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文综,其他都算常规,只是地理一道大题是关于地质构造形成过程的,给了一个看起来就复杂无比的图表,季鸢最开始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但是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又去读那几句给出来的背景材料,将材料和图表一一对应起来,仔细梳理,试图找到一个逻辑点。
大概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仔细潜下心来研究材料和图表五六分钟后,她总算是把整个过程都在脑海里逻辑自洽地过了一遍。
她长舒一口气,这道题有难度吗?当然有,要不然出题老师怎么会出出来呢?
但是真难到完全动不了笔的地步吗?未必,如果一道难题难到几乎所有人都答不出来,那也失去了难题的区分意义,所以出题老师也会合理考虑同学们的水平的。
她很庆幸自己平时一首在加强文综答题速度的训练,要求自己每一次练习都合理安排政史地三科时间,让她在一诊这种大考试上,还能因为知道自己对时间把握得不错而不至于焦虑。
不焦虑的时候,脑子也会清晰不少,读起材料来自然也顺畅了,这才能不断尝试后,疏通自己的逻辑体系,用最简洁准确的语言把自己的答案表述在答题卡上。
这也算是季鸢在多次的考试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文综其实有时候不用写那么多字,至少地理和历史这两门,看答案就能知道,语言非常简练。
当然政治因为需要论述,往往字数会多一些,但是也不是说多到夸张无比的地步。
所以季鸢平常积累的专业术语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帮她节约了不少答题时间。
不过季鸢也不敢说自己脑中形成的答案就是那么巧刚好是答案需要的,因此她也会像大多数同学一样争取多写一点内容,让自己得分的几率变大,但她就算是多写她也是有自己的技巧的。
也就是把最有把握的答案往前面放,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到不说,还能大致推测出学生的答题逻辑,对学生有一个不错的印象。而那些不是很有把握的答案就往后面放,适当也要减少论述的话语,以免浪费时间。
而且季鸢明白有时候答案内部之间也是很有逻辑的,比如说政治吧,哲学方面的考题,往往就需要用到三段论的论述,她也完全遵守着这些答题方法,争取让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在分数上得到更多的回报。
英语没什么好说的,依然是那些题型,只是出题老师在阅读最后两篇选取了比较新的话题,一篇关于科技,一篇关于经济,有不少生词和术语,读起来确实有难度,但是比较重要的超纲词老师也标出了中文意思,对整体阅读的影响不大。季鸢还算有信心。
……
一诊考试两天完美结束。
但是刚结束完一场硬仗的英才同学们却并没有因此松懈起来,反而简单调整之后,又投入新一轮的学习当中。
还是那句话,一诊很重要,但是高考前所有的考试都是为高考服务的,要分得清主次,始终抓住高考这个主要矛盾。
季鸢也没有花时间去思考自己这次一诊到底考得怎么样,一诊一结束,她就正式开始了自己刷高考真题的计划。
之前她也刷过一些高考真题,但是算是零零散散的,也就是老师带着一二轮复习的时候,遇到合适的高考题,会专门给大家讲解一下。她还没有像彭羽那样一整套一整套的题目开始刷。
但现在一诊一结束,也就意味着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季鸢赶紧把刷高考真题这件事情提上了日程。
因为平常考试就很多了,自然不可能妄想着自己还能有很多时间把所有高考真题都抽出时间像考试一样定时写完一遍。
季鸢便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刷题——比如五十分钟写数学选填,那就等能空出七十分钟的时候,把大题部分写完。
文综大题部分当然也不能像平时考试一样一股脑地往上写,季鸢为了节约时间,专门找了一个新本子,只写关键词,然后其余说明论述部分在脑子里过一遍,重点就是学习高考答案的逻辑与相关表述。
而在季鸢写完两套数学高考真题后,一诊考试的成绩也终于出来了。
李老师拿着一沓纸走进教室,脸上的表情还算不错,至少嘴角处是带着笑意的。
“好了,一诊考试的成绩现在就在我手里,但我先不把个人的成绩发给大家,我先来说说我们学校这次总体的战况。”
英才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蓉城有名气的高中,在这种大型考试中,当然少不了要和其他学校比一比总体成绩。
“首先,我先说说理科班那边的好成绩,这次全市前十,我们英才占了八个,然后前五全在我们学校!”
李老师虽然带文科班,但是理科班成绩不错,作为英才的一名老师,她心中也是为学生自豪的,连带着语气都高扬了几分。
她又笑笑,扶了扶鼻子上的眼镜,“当然我也不能只吹人家理科班的成绩啊,毕竟我带的是文科班……那我现在,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文科这次的战绩!”
“全市前十,我们英才占了六个,然后这六个前十有西个都是我们班的!”
同学们被李老师的情绪感染,集体鼓起掌来。
“李老师,那文科全市第一在我们学校吗?”
听到这话,李老师也不藏着掖着,自豪地点了点头,“在。”
“哇塞!”
同学们又掀起来一股兴奋。
“那是在我们班,还是在十六班啊?”
“希望是在我们班啊,我们班都有两次没拿到年级第一了!”
李老师勾起一个微笑,她自然知道这群孩子们心中想着什么,只见她看向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开口:“如果啊,我是说如果,这个全市第一真在我们班,你们高兴不?”
“当然高兴啊!”
“高兴死了!”
“十七班的同学们都这么努力了,拿第一很合理吧!”
一语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应,心中己经开始期待起那个第一到底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