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 1章 天方夜谭!

即使嬴政借力仙恩重回巅峰状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年龄来看,约莫二十岁的秦始皇大概只能再活至五十余岁。想要在三十年内消灭所有世家及六国遗民简首是妄想!公子扶苏还算有能力之人,但是要达到嬴政的成就则是天方夜谭。

胡亥更是无从谈起,一旦由他掌舵大秦帝国必将很快分崩离析。不过,儒家掌门并未得知秦始皇其实能存活至百岁。李霄寒作为其背后支持者加上“气运罐子”的神秘物品令他的帝国愈发稳健,繁荣昌盛不在话下。而对于那些世家族与旧势力而言?它们早不在嬴政考虑之内,这位君主志在宇宙星辰之间。

“立场不同,难以合作啊”,掌门叹道,既然你坚持留下,我就不再多言。希望你好自为之。”面对张良的真诚忠告,他置若罔闻地离开此地。目送他远去背影,张良心感忧虑,预感着儒家可能面临的未来状况。掌门太过在意世族和六国旧贵族的力量,并低估了大秦帝国的能量。

这些日子里,他见证了大秦处理事务效率以及一件件宝物展现的巨大价值,令人不禁感叹于这个帝国潜藏潜力深不可测。同时,这次秘密会谈并未引起李霄寒的注意。若是知晓此事,相信他会欣然赞同这一结局。当然,对于儒家的思想中仍存在正面积极的影响:比如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对精神追求不懈追求的执着;以及秉持尊老爱幼崇贤敬士、坚守正义为人准则的价值观念等。

大一统的思想有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与团结;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能够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倡导“和为贵”的态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秉持礼让、睦邻友好、尊重差异的文化理念,使华夏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不过,儒家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局限。“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封建道德中的三纲五常维护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天性和 ** 思考的能力,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历代君主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往往表现出过于宽宏的气度:面对他国进贡的小礼物,不仅回馈数倍的赏赐,甚至还会送钱、人才和技术等,帮助他国发展壮大。这种短视的做法最终可能反被利用。

李霄寒对此深恶痛绝,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理应基于实际利益,在不合理的状况下勉强施舍,无异于愚蠢行径。其他国家恐怕也会认为这些君主太过天真,不明白主从关系的正常原则。话题转回英灵殿,秦始皇嬴政提出了五项改革举措,最后一项尤为振奋人心——纸张的发明。“这‘纸张’是前所未闻的创新品。

”嬴政解释道,“它用于书写,洁白轻盈,便于携带与保存,远胜过传统竹简,堪称文教领域的一大瑰宝。此外,制纸的成本低廉,几乎每家每户都能购买。尤其是对于文道书院的学子而言,纸张将是无偿供应。”学生们纷纷表示惊讶与期待。“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物品,莫非是一种骗局?”“皇帝陛下一向言出必行,何况现在仙师也在场见证,怎么可能虚妄?”

的确,如果嬴政所描述的都是事实,这纸张确实是个前所未有的好工具,对今后的学习帮助极大。多数学生日常仍在使用笨重的竹简或仅能以树枝在沙土上书写,而丝绸虽好却极为昂贵且耗资巨大。然而,这一革新一旦成为现实,将极大地促进文教事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持中立态度的学者和派系转向支持秦国。诸子百家若要对抗这样的变化,他们的学说将在新的时代中变得岌岌可危。

大秦帝国可以凭借纸张和文道书院迅速扶植新型思想,也能令某些陈旧学派日渐衰落。总之,诸子百家需顺应历史潮流调整自身,而不可能逆转历史趋势去迎合自己的需要。此刻,李霄寒凝视下方人群的一片沸腾,轻轻一笑,心中暗道:“接下来,我将为这场变革再添一把火。

”他不相信这个时代的学生还能保持冷静,面对这样的 ** 不激动。这就好比普通人突然中了五百万的大奖一样,若能忍住不去欢呼雀跃己属不易。更何况纸的价值远不止这一点。“兑换一万张纸。”“……”【叮,成功兑换一万千白纸,消耗气运点1】【……】随着李霄寒心念一动,厚厚的一叠白纸浮现在他的面前,由内力支撑着悬于空中。

这种材料相对便宜得很,只需一个气运点就能换取一万张。不过这种方法过于浪费,毕竟只要熟练掌握制造技巧,一天产出几十万甚至上千万都是轻松的事情,就如同后世的造纸厂一样,生产的数量多到用不完。当然,大多数纸张都可能用于印书和试卷。

若非为了增强嬴政的话语权,李霄寒才不会干这样奢侈的事。李霄寒将那一万张纸轻轻一挥,纸张便如雪花般缓缓飘落,覆盖了整个英灵殿的地面,引来一阵惊呼。学生们纷纷上前,小心翼翼地拾起这些洁白如玉的纸张,指尖滑过那细腻的纹理,眼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

“这便是未来的文教之光。”李霄寒朗声道,“有了它,知识的传播将不再受限,学问的积累将更加迅速。我希望,你们能利用这些纸张,写下你们的思考,记录下你们的智慧,让大秦的文教事业因你们而辉煌。”

嬴政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深知,这纸张的发明,不仅将改变大秦的文教格局,更将深远地影响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他看向李霄寒,眼中满是赞赏与期待。

“李卿,你的贡献,大秦将永远铭记。”嬴政郑重地说道,“有了这纸张,我大秦的文道书院必将名扬西海,吸引天下英才汇聚于此,共同推动学问的进步。”

李霄寒微微一笑,心中却暗自思量。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随着纸张的普及,大秦的文教事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而那些固守陈规的诸子百家,也将在这场变革中面临严峻的挑战。他期待着,看到大秦帝国在纸张的助力下,一步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与此同时,英灵殿外,阳光洒满大地,万物生机勃勃。大秦的子民们并不知道,一场关于文教事业的革命,正在悄然酝酿。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非凡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