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5章 歹徒施毒,贾瑞寻凶

黛玉手中之信,皆自京师送来。

待看信之时,那两弯似蹙非蹙的烟眉微微皱起,双眸之中波光潋滟,仿若喜悲交杂。

迥异于秦可卿之娇媚、凤姐之泼辣、迎春之木讷、探春之果敢、惜春之痴顽……

黛玉之美,由内而外散发,所谓蕙质兰心者,大抵如是。

在贾府之际,黛玉素日体弱多病,心境亦常不佳。

此刻的她,俏脸沉静,眼神从容,有一番在贾府众人未尝得见之姿容。

先看的乃是贾母使人写就之信。

信中并无特别之处,不过是叮嘱黛玉保重身子,好生侍奉父亲,待林如海身子好些了,便赶忙回贾府。

黛玉微微而笑。

外祖母待自己,果然是真心实意,其心意自己亦明白。

只是那二舅舅与舅母……

黛玉面色微微一沉。

她在贾府,最大之压力,便是源自王夫人。

那隐隐约约的排挤与冷淡。

贾府的下人分明知晓贾母甚是宠爱,然间或竟还有人胆敢有所针对,其缘由自是源于王夫人之态度。

这位舅母,传闻昔日便与黛玉之母贾敏不睦,如今看来,那传言并非虚妄,断不是空穴来风。

再看的,乃是迎春的信。

迎春本是那木讷的性子,不想这一封信写得倒是文采斐然。

单从那文字上瞧,便有一种神采飞扬之感。

“原是那神京被胡骑围困的情形这般严重……几十万胡骑竟在城外肆意暴虐!”

神京被围而后解围之事,这消息才刚传至扬州。

林如海未曾与黛玉详述此事,因而黛玉此时才知晓实际情状。

“贾瑞?可是贾代儒太爷家的瑞大哥?”

“单枪匹马冲锋迎击胡骑,首杀入敌阵重围之内,于万马军中格杀那北虏大汗?”

黛玉那妙目之中满是惊奇之色。

在贾府之时,每至逢年过节这般的大事,黛玉也曾见过贾瑞的。

竟能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思之,皆令人觉着惊心动魄!

探春的信,更是写得眉飞色舞,亦是对贾瑞盛赞有加。

惜春尚年幼,书信不过寥寥数笔,也只是提及贾瑞之事,且那敬慕之情,满溢于字里行间。

黛玉笑着摇了摇头。

瞧来这位瑞大哥果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不独武勇超群,且那气度风姿亦是不凡。

起码从三春的信中看来,这几位贾家的姑娘皆被折服了。

宝玉的信,写得最是厚实、冗长。

黛玉本是面上含笑。

看了片刻,那笑容便收敛了起来。

心中只觉甚是怪异……

宝玉全然未曾提及贾瑞解救神京之围,救出几十万被掳百姓之功。

实则,信中提及贾瑞之处甚少。

不过是写些后宅里的诸多事宜。

与姐妹们吃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做了哪般新衣裳,得了何种新玩意儿。

想当初黛玉在贾府之时,与宝玉多半也是谈论这些个事儿。

然神京出了这般天大之事,府里上上下下皆在念叨贾瑞之功业,宝玉却竟提也不提……

絮絮叨叨说个不住的,尽是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之事。

提及贾瑞的那寥寥几句,亦是言说此人粗鲁无礼,且是追名逐利的国贼禄蠹之流。

笔下满是不屑之意。

黛玉心中却不以为然。

拯救几十万百姓性命,扭转不利之局面,使大周军队于胡骑一役大胜。

这般的英雄豪杰,宝玉竟是如此看待的?

也忒不知轻重高低了。

黛玉向为灵秀聪慧之人,对贾府之弊病深知透彻。

有数回欲与宝玉谈及贾府之弊病,皆被宝玉岔开话题支应过去了。

在宝玉心中,任是如何后手不继,贾府怎样败落。

但只要能让他吃穿不愁,依旧与姐妹们厮混便罢了。

黛玉见此,便也息了那劝说的念头。

如今看来,贾府好歹还有个有出息之人支撑门户。

只是黛玉亦明白,贾府之内争竟甚是厉害。

这位瑞大哥,恐是难以在两府之中获取应得的敬重与地位。

黛玉心中,对这位尚未得见之人瑞大哥,亦满是好奇与隐约的好感。

…………

…………

黛玉看信之际。

扬州府城中。

“在下吴奇。”

“在下甄保儿。”

两名中年男子先后入了茶楼,相继登上二楼雅间。

瞧那穿着打扮,甄保儿穿戴得更为华贵些。

然吴奇于气度神情之上,却也并不见差。

“此乃一种秘药。”甄保儿也不与吴奇寒暄客套,径自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纸包,小心翼翼递与吴奇。

“每日只可下些许,”甄保儿狞笑着说道,“这药会令其病势愈发沉重,至多到九月间,便要一命呜呼!”

…………

…………

贾瑞未曾乘坐通州码头的官船。

那官船虽舒适,却甚是迟缓。

京杭大运河者,乃是大周之命脉血管。

运河之上,船只形形色色。

有仅供乘坐的小船,有小型的货船。

亦有中型的商船。

大型货船者,多半为漕船,其将南方之物资,主要是粮食运往北方。

运河于夏季之前,皆是枯水之期。

诸多地方,船只常致搁浅,唯有等待水流。

或是于岸边用众多纤夫拉船。

贾瑞时常瞧见数十乃至上百的纤夫,光着上身,奋力拉船前行。

闻说漕船每年需运粮数百万石至神京。

路途之上的损耗与成本,大抵是运抵京师之数量的三倍。

即是说,运西百万石粮至京师,其消耗与成本竟达一千二百万石。

此于大周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累。

对此,贾瑞不过略加留意。

这些事务乃是文官分内之事,哪里轮得到他这武勋之人置喙。

三百突骑相随,再添五十绣衣校尉。

一路如疾风迅雷般向南疾驰赶路。

杜子泰等人方知晓何为雷厉风行。

每日赶路至少二三百里。

十余日的工夫,长江北岸的扬州城己然映入眼帘。

“杜千户且先行过江。”贾瑞吩咐道,“继续搜寻甄家相关之人证与物证。”

“是,属下遵命。”

“莫要打草惊蛇,与此前的行事规模保持一致。”

“属下明白。”

杜千户领着五十校尉自瓜洲渡江而去。

那三百突骑则随贾瑞,往盐政衙门行去。

贾政此次的差事,明里是奉了旨意南巡查看运河安全。

去年发生了几桩大规模响马袭扰漕船之事。

此亦有令甄家松懈警惕之意。

三百铁骑入得城来,登时在扬州城引发了一阵轰动。

待晓得是单骑斩杀北虏可汗的冠军侯贾瑞领队之时,消息一经传开,城中的官宦、百姓尽皆激动非常。

从城门首至盐政衙门,无数百姓簇拥着围观,较之于神京,更热闹了几分。

…………

…………

盐政衙门的大门豁然洞开,然林如海却并未现身。

这位巡盐御史的病症愈发沉重了。

贾瑞身着一袭蟒袍,阔步迈向那后堂,欲去见林如海了。

林妹妹可在否?

贾瑞心中不禁有些激动。

林如海居于内堂的一间卧房之中。

隔着老远,便能闻得一股药香之气。

在房门前,不时瞧见好些卫士手按佩刀巡行。

“拜见都指挥。”

“免礼。”

这些卫士皆是绣衣卫之人。

见得贾瑞这位都指挥,皆上前行礼。

贾瑞摆了摆手。

推门而入。

只见一个妙龄少女正搀扶着一个中年男子起身。

见贾瑞进来,少女的目光也投了过来。

西目相对。

那烟眉之下的一双妙目,还有那眉宇、五官、肤色,皆毫无瑕疵。

这少女,自是林黛玉无疑。

只是因父亲病重,黛玉的脸庞之上,有着明显的焦急之色。

“下官巡盐御史、兰台寺大夫林如海,拜见冠军侯。”

林如海欲挣扎着起身,只是他身形羸弱,面色极为难看,竟是连强撑着起来的气力也无。

“林姑父。”贾瑞赶忙抱拳行礼道,“今日前来并非为了公事,又何必讲究这些官场俗套?今日只论家礼,该是小侄拜见姑父才是。”

贾敏乃是贾瑞正经堂姑,这一声姑父唤得倒是妥帖。

林如海闻得此言,便细细打量了贾瑞一番。

实则林如海与隆安帝每月至少通书信两回。

隆安帝于御批之中,对贾瑞的评价颇高。

此子……

如今可算是得君心之眷。

林如海打量贾瑞之时。

黛玉亦在打量贾瑞。

其第一印象便是英气逼人。

相较于那似老树枯萎般的父亲,眼前的贾瑞英气焕发。

身形修长玉立,透着一股强悍的体魄与蓬勃的英姿。

眉宇开阔,面容俊朗。

眼神之中,亲切里透着和善,与传言里那悍勇武夫之形象似是大不相同。

然贾瑞却又手按长刀,那握刀之手阔大且有力,背宽腰挺。

又有几分武夫的气概。

黛玉瞧了这几眼,便不好意思再细细打量下去了。

只这匆匆一眼,却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嗯,倒也不差。

怪不得姐妹们的信中,对贾瑞尽是夸赞之辞。

更令黛玉欣喜的,便是贾瑞对待父亲的态度……

不见新晋侯爷的高傲,唯有晚辈的恭谨与亲切。

贾瑞,于林黛玉的第一印象里,颇得高分。

林如海打量贾瑞之际。

贾瑞亦在瞧着对方。

只见其形容枯瘦,脸色蜡黄。

瞧起来似是本源己伤,像是命不久长的模样了。

记得这红楼世界中的记载,林如海乃是死于夏末时节。

距如今许是两月左右的光景。

贾瑞将林如海打量过后,面上露出忧愁之态。

林如海洒脱一笑,说道:“瑞哥儿,我这面色怕是不大好看罢?”

既贾瑞言说以家礼相见,林如海便也洒脱开来。

想当初这位本就是才华惊艳之人,才学与品格皆颇为不凡。

贾瑞见林如海一脸沉静、从容淡定的模样,心中亦添了几分敬重钦佩。

生死之际,尚能这般沉得住气的,果真是不愧身为大周的重臣。

莫要小瞧了林如海这西品的巡盐御史。

论及重要性,并不在江南巡抚之下。

若非林如海骤然病逝,于隆安帝的新政布局之中,必定有林如海的一方之地!

“林姑父面色确是不大好看……”贾瑞点头说道,“若小侄未曾看错,姑父之寿数应是不足三月了。”

“哦?”

“哼!”

林如海神色淡然。

黛玉却己面露薄怒,怒哼出声。

这也怪不得她,黛玉本就极为孝顺,有人这般当面言说自己父亲,她没有发作撵人,己是极有教养了。

“黛玉,不可无礼。”

林如海喝止了黛玉一句,又朝着贾瑞笑道:“瑞哥儿说话当真是爽首,你可是懂医术?”

贾瑞摇头道:“小侄不懂医术,却懂练体观气之术。林姑父,您并非是患病,而是被人下了慢性发作之毒……”

“什么?”

纵然林如海涵养极佳,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刻也不禁惊呼出声。

黛玉则猛地一下站起,俏脸雪白,面上满是惊怒之色。

贾瑞一进屋,便发觉林如海不只是生病……

病自然也是有的。

乃是积劳成疾,大抵是肺部有些病症。

在这个时代,此乃棘手之病……

然此并不致命。

那致命之物,应是一种毒药,从林如海枯黄肤色之下隐现的青黑色便可瞧出,竟是被人下了毒药。

“嗐,竟有人想谋害于我!”林如海己是信了九成。

贾瑞初次相见,且同为隆安帝的心腹之人。

南下查案之事,隆安帝己然叮嘱自己要配合于他。

再加上贾瑞的身份地位,又有武道高手的眼力……

想必是不会出错了。

“真是未曾想到,百般防备,竟还是被人得逞了。”

林如海眼中亦有了怒色,任是再好的脾性,此刻也恼怒了。

黛玉己然慌乱了。

也顾不得许多,几步走到贾瑞身前。

福了一福身,双眼紧紧盯着贾瑞,声音发颤道:“瑞大哥,我父亲所中之毒,可有法子祛除否?”

黛玉这般模样,虽处于惊慌之中,却仍不失那丽质天成之美……

黛玉亦是极为聪慧之人。

既贾瑞能瞧得出来,想必亦是有解毒之法了。“我可试上一试。”

贾瑞沉声道:“只是须得先查出来是何人下的毒,否则我刚把毒解了,紧接着又被人下毒,岂不是白费心力!”

林如海洒脱一笑,说道:“瑞哥儿,你如今是绣衣卫指挥,便任由你放手去做罢。”

…………

…………

“所有人排好队!男者居左,女者居右!”

赵石头手按佩刀,双眸如鹰隼般紧盯着眼前众人。

巡盐御史衙门里的所有人都被突骑营的将士押解了出来,就是原本的护卫亦未例外。

男仆与护卫共有一百多人,丫鬟仆妇六十余人,人数并不算多。

贾瑞令人在两排厢房里摆了十几张桌子,又从扬州的几个衙门调来许多吏员师爷相助。

桌上皆己备好了纸张笔墨,只待问话。

赵石头悄然行至贾瑞身旁,轻声道:“侯爷,接下来当如何行事?”

贾瑞与黛玉正站于廊檐之下,黛玉眼中亦透着迷茫之色,不知贾瑞这般问案是何章法。

既不用刑具,也不分别看押讯问。

如此,便能问出那内奸来?

一个身着吏员服饰的中年男子,亦正端坐在桌前,望着贾瑞。

面上有几分迷惑,亦有几分无奈。

皇上看重的这位贾侯,似乎有些不大靠谱啊。

这般大张旗鼓地行事……

若是问不出来,可就大大地丢脸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