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九回 司马伦废帝自立

辛酉年,永宁元年,赵王司马伦把侍中孙秀召进府中,对他说道:“我打算废掉当今皇帝,自已登基称帝,你觉得怎么样?”孙秀心中早有谋划,赶忙说道:“如今朝廷势力衰弱,大权都掌握在殿下您的手中,要是不趁着这个时机行动,拖久了恐怕会生变故。明天殿下可以在王府的厅堂中召集百官,商议这件大事。要是有谁不听从,就立刻将他斩杀。就像当年赵高指鹿为马那样,这样的机会就在今天。”司马伦听了,心中大喜,当下就吩咐在府中准备一场盛大的宴会。

第二天,赵王司马伦派人去邀请百官前来饮宴。一大早,骑兵就在城中来回奔走,挨家挨户地去请公卿大臣们。这些公卿大臣们都畏惧司马伦和孙秀的权势,哪里敢不来呢?司马伦看到百官都到齐了,便让他们各自入席,自已则不紧不慢地带着剑也走进了宴席。众人相互行礼之后,司马伦让侍从们拿着酒杯给大家劝酒。等酒过数巡,司马伦亲自举起酒杯,向各位大臣劝酒,随后又让停止倒酒和奏乐。司马伦大声说道:“今天有一件大事,要请各位官员仔细听好。”于是,众人都安静下来,严肃地听着。

司马伦接着说道:“天子作为万乘之主,是要治理天下的。可如今的皇帝,生性愚笨痴呆,毫无帝王的威严,根本无法供奉宗庙社稷。况且先帝曾有密诏,说惠帝昏庸愚昧,不适合做君主。我想把惠帝尊为太上皇,我自已暂且代理监国之职,等找到有德行的人,再立他为帝,你们觉得这件事怎么样?”

百官们站在筵席前,纷纷说道:“殿下您的想法错了。从前商朝的太甲不贤明,伊尹就把他流放到桐宫;汉朝的昌邑王即位才二十七天,就犯下了三千多条罪行,霍光禀告太庙后将他废掉。如今的皇上虽然性格懦弱,但并没有犯下什么罪过,实在不应该被废啊!”司马伦听后,勃然大怒,吼道:“这天下是我司马家的天下,你们怎么敢违抗我的命令?顺从我的人可以活命,要是违抗,必定会被诛杀!”群臣们听了,都吓得不敢再说话,纷纷离开宴席,各自回到家中。

第二天一早,赵王司马伦让孙秀率领军队列阵在朝门外,自已则手持宝剑,带着数百名披甲的士兵,径直走进宫殿。群臣们看到这阵势,都惊恐不已。司马伦请惠帝登上大殿,召集文武百官前来,还放话如果有不到的人就斩首。这一天,大臣们都按照班次站好,司马伦拔出剑,说道:“当今皇帝昏庸无能,根本无法掌管天下。现在我要禀告太庙,将惠帝尊为太上皇,让他迁居到金墉城。这里有一份郊天策诏,群臣们安静听着。”说完,便让孙秀宣读诏书。

孙秀展开诏书,读道:“从前武帝不幸驾崩,孝惠皇帝继承皇位,治理天下,百姓都盼望能迎来太平盛世。然而惠帝昏庸无道,朝廷政令都出自后宫。他杀害皇太后,是对母亲的不孝;诛杀皇太子,是对亲人的不慈。他的恶行昭然若揭,如此昏庸愚昧、懦弱无能,怎么能继承皇位呢?如今公卿大臣孙秀等人请求禀告太庙,将惠帝尊为太上皇,限定他今日就必须迁徙,不得拖延。赵王司马伦向来有仁德之风,就像周朝的贤王一样,受到朝野上下的敬仰,天下人都知道他的贤能。所以,他应该登上皇位,来肩负起国家的重任。特此下诏告知众人,希望大家顺应天命和民心,以满足百姓的期望。大家要明白其中的意思。”

孙秀读完诏书,便命令左右侍从把惠帝扶下龙床,解下他的玺绶,让他面朝北方站立。惠帝忍不住号啕大哭,群臣们也都感到悲痛万分。接着,孙秀亲自扶着赵王司马伦登上皇位,群臣们纷纷跪拜行礼,高呼万岁。君臣之间的礼仪结束后,赵王司马伦对惠帝说:“废黜一个皇帝,再立一个皇帝,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事。你虽然没有德行,但我念在我们是至亲的份上,不忍心加害于你。你赶快迁居到金墉城去,没有我的宣召,不许入朝。”说完,便命令甲士准备好车驾,护送惠帝以及宫妃等人前往金墉城居住,还把金墉城改名为永昌宫,每月供给他们粮米和膳食。

赵王司马伦登上皇位后,孙秀开始独揽大权,总管朝廷内外的兵权,赵王司马伦也因此更加看重孙秀。凡是下达的诏令,孙秀总是随意更改,对官员的任免和赏赐也肆意决定。他甚至亲自用青纸书写诏书,有时候一天之内朝令夕改好几次,百官的职位变动频繁,就像流水一样。赵王司马伦登基后,所有在职的官吏都被封为侯。由于府库中的储备不足以供应如此多的赏赐,甚至连铸印的材料都不够,有些官员只能被授予没有印玺的白版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