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 70章回 头是岸才是正道!

李霄寒说道,“当反贼是没有前途的,回头是岸才是正道。”

张良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物,也算是难得的人才。

李霄寒不愿见到他就此走上歧路。

若是张良愿意归顺大秦帝国,肯定能给老赵带来更多的气运点,间接也为他自已积累资源。

老赵要是有了足够的气运点,一定会按捺不住自已爱赌的习性,肯定会再来仙人谷找自已开罐,这不是可以充实自已的小金库吗?

秦皇嬴政并不了解这些历史上的谋臣与将领,所以很难给予重用。

但李霄寒清楚他们的能力和价值,并意识到这些人身上蕴含着原属于“楚国”

或“汉帝国”

的气运。

如今都已早早被他吸纳到大秦帝国中来。

这是一种额外的收获,不可忽视。

“休想!”

张良眼中满是愤怒,“暴秦 ** 我的祖国,杀害我的亲人,我与此国家仇深似海!只要我还活着,绝不会放弃复国之志!”

“呵——”

李霄寒轻轻一笑,眼前这个张良显然还不够成熟,还未达到后来成为“谋圣”

的境地。

“我看你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难道你不知道秦始皇得到仙人指点,恢复了青春,再活个百八十岁易如反掌,你以为你能和他耗吗?”

拍了拍张良的肩膀,李霄寒语重心长地说:“聪明人就是难哄啊,若是项羽这种性格莽撞的,早已经被我说服了。”

张良试图挣脱但发现自已根本无法对抗,暂时只好停下努力:“即使我不在了,怀念故土的子孙后代也会继续奋斗,绝不会放弃复国的梦想。”

“哈哈哈,别逗了。”

李霄寒笑着说,“普通百姓在乎的是能否过上富足的生活。

如果大秦帝国百年后依旧昌明繁荣,谁还记得过去的国度?谁还会为那个旧王朝奋斗?”

百年光阴足以改变很多。

在他的影响下,大秦帝国必将变得越来越强盛,人们生活也会越发富裕美满。

谁会怀念那已经消失的往日国度呢?

那种舍命的事情,你觉得到时候还有谁愿意跟着你做?简直是浪费时间。

“我……”

张良一时说不出话来。

虽然他心里很不愿承认,但李霄寒所说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多少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那个旧国家吗?“我就明说了吧。”

“如今大秦帝国得到了仙粮红薯,每亩可以产五六十石,这足以让老百姓永远告别饥饿的困扰。”

在温饱无虞的情况下,除了你们这些六国旧贵族的支持者外,有哪个平民还会跟你们一起闹腾?

“更何况。”

“你们这些六国旧贵族。”

“恐怕复国并非初衷吧,不过是想夺回往日的荣华富贵罢了。”

“一群愚蠢透顶的人,还想以卵击石吗?”

“……”

李霄寒冷笑一声说。

这个看法也得到虞子期和虞姬的认可。

如今的大秦帝国蒸蒸日上,并没有任何衰退的迹象,尤其是对抗匈奴的战斗中,秦始皇发布动员令后,不仅秦国本土豪杰踊跃参战,就连原来的六国勇士也都积极参与进来。

这样的集体行动使得人心凝聚。

这是华夏民族并肩作战的大战,足以造就战友情谊!

“可是,大秦 ** 我的故国、杀害我的家人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吧?”

张良质问。

“七国本来都是周朝领土,现在只是换了统治者——从周天子变成秦始皇嬴政,把七国的土地收回而已。”

李霄寒摇摇头解释道:“另外,你爷爷与父亲的才能深受大秦赏识,但最终他们却选择了抵抗。”

为了保住自已的祖国,在秦军攻占han国都城时,身为守将的张开地选择了 ** 殉国。

其实秦国并不想伤害他们的性命,连张家的财产也分文未动,那是他自已做出的选择。

“这……”

张良一时语塞,心中不禁产生了动摇。

自已真的错了吗?这么多年的努力难道都白费了?

看着迟疑中的张良,李霄寒明白他已经有所动心。

此时再推波助澜:

“如果你想获得荣华富贵的话,”

“那么根本不必继续对抗秦朝。”

“凭你的才能去向秦王效力也能得到重用。”

“不用担心通缉令的问题,只要我说一句话,就能撤销通缉令。”

“如果是为了百姓的幸福。”

“更没有理由要反对大秦。”

“如今统一后的大秦帝国不比以前战国时期百姓的生活好很多吗?”

“最起码内乱战争已经消失,未来推行红薯种植,百姓就不会再饿肚子或者骨肉分离了。”

李霄寒轻声细语地劝说道:说服人的心,这也是一项高超的技艺,尤其是对于像张良这样有智慧且一心想着反 ** 秦的人,要改变其立场更为困难。

“是啊......”

张良忽然觉得全身无力。

双眼变得黯淡无光。

到底是为恢复昔日的荣华富贵而斗争?还是为天下的老百姓?

无论是哪个原因,好像都已经没必要走这条充满血腥的道路了。

“更何况,你们以为这是件可以轻松实现复国的美事呢?”

李霄寒趁热打铁:“复国之路布满荆棘,需得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就算侥幸成功,那又是一场生灵涂炭,百姓刚享受到的太平日子又没了。”

张良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有一丝迷茫:“我若归秦,怎对得起死去的祖父与父亲?”

李霄寒摆摆手:“你祖父与父亲坚守的是忠诚,但如今形势已然不同。你若投身大秦建设,让这片土地更加昌盛,何尝不是另一种忠诚?既对得起先辈的贤名,又造福于百姓。”

张良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罢了,或许你说得对。我一生所求,本也是天下安乐,既然大秦能做到,我又何必执着于复国。”

李霄寒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甚好。”随后他带着张良往咸阳走去。一路上,张良望着田野间劳作的百姓,脸上渐渐浮现出释然之色。他知道,自已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为这片大地的繁荣贡献力量,曾经的仇恨与执念,就在这一刻慢慢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