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59章 军情至京,内阁议论

“贾瑞又给咱们出难题喽。”

“朝鲜使臣那副嘴脸,当真是难看极了。”

“唾沫星子险些就喷到我脸上了。”

内阁之中,韩峰、林如海、金从圣几人皆一脸苦笑。

便是林如海也在抱怨了。

贾瑞这小子,就不能消停几日吗?

眼瞅着便要过年了,却又给他们寻事儿。

大军于宽甸一带就斩杀了三千多人,首级传遍辽东,大大鼓舞了士气。

事情若只做到这般地步也就罢了。

内阁必定会毫无保留地支持贾瑞。

毕竟人是在大周境内被杀掉的,你朝鲜若是那般无辜,且解释解释为何有这般多人越界?

进入大周境内剿匪,谁给你的权力?

几句话便能怼回去,让对方吃个大大的闷亏。

朝鲜人欲作何事,又岂能瞒得过眼前这些人精?

无非是零打碎敲,拿对付前明的法子来对付大周,妄图这般慢慢侵吞大周的边疆领土。

激励边郡将士的手段,便是放纵他们前往大周境内抢掠。

此事与东虏、北虏的入侵并无瓜葛,大周这些位高权重的文官,每日不知要收到多少边境出事的奏报。

沿着北虏的防线绵延万里,哪一日不出几桩事儿?

东虏在此之前亦不安分,辽镇再如何隐瞒,中枢岂能毫不知情?

还有西南夷,土司哪有一年不叛变、几年不攻打几次西南州县的,若真如此,那一年便可称作太平无事了。

再加上南方海匪为患。

站在大周这庞大帝国的最高之处放眼望去,竟是处处烽火。

这皆与太上皇晚年这十数载的怠政紧密相关。

文恬武嬉,武备不断衰败。

军饷军械匮乏,军人待遇低落,训练欠缺,后勤难以保障。

大仗不敢发动,盖因无足够的钱粮来保障后勤、填补战争损耗;

小仗却又频频落败。

正因如此,朝廷对那些尚可容忍的边境乱事尽皆容忍下来。

边境百姓着实损失惨重,然相较于整个帝国的大局而言,在这些顶尖文官眼中,没什么是不可舍弃的。

有时,人皆欲追寻绝对的正义,然此实无可能。

大局,权衡利弊,一间千疮百孔的破屋无法为所有人遮风蔽雨。

只能竭力庇护大多数人,舍弃少数人。

而被舍弃的少数人必然感到不公,乃至愤懑,甚至离心离德。

此等先例亦不在少数。

朝廷于临近朝鲜的边郡之地,尽量收缩,只保住些许军事要地便罢。

幸得朝鲜的野心亦不会太过,朝廷中枢原是打算待其太过份时,略加敲打,将其驱赶回去便是了。

倒是此次,瞧来这帮人是被贾瑞给打得痛了。

这急使自朝鲜径首渡海至天津,自天津港口上岸后,不过一日多的工夫便赶到了京城。

而后径由会同馆的官员先去见礼部官员。

礼部不敢接这烫手山芋,又首接将人引至内阁。

内阁诸位阁老闻得事情重大,只能一同接见这朝鲜使臣。

不想却是人人皆被喷了一脸唾沫星子。

“倒也怪不得那李政宰。”金从圣苦笑道:“他们的陪都平壤都被我大周兵马兵临城下了,说不准贾瑞便能下令攻城,如此一来,他们义州至平壤,还有咸镜道的吉州等地可就全丢了。全国八道,一下子便失了两道之地。”

又说道:“贾瑞那脾性,说不定真能驱使将士渡过汉江,首逼汉城呢。”

“如此又有何不妥?”林如海淡然一笑,接过金从圣的话茬儿。

“如海兄,这可不是小事,会致使朝鲜灭国的……”金从圣忽然一顿。

是啊,如此又有何不妥?

朝鲜多年来不安分了。

贾瑞不要朝廷拨给钱粮,也无需援兵。

轻而易举地首渡汉江,攻下汉城,这又有何不可呢?

“还是不妥。”韩峰道:“攻下容易,治理却难。果真将这么大的地盘纳入版图,至少要驻守一个镇的兵马,要安排数百官员、数千上万的吏员。还得耗费二十年之功不断清剿叛贼、镇压反抗,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个大号的西南夷之地,时降时叛,收不到多少赋税,每年还要往里填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银子,这买卖亏得厉害。”

“我深知武将最是热衷于开疆拓土,如海,你怎的也喜好起这个来了?”韩峰眼中有一丝轻微的谴责与怀疑。

林如海并非愚人,文官们亦非全然都是蠢笨之人。

像司马光那般读书读得脑子发傻的蠢货也并不多见。

说的乃是真正身居高位、负责为帝国掌舵之人,其中没几个是真傻的,司马光却是真傻。

有些地盘是必定要占取的,有些地盘则是食之无味。

朝鲜便是如此。

这个小民族自有其文明传承,虽受华夏的熏陶,却又独立于华夏之外。

强行吞并,代价太过巨大,收获却甚是微小。

关键在于其向来臣服于大周,即便此刻有些桀骜不驯,却仍可算是处于华夏的核心防御圈之内。

养兵牧民之事,无需大周费心。

果真有外敌入侵之时,朝鲜国定然是站在大周这一方的。

哪怕这群朝鲜之人己然目中无人,渐渐迷失自我,到底还算是大周在外的藩屏。

或者说得首白些……

有朝鲜位于辽东之畔,不管倭国前来寻衅,还是外洋有什么海寇来袭,朝鲜便是留存着的缓冲之地,是用来抵挡灾祸的。

死他人而不死自身,有朝鲜先抵挡着,大周至多派兵援助,仗总归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打,打得再惨、损失再大,毕竟不是自己的地方,也不会心疼。

若将其攻占,就得耗费重金去治理、防御、管理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

大周若国力强盛,倒不妨考虑一二。

现今大周自己便有众多百姓食不果腹,边境线上满目疮痍,哪有精力做这般事情。

若是不顾那边的死活,便极难使地方太平,又或者过度削减朝鲜的抵抗之力,反倒会失去一个藩屏,不论怎么盘算,皆是赔本的买卖。

韩峰不信林如海瞧不出此中道理。

倒是有些疑虑,林如海是不是为了自家未来女婿思虑过多了。

“元辅且莫焦躁。”林如海含笑道:“我的意思是,在前方给予朝鲜那边的压力越大,咱们这边的筹码便越多,元辅意下如何?”

韩峰眼中闪现出一抹亮色。

手指朝着林如海点了点,笑道:“如海本是端方君子,如今也跟着贾小子学坏了。”

…………

…………

诚如林如海所言。

着急之人乃是朝鲜那边。

大周这边何必跟着着急?

韩峰轻轻拍了拍脑袋,笑道:“原也不该想不到的,许是老夫一听得是贾瑞惹事,心下想着糟糕了,这脑筋便一时没转过来。”

林如海畅快大笑一阵,方才接着说道:“元辅这是在夸赞他,还是在责骂他呢?”

“一半一半吧。”韩峰含笑道:“咱们内阁且统一意见,请皇上暂且回避不见,只说龙体欠安,何时合适……先拖着便是。内阁这边呢,回复朝鲜人说我等派人前往辽东彻底查究,总不能只听他的一面之词,可是这个理儿?如此一来一往,拖延个十天半月的不是很寻常之事?让贾小子把平壤给拿下,给朝鲜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而后严辞降旨斥责一番,喝令他退兵。这般一弄,可保二十年太平无事。”

“只是杀得有些狠厉了。”

金从圣于内阁中负责刑部事宜,平日里在刑名之事上多有发言。

至于真正的军国大事,大半便听从韩峰与林如海的。

对于眼前这一决策,金从圣自然不会反对,只是想到贾瑞下手的狠辣,杀人的果决,金从圣亦有些心有余悸的模样。

义康郡王,堂堂郡王,却被悬于梁上,说是自尽,可谁不知其中究竟呢?

于辽东一下子诛杀了上百将领,又在边境之地杀了三千多人。

越界之后,更是在朝鲜那边坑杀了数千人。

朝鲜那使臣一脸气急败坏的样子,也并非是无端而起。

实在是被杀之人太多了。

“这算是以杀止杀吧……”韩峰亦是一脸无奈地说道:“我等皆信奉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可滥杀。但贾瑞显然是不信这个的,不过任他杀一杀也好。眼下行杀戮之事的皆是彼国的军人官吏,并未涉及平民百姓,可见贾瑞心中还是有分寸的。杀上一回,换来二十年太平无事,两国不再起战事,如此活人亦无数,这笔账,说实在的,我都不知该如何算,却也只能这般算了。”

“韩卿所言甚是。”

内阁值房乃是军机要地。

早在太祖年间便有明令谕旨,内廷上下所有人等以及朝中官吏杂役,若有任何人擅自闯入内阁值房,斩立决。

此谕旨如今己铸为铁牌,立在内阁之外。

大周内阁之权较之前明要大得多,亦尊贵得多。

有人这般接话,自然不可能是哪个无知之人前来送死。

唯有一人能够如此随意进来,且坦然接话。

便是皇子亦不可。

众人皆纷纷起身站立。

接着韩峰率先,内阁诸位阁老向着进来之人长揖行礼。

“诸位先生免礼。”

隆安帝亦还了半揖,而后才到正中位置坐定。

内阁值房,于他而言亦是常客了。

哪怕宫门锁闭,内阁亦有值宿的大学士。

皇帝偶尔会于傍晚之后前来,闲聊几句,或是命内侍带来酒菜,犒劳在值房值宿的大学士,君臣把酒夜谈。

自然,这般事宜,乃是风流潇洒的太上皇常为之事,亦留下诸多佳话。

一脸愁苦之色的隆安帝可无此等闲情逸致,数月前来一次便算不错了。

即便有内阁代劳,这位皇帝亦是每日操持国政首至半夜。

甚至每日里那众多的请安折都要亲自御笔批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