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紧临田峪河,镇上二百余户人家近半数以打渔为生。
近二十年来,因营建京师在上游过度砍伐树木,致使河水泥沙骤增,渔获不足往年三成,渔民们不得不上岸讨生活。
石门镇三面环山,可耕种之地尚不足三千亩,加之山势险峻,雨季山洪频发,旱季则无活水可用,因而百姓日渐困苦,一遇天灾,全镇十室九空,了无人烟。
唯有镇子西边陈家与众不同,陈家祖宅青瓦白墙,占地数十亩,虽不敢僭越三进三又叠,院中楼台廊榭一应俱全,较县衙的后院还要阔气几分。
家主陈昌平年近七十,年轻时便是盩厔县有名的泼皮无赖,整日游手好闲,祸害乡邻,到西十岁时仍是光棍一个。
宣政元年(北周宣帝宇文赟使用的年号,公元578年),天下乱象己生,各地草莽英雄层出不穷,有野心的攻城掠地,小股的则占山为王,劫掠商贾民姓。
盩厔县山多林密,又是商贾货物的必经之地,一时间,群山之间绿林山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打着各种唬人的旗号作恶。
渐渐此地凶名远扬,游商宁肯绕路多花钱财也不敢途经此路。
正当各路山大王愁苦之时,偶然间得到一个消息,朝廷犒赏边军将士的赏钱要从此处路过。
后又经多方打听,领队之人是个文官,名叫高颎,任相府司录一职(文官官职)。
山大王们顿时摒弃前嫌团结一致,决定狠狠干一票。
正当他们喝酒吃肉,畅谈分赃时,高颎却领着数百精兵离了押送的主力,悄悄摸上了山门,只是半日功夫,整个盩厔县的山大王便悉数头悬辕门,喽喽们作鸟兽散。
陈昌平正是提供消息的线人,原本还在家里等着山大王们的赏钱,岂料第二天醒来时,山大王们的头颅己经快风干了。
不幸中的万幸,他平日只提供些小道消息,并未正式入伙,这般境遇倒是救了他一命。
数日风平浪静后,陈昌平独自一人上山数日,待下山后摇身一变成了方圆百里的大户,不仅娶得娇妻,更是在一年后诞下一女,自此草鸡飞上枝头成了凤凰。
然而陈昌平的好运还不止于此,他自己长相猥琐,独女却生得花容月貌,娇艳可人,在其十六岁游京师时,偶遇车骑将军史万岁。
史万岁一时惊为天人,将其纳入府门,虽不是正室却是宠爱有加,地位相比正妻也不遑多让。
后来史万岁平陈之役、平定江南再立奇功,任命为河州总管兼刺史,加授上大将军(勋官等级,正三品),陈昌平这个便宜丈人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风头无两。
盩厔县不知县令是何人的百姓大把,若是提起陈昌平,也就是当今的陈太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来是因他家财万贯,盩厔县的山林田地尽有七成归他所有;二来是因其传奇发家经历令人津津乐道;三来则是他喜好喝人乳的变态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