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二回 二阴签

在山东唐州,有一位民妇房瑞鸾,十六岁时嫁给了周大受。到二十二岁时,丈夫不幸去世,只留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周可立。此后,房瑞鸾坚守妇道,独自抚养儿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周可立在母亲的辛勤养育下,茁壮成长到了十八岁。他勤劳能干,能挑起家中的重担,以耕种务农所得供养母亲,十分孝顺,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称赞。然而,房瑞鸾心中却有一桩忧虑:儿子已经长大,可家中贫寒,无法为他娶妻。儿子外出做工挣来的钱,仅够维持她一人的生活。长此以往,她虽然能够为丈夫守节,但丈夫却可能会因此无后,这可是最大的不孝。

于是,房瑞鸾怀着忐忑的心情,焚香向丈夫的在天之灵祷告:“我守节已经十七年了,这颗心天地可鉴,从来没有动摇过。如今,若是丈夫希望我守节终身,就请赐下圣阳二签;若是允许我改嫁,用改嫁所得的钱财为儿子娶妻,延续丈夫的血脉,就请赐下阴签。”她虔诚地掷下签,结果是阴签。房瑞鸾还是有些犹豫,又再次祷告:“签不是阴就是阳,我心里还是不太敢相信。丈夫若真有灵,知道延续后代的重要性,允许我改嫁,就请再赐一阴签。”没想到,接连两次又都是阴签。

看到这样的结果,房瑞鸾心意已决,托人帮自已议婚。周可立得知后,哭着劝阻母亲:“母亲若要改嫁,早年就可以。如今守着我到现在,您都年纪大了,却要改嫁,之前的辛苦不都白费了吗?一定是我这个儿子不孝顺,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任凭母亲责罚,我一定改过。”房瑞鸾却态度坚决:“我心意已定,你拦不住我。”

上村有个富民叫卫思贤,五十岁时妻子去世。他一直听闻房瑞鸾贤良有德,得知她要改嫁,便立刻托媒人前去说合,并送上了三十两礼银。房瑞鸾对儿子说:“这银子你用木匣锁好让我带走,钥匙交给你保管,我过六十天就回来看你。”周可立推辞道:“儿子没能给母亲准备嫁妆,怎么还敢要母亲的银子呢?母亲把银子带走吧,钥匙我也不敢收。”母子俩含泪分别。

房瑞鸾到了卫家两个月后,对丈夫卫思贤坦言:“我本来并不想改嫁,只是家中实在太穷,想拿这笔银子给儿子娶媳妇,所以才不得已失节。现在我想把银子交给儿子,帮他成个家,之后我就回来。”卫思贤听后,说道:“你有这份心意,我来帮你。我前村有个佃户叫吕进禄,是个老实人,他女儿吕月娥,生得端庄稳重,一看就是有福之人,今年十八岁,和你儿子同岁,我去帮你儿子做媒。”

房瑞鸾回到儿子家,对周可立说:“之前怕你乱花银子,所以我带走了。现在听说吕进禄有个女儿和你同岁,你拿着这银子去娶她吧。”周可立答应了,顺利地把吕月娥娶进了家门。吕月娥果然是个端庄稳重的女子,房瑞鸾见了十分欢喜。等儿子成了亲,她便又回到了卫家。

谁知道,周可立是个极为孝顺且固执的人。他虽然很喜欢吕月娥,平日里对她笑容满面,温柔相待,但却从不与她同房。每晚都是和衣而睡。吕月娥已经成年,对男女之事也有所了解。就这样将近一年过去了,她实在忍不住,便对周可立说:“我看得出你对我是真心喜欢,要说你不懂男女之事吧,你年纪也不小了;可说起话来,你又什么都懂。可从去年四月成亲到今年正月,都快一年了,你却从不与我行夫妻之礼。今天我非得要你与我夫妻圆房,由不得你假装正经。”周可立却回答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少年夫妻之间的浓情蜜意呢?可娶你的银子是母亲改嫁换来的,我实在不忍心用卖母亲的钱娶你来侍奉我。我要积攒够三十两银子还给母亲,才会与你同房。”吕月娥无奈地说:“咱们白手起家,挣的钱仅够维持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积攒到那么多银子呢?难道要一辈子都这样不成?”周可立说:“如果一辈子还不上,我就一辈子不和你同房。你要是担心误了青春,也可以改嫁,去别处寻欢作乐。”吕月娥气愤地说:“因为夫妻不和而改嫁,那也是没办法;可因为满足不了就改嫁,那和猪狗有什么区别,我怎么能做这种事呢?不如我回娘家,帮你一起干活攒钱,把银子还了,再回来和你完婚。要是留在你家,家里多一口人吃饭,银子就更难积攒了。”周可立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便把吕月娥送回了她娘家。

到了冬天,吕进禄要把女儿送回夫家。吕月娥再三推脱不想回去,父亲生气地责备她,她只好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母亲。吕进禄一开始不信,就和兄长吕进寿说起这件事。吕进寿说:“这是真的。之前我在侄婿左邻王文家取钱,问起可立为人如何,王文就跟我说:‘那人是个孝子,因为没还母亲的钱,不敢和妻子同房。’”吕进禄发愁道:“要是我家富裕,还能拿出几两银子帮他,可我自已都顾不过来。女儿又不肯改嫁,留在我家也不是长久之计。”吕进寿说:“侄女既贤良淑德,侄婿又是个孝子,上天一定不会让他们一直困苦下去。我也正为这事发愁,已经凑了二十两银子,又把田产典当了十两,一共三十两,让侄女带回去。他以后要是能还我,那自然好;要是还不了,就当是赠给这个孝子了。人生在世,有银子不用在这种地方,难道要白白守着钱财吗?”

吕月娥得到伯父资助的银子,十分高兴,拜谢之后就回了夫家。父亲让次子吕伯正送姐姐回去,吕伯正送完就返回了。吕月娥回到房中,把银子摆在桌上,仔细看了一番,数清了件数,然后收进橱柜里,就去厨房做饭了。谁能想到,右邻焦黑从壁缝里看到了这些银子,起了贪念,偷偷从门外进来把银子偷走了。房门响动时,吕月娥以为是丈夫回来了,就没出去查看。

过了一会儿,周可立回到家,走进厨房见到妻子,两人都面带喜色。一起吃完午饭后,周可立走进房间,却发现银子不见了。吕月娥问他:“银子你拿到哪里去了?”周可立一头雾水,问道:“什么银子?我拿什么银子?”吕月娥说:“你别骗我,我向伯父借了三十两银子给你还婆婆,我数过是二十五件,用青绸帕包着放在橱柜里的。刚才你进来时房门响了,肯定是你进房拿走了,还故意装作不知道来气我。”周可立说:“我直接就进厨房了,根本没进卧房。你伯父家哪有那么多钱,能借给你三十两银子?你是想用这个办法骗我,好和我同房。我是一定要还了银子才和你同房的,不会中你的圈套。”吕月娥又气又急:“原来你心里有别人,所以才不和我同房。你把我的银子拿走,还想赶我走,这是拿银子来逼我改嫁啊!那以后拿什么银子还给伯父?”周可立怎么也不相信她的话。

吕月娥本以为今天晚上终于能和丈夫圆房,没想到出了这样的变故,心中恼怒万分,一时想不开就去上吊。幸好绳子断了,她摔了下来,被邻居救了下来。之后,她气不过,就到官府去告状,可银子却怎么也找不到。

包公一直为这件案子发愁,每晚都向天地祷告,祈求能查明真相。一天,突然天雷打死了一个人,众人围过去一看,正是焦黑。他的衣服被烧得干干净净,浑身焦黑如炭,只有裤头上有一块青绸帕没被烧掉。有胆子大的人解下帕子一看,里面竟是银子,数了数,一共二十五件。众人纷纷说:“可立夫妇正为三十两银子争吵,说的就是二十五件,难道就是这些银子?”称了一下,正好三十两,便拿去让吕月娥辨认。吕月娥一看,说道:“没错,就是这些。”众人这才知道是焦黑偷了银子,遭到了天雷报应。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吕进禄、吕进寿、卫思贤、房瑞鸾都听说了,纷纷前来看个究竟。大家无不感叹天道神明,都称赞周可立的孝心感天动地;吕月娥坚守贞节、不肯改嫁的情义也得以彰显;吕进寿仗义疏财的行为,更是赢得了众人的钦佩和信服。

这时,卫思贤感慨道:“吕进寿不过是个只有百金家产的普通人,却肯拿出三十两银子赠给侄女,成全他们的节孝。我家有万贯家财,只有两个亲生儿子,就算拿出三百两银子分给你前夫的儿子,也不算多。”于是,他当即写下一份契约,把价值三百金的产业分给周可立。周可立却坚决推辞,说道:“只要能把母亲接回来奉养,我就满足了,实在不愿接受这份产业。”

卫思贤对周可立说:“这事儿还得看你母亲的想法。”房瑞鸾听后,面露难色地说道:“我一直都想回到周家,奉养自已的晚年,要是能再多活些日子,就更想回去了。可如今我已经怀孕三个月,实在是进退两难。”

卫思贤思索片刻,诚恳地说:“等孩子生下来,不管是男是女,你就代为抚养。等孩子长大后,再把他送回我家,让他认我亡妻为母亲。这样一来,你儿子有母亲,我也能有个延续香火的孩子,也算是对前妻有个交代。要是强行把你留在我家,那你儿子就没了母亲,你前夫也没了妻子,这等于夺走了两条天伦亲情。之前那三百产业你儿子不肯接受,现在就交给你,也算是表达我们这两年夫妻的情分。”

随后,卫思贤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成呈文,呈递给包公。包公了解详情后,对他们的行为大为赞赏,特意下令旌表他们的家门,以彰显他们的美德。

第二年,房瑞鸾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卫恕。她精心抚养卫恕到十岁,然后按照约定,把孩子送回了卫家。卫恕长大后十分争气,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经魁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