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定国是陇西地区的杰出人才,他勇敢健壮,力大无穷,常常能登上万仞高山,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轻松。在他还未发迹的时候,要是有人和他起争执,他总是拱手避让,说道:“他不是我的对手,要是打死他,那就是白白害了一条性命,还会耽误我一生的功名。” 由此可见,他志向远大,不可估量。
后来,黎定国参军入伍,领取军饷。在军队中,他屡次立下奇功,凭借着卓越的军功,被提拔为都阃,前往粤西任职。当地的苗人都对他十分敬畏。
有一天,黎定国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去巡视海洋。他乘坐着大型战船,船上旗帜飘扬,场面十分威风。夜里,他在船内休息,三更时分,突然听到有人高声唱喏:“龙阳君前来拜见黎将军。” 黎定国还以为自已在做梦,可不知不觉已经披上衣服起身了。侍从们点亮蜡烛,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只见一位衣冠整齐的人走进来行礼,他的穿着样式十分古老,年纪也很大了。
龙阳君拱手作揖,说道:“我承蒙楚大王的恩宠,得以位列诸侯,虽然是凭借美色获得恩遇,但在当时也是一段盛事。我死后,被贬到海上居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近来有一些不知廉耻的少年,冒用我的名义,蛊惑良家子弟,我已经把他们全都抓了过来,让他们服劳役。没想到南海的孽龙,看到这些少年容貌秀丽,就想强行夺走。我担心这些人一旦被分散,又会玷污天理,扰乱世间,还会败坏我的名声。听说只有像将军您这样有威力的人,前去镇压安抚,才可以避免灾祸。”
黎定国听他说得荒诞离奇,便推辞道:“龙岂是人力可以制服的呢?” 龙阳君回答说:“我已经在宫中设下酒宴,准备用大义去责备它。但我向来缺乏武力,担心它不服,要是没有将军您亲临这场盟会,日后必定会后悔。我不敢让您动用武力,只是希望您能帮忙,若能得到您的帮助,我将感恩不尽。” 黎定国听后,便慷慨地答应了,佩上宝剑,与他一同前往。
走出船舱,就有人牵着马等候。黎定国骑上马,登岸前行。大约走了几里路,便看到一座城池,城墙高大雄伟,不过面积还比不上一个县城。他们进城后向东走,看到一座建筑,也十分华丽,只是在黑暗中看不太清楚。龙阳君先下马,向黎定国作揖,两人一同走进门庭。里面都点着巨大的蜡烛,精雕的柱子和房梁在恍惚中若隐若现。在这居所的内外,有上百个侍从,全都是容貌俊美的少年。有的披散着头发,有的刚刚成年,也有穿着接近现代人服饰的,总之都是妙龄少年,没有一个年老丑陋的。
他们相互礼让,来到庭院。龙阳君请黎定国上坐。黎定国还没坐稳,就有人急忙来报告:“龙主到了!” 龙阳君出去迎接客人,黎定国也站起身来。只见几对宝珠灯笼引领着一个人,他头戴冕旒,身着华丽服饰,容貌却极其丑陋,就像世人所描绘的龙的样子,沿着台阶走上前来。龙主见了黎定国,便问道:“这位客人是谁?” 龙阳君回答说:“黎都阃恰好来巡查,也被我请来此地。” 龙主脸色似乎不太高兴,立刻说道:“我们的事情,与阳间的官员有什么关系?龙阳君真是多事!”
龙阳君还没来得及回答,黎定国就神色严肃地说:“普天之下,都是天子的土地。天子设立官员,就是为了治理天下。这海中的一片水域,我既然负责巡查,那么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都应当知晓,怎么能因为阴阳有别,就说我多管闲事呢?” 龙主听了他的话,急忙改变态度,向他行礼致歉。随后,众人请黎定国坐在首席,然后宾主依次落座。
酒过数巡,龙阳君开口说道:“之前承蒙龙主派人传话说,想用海中的珍玩来交换这些少年,我怎么敢违抗呢?然而,自从有后宫以来,沉溺美色就被古代圣王列为三种不良风气之一,永远被世人引以为戒。后世的帝王公卿,有的因为宠信男宠而遭人讥讽,有的因为分食桃子的行为而留下恶名,龙主为何要追求这些呢?况且龙主宫中,美人众多,狗马成群,也足以让您自娱自乐了。万望龙主收回成命,不要让海神蒙羞,让水神耻笑,这实在是我的荣幸。” 说完,龙主满脸不悦,没有回答。
黎定国接着说道:“这番言论十分正确。据我所知,龙阳君曾经为失宠而哭泣,难道不希望后人能革除这种不良风气吗?如今他痛改前非,想要彻底清除这种风气,心意实在是美好。况且龙主的职责,只应该是为百姓带来甘霖,而如今却贪恋这些顽童,要是天庭知晓,能不发怒吗?就连我也暗自为龙主感到担忧。” 龙主听了,又沉默不语。
黎定国突然按住宝剑站起身来,对龙主说:“您有三大罪状,可知道吗?” 龙主也强硬地回答:“不知道!” 黎定国说:“您虽然在水府中尊贵无比,实际上已经南面称王,却不顾礼仪制度,公然争夺这些娈童,这是一大罪状。龙阳君受封于楚国,曾是尊贵的大臣,您却凭借威势欺压他,以多欺少,恃强凌弱,这是第二大罪状。龙阳君把这些少年都收归麾下,是为了防止他们肆意,而您却强行争夺,引导人们放纵欲望,这难道不是第三大罪状吗?”
说到这里,黎定国怒发冲冠,宝剑已经出鞘。他厉声喝道:“我接受朝廷的任命,奉上级的命令,虽然官职卑微,但仰仗着天子的威严。凡是有违抗教化的,无论鬼神,我都有权问罪。更何况今天的事情,是为了扶弱锄强,铲除淫邪暴虐之人。就算用这三尺宝剑,溅你颈上之血,也不为过。” 说着,他挺剑向前。
龙主吓得脸色苍白,连忙作揖谢罪,说道:“将军请坐!何至于如此呢?我知道错了!如果我再想贪恋男色,就遭受碎尸万段的灾祸。要是违背誓言,就如同这蜡烛一样。” 黎定国听后,扔掉宝剑,大笑着说:“我就知道龙主是豪杰,必定能当机立断。”
龙阳君又请求结盟。黎定国笑着摆摆手说:“结盟真的有用吗?我担心歃血为盟的血还没干,就会发生争斗。既然结盟如此不可靠,还不如不结盟。” 龙主也推辞不参加歃血仪式。于是,他们又重新坐下饮酒,气氛十分融洽,一直喝到鸡叫。
龙主先告辞离去,龙阳君向黎定国致谢道:“如果不是借助将军的神勇,这件事还真不容易解决。” 说完,他献上一盘明珠,黎定国坚决推辞,没有接受,然后依旧骑马返回。等回到船上,天已经微微发亮,随从们都不知道黎定国出去过,看到他回来,都十分惊讶。黎定国询问他们,他们回答说:“我们听到您吩咐点蜡烛,等点着后,您又躺下了,竟然没看见您去别的地方。” 黎定国听了,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第二天早上,战船扬帆起航。黎定国看到一条蛟龙蜿蜒在海面上,后面跟着几百条小鱼,它们都在向黎定国叩头致谢。黎定国知道这是龙阳君,便温和地安慰了几句,转眼间,蛟龙和小鱼就消失不见了。
黎定国后来官至协镇,还常常向别人讲述这段奇异的经历。
外史氏说:“蛟” 字中有 “交”,《毛诗》中把轻狂的少年称为 “狡”,孟子把艳丽称为 “姣”,读音虽然不同,但字形相似,所以龙阳君化为蛟龙,也是很合适的。只是没有虎豹的威严,就难免会有蛟龙争斗。黎将军义正言辞,立刻化解了纷争,真是豪迈!至于把中山的小白鱼当作南海的鲲鹏,似乎是寓言。不然的话,众多的鱼都已经归顺,怎么还会有漏网之鱼争奇斗艳,让男子汉的气概受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