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话说李逵满怀急切地对宋江说道:“哥哥,您就直说那三件事吧,我保证全都依从。”宋江神情严肃地说:“你此番要去沂州沂水县接母亲过来,这第一件事,你必须直接往返,一路上绝不能沾酒;第二件,你这性子太急,没人愿意跟你一起去,你就悄悄地把老娘接来,别声张;第三件,你平日里惯用的那两把板斧,这次就别带了,路上一定要小心谨慎,快去快回。”李逵拍着胸脯,满不在乎地说:“这三件事有啥难的,哥哥您就放心吧!我今天就动身,一刻也不耽搁了。”

当下,李逵利落地收拾好行装,只在腰间别了一口腰刀,手里提着一条朴刀,揣着一锭大银和几个小银子。他先喝了几杯酒,然后大大咧咧地行了个礼,告别众人,下山朝着金沙滩走去。

晁盖、宋江以及众多头领目送李逵离去后,回到大寨的聚义厅,各自坐下。宋江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对众人说道:“李逵这兄弟,此去恐怕会出岔子。不知咱们这里谁是沂州那边的人,能去帮忙打探一下消息?”杜迁赶忙说道:“只有朱贵原本是沂州沂水县人,跟李逵算是同乡。”宋江一拍脑袋,说道:“哎呀,我怎么忘了。前些日子在白龙庙聚会的时候,李逵就已经知道朱贵是他老乡了。”于是,宋江立刻派人去请朱贵。小喽啰一路飞奔下山,到了朱贵的店里,把朱贵请到了聚义厅。

宋江见到朱贵,赶忙说道:“如今李逵兄弟回故乡接老母去了,他这酒品不太好,所以我没敢派人跟他同去。就怕他在路上出点什么事,咱们又没法及时知道。如今得知贤弟你是那边的人,就麻烦你走一趟,去打探打探消息。”朱贵回答道:“小弟我确实是沂州沂水县人,现在还有个兄弟叫朱富,在本县西门外开了家酒店。这李逵,他家在本县百丈村董店东,他有个哥哥叫李达,专门给人家做长工。李逵从小就顽皮得很,还因为打死了人,逃到江湖上,一直没回过家。如今让我去打探消息倒也无妨,只是担心店里没人照看。而且我也很久没回家了,正好也想回去看看兄弟。”宋江安慰道:“店里没人照看的事,你就别操心了,我让侯健、石勇先替你管几天。”朱贵领了宋江的话,向众头领告辞后,下山回到店里,收拾好包裹,把店铺的事交代给石勇和侯健,就朝着沂州出发了。这边宋江和晁盖在寨中每天摆酒设宴,饮酒作乐,还和吴学究一起研读天书,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李逵独自一人离开了梁山泊,一路朝着沂水县赶去。一路上,李逵还真听了宋江的话,滴酒未沾,倒也没惹出什么事端。等他走到沂水县西门外时,看到一群人正围着一张告示在看。李逵好奇,也挤进人群中,只听见有人在念道:榜上第一名主犯宋江,是郓城县人;第二名罪犯戴宗,是江州两院押狱;第三名从犯李逵,是沂州沂水县人。李逵在后面听了,正想指手画脚地说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突然有个人冲了过来,一把从背后抱住他,喊道:“张大哥!你在这里做什么呢?”李逵扭头一看,原来是旱地忽律朱贵。李逵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也在这里?”朱贵说:“你先跟我找个地方说话。”

两人一同来到西门外附近村子里的一家酒店,径直走进后面一间安静的屋子,坐了下来。朱贵指着李逵,略带责备地说:“你可真大胆!那榜上明明白白写着,抓到宋江赏一万贯钱,抓到戴宗赏五千贯,抓到你赏三千贯,你怎么还敢站在那里看榜?万一被眼尖手快的人认出来,抓了送到官府,可怎么办?宋公明哥哥就怕你惹事,不让人和你一起;又担心你到了这里会闯出什么祸,所以特地派我赶来看看你的情况。我比你晚下山一天,却比你先到这里。你怎么今天才到?”李逵解释道:“还不是哥哥吩咐我不能喝酒,所以我路上走得慢了些。对了,你怎么会认识这家酒店?你是本地人,家在哪里住?”朱贵说:“这家酒店就是我兄弟朱富开的。我原本就是这里的人,以前在江湖上做生意,结果赔了本钱,只好到梁山泊落草为寇,到现在才回来。”说着,朱贵就把兄弟朱富叫过来和李逵见了面。朱富摆上酒菜招待李逵。李逵说道:“哥哥虽然吩咐我不能喝酒,但我现在都已经到家乡了,喝上两碗又能怎样!”朱贵也不好阻拦他,由着他喝。这一晚,他们一直喝到四更天,又吃了些饭食。李逵吃饱喝足后,趁着五更天,天上还有星星和残月,天色渐渐放亮,就朝着村里走去。朱贵叮嘱他:“你别从小路走,从大朴树那里转弯,走东边的大路,一直往百丈村去,就是董店东。尽快把母亲接来,咱们好早点回山寨。”李逵却满不在乎地说:“我从小路走,不是更近吗?走大路,多麻烦!”朱贵劝道:“小路走不得,那里有老虎,还有专抢包裹的强盗。”李逵不屑地说:“我还怕什么!”说完,他戴上毡笠儿,提着朴刀,跨上腰刀,告别了朱贵和朱富,朝着百丈村走去。

大约走了几十里路,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在路边的露草中,突然窜出一只白兔,朝着前面跑去。李逵笑着追了一阵,说道:“这畜生倒给我引了一段路!”此时,有诗为证:“山径崎岖静复深,西风黄叶满疏林。偶逢双斧喽啰汉,横索行人买路金。”

李逵正走着,只见前面有一片五十多棵大树,此时正值新秋,树叶红得鲜艳。李逵刚走到树林边,就看见一个大汉从旁边转了出来,大声喝道:“识相的就留下买路钱,不然就把包裹交出来!”李逵仔细一看,这大汉头戴一顶红绢抓儿头巾,身穿一件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脸上还涂着黑墨。李逵见状,大喝一声:“你是什么人,竟敢在这里拦路抢劫!”那大汉说道:“你要是问我名字,可别被吓破了胆!老爷我就是黑旋风!你把买路钱和包裹留下,我就饶你一命,放你过去。”李逵哈哈大笑,说道:“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已!你是什么东西,也敢学老爷我的名号,在这里胡作非为!”说着,李逵挺起手中的朴刀,朝着那大汉冲了过去。那大汉根本不是李逵的对手,刚想转身逃跑,就被李逵在腿上砍了一刀,一下子摔倒在地。李逵一脚踩在他的胸脯上,喝道:“你知道老爷是谁吗?”那大汉在地上苦苦哀求:“爷爷,饶了我这条小命吧!”李逵说道:“我就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黑旋风李逵!你竟敢冒用我的名字!”那大汉连忙说道:“小人虽然姓李,但不是真的黑旋风。只是因为爷爷您在江湖上威名远扬,提起您的大名,神鬼都怕,所以小人才冒用您的名字,在这里拦路抢劫。只要有单身客人经过,一听到黑旋风三个字,就吓得扔下行李跑了,我也就靠这个弄点小钱,实在没敢害过人。小人贱名李鬼,就住在前面的村子里。”李逵听了,生气地说:“你这小子太过分了,竟敢在这里抢夺别人的包裹行李,还败坏我的名声,学我用两把板斧,看我不砍了你!”说着,他一把夺过李鬼手中的斧头,就要砍下去。李鬼吓得连忙叫道:“爷爷,杀了我一个,就等于杀了我两个啊!”李逵听了,停下了手,问道:“这话怎么说?”李鬼哭着说:“小人原本也不想干这拦路抢劫的勾当。只是家里有个九十岁的老母亲,无人赡养,所以我才冒用爷爷的大名,吓唬吓唬人,抢些单身客人的包裹,好养活老母,真的没害过一条人命。如今爷爷要是杀了我,我那老母亲肯定也会饿死。”

李逵虽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但听了李鬼这番话,心里也犯起了嘀咕:“我这次特地回家接老娘,要是杀了一个要赡养母亲的人,老天爷也不会放过我。罢了罢了,我就饶了你这条命!”说着,李逵把李鬼放了起来。李鬼捡起斧头,赶忙磕头拜谢。李逵又说:“我就是真正的黑旋风,你以后可别再败坏我的名声了。”李鬼忙说:“小人这次能捡回一条命,一定回家改邪归正,再也不敢冒用爷爷的名号在这里抢劫了。”李逵见他说得诚恳,又念他有份孝心,便说:“看你还有点孝顺之心,我给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你去做点正经生意吧。”李鬼感激涕零,连连拜谢:“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比我的亲爹娘还亲!”李逵取出一锭银子递给李鬼,李鬼千恩万谢地走了。李逵看着李鬼离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这小子也算倒霉,撞上了我。既然他有这份孝心,应该会改过自新。我要是杀了他,也确实不合天理。我也该走了。”于是,他拿起朴刀,继续沿着山间小路走去。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巳牌时分,李逵感觉肚子又饿又渴。可这四周都是山间小路,根本看不到一家酒店或饭店。

李逵继续在山间小路上走着,远远地,他望见山凹里隐隐约约露出两间简陋的草屋。此时的他又饿又渴,一见到有人家,立刻加快脚步,朝着那屋子奔去。

刚到门口,就见从屋子后面走出一个妇人。她头发随意挽成个发髻,鬓边插着一簇颜色鲜艳的野花,脸上搽着厚厚的胭脂铅粉,显得有些俗气。李逵赶忙放下手中的朴刀,客气地说道:“嫂子,我是路过的客人,肚子饿得不行了,可一路上都没找到卖酒饭的地方。我给你一贯足钱,麻烦你给我弄些酒饭吃吧。”那妇人看到李逵这副满脸胡须、身材魁梧的模样,心里有些害怕,不敢直接说没有,只好答应道:“酒是没处买了,不过可以给客人做些饭吃,吃了好赶路。”李逵一听,咧嘴笑道:“行啊,多做些,我肚子都快饿瘪了。”妇人又问:“做一升米的饭够不?”李逵大手一挥:“做三升米饭,我能吃得下。”

那妇人转身进了厨房,点起火,然后去溪边淘了米,开始做饭。李逵则绕到屋子后面的山边去方便。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汉子一瘸一拐地从山后走了回来。李逵悄悄躲在屋后偷听,只听见那妇人正准备上山去摘菜,打开后门看到汉子,便关心地问道:“大哥,你这是在哪里闪了腿吗?”那汉子唉声叹气地说:“大嫂,我今天差点就见不到你了。你说我这运气是不是差到极点了!本来指望出去能碰到个单身的路人,抢点钱财,可等了整整半个月,都没碰到一个能下手的。好不容易今天碰到一个,你猜是谁?竟然就是那个真正的黑旋风李逵!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怎么可能打得过他!他上来就给我一朴刀,把我砍倒在地,还非要杀我。我没办法,只好假意喊着:‘你杀了我一个,可就害了两个人的性命。’他就问我为啥这么说,我就告诉他,家里有个九十岁的老娘,没人照顾,我要是死了,老娘肯定也得饿死。那家伙还真信了我的话,不仅饶了我一命,还给了我一锭银子,让我改行做点正经生意,好好赡养老娘。我怕他回过神来再追我,就赶紧离开了那片林子,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睡了一会儿,然后从后山绕回了家。”

妇人听了,急忙小声说道:“你别大声嚷嚷!刚才有个黑大汉来家里,让我给他做饭,难不成就是他?现在他正坐在门前呢。你去偷偷看一眼,如果真是他,就去弄些麻药来,放在菜里,等他吃了,麻翻在地,我们就一起收拾了他,抢了他的金银,搬到县城里去住,做点小买卖,不比在这里干这打劫的勾当强多了!”

这一切都被躲在屋后的李逵听得清清楚楚,他心里顿时火冒三丈,暗自骂道:“这个可恶的家伙!我好心给了他银子,还饶了他的命,他竟然恩将仇报,又想害我。这种人真是天理难容!”李逵轻手轻脚地绕到后门边,正好看到李鬼正要出门。李逵眼疾手快,一把揪住李鬼,那妇人吓得急忙从前门跑了出去。李逵将李鬼按倒在地上,迅速从腰间抽出腰刀,手起刀落,就割下了他的脑袋。杀了李鬼后,李逵拿着刀,冲到前门去寻找那妇人,可哪里还有她的踪影。

李逵又回到屋内,在各个房间里仔细搜寻。他看到有两个竹笼,里面装着一些旧衣裳,在竹笼底下还搜出了一些碎银和几件钗环首饰,李逵统统都装进了自已的包裹里。他又从李鬼的身上搜出了之前自已给他的那锭小银子,也一并放了进去。这时,他想起锅里的饭,走过去一看,三升米饭已经煮好了,只是没有菜下饭。李逵盛了一碗饭,吃了几口,突然看着李鬼的尸体,冷笑着自言自语道:“真是个笨蛋!放着这么好的肉在眼前,却不知道吃。”说着,他拔出腰刀,走到李鬼的尸体旁,从他腿上割下两块肉,用清水洗了洗,然后从灶里扒出一些炭火,开始烤肉。一边烤,一边吃,不一会儿就吃得饱饱的。吃完后,他把李鬼的尸体拖到屋子底下,放了一把火,然后提着朴刀,沿着山路继续赶路。那两间草屋在风的吹拂下,很快就被大火吞噬,烧得一干二净。有诗为证:“劫掠资财害善良,谁知天道降灾殃。家园荡尽身遭戮,到此翻为没下场。”

李逵一路紧赶慢赶,等他赶到董店东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他径直来到自家门前,用力推开门,走进屋内。只听见娘在床上问道:“是谁进来了?”李逵走近一看,只见娘的双眼已经失明,正坐在床上念着佛。李逵鼻子一酸,轻声说道:“娘,铁牛回家了!”娘一听,激动地说:“我儿啊,你走了这么多年,到底在哪里安身啊?你大哥一直在别人家做长工,只能勉强混口饭吃,根本没办法好好赡养我。我常常想你,眼泪都流干了,眼睛也哭瞎了。你这些年到底过得怎么样?”

李逵心想:“我要是说我在梁山泊落草为寇,娘肯定不会跟我走。我还是编个谎话吧。”于是,他笑着说:“娘,铁牛现在做官了,这次专门回来接您去享福的。”娘听了,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那可太好了!只是你要怎么带我走呢?”李逵说:“我先背着您走到前面的路上,再找辆车把您载着。”娘又说:“那等你大哥回来,我们再商量商量吧。”李逵有些着急地说:“等他干嘛,我现在就带您走。”

就在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李达提着一罐饭走了进来。李逵一见李达,赶忙上前拜道:“哥哥,这么多年没见了。”李达却满脸怒容,骂道:“你这家伙回来干什么?又想连累我们!”娘在一旁解释道:“铁牛现在做官了,特地回来接我去享福的。”李达不屑地说:“娘,您别信他胡说八道!当初他打死了人,害得我被官府抓去,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又听说他和梁山泊的贼人一起劫了法场,在江州大闹了一场,如今在梁山泊当强盗呢。前几天,江州的公文都发到咱这儿了,要追捕他,还说要把我抓去官府问话。多亏了村里的财主帮我在官府疏通,说我兄弟已经十多年没回家了,说不定是同名同姓的人冒充。又给官府上下使了钱,我才没被抓去坐牢。现在到处都贴着告示,悬赏三千贯要抓他。你这小子没死,还跑回家来胡说八道!”

李逵赶忙说:“哥哥,别生气嘛,你也跟我们一起上山去,大家一起快活,多好啊。”李达气得满脸通红,本想动手打李逵,可又知道自已打不过他,只好把饭罐狠狠地摔在地上,转身走了。李逵看着李达离去的背影,心想:“他这一去,肯定会带人来抓我,我得赶紧走,不然就走不了了。我大哥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银子,我留下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放在床上,他看到了,说不定就不会追来了。”于是,李逵解下腰间的包裹,拿出一锭大银放在床上,然后对娘说:“娘,我背您走。”娘有些疑惑地问:“你背我去哪里?”李逵说:“您别问了,跟着我去就是,保证让您过得快活。我背您走,没事的。”说完,李逵蹲下身子,背起娘,提着朴刀,朝着门外的小路匆匆走去。

再说李达跑到财主家,把李逵回来的事情说了,然后带着十几个庄客,风风火火地赶回家。到了家一看,老娘不见了,只在床上看到一锭大银子。李达看着银子,心里寻思:“铁牛留下这银子,把娘背到哪里去了呢?肯定是梁山泊有人和他一起来的。我要是追上去,说不定会被他害了性命。看他背着娘的样子,肯定是回山寨去了。”众人在屋里屋外找了一圈,都没发现李逵的踪影,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达对众庄客说:“这铁牛背着娘走了,也不知道走哪条路了。这里小路太多,咱们怎么追啊?”众庄客见李达也没了主意,只好各自回去了。

这边,李逵担心李达带人追来,背着娘,专挑乱山深处的僻静小路走。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此时的山间,暮霭沉沉,远处的山峦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显得格外神秘。归巢的乌鸦在林间聒噪着,各种鸟儿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疲惫。一行行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从天空中飞过,渐渐消失在远方的芦花深处。点点萤火虫在田野小径上闪烁着微光,它们似乎偏爱那些腐草,在那里盘旋飞舞。路边的茅草和荆棘丛生,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更鼓之声,让人心里有些发慌。古老的树木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在昏暗的光线下,树影婆娑,仿佛有龙蛇在其中穿梭。一阵秋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败叶,带来阵阵寒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深山里的清冷。

李逵背着娘走到岭下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娘因为双目失明,根本不知道时间,只是感到口渴难耐,说道:“我儿,能不能找点水给我喝啊?”李逵安慰道:“娘,您再忍一忍,等过了这岭,找户人家借住一下,到时候再做饭烧水。”娘又说:“我中午就吃了些干饭,现在口渴得受不了了。”李逵自已也觉得喉咙干得冒烟,说道:“我也渴得不行了。您再坚持一下,我背您到岭上,看看能不能找到水。”娘带着哭腔说:“我儿啊,我真的快渴死了,救救我吧!”李逵无奈地说:“娘,我也累得不行了。”

好不容易,李逵背着娘捱到了岭上。他看到松树边有一块大青石,便把娘轻轻地放在上面,然后把朴刀插在旁边,对娘说:“娘,您在这儿耐心坐一会儿,我去给您找水喝。”李逵听到不远处有溪涧流水的声音,便顺着声音找去。他翻过了两三处山脚,终于来到了溪涧边。只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有诗为证:“穿崖透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逵好不容易赶到溪边,他迫不及待地趴下身去,双手捧起清凉的溪水,大口大口地喝了几口,解了自已的渴。可喝过水后,他心里犯起了愁,暗自思忖着:“这可怎么才能把水带给娘喝呢?”他站起身来,焦急地东张西望,忽然,远远地看到山顶上有一个庵儿。李逵眼睛一亮,心中暗喜:“这下好了!”于是,他手脚并用,攀着藤蔓,拉着葛藤,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爬到了庵前。

他用力推开门,进去一看,原来是座泗州大圣祠堂,祠堂前面有一个石香炉。李逵心想,正好可以用这个香炉装水给娘喝。他伸手去搬那香炉,可使了半天劲,才发现这香炉是和座子凿成一体的,根本搬不动。李逵一下子来了脾气,他憋足了劲,连香炉带座子一起使劲往前面的石阶上一磕,只听“砰”的一声,那香炉终于被磕了下来。他满心欢喜地拿起香炉,又匆匆回到溪边,把香炉浸在水里,随手拔了些乱草,仔细地把香炉洗得干干净净。接着,他小心翼翼地舀了半香炉水,双手高高擎着,沿着来时的路,跌跌撞撞地往岭上走去。

等他回到松树那里,却发现石头上不见了娘的踪影,只有那把朴刀还插在原地。李逵心里“咯噔”一下,急忙大声喊着娘喝水,可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一点回应。他又叫了几声,依然没有听到娘的声音。李逵定了定神,睁大眼睛,向四下里仔细看去,可怎么也找不到娘。他心里越来越慌,没走出去三十多步,就看见草地上有一段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发疑惑和不安。他顺着那血迹一路寻找,最后来到了一个大洞口,只见两只小虎正在那里贪婪地舐着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一紧,怒火中烧,暗暗忖道:“我从梁山泊千辛万苦赶回来,就是为了接老娘,好不容易把她背到这里,却被你们这些畜生吃了!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还能是谁的!”他气得满脸通红,赤黄色的胡须都竖立起来,双手紧握着朴刀,猛地向那两只小虎刺去。那两只小虎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惊慌失措,也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李逵眼疾手快,手起刀落,先刺死了一只。另一只见状,转身就往洞里钻去,李逵毫不犹豫地追进洞里,也把它刺死了。

杀死两只小虎后,李逵钻进了大虫的洞穴。他趴在里面,紧紧盯着洞口,不一会儿,就看见那只母大虫张牙舞爪地朝窝里爬来。李逵咬牙切齿地骂道:“就是你这畜生吃了我娘!”他迅速放下朴刀,从胯边抽出腰刀。那母大虫来到洞口,先是用尾巴往窝里一剪,然后把后半截身躯坐了进去。李逵在窝里看得真切,瞅准时机,用尽全身力气,舍命将刀朝母大虫的尾底下戳去,正好戳中了母大虫的粪门。由于用力过猛,连刀把都直直地插进了母大虫的肚子里。那母大虫疼得大吼一声,带着刀从洞口跳过涧边逃走了。

李逵急忙拿起朴刀,从洞里追了出来。那只老虎疼得要命,拼命地朝山下的石岩跑去。李逵刚要追赶,忽然,就见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周围的败叶和树木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俗话说:“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随着那阵狂风,在星月光辉的映照下,一只吊睛白额虎大吼一声,忽地跳了出来。

李逵定睛一看,这只大虫威风凛凛,只见它一声吼叫,如同霹雳轰鸣,两眼圆睁,好似闪电放光,摇头摆尾的样子,仿佛比当年的李存孝还要凶猛,张牙舞爪的姿态,就像要一口吞掉狄梁。那大虫气势汹汹地向李逵猛扑过来,李逵却毫不慌张,趁着大虫扑来的势头,手起刀落,正好砍中了大虫的颔下。那大虫吃痛,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扑击,一来是要护住伤口,二来是伤到了气管。它往后退了不到五七步,只听“轰”的一声,如同倒了半壁山,顿时死在了岩下。

李逵一口气杀死了子母四只老虎,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回到虎窝边,拿着刀仔细查看了一遍,生怕还有其他大虫,确认没有踪迹后,他也感到困乏极了。于是,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泗州大圣庙里,倒头便睡,一直睡到天亮。

第二天早晨,李逵强忍着悲痛,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和剩下的骨殖,他用布衫把这些仔细包裹起来,然后来到泗州大圣庵后,挖了个土坑,把娘埋葬了。看着埋葬娘的土坑,李逵忍不住大哭了一场。此时,有诗为证:“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猛虎聚林丘。因将老母身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手执钢刀探虎穴,心如烈火报冤仇。立诛四虎威神力,千古传名李铁牛。”

李逵埋葬了娘,肚子里又饥又渴,他无奈地收拾好包裹,拿起朴刀,沿着山路慢慢地走下岭来。没走多远,就看见五七个猎户正在那里收拾窝弓弩箭。这些猎户看到李逵满身血污地从岭上走下来,都大吃一惊,其中一人问道:“你这位客人,莫非是山神土地?不然怎么敢一个人独自过岭呢?”

李逵听到这话,心里暗自想道:“现在沂水县正出榜悬赏三千贯钱捉我,我可不敢说实话,只能编个谎话应付过去。”于是,他回答道:“我是个过路的客人。昨天夜里我和娘一起过岭,我娘口渴要水喝,我就去岭下取水,没想到那大虫把我娘拖去吃了。我一路寻到虎巢里,先杀了两只小虎,又杀了两只大虎。在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亮,这才下了岭。”

众猎户听了,齐声叫道:“我们可不信你一个人能杀得了四只老虎!就算是李存孝和子路,也只能打死一只。这两只小虎倒还罢了,可那两只大虎可不是好对付的。我们为了这两只大虫,不知道挨了多少顿棍棒。这条沂岭,自从有了这窝老虎,整整三五个月都没人敢从这里走。我们才不信你说的,你莫不是在哄我们?”

李逵有些着急地说:“我又不是本地人,干嘛无缘无故哄你们!你们要是不信,我可以和你们一起上岭去,找到老虎的尸体给你们看,你们也可以带些人去把老虎扛下来。”众猎户说道:“要是真有这事,我们一定会重重地谢你。那敢情好!”于是,众猎户打起胡哨,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三五十人,大家都拿着挠钩枪棒,跟着李逵,再次上了岭。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众人来到山顶,远远地就看见虎窝边果然有两只小虎被杀死了,一只在窝内,一只在外面;一只母大虫死在山岩边;一只雄虎死在泗州大圣庙前。

众猎户看到被杀死的四只大虫,都满心欢喜,他们立刻用索子把老虎尸体捆绑起来,众人一起扛着下了岭。随后,他们邀请李逵一同去请赏。他们先派人去通知里正和上户,里正和上户都出来迎接,众人把老虎抬到一个大户人家,这家主人叫曹太公,他家住在庄子上。曹太公原本是个闲散的官吏,平日里专门在乡里欺软怕硬、为非作歹,最近刚得了几笔不义之财,为人十分小气刻薄。

当时,曹太公亲自出来迎接,和众人相互见礼后,便邀请李逵到草堂上坐下,然后询问他杀虎的详细经过。李逵便把昨天夜里和娘到岭上,娘要水喝,自已去取水时娘被老虎吃了,以及后来杀死老虎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众人听了,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曹太公接着问道:“壮士高姓大名?”李逵答道:“我姓张,没什么大名,大家都叫我张大胆。”曹太公称赞道:“真不愧是大胆壮士!要不是有这么大的胆子,怎么能杀死四只大虫呢!”说着,他便吩咐人安排酒食招待李逵,众人吃喝起来,。

且暂且不提说村里的人听说沂岭上杀了四只大虫,还被抬到了曹太公家,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村坊道店传开了,前村后村、山僻人家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都跑来看老虎。大家走进曹太公家,看到打虎的壮士正在厅上吃酒。人群中,有李鬼的老婆,她逃到前村爹娘家里,也跟着众人来看虎。她一眼就认出了李逵的模样,吓得急忙跑回家,对爹娘说道:“这个杀虎的黑大汉,就是杀了我老公,还烧了我家屋子的人。他就是梁山泊的黑旋风李逵。”

爹娘听了,吓得不轻,连忙跑去报知里正。里正听了后说道:“他要是黑旋风的话,那就是岭后百丈村打死了人,后来逃到江州,又在那里惹出大事的李逵。现在官府发了公文到本县,要追捕他,还悬赏三千贯钱捉拿他,没想到他却跑到这里来了!”里正暗地里派人去请曹太公过来商议。曹太公借口去换衣服,急忙赶到里正家。

里正说道:“这个杀虎的壮士,就是岭后百丈村里的黑旋风李逵。现在官府正在捉拿他。”曹太公说:“你们可要打听仔细了。要是弄错了,可就麻烦了。要是真的是他,那倒也好办。要抓他的话,也不难;就怕不是他,那就麻烦了。”里正说:“只有李鬼的老婆认得他。他曾经去李鬼家做饭吃,还杀了李鬼。”

曹太公想了想,说道:“既然这样,我们先只管摆酒请他,然后问他:这次杀了大虫,是打算去县里请功,还是就在村里讨赏?要是他不肯去县里请功,那多半就是黑旋风了。我们让人轮流给他敬酒,把他灌醉,然后把他绑起来,再去报知本县,让都头来把他抓走,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个办法好,纷纷说道:“说得对。”里正把这个计划告诉了众人,大家商量定了下来。此时,有《浣溪沙》词为证:“杀却凶人毁却房,西风林下路匆忙,忽逢猛虎聚前冈。格杀虽除村岭患,潜谋难免报仇殃,脱离罗网更高强。”

曹太公回到家后,热情地招待李逵,摆出丰盛的酒菜,脸上堆满笑容说道:“刚才招呼不周,还请壮士不要见怪。您先把腰间的包裹解下,放下朴刀,放松放松,好好坐一坐。”李逵大大咧咧地应道:“好,好!我的腰刀已经插进那只母老虎的肚子里了,现在就只剩下这个刀鞘。要是你们给老虎开膛破肚的时候,可别忘了把刀鞘还给我。”曹太公连忙说道:“壮士放心,我们这里有的是好刀,到时候送一把给壮士您挂在腰间。”

李逵听了,便解下腰间的刀鞘,连同缠袋包裹,都递给了庄客让他们收起来,又把朴刀靠在墙边。曹太公随即吩咐下人端来大盘的肉,大壶的酒。那些大户人家、里正以及猎户们,一个接一个地轮番给李逵敬酒,大碗大碗的酒不断往李逵面前送。

曹太公趁机又问道:“不知道壮士您打算把这些老虎送到官府去请功,还是就在我们这里拿些赏赐就走呢?”李逵回答说:“我只是个路过的客人,事情挺多的。这次不过是偶然杀了这窝猛虎,没必要去县里请功,你们给我点盘缠当作赏赐就行。要是没有,那我也得走了。”曹太公赶紧说道:“我们怎么敢怠慢壮士您呢!等会儿村里会凑些盘缠给您。我们自已会把老虎解送到县里去。”李逵又说:“那先借我一件布衫,我把身上这件血污的衣服换下来。”曹太公满口答应:“有,有。”马上让人取来一件细青布衲袄,给李逵换下了身上沾着血迹的衣裳。

这时,门外响起了鼓乐声,人们都端着酒过来给李逵敬酒庆祝。一杯接着一杯,酒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李逵完全没察觉到这是个陷阱,只顾着开心地喝酒,早把宋江之前嘱咐他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不到两个时辰,李逵就被灌得酩酊大醉,连站都站不稳了。众人连忙把他扶到后堂的一间空屋子里,让他躺在一条板凳上,然后拿出两条绳子,把他和板凳一起绑了起来。接着,派人飞快地去县里向知县报告,还带着李鬼的老婆去做原告,补写了一纸状子。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沂水县传开了,知县听到后大吃一惊,急忙升堂问道:“黑旋风李逵被抓到哪里了?他可是犯了谋叛大罪的人,千万不能让他跑了!”原告李鬼的老婆和猎户们回答说:“他被绑在本乡曹大户的家里。因为实在没人能制得住他,我们担心路上出意外让他跑了,所以没敢直接押解过来。”

知县立刻叫来本县的都头,让他去把李逵带回来。这时,从厅前过来一个都头,上前躬身行礼。这人是谁呢?有诗为证:“面阔眉浓须鬓赤,双睛碧绿似番人。沂水县中青眼虎,豪杰都头是李云。”

知县把李云叫到厅上,嘱咐道:“沂岭下曹大户的庄上抓住了黑旋风李逵。你多带些人手,悄悄地把他押解回来,别惊动了村里的人,千万别让他跑了。”李云领了知县的命令,下了厅堂,点齐三十个老郎土兵,让他们各自带上器械,就朝着沂岭村赶去。

沂水县本来就是个小地方,这种事根本瞒不住。很快,街市上就传开了,人们纷纷议论:“抓住了大闹江州的黑旋风,现在知县派李都头去把他押回来。”朱贵正在东庄门外朱富的家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一紧,急忙跑到后面跟弟弟朱富说:“这黑小子又闯祸了!这可怎么救他?宋公明哥哥特地派我来打听他的消息,就怕他出意外。现在他被抓了,我要是救不了他,回去怎么跟哥哥交代?这可怎么办才好!”

朱富倒是显得比较镇定,说道:“大哥你先别慌。这李都头一身好本事,三五十个人都近不了他的身。我们就咱俩,要是硬拼肯定不行,只能智取。李云平日里对我特别好,还常常教我使用各种器械。我有个办法对付他,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在这里就待不下去了。今晚我们煮上三二十斤肉,准备十几瓶酒,把肉切成大块,再把蒙汗药拌在肉里。明天五更天,我们带上几个伙计,挑着这些酒肉,到半路的僻静处等着他们。等押解李逵的人过来,我们就假装给他们敬酒贺喜,把他们都麻翻了,然后放走李逵,你觉得怎么样?”

朱贵听了,眼睛一亮,说道:“这计策太棒了。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准备,早点行动!”朱富又有些担心地说:“只是李云不太会喝酒,就算麻翻了,估计也醒得快。还有,万一他以后知道了这件事,我们在这里肯定待不下去了。”朱贵安慰道:“兄弟,你在这里卖酒也没什么大前途。不如带着老婆孩子,跟我一起上山入伙,到了山上,大家一起论秤分金银,换身新衣服,多快活!今晚就叫两个伙计找一辆车,先把妻子和细软行李送走,让他们在十里牌等着,然后一起上山。我包裹里正好带着一包蒙汗药,要是李云不喝酒,就在肉里多放点药,逼着他多吃点,肯定能把他麻倒。救了李逵,我们一起上山,没什么不行的。”朱富听了,觉得哥哥说得有理,说道:“哥哥说得对。”于是,他马上派人去找来一辆车,把三五个包箱打好包袱,放在车上,家里的一些粗笨物件都不要了,让妻子和儿女上了车,又嘱咐两个伙计跟着。车子先出发,等救了李逵,他们随后就到。

且说朱贵、朱富当夜把肉煮熟,切成大块,把蒙汗药拌在肉里,连同酒一起装成两担,还带了二三十个空碗,又准备了一些菜蔬,同样把药拌在里面,以防有人不吃肉,也能让他们中招。两个伙计各挑一担酒肉,兄弟俩自已提着一些果盒之类的东西,四更前后,就来到了僻静的山路口等着。

到了天明,远远地就听到敲锣的声音,朱贵赶紧来到路口迎接。再说那三十来个土兵,在村里吃了半夜酒,四更前后,把李逵反剪着双手绑着押解过来。后面李都头坐在兜轿里。眼看着快到跟前了,朱富赶紧上前拦住,大声说道:“师父,恭喜啊!小弟特地来给您接风。”说着,从桶里舀出一壶酒,斟满一大杯,上前给李云敬酒。朱贵则端着肉过来,伙计捧着果盒。

李云看到他们,赶忙下轿,迎上来说道:“贤弟,何必这么大老远来接我!”朱富说道:“这只是徒弟的一点孝顺之心。”李云接过酒,却没有喝。朱富见状,立刻跪下说:“小弟知道师父您平时不喝酒,可今天这杯喜酒,您就喝半盏,就当是给徒弟个面子,看看我的孝顺心意。”李云推辞不过,勉强喝了两口。朱富又说:“师父不喝酒,那吃点肉吧。”李云说:“夜里已经吃得很饱了,吃不下了。”朱富不依不饶地说:“师父您走了这么多路,肚子也该饿了。这些肉虽然不太好吃,但您就随便吃点,也免得让我太没面子。”说着,挑了两块好肉递过去。李云看他这么热情,只好勉强吃了两块。

朱富又把酒递给上户、里正和猎户们,劝他们都喝了三杯。朱贵也招呼土兵、庄客们都来喝酒。这伙人哪里管酒的冷热和味道好不好,酒肉一到嘴边,就只顾着吃,就像风卷残云、落花流水一般,一拥而上抢着吃了起来。

李逵睁大眼睛,看着朱贵兄弟俩,心里已经明白他们在用计,故意大声说:“你们也给我吃点啊!”朱贵大声喝道:“你是个歹人,哪有酒肉给你吃!像你这样的杀才,赶紧闭嘴!”李云看着土兵们,喊道:“继续走!”可他却发现,土兵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动弹不得,嘴巴颤抖,双脚发麻,都倒在了地上。李云心里一惊,急忙喊道:“中计了!”刚想向前冲,却感觉自已也头重脚轻,眼前一黑,晕倒在地,瘫成了一团。

这时,朱贵、朱富各自夺过一条朴刀,大声喊道:“都不许跑!”两人挺起朴刀,朝着那些没吃酒肉的庄客和看热闹的人追去。跑得快的人逃走了,跑得慢的就被他们用刀捅死在了地上。

李逵大吼一声,猛地一挣,把绑在身上的麻绳都挣断了,夺过一条朴刀就要去杀李云。朱富赶紧拦住他,喊道:“别杀他!他是我的师父,人特别好。你先赶紧走。”李逵气呼呼地说:“不杀了曹太公那个老东西,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说着,李逵追了上去,手起刀落,先把曹太公和李鬼的老婆捅死了,接着又把里正也杀了。他杀得性起,把那些猎户们一个接一个地都捅死了,那三十来个土兵也都没能幸免。那些看热闹的人和庄客们,吓得魂飞魄散,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拼命地朝着深村野路逃命去了。

李逵还想继续找人杀,朱贵赶忙喝道:“这些看热闹的人跟这事没关系,别再乱伤人了!”急忙拦住了他。李逵这才停了手,从土兵身上剥下两件衣服穿上。三个人提着朴刀,打算从小路逃走。

朱富却说道:“这样不行,我这算是害了师父的性命!等他醒来,怎么去见知县?他肯定会追来的。你们两个先走,我在这里等他。我想着他以前对我的恩情,而且他为人忠诚正直,等他追来,我就劝他一起上山入伙,也算是我报答他的恩情,省得他回县里去吃苦。”朱贵说:“兄弟,你说得有道理。我先去跟着车子走,让李逵在路边帮你等他。不过李云吃的药少,不到一个时辰就会醒。要是他没来追,你们两个可别一直傻等。”朱富说:“那是自然。”于是,朱贵先出发了。

朱富和李逵坐在路边等着,果然不到一个时辰,就看见李云挺着一条朴刀,飞快地追了过来,嘴里大喊着:“强贼,别跑!”李逵见他气势汹汹地冲过来,立刻跳起身,挺着朴刀就准备和李云打斗,不过他心里还想着别伤到朱富。正所谓“梁山泊内添双虎,聚义厅前庆四人”。到底黑旋风李逵和青眼虎李云这场争斗谁胜谁负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