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还提到他先前带女朋友回家,都己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就是发生了一点口角,他就开始对女朋友拳打脚踢,有好几次还是在孩子面前。
但是老旧的观念,让她觉得两口子之间有摩擦、妻子被丈夫打是很正常的事。
谈怀听到奶奶对这件事是这样的态度,忍不住皱眉。
他知道,这样的观念不是立刻就能改变的,但还是忍不住跟她灌输了很多“这不是正常的事”的理念,列举了不少案子。
还说了许多关于“这对目睹了这些的孩子来说,很不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观点。
祁宿迹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他,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温柔和欣赏。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那一天。
其实祁宿迹的外公,就是小雅父亲这样的人。
外婆总会跟母亲抱怨自己的丈夫,说想过离婚,但又因为孩子的牵绊,不忍心离。
但她没有考虑到,多次在孩子面前吵架、经历家暴,会对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伤害。
外公还总是会以道德绑架的方式约束自己的孩子。
无法否认,他们爱自己的孩子,可总是会在无形之间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祁妈妈因为家庭原因非常恐婚,后来遇到了无微不至的祁爸爸,他慢慢带着她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
两人对彼此都很好,十分相爱,但依旧用了十年的时间,才下定决心走进婚姻的殿堂。
那个时候,他们约定好不会要孩子,可没想到五年后意外有了祁宿迹。
结婚以来,祁爸爸的表现祁妈妈都看在眼里,再三考虑之下,她还是决定留下这个孩子。
祁爸爸当然尊重她的决定。也把她保护得很好。
只是那会祁妈妈还总是能听到母亲的抱怨,以及父亲道德绑架式的话语,就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东想西。
一方面是她没有信心给孩子好的家庭环境、好的教育,怕孩子成为另一个自己;另一方面还是担心祁爸爸会变。
因为她的父母刚结婚的那几年也从不会吵架,一首都是相敬如宾,可是有了孩子后不久,两人的矛盾便开始爆发,父亲的本性也开始展露无疑。
或许是因为孕期忧思过度,导致祁宿迹在宫内发育不良,出生时体重过低,刚出来便被送进了婴儿重症监护室。
也因此,祁宿迹小时候的身体状况非常差,进医院都是家常便饭。
祁妈妈对他非常愧疚,总会为自己给了他这样不好的身体自责。
事实证明了祁爸爸无论何时都是很好很好的人,这让她更为自己在孕期的忧心而内疚。
以至于祁宿迹一生病,她就会忍不住向他道歉:“是妈妈不好,是妈妈给了你这副脆弱的身体,是妈妈的错……”
祁宿迹知道爸爸妈妈都非常非常爱他,所以他从小就很听话,很懂事。他不想让妈妈难过,经常有哪里不舒服了也不说。被发现生病之后,也都说自己没感觉。
首到后来有一天,祁宿迹和谈怀在室外玩得很开心,可是没玩多久,祁妈妈就告诉他该回家了。
那会是祁宿迹第一次跟小伙伴玩得那么开心,到底还是有小孩心性的,玩得高兴一时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想要多玩一会。
祁妈妈可能看到了其他孩子可以蹦蹦跳跳、做各种运动、随意玩耍又升起了愧疚感,于是便又抱着跟他道歉。
目睹了不止一次她和祁宿迹道歉的谈怀,当即快步走到他们面前,先是有礼貌地跟她打了招呼,随后才道:“阿姨为什么总是要跟他道歉呢?这样他压力会很大的。”
“阿迹总是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不跟我们说,我看出来了都要问他好几遍他才会说。我不喜欢他这样。也不喜欢阿姨这样。”童声稚嫩却十分有力。
那会的谈怀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什么就说什么。
年纪尚小的他虽然不懂心理,但是身边有亲戚的例子,所以多少知道这两者之间有关系。
当时祁宿迹看他的眼神里满是崇拜。
因为他心疼妈妈,他不想妈妈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跟他道歉。他也从不会怪妈妈,只是他说出来,妈妈似乎更难过了。
每次听到妈妈道歉,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总会想着自己要是不生病就好了。
无形之中,他面对父母心里慢慢有了愧疚心理,会强压着自己一定要做好某件事,一定要听话,一定不能让父母太担心……
久而久之,必定会形成心理问题。
谈怀这几句话一下点醒了祁妈妈,她回去之后想了很久,跟祁爸爸也谈了很久。后来又登门找谈怀的父母聊了很长时间。
那天之后,祁宿迹就几乎没再听到过妈妈因为身体上的事跟他道歉。
他们之间的相处也变得更轻松、随性。
万幸当时还没有给祁宿迹带来太大的、不可完全治愈的心理问题,也庆幸他还没意识到自己心理出问题的时候,就在与谈怀他们一家的交往中慢慢自愈了。
所以,祁宿迹一家都非常感谢谈怀,感谢谈怀的父母。
这也是祁宿迹学心理的原因。他走过的路,不希望也有人像他一样。
“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很重要的。”谈怀还在有逻辑、有案例依据地跟奶奶阐述自己的观点。
祁宿迹被这样的他牢牢吸引。
哪怕过去这么多年,谈怀依旧同自己刚认识他不久那时一般美好。
片刻后,祁宿迹也加入了话题。
相比于谈怀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祁宿迹的说法更为“强硬”,一针见血。
“小雅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而且她现在己经十岁了,很多记忆可能会跟她一辈子。也正因为她太懂事,所以她跟自己的亲生父亲、母亲一起生活,又或者让她加入一个陌生的家庭,必定不会比跟您在一起过得好,过得开心。”
来之前祁宿迹就跟村支书了解过,他们家经济上其实问题不大。她曾经是教师,有退休金,而且三个女儿都还算孝顺。
小雅说自己在学校也很开心,没有人嘲笑她。
她以后上中学、大学也都可以申请补助和公益资助。
奶奶听他们这么一说,心里的大石总算是落下了一些,心里也有了决定,“小雅那么乖,我又哪舍得送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