您看看靖王的身后,那人是不是和无量公子有些相似?”
李敢的目光也一瞬间看过去,落在了李无量的身上。
瞬间,他瞪大了眼睛。
脸上的神情僵住,眸子中写满了疑惑和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