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生名叫正,字无畏,是秦地三原人。他最初做道士,后来放弃道士身份转而投身儒家。他擅长写文章,对儒家义理有独到的见解,曾说:“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人们还在不断探索领悟,难道孔子的学说,反而比不上老子西出函谷关留下的思想吗?” 所以他写的科举文章,很能阐发圣贤的义理内涵,只是词藻稍显不足。
畅生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家境仅能维持温饱,但他每次吃饭必定准备美味的食物,让母亲开心,顺着母亲的心意,侍奉得十分周到。他三十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因过度哀伤,身体瘦得只剩皮包骨头。没过多久,他也去世了。
然而,畅生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已已经死去,他的魂魄轻得像柳絮,飘飘然地驾着风前行。他看到一道白光横贯天地,盘旋不定,便追逐着这道光,瞬间就飞行了几百里。光突然收敛,他就来到一座山前,这座山高几千万仞,山势险峻,形状怪异,没有路可以攀登。而且山上被阴霾笼罩,昏暗无光,不见天日。畅生心想:“我怎么到了这里?难道这就是世间所说的阴山吗?” 于是他明白自已已经死去,不禁悲痛大哭。忽然又想到母亲在阴间,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去探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转悲为喜。
他沿着山脚向前走,寻找上山的路。刚要攀援而上,远远地听到金石丝竹的声音,像是在敲击云璈,又像是在弹奏锦瑟。仔细聆听,声音来自半空中。不一会儿,一簇羽葆从山顶而来,色彩斑斓,就像凤凰看到美好的德行光辉降临人间,转眼间就到了平地。等走近一看,原来是几十个幼童,年龄都在六七岁左右,身上没有穿衣服裤子,只穿着锦肚兜,下面系着竹马。他们的肌肤洁白如玉,个个拿着乐器,举着幡幢,一边跳舞一边走来。畅生还在惊愕之中,他们就已经来到面前,用四轮蒲车请畅生上车。畅生勉强答应,这时笙乐大作,这些幼童搀扶着他往上升,很快就飞越了险阻。
没过多久,就到了一个地方,只见瑶宫璇室,云霞缭绕。宫门高大宽敞,门上装饰着金色的浮沤,台阶前有玉兽镇守,匾额上写着:“九天衡文之署”。畅生正要下车,童子制止了他,众人簇拥着他进入。经过几道门,才到达大厅,早有十几位穿着紫衣的贵官快步上前迎接,搀扶着他下车。一位官员捧着黄绢,看起来像诰命诏书,面向南方站立宣读。畅生赶忙俯伏在地听宣,原来这不是天帝的旨意,而是西王母的诏书。诏书大约有几百字,畅生没能记住。大概意思是瑶池的各位侍者都晋升了仙阶,按规矩需要更换新人,现在要在人、仙、鬼、狐中选拔几百人,来担任职役。而从前的女侍者,大多是文才胜过品行,因为风流香艳而被世人讥讽批评。现在要极力纠正这种风气,不再让玉楼那些掌管考务的人负责选拔。因为畅生学问纯正、品行优良,所以特地征召聘用他,并勉励他留心选拔人才等等。畅生叩头谢恩。
各位官员送上冠服,有貂蝉豸绣,红色的鞋子和朱红色的衣服,俨然有钦命的气派。接着摆下绮丽的宴席,由天厨供应美食,其他人都在旁边站立,只有捧着诏书的官员坐在主位相陪。畅生询问他的官职和身份,原来是清华上仙郑康成。酒过数巡,宴席很快就撤去了。畅生觉得微微有些醉意,但气骨坚实,精神爽朗,和活着的时候没什么两样,心里暗自高兴。
不一会儿,众官员禀报道:“天府不能久留,而且您在阳间的寿命还没结束,仍然应该返回。女子考试的场所已经封锁,请您马上命题。” 畅生向郑康成询问相关事宜,郑康成用诗回答。畅生说:“近体的律诗和绝句,大多流于浮薄。” 于是拟定 “题曹娥祠”“过露筋庙”,让考生作五言和七言古诗各一首。题目下达后没过多久,试卷就都收齐了。畅生一一批阅,共录取了十人。郑康成觉得太少,又增加了十五人。其余的人都落第了。
等到唱名的时候,第一名是吴静婉,她本是中州士人的女儿,坚守贞节而去世,今年才二十岁,吕纯阳怜悯她,推荐她做西王母的侍儿。她 “过露筋庙” 的诗中,有 “肌肤可糜心不靡,海枯石烂天为泣” 的句子,畅生把她列为第一名。此外还有王昙影、宋修华,都是人仙中的佼佼者。天狐有两位,也都修行积德几千年,没有陷入的境界,郑康成因此为畅生祝贺,说他选拔到了合适的人才。
榜单刚发布,郑康成就带着试卷前往西池。很快有蟒玉女官骑马赶来,宣读王母的口谕说:“师生名分已定,见面也无妨,各位女子先拜见老师,然后再去西王母那里。” 畅生推辞不过。不一会儿,香风阵阵,彩袖翩翩,静婉带领众多美人都进来了。仙乐齐鸣,她们在堂下罗列而拜。畅生一看,眼前的女子个个如同玉笋般出众,远胜过狄仁杰门下的众多贤才,他庄重地行礼后就退下了。
女官又传达王母的命令,酬谢畅生一枚文星,成束的书香,并且告诉他说:“这是无形的清高显贵,不像人间的玉帛可以用竹筐来盛放,您得到这些,子孙后代的文运将绵绵不绝,与世间同在。” 畅生再次叩拜恭敬地接受,郑康成也表示祝贺。
考试的事情结束后,仍然让竹马儿童送畅生回到阳间。畅生思念母亲,急忙询问,女官回答说:“您的母亲在世间没有大的过错,而且有善行,昨天已经往生到富贵人家,您不必挂念。” 畅生于是掩面流泪,换好衣服,登上车驾出了官署,走的都不是来时的路,不一会儿就到了家乡的门口。
畅生喜欢那些儿童的秀美,当时他还没有儿子,想把他们中的一个收为子嗣。于是他用手挽着扶轮的儿童,坚决不肯放手。儿童大声啼哭,畅生也突然惊醒,就像从梦中醒来一样。原来他已经死去一天一夜了,家人因为时日不吉利,还没来得及入殓,看到畅生起身活动,吓得赶紧逃跑。畅生极力制止他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大家,众人这才高兴起来。
畅生三天后就能拄着拐杖行走,五天后就能快步走,不到十天就完全康复了,而且还能知道隔墙的事情,能登上一丈多高的屋顶,这些都是他以前做不到的,人们这才相信他遇到了仙人。但畅生以儒家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已,并不怎么炫耀这些奇异的事情。
一天晚上,畅生趁着月色散步,听到空中有娇柔的声音说:“夫子别来无恙?” 畅生知道是仙界的人,抬头询问,声音的主人很快就下来了,只见两辆云车,各坐着一位仙女。一位是吴静婉,另一位不太熟悉的,自已通报了姓名,是宋修华。她们从车上下来,亭亭玉立地行礼。畅生非常高兴,把她们请到庭院中,让她们坐下交谈。
静婉转达了其他仙女的心意,献上几十品金丹和雪藕给老师。畅生不接受,说:“陆氏的庄园,确实不应该荒废。但这些不是尘世的东西,拥有却藏起来,这是自私;拿出来给人看,又会迷惑众人,这绝不是我们儒家应该做的,所以不敢接受。如果一定要给我东西,之前公宴上喝的仙酒,还有那些精美的纸张,希望能赐给我一些,这样我就很感激了。” 修华笑着说:“老师说的这些都是小事,马上就会奉上。” 话还没说完,就有一双青鸟飞落在台阶下,一只衔着美酒,一只衔着锦囊。打开一看,那酒是绀碧色的,像春水一样荡漾。仔细看那些纸张,淡红色如同新开的花朵,细腻得不会沾手。畅生询问两位仙女这些东西是怎么制作的,静婉回答说:“这酒就是瑶池的玉液,不需要酿造就自然生成。纸是用十丈莲花捣碎制作而成的。”
两人又请求拜见畅生的妻子,畅生起初不答应,她们再三请求,畅生才把妻子叫出来相见。她们都以师弟的礼节拜见,静婉送上金步摇,修华送上玉条脱,恭敬地当作见面礼。畅生也让妻子推辞,她们都啧啧称赞畅生的清正品德。
交谈了很久,两位仙女才告辞回去,仍然驾着云车,缓缓升空离去。畅生的妻子最初瞥见两位美人,她们的宫妆如同画中之人,吓得不知所措。等知道她们是畅生在仙界的弟子,才对畅生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弟子,不难立刻进入仙班。就算不屑于成仙,也有望成为富家翁,为什么要推辞她们送的礼物呢?这不是太迂腐了吗?” 畅生笑着说:“我对自已的行为有愧,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 并且告诫她们不要泄露此事。
从那以后,两位仙女不再来,但畅生家里凡是有需要的东西,畅生的妻子只要一动念头,第二天就会在梳妆台上得到。金银绸缎、珠宝刺绣都会如数送来,家里的资用因此渐渐富足起来。大概是两位仙女知道老师的耿介,不想过于明显地赠送财物。
过了两年,畅生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长得酷似他曾经挽留住的那个儿童,仙女们都来祝贺,没有一个不来的。她们都以文章翰墨作为贺礼,畅生这才笑着接受。而用金钱为孩子洗三的礼物,价值数以万计,畅生却一直都不知道。
孩子长大后,非常聪慧,十岁就通晓五经。人们都知道这是文星辉映,书香绵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候呢!
外史氏说:人世间的主考官要借助天上的力量,没想到天上选拔人才有时也会从人间选取。大概是因为畅生的孝心足以感动上天,学问足以成为世人的楷模,原本就和玉清境的各位仙卿没什么不同。因而修文院里众多的士人,反而显得迂腐不堪了。只是用玉尺衡量人才,既崇尚朴实又排斥浮华;忽然间封锁科举考场,不挑选真才实学的人却选取徒有其表的人。主考官有眼光,董双成这样的才女自然不会落榜;但如果评判的标准没有灵性,像李易安这样的大才女最终也会落第。有人吟诵《柏舟》那样坚守贞节的诗句,就能成为人中龙凤;众人都沾染了柳汁般的喜气,就能像仙人接上凤凰的翅膀一样飞黄腾达。难怪传承的衣钵,不在蕊珠宫中,一旦被选中,那种感激之情比在人间考中进士还要强烈。至于理学和文学艺术,长久以来就是不同的道路,能够用描写风云月露的篇章,来阐发道德仁义的内涵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