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和楚地是钟灵毓秀的地方,人才辈出,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才华出众的女子,这大概是山川灵气孕育的结果。吴郡有一位姓林的学官,名字已无从知晓,他是无锡人。林家世代书香,他的学问却有些迂腐。他苦读三十年才成为秀才,后来凭借拔贡的身份补授了这个官职,那时他已经到了老年。
林学官的妻子名叫吴娴,是吴家的女儿。她年少时跟随毗陵的吴太母学习,作诗有谢道韫之才,写文章有班昭之风,当时的闺中女子很少有能比得上她的。她曾作过一首送春的绝句:“预烦小玉为留春,倦倚飞花饯故人。此去莫教莺语老,再来好啭柳条新。” 从这首诗中便能看出她的才情风韵。吴娴的父亲也是县里的秀才,因为林学官即将赴任,家中正缺女主人,便向吴家求婚。吴父觉得林学官即将为官,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新婚之夜,妻子吴娴青春正好,而丈夫林学官早已年过半百。他们一同赴任几年,官署清闲,林学官又极为迂腐,除了八股文之外一无所知,夫妻之间很少有共同话题,吴娴越发觉得生活无聊。幸好姑苏的众多名媛听闻她的名声,都带着珍贵的礼物前去拜师。明伦堂后,又多了一群求学的女子,吴娴的内心才稍有慰藉。林学官因为公务不多,也任由她与人应酬,并不加以禁止。
癸未年仲春,林学官年近六十,因年老多病请求退休,上司也没有挽留他。他选了个吉日便启程回乡。女伴们听说后,心中不舍,带着酒到江边为他们饯行。那天,香车停满江岸,彩船挤满堤岸,女子们的珠翠首饰光彩夺目,身上散发的香气四处飘散。这场饯别比起汉代疏广、疏受辞官回乡时,更多了几分艳丽,林学官也觉得很有面子。
离别的酒刚喝完,饯行的帷帐还未收起,大家正握手话别时,吴娴突然昏死过去,倒在地上。众人惊慌失措,围在她身边呼喊,却怎么也叫不醒,船也因此无法出发。原来,吴娴正与众人道谢时,突然看见一个老妇人从船篷下蹒跚走来,她相貌十分丑陋,突然上前对着吴娴吹气,那股寒气就像凛冽的寒风,吴娴顿时失去了意识。
在昏迷中,吴娴还能看见老妇人,老妇人拉着她的衣袖说:“夫人别怕,我是奉各位姐姐的命令,请你去叙叙旧,怎么会真的伤害你呢?” 说完,就拉着她走。老妇人的力气很大,吴娴不得已只好跟着她。她们又上了岸,有两个姿态娟秀的妖婢,簇拥着一辆五彩云车前来迎接。她们看见老妇人就笑着说:“你这样请客人,也太粗鲁了。” 老妇人也笑着说:“我本来就擅长劝人,像你们这些人,就算行礼百次,也未必能请得动她。” 说完就催促吴娴上车。吴娴心里害怕,不敢上前,老妇人又强行拉她,她才扶着车绳上了车。还没坐稳,车就飘了起来,仿佛在半空中。吴娴吓得差点掉下去,老妇人与婢女在两旁扶着她,笑着说:“胆子这么小,难道二十年前没御风飞行过吗?稍微安心些,马上就到了!”
转眼间,果然到了一个地方,只见岛屿环绕,楼阁重叠,很像虎丘山的西边。这里山林花卉美不胜收,房屋高大华丽,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吴娴的心这才稍微安定下来。她抬头看见一座宽敞的楼阁,牌匾上的字都是古篆,难以辨认。车停在门旁,有个小丫鬟像是守门的,容貌格外艳丽,看见吴娴都含笑相迎,搀扶着她下车,就像早就相识的亲密之人。
吴娴刚下车,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芬芳馥郁,一直飘到门外。她走进一看,原来是几百株合抱粗的老梅树,高耸入云,繁花似锦,枝干茂密,种满了围墙之内,她这才明白香气的来源。越往里走,树木越多。中间有一座大堂,连绵十几间,房屋高大华美,红色的屋脊,彩绘的栋梁。吴娴还没走到台阶前,老妇人就已经进去通报。突然,湘帘挑起,十几位丽人接连走出,笑着说:“这婆子太草率,差点吓到我们的妹妹,我们还得向你赔罪。”
吴娴打量她们,穿白色衣服的占十分之六,穿绿色衣服的占十分之三,穿红色衣服的只有一人。衣服颜色越淡雅,容貌就越美丽,都是她从未见过的。众人走下台阶,谦让着请吴娴先登堂。房间里比芝兰之室还要美好,古朴典雅,无与伦比,一张琴、一本书,都自有独特的韵味。丽人们的妆扮也都恰到好处,风格天然。衣服的肥瘦、衣袖的长短,无不剪裁得尽善尽美,若非心思聪慧之人,绝对做不到。吴娴自惭形秽,态度越发谦卑。众人请她坐到宾客之位,她推辞了三次才坐下。
刚要开口询问,一位身穿碧绡的女子便说道:“我们刚才游览馆娃宫,看见那些女子为妹妹折柳送行,摆酒设宴,意气风发,真是为闺中女子增光。回忆往昔,我们突然想与妹妹相聚,所以派孟婆去请你,希望你不要怪罪我们的唐突。” 说完便起身道谢。吴娴本就有高雅的气质,没有女子的忸怩之态,也谦逊地说:“郢中歌曲,只有下里巴人能得到众人的附和,阳春白雪反而无人能和。姐姐这么说,怎能不让我羞愧呢?” 于是也回礼答谢。众人听了她的话,互相看了看说:“谈吐果然是我们一类人,没有忘记自已的本心。”
接着又笑着说:“你们二人不要太过谦虚,我们就实话实说。昨天姐姐从钱塘寄来一张赋题,我们才疏学浅,都写不出来。听说妹妹以妙文折服众多才女,所以趁着你的行程还未出发,邀请你来为我们代笔,希望你不要拒绝。” 说话间,婢女早已捧着砚台走上前。吴娴起身推辞说:“我久居深闺,厌倦刺绣,连短诗都很难写好。要是让我写宏大的文章,很少能成功。况且古人十年都写不完的,却想让妹妹一天就写成,这不是太苛刻了吗?” 众人笑着说:“妹妹比我们敏捷得多。要是遇到像左思那样的女子,我们就不敢勉强你了。”
于是摆上白玉几案,递上绿沉毛笔。碧衣女子又说:“是不是该给妹妹一些润笔之礼,免得她手酸肠枯。” 便用金酒杯敬酒,酒杯很大,能装几升酒,酒的颜色是深青色,香气清幽醇厚。众人劝道:“这是梅花的精华,就是妹妹在罗浮山给赵君喝的酒,现在回敬妹妹。” 吴娴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已的前世也与梅花有关。于是欣然勉强喝下一半,索要赋题来看。众人便拿出锦笺,上面用小楷工整地写着序:“昨夜对月,偶然有所思。以前先征君在世的时候,每到月色清明,他吟诗我欢笑,常常到半夜都不停歇。如今征君已经离去,又见到这样的景象,几乎让孤山的三百株梅树一时间都要化作杜鹃枝,心中的伤痛难以言表!所以我也难以入睡,不像海棠花下的婢女那样贪恋梦乡,因此选取旧句来作赋。还没动笔,就派鹤儿把题目送给各位妹妹,如果有兴致,请先挥毫泼墨。希望能让世外佳人,又增添一段佳话。” 末尾署名 “愚姊林门梅氏敛衽拜”。赋题是 “爱月夜眠迟”。
吴娴早已跃跃欲试,便不再推辞,蘸墨构思,文采飞扬,不到半天就写成了赋。众人围在一起诵读,其中精妙绝伦的句子有:“纵高洁以自怜,亦团圞之可爱。” 还有 “蕊珠宫外,误香梦于凭栏;群玉峰头,骋花魂而入月。” 以及 “月姊可怜人,须念今夕之眷眷;素娥真好我,必无来日之迟迟。” 大约二三百字,对仗工整。众人都心悦诚服,称赞道:“陈词滥调一扫而空,掷地有声,我们实在是甘拜下风。” 于是又摆酒酬谢,并且准备大摆筵席款待她。
吴娴急忙制止说:“承蒙你们的厚爱相邀,我只是勉强完成任务。刚才喝了美酒,已经醉了!船夫实在不能再等了,请马上送我回去,这是我恳切的愿望。” 众人笑着说:“妹妹还惦记着你那迂腐的丈夫啊!虽然如此,你已经耽搁了很久,也不宜再留。等明年梅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再相聚。” 于是叫来之前的老妇人和两个婢女,送她回去。众人也送到门外,嘱咐她说:“妹妹因为眷恋尘世的缘故,沾染了凡俗之情,所以遭到天帝的谴责,堕落到人间。虽然与那迂腐的丈夫相处不如意,但回归的日子也不远了。你要努力自爱,千万不要过于忧愁。” 嘱咐完,等吴娴上车后,才退了回去。
车子行驶得比来时更快,不一会儿就到了船边。吴娴正要撩起衣服下车,突然狂风大作,乘坐的车瞬间翻倒。吴娴大声呼喊,仿佛在做噩梦。等她醒来一看,送行的人还在身边,他们以为吴娴已经死了,正准备给她换衣服、举行入殓仪式。吴娴便详细讲述了自已的经历,还流畅地背诵出所作的赋,众人都十分惊异。原来她已经 “死” 了三个时辰。
女伴们这才告辞回家,林学官进入船舱安慰探视。第二天,船解缆起航,他们便踏上了归途。一年后,锡山有人来,好事的人纷纷询问,原来吴娴果然已经去世了!所谓一年之约,竟是如此准确。只是遗憾没有使者从岭头而来,竟不知道众花再次相见时,又会有怎样脍炙人口的佳作问世!
外史氏说:梅花赋出自广平(宋广平,即宋璟,曾作《梅花赋》),如今竟然自已想要作赋,而且还请人代赋。探究起来,所请之人,正是广平赋中所写之人,而她又不屑自已作赋。并且借爱月来作赋,这篇赋便香艳千古,作赋之人也香艳千古,这人的事迹更是香艳千古!然而,如果不是梅花的香艳,这个人就算值得传颂,这篇赋就算值得诵读,这件事终究也不足为奇。只有孟婆的这一举动,似乎有些鲁莽,但因为她带来了梅花的气息,稍稍缓解了人们对逝去之人的思念,对吴娴来说也是有功的。何况让梅花畏惧的孟婆,一旦被梅花驱使,这不也足以让群芳扬眉吐气吗?随园老人说:梅花含着酸涩,难怪它薄命。然而自从罗浮梦(指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梅花仙子的故事)之后,就很少有记载了,有了这件事,还能补充到梅花的典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