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深入解读《道德经》第十二章中的智慧。
老子开篇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里的“五色”,指的是青、黄、赤、白、黑这五种颜色,代表着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色彩世界。在现代社会,我们的世界被各种视觉刺激所填满,从街头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到手机、电视屏幕上瞬息万变的画面。过多地沉溺于这些色彩的轰炸中,会让我们的视觉变得疲惫不堪。就像我们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浏览各种信息,到最后会感觉双眼酸涩,视力下降。此处的“目盲”并非是生理上真的失明,而是一种形容,指过度的视觉刺激让我们丧失了对纯真的美的敏锐洞察,只迷醉于这种感官的表层刺激。
“五音令人耳聋”,“五音”是宫、商、角、徵、羽,象征着丰富多样的音乐。如今,音乐无处不在,从流行歌曲到古典乐章,从街头的音响到个人的耳机。然而,如果我们无休止地沉浸在嘈杂的音乐中,追求强烈的听觉刺激,我们的耳朵会逐渐失去对美妙声音的敏感度,内心也会变得浮躁不安,无法倾听真正宁静而有内涵的声音,无法领悟大自然中那些细微而动人的声响,这就是一种“耳聋”的状态。它意味着我们因外界嘈杂的声音过多堆积,而失去了对纯净天籁之音或者能够真正触动内心的声响的感知能力。
再看“五味令人口爽”,“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代表着各种美味的滋味。在当今的美食文化中,我们有着无数的选择和诱惑。但是,当我们过度追求丰富多样的口味,不断地满足舌尖上的欲望时,我们的味觉会逐渐变得迟钝,失去对简单而纯粹的味道的欣赏能力。而且,过度的饮食享受还可能导致健康问题,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承受负担。就像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甜腻的食物后,最后吃清淡的食物时,我们甚至会毫无感觉。这种“口爽”不是说享受了美味的愉悦,而是指味觉变得错乱,对最自然纯净的味道失去了体会。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驰骋畋猎”在古代是一种纵情玩乐、放纵心性的行为。然而在现代,这可以类比为那些过度刺激、让人心浮气躁的玩乐活动。比如各种充满刺激的极限运动,过度地沉溺其中或者毫无节制地进行赌博等娱乐活动,会让我们的内心失去平静。我们的心整天处于一种癫狂、不宁的状态,无法沉淀下来去内省、去品味生活的真谛。“难得之货”更是如此,名贵的珠宝、奢华的限量版商品,人们对这些稀有物品的追逐,常常会让人们的道德行为受到损害。为了获取这些难得之货,有的人为谋私利坑蒙拐骗,有的人大搞商业欺诈,这就是“行妨”,道德行为被阻碍和损害。
圣人为腹不为目:核心道理阐释。老子提出“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其中的“为腹”乃是寻求一种内在的、根本的满足。腹部,在古代文化里象征着人的内在之本源,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饮食。而这里更多表示一种适中、自然的生存欲求的满足。“不为目”则是不要被那些外在的视觉上的繁华、永远也追求不完的感官享乐所迷惑。圣人们明白,过多的物欲追求只会让自已陷入无尽的烦恼与迷茫之中。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把生活的追求建立在各种视觉化的表征上。例如,购买名牌服饰、豪车、大房子。大家在购买的过程中更多是为了满足他人眼中的自已,也就是屈从于那种“目”的标准。而真正的智者却不这样,他们懂得把精力放在满足本质需求之上。他们注重健康的饮食,追求平静而充实的内心生活,而不是被这个消费社会制造的无穷无尽的物质诱惑牵着走。这种观念其实在很多简单的生活方式中都能得到体现。比如说,一些人愿意选择在乡村小住,自已种植粮食,食用简单自然的食物,享受大自然的风声、雨声,他们不是在追求耳目等感官的极致刺激,而是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生命的充实与宁静。
再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当人们都能做到“为腹不为目”的时候,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商业界不会充斥着那么多的虚假广告,人们不会因为追求虚荣而过度消费,导致家庭债务累累。社会资源也会更多地流向基础的、关系到民生根本的领域,而不是都集中于生产那些只为满足人们虚荣的奢侈品。当我们从“为目”的观念转向“为腹”的时候,我们对人和人关系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不会因为他人拥有更多的外在财富而嫉妒或者攀比,而是更多地关注他人内心的状况以及我们和他人之间真实的联系。
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意义与当代价值呢?
在个人层面,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要做到“为腹不为目”,我们需要对自已的生活习惯做出一些调整。比如说在前端科技不断给我们推出新的电子设备之时,我们能偶尔放下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去户外享受自然风光的美。用心去感受阳光洒在身上、清风拂过脸庞的简单而极致的美好。在饮食上,减少对那些高热量、过度加工食品的摄入,多品尝一些大自然原本馈赠的美味食材,享受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同时,在休息时间,不去参与一些让人心力交瘁的喧嚣娱乐活动,而是选择静谧的环境静坐休息或者读一本富有哲理的书籍。这都是一种回归到个体内心本真需求的做法,从而避免在过度追求物质刺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社会层面,提倡“为腹不为目”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如果企业都奉行这种理念,就不会出现一些企业为了赚取眼球,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去制造各种华而不实的产品。环保主题也能够在这个理念下不断扎根于企业的生产理念之中,因为大家不会为了满足表面上的消费需求而过度开发资源。从城市的规划发展来看,不会仅仅为了打造所谓的“现代化”形象而盲目建造高楼大厦、商业娱乐中心,而是把更多的土地资源利用到大众最需要的地方,如建设更多的公共绿色空间,用于民众日常休闲、锻炼。另外,在广告行业中,如果以“为腹不为目”为导向,广告将会更多传递出产品的真实价值和实用性,而不是通过误导性的视觉效果或者虚假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眼球。
在心理层面,过多地追求“目”的层面的东西往往给我们带来焦虑、不安和心灵的空虚。很多抑郁症、躁郁症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往往在物欲的追逐中失去了自我。他们不断在外界寻找认同,而忽视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当我们践行“为腹不为目”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回归到自身的内部感受。比如说,每晚睡觉前,我们可以审视一下今天的生活是否充实。是在忙碌地追逐时尚潮流还是真正做了一些对自已内心滋养有益的事情。这种心理自省有助于稳定我们的情绪,建立起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而不是被外界的标准所左右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所传达的智慧,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前还是当今时代,都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提醒着我们要审视自已的生活方式、社会状态以及内心需求,突破那些因物欲引起的感官迷雾,迈向真正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让我们记住,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不是来自于外界物质的狂欢,而是源自内心那片宁静的港湾与自然而本真的生活态度 。
希望您能从道德经这一章中汲取智慧,重新审视自已的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那片属于自已的宁静祥和之地。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分享自已关于这一章的感悟和想法。如果您对《道德经》其他章节或者其他国学经典也感兴趣的,可以关注莫沅,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新的解读分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