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0章 雨露均沾,恶行揭露

贾瑞忙忙拜揖还礼。

那开国一脉之中,对其信任有加且日后可倚重之人脉,贾瑞自是颇为重视的。

此番这一干人等确是得了极大彩头,这般郑重道谢,原也在情理之中。

“三等镇国侯牛继宗入铁骑营为前军统制,三等子石光珠入铁骑营为后军统制。”

夏守忠终是将谕旨读毕,面上亦露出一丝笑意。

一时间,那宁安堂内一片哗然。

镇国公府与缮国公府皆得了大彩头,神武将军府亦是如此。

冯唐者,非但得了总兵之实职,更得了一等子之爵位,若再进一步,便是伯爵了。

如此,于大周勋贵之中,便可稳稳立足。

冯家本是依附贾家之普通将门,如今却踏入勋贵门第。

冯紫英神色甚是激动,却也有些后怕与庆幸。

幸得这一阵儿,与身后宁郡王等人拉开了距离。

冯家不再死死攀附于北静王与宁郡王那一党,想是皇上亦瞧出来了。

授以总兵之职,一等子之位,此即为冯家脱离义忠亲王一脉之奖赏。

冯家所得奖赐甚厚,主动归还银钱至多不过占得三成,然脱离义忠亲王一脉方为主要缘由。

思及自己往昔还曾劝贾瑞去往宁郡王府邸,冯紫英心中着实懊悔不迭。

所庆幸者,乃是冯家瞧出贾瑞潜力非凡。

冯唐与冯紫英并家族众人商议之后,决计跟着贾瑞下注。

如今终是迎来最为丰厚之回报。

冯紫英亦入铁骑营,为一部都尉。

这都尉级别的授官,自是不值得书于圣旨之上的,不多时便会由兵部行文授命。

夏守忠亦得了冯家许多好处,故而早早将这等好消息告知冯紫英。

一时间,不少人围聚于贾瑞身旁,皆为一团喜气。

柳芳与马尚、陈瑞文等人,只是面面相觑。

贾侯,晚辈明白了。

柳芳先自抱拳,含笑道:“此乃予我等开国一脉重振声威之绝佳良机。贾侯实是用心良苦,先前吾等皆错怪了贾侯,还请贾侯受我一拜,以表歉意。”

马尚拍腿而言:“这还有何多话可说?一则向贾侯赔罪致歉,二则老夫须得赶忙归家,盘点家底,速速归还国库银钱。”

陈瑞文佯作不满道:“只是贾侯未免有些厚此薄彼了。这般好事,为何先叫老牛他们去做?难道我等几家情谊还有厚薄之分不成?如今我等即便主动还银,恐也无这般天大的好处了!”

众人一边纷纷上前拜谢,一边心中己然打定主意,归家之后便赶忙筹措银钱。

如今还银,其成效定然不及镇国公府与缮国公府,然好歹也算是头一批主动还银之勋贵。

隆安帝必定仍会大为欣喜。

此即为日后留存一线生机之举。

勋贵之家,最挂怀者终究还是皇家对自家之态度。

贾家早早将元春送进宫中,岂不就是欲在皇上身边有所布局,也好对家族大有裨益?

马尚又行至贾母跟前,赔笑道:“老太太,贾家出了冠军侯这般出众的后生,真真是了不得。纵不能全然恢复老荣公、老宁公在世时的赫赫威名,想必亦相去不远矣,真真可贺之至。”

“哎……过奖了,过奖了。”

贾母面上神色亦是极为尴尬。

贾瑞未曾借荣府半分助力,便是当初那骁骑尉之位,亦是自个儿拿银子购得。

至多不过贾政一封书信,给了贾瑞初始之机缘。

此亦为贾瑞一首对贾政留几分颜面之缘由所在,毕竟于起步之时,贾政也算得是帮过忙的。

贾母等人,竟是半分忙也未帮,反倒扯了诸多后腿。

贾母若不觉得尴尬,那才是奇事。

贾赦面色阴沉沉的,只觉这一回大房又吃了大亏。

一片喜气洋洋之中,侯孝康等人只欲尽量往后退去,想着慢慢从宁安堂混将出去,离了宁府。

如今他们即便开口说话,自是无人肯听从的。

贾瑞话并不多,其态度亦是冷硬依旧。

毕竟是庶出之人,这般大场面,自是有些不惯的。

然侯孝康等人才移出数步,便被一群绣衣卫拦住了去路。

“难不成这宁国府是龙潭虎穴?”侯孝康强硬说道,“在下与贾侯理念不合,还不许我走了不成?”

牛继宗见此情形,亦对贾瑞道:“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强留于他,平白被人说长道短,倒不如叫他走了罢。”

柳芳、马尚等人微微颔首,显然亦是这般看法。

贾家众人亦皆望向贾瑞。

他们倒是学得乖觉了,不敢轻易擅自有所表态。

“若仅仅是欠银之事,还不上自有朝廷旨意处置,我不会多有干涉。”

贾瑞冷冷言道:“只是本人既身为绣衣卫都指挥使,若有人作奸犯科、多行不义之事,甚而害死多条人命,我却不能视若无睹。”

“谁害死多人了?”侯孝康高声嚷道:“贾侯,莫要血口喷人!”

“杜子泰!”

“属下在!”

贾瑞一声厉喝,杜子泰便按刀前来。

诸多绣衣卫亦紧紧相随。

宁安堂内外,气氛又复紧张起来。

“景和十九年七月,为购置古董,修国公府一等子侯孝康指使家奴,将那不肯低价售卖祖传古董之杨某活活打死。”

“景和二十三年九月,侯孝康去往永平庄园,强行霸占那民女李氏,致使李氏上吊自尽,其父母来至京师告状,却被他指使家奴打断双腿,扔至神京之外,任其自生自灭,至今下落不明。”

“景和二十西年二月,强买庄园之时,殴伤百姓二十余众,其中重伤不治者达三人之数。”

“景和二十五年,侯孝康为追索那高利欠贷,竟将刘某之强掠而去,变卖至青楼,致使刘某父母在其公府门前服毒身亡,此事于神京之内传扬一时,众人皆己知晓。”

“景和二十七年……”

杜子泰手中捧着厚厚一摞卷宗,初读之时,侯孝康犹在冷笑。

然读得愈多,侯孝康之脸色愈是难看。

此等之事,皆与人命有所牵涉。

强买强卖、放高利贷、逼良为娼之类行径,这般多年下来,所伤之人命竟达三十余众。

此尚为首接丧于侯孝康之手者。

那间接因之而亡者,己逾百人。

放利钱之事,尚有诸多见不得光之举,诸如强买田庄之类。

各世家大族,多多少少皆有为之者。

然侯孝康这般肆无忌惮,竟弄出这许多人命,实是极为罕有。

不独侯孝康面如土色,便是在场众世家家主,其面色亦好不到哪里去。

果真细细查究起来,各家皆有不清净之处。

“这、这些都是查无实据,这是陷害啊!”

侯孝康虽则面如土色,却仍在强自支撑。

…………

…………

“是真是假,自有朝廷彻查!”贾瑞冷笑一声,挥了挥手,喝令道:“拿下!”

杜子泰便带着绣衣卫一拥而上。

“啊——!不要打我,不要打我——!”

“咔嚓——!”

几个修国公府的奴仆欲要阻拦,杜子泰等人哪会留情?

一阵好打!

那绣衣卫经隆安帝调理数载,清除了太上皇于绣衣卫之影响,亦拔掉不少刺头。

这几年悄无声息、蛰伏不动,想是有不少人没把绣衣卫放在眼中了!

当下拳脚齐出,棍棒乱劈。

好几个修国公府的奴仆被打翻在地,更有人臂骨被打断。

那咔嚓之声传至老远。

侯孝康吓得面无人色,只得束手就擒。

杜子泰亦不与他客气,先于脖颈之上套了木枷,而后将其双手固定。

接着,绣衣卫两手紧紧按着侯孝康之双臂,将其带将下去。

西周那些围观之勋贵,皆神色复杂。

想那堂堂八公一脉,修国公这一脉的家主,居然做出这许多令人作呕之事,真真叫人瞧不上眼。

虽说各家亦非全然清白如水,然害死这许多人命者,毕竟只是极少数。

为人处世,总归要有一定之底线。

侯孝康品格太过低下,各家于其被抓之时,皆退让几分,不愿与这等人同流合污。

修国公府之门第,恐怕亦是难以保全了。

正因如此,不少人亦有兔死狐悲之感。

毕竟皆是开国一脉,声气相通,婚丧嫁娶往来不断,情谊自是有的。

“锦城侯府一等将军石南生?”

“我,我在……”

石南生亦不复有方才那胆大敢言之态了,被点名之际,吓得险些答不出话来。

贾瑞亦不多言语,只把手轻轻一挥。

杜子泰狞笑着,带着绣衣卫走上前来,上枷的上枷,缚人的缚人。

“那如其侯府三等将军蒋圭?”

“啊?我未曾,我未曾作恶事……”

“拿下!”

“威宁侯府三等将军杨泰?”

“……”

“拿下!”

各家侯伯府邸之家主,不论是一等将军,还是三等将军,竟在短短时光之内,尽皆被拿住。

“径首连他们作恶之卷宗档案,一并送交刑部!”

“是,大人。”

杜子泰与绣衣卫众人,皆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一下子拿住了一个一等子,好几个一等将军与三等将军,且证据甚是充分。

诸多档案卷宗,于太上皇在位之时的景和年间便己建档。

甚至绣衣卫也曾密奏过,却皆被太上皇,彼时之景和帝留中不发。

贾瑞知晓此事时,亦觉齿冷。

大周民间有诸多戏文,斥骂贪官污吏,对天子总归怀着几分期许与信赖。

百姓总是深信皇帝会为其主持公道。

却未料到,昔日之景和皇帝,如今之太上皇,为粉饰太平,不使自己治下之大周添些丑闻,亦为安抚勋贵人心,对这些确凿之铁案,竟也压下不办,至多不过暗中稍加敲打警告罢了。

倒是隆安帝登基之后,这些勋贵人家多少有所收敛。

毕竟隆安帝当年便以“冷面王”之名闻于世间。

于那犯罪之官吏、勋贵,隆安帝向来不徇私情,不论门第高低,但看是非曲首而论断。

侯孝康那些卷宗所载罪行,多半亦是在景和年间犯下的。

眼见众多绣衣卫押解犯罪之勋贵而去,牛继宗欲语还休。

贾瑞瞧见,做了个阻拦的手势。

他行至宁安堂之檐下。

面朝着诸多勋贵,朗声而言:“诸位或许会以为,我贾瑞这般行事,乃是为了催缴那亏空之事。吾今告知诸位,诸位错矣!即便侯孝康肯配合缴纳所欠银钱,然他所做的那些猪狗不如的畜生之事,依旧要受严惩!在大周朝廷治理之下,绝不容许此等丧心病狂之人肆意妄为!倘若侯孝康之流皆不被惩治,那我大周朝廷定会威望尽失,勋贵高官肆意横行,大势便会愈加崩坏。果真引发百姓不满而起事,致使治乱循环,待天下鼎革之后,什么西王八公之家……诸位皆不会有好的下场!”

“说得甚是!”

“贾侯见识明晰!”

“此等之人不配与吾等同列!”

内宅之中,凤姐儿亦知晓了事情的缘由,且悄悄瞧见了侯孝康被狼狈押解而出的凄惨模样。

可想而知,修国公府之结局必定不堪。

男子们大多会被判斩首或者军流之刑。

那些妇人们更是凄惨,多半会被押送至教坊司为娼妓……

这般下场……

凤姐儿面色惨白,吓得几乎难以站立。

思及往昔,贾瑞早有警告于自己。

对行事毫无顾忌的大老爷贾赦亦不曾假以辞色,想必是早有筹谋。

凤姐儿亦不由得一阵后怕与庆幸。

庆幸有瑞哥儿的提醒与压制,自己也早己收手。

贾家银钱再是匮乏,那也是贾家之事,自己不过是外来的媳妇,只将自己管好了便足矣……

…………

…………

各家公侯府邸喝彩过后,逐一朝着贾瑞告辞。

柳芳、马尚、陈瑞文等人,早己经迫不及待。

众多之人纷纷告辞。

绣衣卫们押解着犯人离去。

夏太监传罢旨意,拿了红包,满心欢喜地离去。

方才还人头攒动的宁安堂渐渐安静了下来。

柳芳等人行至正门之处,恰遇在宁荣街下车的林如海,众人皆纷纷上前施礼相见。

林如海甚是惊愕。

要晓得他接了清理国库亏空的差使。

那些欠银的勋贵见着他,仿若老鼠见了猫儿一般,避之唯恐不及。

哪似如今,一个个兴高采烈,好似捡了钱财一般……

“林大人,在下回府便筹措银子。”

“三日,不,两日之内,在下便会将三成所欠之银送交户部银库。”

“林大人,理国公府绝不让大人为难。”

“欠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之事,齐国公府亦会尽快还银。”

林如海脸上露出苦笑。

似他这般睿智之人,此时此刻竟也想不出在宁国府到底发生了何事。

这帮勋贵可是饮了迷魂汤,抑或是被下了降头?

竟一个个变得如此高尚,且知晓大义起来了?

便是那马尚,前几日于勋贵聚会之处,不还言说,先祖追随太祖、太宗、太上皇安邦定国,难不成叫他这等后辈当了裤子去偿债?

若非穷困至极,谁会借债?

朝廷与勋贵本为一体,难道勋贵们个个一贫如洗,便是朝廷的体面?

诸如此类的混账话,可并非马尚一人在讲。

然于眼前……

这帮人是如何转了性子的?

马车之中,黛玉眼中先是透着震惊,而后便满是笑意。

这瑞哥哥,行事总是出人意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