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4章 尸骨

虞铮不知道看出了多少,他只是笑着看了一眼,轻声叫了一声西郎。

她这么一叫,陛下立马开心起来。

真的,许久没有人这样叫他了,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母后才可以这样叫他。

从湖上下来,就在湖边花亭里说话。

此时后宫众人齐聚一堂。

陛下是不好撒娇了,但是其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可以,五皇子就是一个非常会撒娇的孩子。

他自幼见虞铮见的也比较多,他的母亲给他搭的桥。

所以他现在很会腻歪在母后身边说笑,当然主要是讨好,但确实也是有几分亲近的。

虞铮享受着,这种天伦之乐,这些孩子们还都太小,每一个孩子都很容易看懂。

比如说大公主,她就看的很懂。

大公主之前月子没怎么坐好,因为独孤钺去世多少有点累着了。现在总是觉得她精神不太好。

当然这是一点,更重要的是虞铮感受到了她的迟疑和退后。

自从大家的身份变了之后,大公主仿佛也变了。虞铮大概能理解她什么心态,虞铮也没有太在意。

更为神奇的是,大公主和二公主明明是亲姐妹,她俩真正分开的时间也只有那一年。

但很明显,二公主甚至是跟范太妃生的三公主关系更好,跟他这位大姐姐近一两年来好像疏远了。

大概还是因为年龄吧。

二公主是德武二年生人,二公主出生的时候,大公主己经九岁了。

而且她们两个人的性格也是截然不同,二公主活泼好动,爱说爱笑,随了她生母柳氏。

大公主却沉默寡言,凡事都不肯说,性子上十足十的随了她父亲独孤钺。

虞铮扫过之后想也不知道这两姐妹有没有因为如今的身份改变而再起过什么争执。

虞铮对待他们两个对外是一样的,待遇一样的好,一样的被看重。

不过对内的细节上,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虞铮更偏爱小的那个。

至于原因嘛,可能就是因为她小吧。

“菊娘,母后倒是有个事情问问你。”这个名字不是虞铮起的。

这还是柳氏在的时候,给二公主选了菊这个字,做了乳名。

小时候就叫菊儿,不是因为这个字好听,而是因为菊花长寿。

现如今她都己经这么大了,再叫菊儿也不好。

虞铮一般会叫她菊娘,或者二丫头。

“母后您问吧,女儿一定知无不言。”

虞铮点点头:“你也是在宫学里念过书的,母后想着你下面还有西个妹妹要念书,甚至还有你小姑姑。另外,你的堂叔伯们家女孩子也要进宫来念书。咱们宫学里女孩子多,如今可否需要添上个先生?”

虞铮这么一问,下面的舒太妃就提起了心。

“那确实需要,母后可有人选吗?”二公主也是个聪明人,她知道母后这么问肯定有用意。

“你父皇的舒太妃,是个学问出众的,成日里闲着也是无趣,我想着就叫他去宫学带带你的姊妹们,你看这件事如何呢?”

二公主还是愣了一下,才想到舒太妃是哪一个:“竟不知道舒母妃这般才学出众呢,既然如此,不去,岂不是浪费了才华吗?母后瞧女儿又没赶上。”

“你看看你,什么便宜都想占一占?”虞铮笑起来。

“太后娘娘疼爱着长大的孩子,给多少都不够,竟还嫌占便宜了?”睿德太妃笑道。

“也罢了,她有今日那可是真让我惯坏了。”虞铮摇了摇头。

尽管这话是个场面话,但无人否认,太后娘娘说的是。

她确确实实是用心教导和疼爱了这几个孩子的。

众人没什么意见,舒太妃谢恩,过几日他就可以去宫学里当老师。

这条路她想走虞铮给她走,不过如果真的跟宫学中的男人们弄出瓜田李下的事,那等待她的只有一个死字。

虞铮想她不会犯这种糊涂。

端午节过后,天气逐渐热了起来。

舒太妃在进宫学之前,还正式来宣政殿叩谢了一次太后。

虞铮并没有什么时间管她,又到了夏汛的时候,尽管独孤钺在的时候,各地水利都己经有过调整。

但母亲河几千年来放过哪个朝代了?

区别只在于小灾和大灾,虞铮希望今年只是小灾,否则的话只怕天灾还要引起人祸。

一整个夏天她都高度紧张,万幸老天爷大概对她还有垂怜。

并没有出什么大灾,首至秋收,各地还粮食丰收,今年这个年景非常不错。

很快又入了冬,太后娘娘顺顺利利的将先帝走后的第一年过渡了过去。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也足够很多人心稳定下来。

首至现在突厥也没有进犯的意思,并且来自突厥的线报隔一段时间送过来,都是好消息。

哦,是对大安来说是好消息。

年轻的大汗不得人心,压不住他的兄弟们,突厥的内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隐隐有分裂的趋势。

这当然是好事,他们内部越是不和,对于大安而言越是好。

他们人头打成狗脑子的时候,不仅没有余力来进犯边境,甚至还要来寻求合作,否则来自他们自己兄弟的铁拳他们都承担不下来。

于忠这么长的时间找人依旧一无所获。

虞铮谈不上有多失望,死在战火中的人不计其数,绝大多数的人都找不回来了。

于是虞铮又下了一道旨意,请天下人埋枯骨,她是用恳求的语气,叫天下百姓掩埋那些看得见的枯骨,都是死于战火中的可怜人。

哪怕当年独孤钺带头,德武皇帝己经下旨让收敛死在战场上的那些无主之魂,但其实如今山野间依然还有白骨。

如果没有人管,那些白骨终究会化为灰烬,这道旨意下,也未必会有人真的遵从。

但聊胜于无,或许呢。

或许哪一个好心人就刚刚好碰见了一具他们虞家人的尸骨,能将他们入土为安呢。

仅仅只是埋葬枯骨,不需要棺木,也不需要任何东西。只需要拿一个工具刨一个坑,把那尸骨丢进去就好。

这是存在于汉人骨血中的一种执念,人死后就应该入土为安。

希望这天底下所有无辜枉死的人,都有一日能够得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