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唐王在城墙上目睹了这场战斗,看到已方军队被李承业的妖牌打得大败,不禁大惊失色。他匆忙下城,回到朝中,立即查点军士人数,幸好这次战败没有折损一名士兵。唐王满心疑惑地问道:“李承业那究竟是什么妖牌,怎么会如此厉害?”
李贵赶忙上奏道:“陛下,臣知道这牌出自西番国,名叫如意火轮牌。临阵之时使用此牌,能随心所欲地招来风、火、兵、箭,要风得风,要火得火,要兵有兵,要箭发箭,实在是厉害无比。今日我军虽败,但未折损一人,这全是陛下洪福庇佑啊。”
唐王又急切地追问:“那这牌该用什么办法才能破解呢?”李贵回答说:“要破此牌,必须用女娲镜照射,那牌立刻就会破碎。”唐王面露难色,说道:“这可真是件难事,如今上哪儿去找女娲镜呢?”
李贵思索片刻后说道:“有一个地方倒是有这宝贝,臣有个同窗好友,名叫陶仁,是湘州人氏。他家世代相传,藏有这女娲宝镜。”唐王有些担忧地说:“可陶仁的儿子现在效力于武氏,担任山海关总兵,他家就算有这宝镜,又怎么能为我们所用呢?”
李贵神秘兮兮地说:“陛下,臣有一计,或许能拿到这宝镜。只是此计可能会冒犯陛下,臣不敢轻易启奏。”唐王连忙说道:“如今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还说什么冒犯不冒犯的,有什么计策快说,孤不会怪罪你。”
李贵这才说道:“臣已故的兄长李富,留下一个儿子,名叫李国祚。臣在他小时候就为他做媒,聘定了陶仁的女儿为妻。只是因为国家动荡不安,多年来两家都没了往来。后来在长安,臣的侄子已经去世,但陶仁还不知道此事;臣如今在这里辅佐主公,陶仁也并不知晓。依臣之见,不如请主公扮作臣的侄子,与臣一同前往湘州去完成这门亲事。陶仁从未见过臣的侄子,一定不会起疑心,还会将女儿许配给主公。等成了亲,主公就找机会拿到宝镜,用来破周兵,这不是一件难事了。”
马周在一旁听了,连连称赞这是妙计。于是,他们当即让王钦、曹彪扮作唐家的家丁,唐王则按照计划扮成一个秀士。君臣四人一直等到黄昏时分,才悄悄出城,绕开了周军的营地,朝着湘州的方向奔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赶路,他们终于来到了湘州陶府的门前。王钦上前递上名帖,门房接过名帖,进去呈给陶仁。陶仁看到名帖上写着“姻眷弟李贵率侄子婿国祥顿首拜”,连忙出门迎接。众人迎进大厅,李贵、唐王与陶仁相互行礼后坐下。
陶仁见眼前的“女婿”相貌堂堂,心中十分欢喜,说道:“自从与仁兄分别后,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们两家音信隔绝,我也无从问候。正想着小女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这婚事不能再耽搁了,今日幸得你们大驾光临,这亲事终于可以完成了。”
李贵说道:“此事我一直放在心上,只是被功名利禄所牵绊,所以才延迟到现在。如今我送舍侄前来完婚,另外准备了白银二百两,略表心意,为喜宴增添一些费用,还望仁兄笑纳。”陶仁客气地说:“又让你费心了,既然你如此厚赐,我就暂且收下。我会选个好日子,让他们完婚,也算了却我一件心事。”
随后,陶仁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款待他们。席罢,陶仁将李贵叔侄送到书房休息,自已则进去与夫人商量,挑选合适的日子为女儿和唐王举行婚礼。
很快,吉日就定了下来。婚礼当天,陶府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唐王与陶家小姐这两位新人,走出大厅,先拜了天地,又拜了陶仁夫妇,然后夫妻对拜,之后被送入洞房。
此时,李贵因为君臣有别,不便在婚礼上行礼,便假装腹痛,回到书房休息。唐王和小姐在洞房中饮过花酒,徐妈妈说道:“夜深了,姑爷、小姐请早些休息吧。”唐王说道:“妈妈请自便。”徐妈妈服侍小姐解衣就寝,又请唐王休息,唐王说:“妈妈不用管我,你先出去吧。”徐妈妈带着众丫鬟关上门,离开了洞房。唐王脱了外衣和头巾,穿着贴身的小衣,在另一头躺下睡了。陶小姐新婚燕尔,本应充满情趣,可唐王这般举动让她有些不知所措,又不好意思主动去亲近他。
到了第二天,唐王早早起身,来到外厅。李贵因为要先回汉阳,便暗暗嘱咐唐王:“主公,您在此处不要过于留恋新婚的生活,要找机会拿到宝镜,尽快回到汉阳,以免大家担忧。”唐王点头答应。
李贵出来向陶仁告辞,陶仁惊讶地说:“三朝还未过,怎么这么着急就要走呢?”李贵解释道:“我与一位朋友约定在泗州相会,所以急于赶路。”陶仁挽留不住,只好准备了酒菜为他饯行。
酒足饭饱后,李贵又暗中嘱咐王钦、曹彪:“你们一定要小心保护好主公,等拿到宝镜,就立刻和主公一起返回汉阳。”二人连忙应允,李贵这才独自回汉阳去了。
唐王自从与小姐成亲后,夜夜和衣而睡,从不与小姐亲近,一点夫妻间的欢情都没有。有一天,小姐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心里暗自想道:“丈夫的容貌如此英俊可爱,只可惜他夜夜衣不解带,完全没有一点夫妻之情。”想到这里,她不禁有些失落,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徐妈妈在一旁看到了,便问道:“小姐,你嫁了这么好的姑爷,正该高兴才是,怎么反而不高兴呢?”小姐委屈地说:“他夜夜和衣而睡,就像个死尸一样,这有什么可高兴的!”
徐妈妈听了,根本不相信,于是到了晚上,等姑爷、小姐都上床睡了,她便悄悄地走进房间,来到床边,轻轻揭开帐子,伸手到被子里一摸,不禁惊讶地叫了起来:“姑爷,你怎么这么傻呀!少年夫妻本应如鱼得水,你怎么穿着衣裤睡觉呢?”唐王解释道:“妈妈,你有所不知。我当初和叔父在边庭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就死了。那时我曾许下太行山的香愿,还没有去还。叔父临行前嘱咐我,等他从泗州回来,就和我一起去还愿。只有还了香愿,我才能脱衣睡觉,所以我才一直和衣而卧。”徐妈妈听了,说道:“原来是这样。姑爷如此守信,实在难得。”说罢,便叹息着离开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