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三回 狄去邪入深穴 皇甫君击大鼠

炀帝在宝林院与沙夫人、薛冶儿共度一夜后,第二天起床。因为昨晚萧后安排得十分周到,炀帝梳洗完毕,便乘坐辇车回宫。刚到宫门,就看见群臣在那里等候。炀帝在便殿坐下,问道:“你们商议广陵河道的事,有没有商量出结果?”宇文述上奏说:“臣等和工部负责河道的众人仔细查探,没有找到一条可通的路。现在谏议大夫萧怀静说有一条河路可以打通,所以臣等一起在此面见圣上。”萧怀静是萧后的弟弟,身为国舅,现任上大夫。炀帝听后,高兴地问萧怀静:“爱卿有什么路能直通广陵?”怀静回答:“从这里往大梁西北,有一条旧河路,秦朝大将王离曾在此处挖掘,引孟津之水直灌大梁。如今因年代久远,河道堵塞不通。如果能召集大量民夫,从大梁开始,经河阴、陈留、雍丘、宁陵、睢阳等地,一路重新开凿,引孟津之水,向东连接淮河,不过一千里路程,就可直达广陵。臣又听耿纯臣上奏,说睢阳有天子之气,如今开河,必然要从睢阳境内穿过,这样就能挖断天子之气。这条河一旦修成,不仅路途不艰险遥远,还能消除后患。这是臣的浅见,不知陛下意下如何?”炀帝听完,十分高兴,说:“好建议!若不是爱卿有才智、有见识,根本想不到这些。”于是传旨,任命征北大总管麻叔谋为开河都护。又对众臣说:“路途遥远,工程浩大,还需要一人协助治理才好。”当时宇文述因为怀疑李渊杀了自已的儿子宇文化及,想解除李渊的兵权,找机会陷害他,便趁机上奏说:“太原留守李渊很有才干,陛下可让他协助治理,这样工程或许能早日完成。”炀帝听后,任命太原留守李渊为开河副使,从大梁开工,沿着睢阳一带一直挖到淮河。迅速征调天下民夫,年龄在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都要去做工,如有隐瞒不报的,诛灭三族。圣旨一下,谁还敢进谏?相关衙门随即发文催促麻叔谋、李渊上任。

麻叔谋为人极其残忍,又贪婪好利,一听说自已升任开河都护,满心欢喜,立刻赴任。当时柴绍夫妇在鄠县,得知了这道旨意,明白这个差事是宇文述的奸计,故意把李渊调离太原,找机会要害他。李氏对丈夫说:“这个差事不仅会带来灾祸,还会惹百姓怨恨。”于是急忙派人去通知父亲,让他称病推脱;又让丈夫多带些金银珠宝,到东京打通关节,换别人来做,这样或许能免去灾祸。

柴绍到了东京,买通了梁公萧炬,他是萧后的亲弟弟;还有千牛宇文皛,他是隋主的宠臣,每天出入宫廷,两人做内应;柴绍又在护卫处打通了关节。张衡之前散布谣言陷害唐公,只是为了太子的事,原本和唐公并无仇怨,况且他是个见钱眼开的小人,收了银子也就不再追究。唐公的病本一到,朝廷改派左屯卫将军令狐达,让唐公继续在太原养病。这两位官员领了敕令,规定河道要挖十五丈深、四十步宽。河南、淮北共征调民夫三百六十万。每五户出一名老幼或妇女,负责做饭送饭,又征调了七十二万人。还调派河南、山东、淮北的骁骑五万,监督催促工程进度。根本不管是不是农忙时节,哪怕是山根石脚,都要凿开,坟墓、民居全都被发掘,那些民夫受尽了苦难。

有一队民夫开到一处地方,忽然看见下面隐隐露出一条屋脊,众人顺着屋脊慢慢挖下去,原来是一所堂屋,有三五间大小,四周用白石砌成,有两扇石门,关得很紧,打不开。众人以为里面有金银财宝,便一起用锹锄铲锸朝着石门捣掘,可那门就像生铁铸的,怎么敲打都纹丝不动。忙了半天,众人怕惹出祸事,只好报告给队长。队长又禀告知麻叔谋,麻叔谋和令狐达前来查看。众人都说:“不管是掘、撞还是凿、打,都没用。”令狐达说:“这座坟墓要么是古代帝王的陵寝,要么是仙家的墓穴,哪能用椎凿打开呢?必须备好祭品,焚香祷告,宣读皇上的旨意,或许还有打开的可能。”麻叔谋没办法,只好让左右摆上香案,他和令狐达穿上官服,宣读旨意。

拜祝祷告还没结束,只见香案前忽然卷起一阵冷风,“轰隆”一声,两扇石门轻轻打开。麻叔谋等人走进去,看到里面有几盏漆灯,照得雪亮,如同白昼。中间放着一个石匣,有四五尺长,上面刻满了细细的花纹。麻叔谋见了,心里有些害怕,不敢轻易打开查看。又走到后一层,是一个小小的圆洞,洞中直直地停放着一个石棺材。麻叔谋和令狐达又行了礼拜,让人揭开棺材盖细看,只见里面仰卧着一个人,容貌依然红白,面色如同未死之人,浑身肌肉肥胖如玉,一头黑发从头上、脸上、腹上盖下来,一直延伸到脚下,再从身后绕上去,长到脊背中间才停住;手上的指甲都有一尺多长。麻叔谋看了,料想这是得道仙人的骨相,不敢轻易毁坏,仍让左右把棺材盖上。再打开前面的石匣查看,匣中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块三尺来长的石板,上面写着许多蝌蚪篆文,这些人都不认识。幸好山中一位修真炼性、一百多岁的老人将其抄录翻译出来。上面写着:

我是大金仙,死来一千年。数满一千年,背下有流泉。得逢麻叔谋,葬我在高原。发长至泥丸,更候一千年,方登兜率天。

麻叔谋见连自已的姓名都事先写在上面,惊讶不已,这才相信仙家的奇妙之处,自有神机妙算。他和令狐达商议,找了一块地势高且厚实的地方,以厚礼迁葬,就是现在的大佛寺所在地,那里还留存着遗迹。

后来挖到陈留地方,众人正在开掘,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冰雹如阵般袭来,打得那些民夫东倒西歪,纷纷后退躲避。麻叔谋不信,亲自去查看,也被风雨冰雹打得狼狈不堪。他叫来当地的老人详细询问,老人说汉代张良是此地的土神,十分灵验显圣。麻叔谋听后,知道是张良显灵,要守护疆界,只好上表奏明朝廷。炀帝立即让翰林院写了一道祝文,盖上国宝,派太常卿牛弘带着一双白璧,到陈留祭祀,河道才得以开通,民夫们继续开过陈留。正是:莫道幽明隔,神灵自有威。

民夫们被催促着干了几天,开到雍丘地方的一片大林之中,有一座坟墓,墓上有一座祠堂,正好挡住了开河的道路。队长前来禀报,麻叔谋亲自去查看,只见周围的环境透着几分灵气,便叫左右叫来乡民询问。乡民回答:“这是上古高人的墓穴,不知道他的姓名,相传叫做隐士墓。”麻叔谋听说只是隐士墓,便没放在心上,叫民夫掘开。众人急忙动手,拆祠堂的拆祠堂,掘坟墓的掘坟墓,没想到下面有两三层石板,凿到第三层时,忽然一声巨响,如同山崩地裂,人和石板都掉了下去。好不容易把人救起来,受伤的受伤,死亡的死亡,不知死伤了多少民夫。麻叔谋大吃一惊,急忙派人下去探看,过了很久,回来报告说有两三丈深,下面还有一个洞穴,里面灯火通明,隐隐约约有钟鼓之声,望去就像干涸的大海,深不见底。众人不敢下去,只好把人拉了上来。令狐达沉思许久,说:“必须找这个人下去,才能知道详细情况。”麻叔谋急忙问是谁,令狐达说:“此人平时特别喜欢剑术,常把自已比作荆轲、聂政,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姓狄名去邪,现任武平郎将,如今在后营督管粮米。如果派他去,他肯定愿意。”麻叔谋听了,立刻叫左右去请。

当时,狄去邪正在后营清点粮米,接到麻叔谋的邀请,只好换上官服,前往营帐参见。麻叔谋见狄去邪身高八尺,腰宽十围,双眼炯炯有神,一脸正气,是个十足的好男儿,赶忙起身离座说道:“请将军来,没有别的事。之前有座隐士墓,挖出一个大洞穴,里面灯火闪烁,不知藏着什么奇异之物。听闻将军胆识与勇气兼备,想劳烦您进洞穴一探究竟,这可是开河的头等大功。”狄去邪说:“既然承蒙二位大人差遣,我怎敢不尽力?但不知洞穴在什么地方?”麻叔谋和令狐达带着狄去邪来到洞穴边查看。狄去邪看了一会儿,说:“既然要下去,就顾不上那么多规矩了。”于是他脱掉官服,换上一身紧身细甲,腰间悬挂一口宝剑,让人取来几十丈长的绳索,绳索上拴了许多大铃铛,自已坐在一个大竹篮里,让人把他往下放。

狄去邪刚开始在上面看时,觉得底下明亮耀眼,可等下到下面,却又一片黑暗。他缓了一会儿,睁眼一看,隐隐约约有一点光亮。他走出竹篮,顺着这点光亮摸索着前行,没走十几步,渐渐感觉比之前更亮了些。又走了四五十步,突然来到一处地方,他猛地抬头一看,竟然依旧有天有日,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狄去邪看到这番景象,不禁感慨万千:“世人只知道在这世上争名夺利,苦苦留恋这尘世的一切,谁能想到这深穴之中竟别有一番天地,真是天外有天,神仙的神通广大,妙用无穷。”心中顿时把追求功名的念头看淡了几分。他继续信步往前走,转过一带石壁,忽然看见一座洞府,四周用白石砌成,中间有一座门楼,门外立着两个石狮子,看起来就像人间王侯的府邸。狄去邪不管那么多,径直走进门去。他朝东西两边看了看,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只见南面有一间屋子,石门紧闭着。这时,他忽然听到东边一间石房里传来“得得”的声响。狄去邪赶忙走近,透过窗眼往里一瞧,只见屋子四角都立着石柱,石柱上有一条铁索,拴着一只怪兽。那怪兽用蹄子踢了几下,所以外面能听见声音。这只怪兽尖脑袋、贼溜溜的眼睛,腿短身子肥,差不多有一头牛那么大,既不是虎,也不是豹。狄去邪看了半天,怎么也认不出来,突然灵机一动,又定睛细看,原来是一只大老鼠。狄去邪大惊失色:“老鼠竟然有这么大,那猫还不知道得有多大?”他正呆呆地看着,忽然正南方向的两扇石门打开了,走出一个童子,这童子生得:

皙皙清眉秀目,纤纤齿白唇红。双丫髻,煞有仙风;黄布衫,颇多道气。若非野鹤为胎,定是白云作骨。

童子看到狄去邪,便问道:“您莫非就是狄去邪将军?”狄去邪十分惊讶:“正是,仙童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童子说:“皇甫君等将军很久了,您快跟我进去吧。”

狄去邪觉得此事十分奇异,只好跟着童子走进门,只见殿宇高耸,厅堂宽敞,气势非凡。快到殿前时,他看见殿上坐着一位贵人,身穿绣有龙纹的绛色衣服,头戴八宝云冠,垂着缨络,佩戴着美玉,俨然一副王者风范。左右两边站着许多官吏,台阶下侍卫森严。狄去邪走到殿庭,赶紧向上行礼。只听那位贵人开口问道:“狄去邪,你来了?”狄去邪回答:“狄去邪奉当今圣上旨意开河,承蒙都护卫麻叔谋差遣来探洞穴,没想到误打误撞进了仙府,实在是有罪。”贵人说:“你觉得当今炀帝尊贵荣耀吗?你先站到一边,我让你看样东西。”接着对旁边一个面容凶恶的武卫说:“快去把阿摩牵过来。”武卫听后,急忙手持巨棍,大步向外走去。

不一会儿,只听见铁链声响,武卫用一条长链牵着一只野兽走了过来。狄去邪仔细一看,正是刚才在外面石柱上拴着的大老鼠。武卫把它牵到庭中,用手拉住,老鼠蹲在月台上,扬着胡须,啃咬着爪子,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贵人在上面怒目而视,用一块寸木在桌上重重一拍,说道:“你这畜生,我让你暂时脱去皮毛,成为一国之主,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你的毒害?那些骸骨又有什么过错,要被你发掘?你荒淫暴虐到这种地步!我今天要把你打死,以泄人鬼之愤!”喝令武士照着头重重地打它。武卫卷起袖子,撩起衣服,举起大棍,朝着老鼠头上打了一下。老鼠疼得难以忍受,咆哮大叫,声音如同雷鸣。武士正要再次举棍打它,忽然半空中降下一个童子,手捧着一道天符,连忙制止武士:“别动手!”然后对皇甫君说:“上帝有命令。”皇甫君急忙下殿,俯伏在地。童子转身走上殿,宣读天符:“阿摩的国运原本是一纪,还不该终结。再等五年,可用练巾勒颈赐死,以偿还他荒淫的罪行,现在暂且免去他被杖打的痛苦。”童子读完,便腾空而去。皇甫君重新走上殿,说道:“饶了你这畜生。要不是上帝仁慈,今天就活活把你打死!你还有五年的荣华富贵可享,要是还不知悔改,终究逃不过脖子上的灾祸!”说完,叫武士把老鼠牵去锁起来。武士领命把老鼠牵走了。皇甫君叫来狄去邪,问道:“你看清楚了吗?”狄去邪说:“我只是尘世中的小吏,哪里能参透这仙家的玄机呢?”皇甫君说:“你只要记住,日后自然会应验。这里是九华堂,你要是没有仙缘,也到不了这里。”狄去邪连忙跪下,诚恳地请求道:“我奉命开河,误闯仙府,现在进退两难,恳请神明给我指引。”皇甫君说:“你的前程自有定数,但你必须静心反思,不可自甘堕落。麻叔谋是个小人,一旦得志就肆意横行,罪不可恕。你替我告诉他:‘感谢他毁了我的台城,没什么可报答的,明年会送他两把金刀。’”说完,便吩咐一个绿衣吏:“你带他出去。”

狄去邪在这威严的氛围下,不敢多问,拜谢之后便出去了。绿衣吏带着狄去邪,没有走原路,转过几株大树,走了不到一二百步,绿衣吏用手指着说:“前面林子里就是大路。”狄去邪急忙回头想问话,绿衣吏却早已不见踪影,再转身看时,连那座洞府也不知去了哪里。狄去邪惊叹道:“神仙的神通,竟然如此奇妙!”只好一步步朝着林子走去。

转过一个山岗,顺着大路又走了一二里地,狄去邪忽然看见几株高大的树木环绕成一个村庄,他赶忙奔进村子问路。只见一家篱门半开着,他便走了进去,轻轻咳嗽了几声,立刻惊动了一只小花狗,朝着他汪汪乱叫。里面走出一位老者,狄去邪连忙施礼说:“下官迷失了道路,恳请老人家给我指个路。”老者回礼说:“将军怎么徒步走到这里来了?”狄去邪不敢隐瞒,便把进洞穴遇到皇甫君以及用棍打大鼠的事情讲述了一遍。老者听了,笑着说:“原来当今炀帝是老鼠变的,真是稀奇!怪不得他如此荒淫无度。”狄去邪接着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到雍丘还有多远?”老者说:“这里是嵩阳少室山中,顺着大路往东走,只有二里地就是宁陵县,不用再去雍丘了,估计麻叔谋很快就到了。将军要是不嫌弃,我给您简单准备点饭菜,您吃了再慢慢走也不迟。”于是邀请狄去邪走进草堂。

老者吩咐一个老仆人准备便饭,然后对狄去邪说:“依将军所见,当今炀帝的气数恐怕也不长了。就是麻叔谋,只怕灾祸也不远了。我看将军容貌不凡,气度出众,何必随波逐流,和这些虐害百姓的权奸混在一起呢?”狄去邪谦逊地说:“承蒙老人家指教。我并非不知道开河是虐害百姓的事,只是我官职卑微,不敢不奉命行事。”老者微笑着说:“做了官就要奉命行事,不做官他就没法命令你了。”狄去邪说:“老人家的话如金玉般珍贵,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也一定会把您的话当作行事的准则。”

不一会儿,老仆人把饭菜端了上来,狄去邪饱饱地吃了一顿,然后起身向老者道谢告别。老翁一直把他送到大路上,说道:“转过前面那个山嘴,就能望见县城了。”狄去邪连声道谢,拱手告别。他走了十几步,回头一看,老者已经不见了,哪还有什么人家,两边只有高大的松树和奇异的石头。狄去邪见状,又吃了一惊,心里迷迷糊糊的,赶忙赶到县城。看到城中的百姓,他才感觉像从梦中苏醒过来。他进城后,在公馆里等候。

麻叔谋以为狄去邪找不到洞穴出口,已经死在洞穴中了,便催促民夫开通河道。七八天后,工程进展到了宁陵县界口。狄去邪前去拜见麻叔谋,把在洞穴中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讲述了一遍。麻叔谋根本不信,只以为狄去邪会什么剑术,这几天藏起来了,编造这些荒诞的话来吓唬他,反而把狄去邪数落了一顿。狄去邪只好退回后营,自已心里想:“我明明是真心实意地把事情告诉他,他却把我的话当成儿戏,还侮辱我。我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何必和这些如豺狼般的人一起干害民的事呢?国家的气数有限,我又何必在这群奸佞小人中,留恋这没什么价值的差事呢?倒不如假托得了疯病,隐居在山中,还能逍遥自在些。”主意已定,他就递上了两份病假呈文。麻叔谋厌恶他“说谎”,便批准了呈子,另外委派官吏去督管粮米。

狄去邪见呈子被批准了,便收拾行李,带着两个仆人,直接回家乡去了。在路上,他想到皇甫君把大鼠叫做阿摩,心里拿不定主意,暗自思忖:“堂堂中国天子,怎么可能是老鼠变的呢?如果真有这事,前几天大鼠被大棍打的时候,炀帝也该有点头痛脑热的反应才对。鬼神之事虽说不能不信,但也不能全信,我何不顺便前往东京探访一下消息,这样就能知道真假了。”于是,他悄悄地前往东京去打听消息。正是:欲识仙机虚与实,慢辞劳苦涉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