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回 武才人出宫为尼 褚遂良入朝直谏

唐太宗听了李淳风的谏言后,当即便下令追夺了武士彟的都督职位,接着宣召武曌出宫。没过多久,武曌来到殿外,她跪在地上,泪水涟涟。唐太宗看着她说道:“朕念在你在这深宫中服侍了我一场,饶你一死。宫里房间里的珠宝玩物,全都赏赐给你,另外再赐你一座尼姑庵,让你在那里度过余生,朕再也不会召你回宫,朝中的官员们也不许再在朕面前说你的坏话。”武曌感激涕零,谢过皇恩后,便出宫去做尼姑了。

唐太宗随后传召新科状元狄仁杰进殿,询问他那首诗的来历。他命人取出李淳风所写的诗句,拿给狄仁杰看。狄仁杰一看,大吃一惊,赶忙上奏道:“陛下,这首诗是臣在赶考途中,借宿旅店时发生的事情。当时有一个年轻女子,苦苦纠缠,想要与臣私通。她再三挑逗,臣的心中也几次燃起。但臣担心这样做会损害自已的品德,所以一直不敢答应。到后来实在难以克制,便写下了这首断绝欲望的诗,这才得以保全自已的操守,没有做出违背良心的事。”唐太宗听后,十分高兴,说道:“这真是朕的福气,能得到你这样的良臣,你可真是一位仁厚的长者啊。”他又转头对唐高宗说:“我儿也有福气,将来能得到这样品德高尚的臣子辅佐。”于是,唐太宗当即钦封狄仁杰为直谏御史,狄仁杰谢恩后,退出了朝堂。

唐太宗回到后宫后,旧病复发,而且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最终,唐太宗在宫中驾崩。他将皇位传给了唐高宗,唐高宗即位后,改年号为永徽元年,册封王妃为皇后。起初,唐高宗勤于政务,努力治理国家,重用贤能之人,铲除奸佞之辈。但他的心中一直惦记着武曌,便暗中派太监去打听武曌做尼姑的地方。得知武曌在兴龙庵后,他吩咐庵里的人让武曌留起头发,等待日后召她回宫。

唐太宗驾崩后的第二年,唐高宗传下旨意,借口要前往兴龙庵烧香,让群臣安排车驾,浩浩荡荡地向兴龙庵出发。

再说武曌自从被唐太宗送出宫做尼姑后,实在忍受不了庵中的凄凉寂寞。老尼姑志明为她牵线搭桥,她与白马寺的小和尚怀义暗中私通,这种事情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这一天,唐高宗的车驾前往兴龙庵。一路上,只见行宫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远处,仿佛与仙台相接。郊外的骏马披着华丽的鞍具,随着队伍缓缓前行。护卫的士兵层层环绕,保护着皇帝的车驾。天空中五彩祥云飘荡,仿佛是上天在迎接圣驾。路边翠绿的柳树,仿佛在挽留着行人,桃花散发着阵阵香气,好似在为皇帝献上寿酒。然而,那些被留在周南的臣子们,只能远远地望着皇帝的车驾,心中充满了遗憾。

兴龙庵的众尼姑听说圣驾光临,连忙和武曌一起匆忙出门迎接。唐高宗进入庵中,众尼姑纷纷跪地,三呼万岁。唐高宗看到武曌后,亲自用手将她扶起,然后一同到佛前上香。上完香后,唐高宗便拉着武曌的手,一同走进了云房。武曌眼中含泪,说道:“陛下如今已经贵为天子,难道忘记了当年九龙玉环的约定了吗?”唐高宗赶忙说道:“朕怎么会忘记呢,只是担心被人议论,所以才一直拖延到现在。今天朕特意前来,就是因为这三年来,朕感觉与你相隔如天壤,对你的思念,没有一天停止过。”说完,两人便在云房中欢好起来。这真是“长发尼姑百媚生,君王一见使淫蒸;高宗百二山河主,贻臭千年乱纪人”。

没过多久,内侍前来奏报:“左仆射褚遂良在外面催促陛下回宫。”唐高宗只好吩咐武曌:“明天朕会派内使来接你,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武曌谢过皇恩。

唐高宗回宫后,到了第二天,暗中派内侍裴中清用车子将武曌接入宫中,并册封她为则天昭仪。褚遂良得知了这件事,大吃一惊,急忙入朝进谏。他刚走进午门,就遇见裴中清从朝中出来。裴中清问道:“褚老大人这是要去哪里?”褚遂良说道:“我听说圣上招纳了先帝的才人武氏为则天昭仪,特意前来劝谏阻止。”裴中清笑着说:“人都已经纳了,现在去劝谏又有什么用呢?您不如还是请回府去吧。”褚遂良听了,大声呵斥道:“都是你们这些迎合君王、忤逆正道的贼人,谁要你管,还不快走开!”裴中清依旧笑着说:“我看在你是先朝老臣的份上,不与你计较,我这就回去。”说完,便走出了午门。

褚遂良叹息道:“狄仁杰不在朝中,征西的各位将领还没有回来,徐茂公等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他心中十分气愤,亲自鸣钟击鼓,请求唐高宗临朝听政。唐高宗在宫中听到钟声鼓声,说道:“肯定是褚遂良又来多管闲事了。”武则天在一旁说道:“陛下为什么不杀了他?”唐高宗说:“他是先帝临终前托付的大臣,不能轻易杀他,我们得慢慢想办法处置。”他吩咐内侍:“出去告诉左仆射,就说朕知道了,让他回府去吧。”内侍传达了旨意后,褚遂良说道:“我不是多管闲事,只是因为受了先帝托孤的大恩,不得不说。”他等了半天,也不见唐高宗出宫,只好叹息着回府去了。

唐高宗自从纳了武则天之后,便把正宫皇后抛到了一边,每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不再理会朝政。武则天更是百般巧言令色,不断挑唆唐高宗。唐高宗听信了她的谗言,渐渐有了废黜正宫皇后的想法。这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