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2章 ,朕相中董白了

过了几日,董平亲自为吕布等人送行,许攸等人也没有让他失望,经过一番考虑,全都向现实低了头。

他们答应为董平效力,去并州和幽州征伐外族。

董平其实完全可以自己带兵去塞外,但是随着身边能人越来越多,没必要凡事都亲力亲为。

冀州如今刚刚平定,董平便临时留在了邺城,暂时把这里当成了大本营。

董平把贾诩叫到身边,吩咐道:“先生,让冀州的暗部都行动起来,不论是官场,还是世家,先给我好好的审查一遍,有问题的马上整治。”

刚刚接手冀州,董平要大刀阔斧的整治,因为韩馥性情懦弱,滥好人一个,对很多官吏都比较纵容,就像益州刘璋一样,这和董平的处事原则完全相反。

所以必须大刀阔斧,严厉整饬!

贾诩点点头,“我也正有此意,马上照办。”

董平借此机会,要收拾一批世家,然后再拉拢一批,说白了,冀州要重新洗牌。

原先不管是依附韩馥的,还是对袁绍忠心的,都要好好的清理一遍。

这几年,董平兴建的钱庄,也是遍地开花,基本上地盘打到哪里,钱庄就会开到哪里。

现在入主冀州,董平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时间钱庄就像雨后春笋孙一样,在冀州大地纷纷涌现,名字叫汉通钱庄。

汉通就是大汉通用之意。

这种钱庄只在董平地盘上有,江东荆州兖州都没有。

既方便了百姓,也彰显了汉室的威严,因为钱庄打的是朝廷的名义,所以没人敢效仿,也没人敢捣乱。

这一日,董平陪着刘协,两人微服出巡,惬意的走在街上,典韦和马超跟在身后不远处。

刘协很享受这种悠然闲逛的时刻,无忧无虑,看着周围热闹的一切,让他非常的欣慰。

因为这一切,感觉也有他的一分功劳,这种感觉刘协很陶醉。

“你看,这是邺城第一家汉通钱庄,已经完工开业了。”

“这是我大汉开的第几家钱庄了?”

刘协非常兴奋,见钱庄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他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

“已经有三百多家了。”

“这么多,那里面得多少钱啊?”刘协张了张嘴,目瞪口呆。

一想到先帝费尽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敛财,现在,董平只是随随便便的开了一个钱庄,就一下子聚集了数不尽的财富,刘协大为敬服。

“太多了,反正,咱们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用为钱财发愁。”

发现排队的还有很多世家子弟,刘协暗暗点头,连世家都愿意把钱存到钱庄,可想而知,天底下这么多世家,那钱庄里的钱,多的简直无法想象。

再多的金银,只要存进钱庄,就变成了朝廷的财富,而董平不管是养兵还是修建设施改善民生,都可以直接从钱庄里拿钱来用。

钱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董平可以得心应手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且,世家存在钱庄里的钱,一旦发现家族有问题,董平一声令下,就可以把他们的钱财彻底冻结,然后充公!

这也是制约世家的一大利器!

经济制裁,古往今来,都是通用的!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是一所刚刚修建的学院,占地上百亩,就在邺城的北郊,门前进进出出,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刘协两眼一亮,快步走了过去,抬头往门楼上看去,上面龙飞凤舞,写着四个大字:寒门书院。

一左一右还有两个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寒门书院?里面都是穷人的孩子吗?”刘协大感兴趣,迈步就走了进去。

董平点点头,“这里面的学生,他们的家里,无一例外,都为大汉做过事情,有过功绩,很多孩子是我军阵亡将士的遗孤。”

董平边走边说:“有钱的世家子弟,族里有教书的先生,甚至还有私塾学馆,你像颍川的颍川书院,荆州的水镜山庄,都聚集了不少顶级世家的学子,但是穷人的孩子,却连个读书认字的地方都没有,有的人一辈子到死,甚至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吗?”

董平越说越激动,“很多将士,杀敌勇猛,壮烈殉国,家中留下孤儿寡母,生活没了着落,就算我们可以给他们抚恤,可是孩子们长大以后,也得有个出路啊,有了寒门书院让他们多认一些字,学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将士们在疆场拿命去拼,董平不想辜负他们。

现在拿下冀州,占据大汉一半的领土,董平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可以放手做一些事情。

再说,他一直在打压世族,自然就需要培植更多的寒门,壮大自己的力量。

这件事,早晚都是要做的,今后不可能所有的职能部门,都仰仗世家。

但是因为条件有限,董平不可能在古代普及义务教育,让所有的穷人孩子都来读书,那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目前都是有选择的在挑选,打仗负过伤的,或者阵亡的,有过贡献的,这些人家里的孩子,优先有机会进入学院读书。

刘协问道:“那这里面教书的是些什么人呢?”

“都是从世家挑选的,放心,他们不敢敷衍,这也关系到他们每一个家族的功绩。”

董平很有自信的回道。

让世家帮他培植寒门的力量,这件事,听起来有些滑稽,但是董平现在掌握着这些世家的生死。

比如谁家里有人犯了事儿,罚他来教书,他敢不来吗?

很多时候,拳头要比嘴巴管用的多。

枪杆子出政权,这是古往今来,永恒不变的真理。

兴建钱庄、建寒门书院、整治官吏、鼓励农商、开展屯田……打完袁绍之后,似乎董平比之前更忙了。

冀州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加速运转了起来,开始焕发了新的生机。

对于吕布女儿的婚事,董平也是非常上心的,抽空回到洛阳,他就找机会让刘协和吕绮玲见了面。

正好抽空带着刘协去踏青,把严氏母女也带上了。

吕绮玲从小就喜欢枪棒,性格和孙尚香差不多,人也英姿勃发,奔放洒脱,让刘协很快就有了好感。

董平对严氏说:“现在奉先在并州出征鲜卑,一时半会也回不来,我看你们娘俩就干脆搬到相府,咱们都是一家人,奉先是我义兄,绮玲也是我的义女啊,彼此也有个照应。”

董平伸手指了指在远处并肩骑马的两人,“我这也是为了绮玲着想啊。”

严氏就算反应再迟钝,也领悟了董平的用意,点头道:“一切全凭将军做主。”

严氏母女之后搬到相府,吕绮玲很快就和董白玩到了一起,刘协因为经常来府上做客,一来二去也和她们混熟了。

过了一段时间,董平单独把刘协叫到身边,开诚布公的谈到此事。

“陛下,你年纪也不小了,大臣们都在为陛下的婚事所忧虑,我看,这件事,就不要再拖延了。”

“这…”

刘协顿时有些脸红,一谈到婚事,他和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一样的,也会手足无措,感到乱了方寸。

“陛下,臣给你选了一人,陛下参详一下。”

“是何人?”

“就是温候之女,绮玲,也是我的义女!”

刘协对吕绮玲印象很好,脸变的更红了,鼻息也粗重了起来。

“朕恐怕大臣们不能应允,毕竟温候曾反叛过朝廷,名声有污,恐怕他们会出言阻止。”

“只要陛下自己喜欢就好,至于大臣们的意见,不必理会,自有我去找他们理论。”

刘协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然后,董平没想到,刘协竟然又开口了,“董卿,还有一人,朕也非常的中意……”

“还有一人?”

董平抬头看着刘协,刘协突然有些紧张,好像很害怕董平一样。

董平一愣,“莫非陛下说的是白儿。”

董白今年已经十三岁了,连董平都有些感慨,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一晃已经过去了十年多了。

刘协鼓起勇气,用力的点了点头,“朕其实和白儿妹妹,也算是青梅竹马,已经认识好多年了。”

因为董平的缘故,刘协经常来相府玩,一来二去,异性相吸,很快就和董白成了朋友。

董平哭笑不得,盯着刘协,久久没有说话。

“董卿,还望你能应允,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待她,永不相负。”

“陛下,你容我考虑一下,毕竟白儿现在还小。”

董平有些犹豫,即便刘协有些失望,他也不能直接就答应他。

“好吧,不过,董卿,你要相信朕绝无虚言。”刘协咬着嘴唇,看的出来,非常的有诚意。

等刘协离开后,董平把李儒找来,一见面,没等董平开口,李儒便说话了,“子山,有一件事我想和你说一下。”

“姐夫要说什么?”

见李儒这么认真,董平心里突然感觉怪怪的,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会发生一样。

“岳父要退隐了,我们这些人就要离开洛阳了,回陇西!”

虽然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可这一天真的来了,董平还是有些不舍。

李儒却很洒脱,用手在董平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子山,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我们继续留在洛阳,已经无足轻重,还不如回到故土,这也是你父亲还有老夫人的意思。”

人上了年纪,都怀念故土,要落叶归根,这是世间永恒不变的规律!

老夫人年事已高,董卓早已没有了争霸之心,只想陪家人回西凉颐养天年,倒也合乎常理。

“唉…”

董平长叹了一声,并没有劝阻,他知道,大家都已经商量好了。

就算想劝,他有什么理由劝他们留下来呢?

董平想去看望一下母亲,发现董卓也在,这些日子,董卓经常来王氏这边。

见到儿子,董卓咧嘴一阵大笑,竟觉得有些尴尬。

王氏的脸也有些发红,就好像一对小情人幽会,被人撞见了似的。

董平笑了笑,表情欣慰,“我特意过来看一下,你们真的都决定好了吗?”

董平随意的坐在床边,看着他们。

董卓嗓门还是和以前那么大,“子山,为父今年已经六十三了,人老不讲筋骨为能,也该退下来好好的安度晚年了。”

董卓还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鬓角,“你瞧瞧,鬓发都白了,老夫这一生,该经历的也经历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现在有你这么一个执掌天下的儿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董卓拉住王氏的手,“老了,折腾不动了,现在只想和你母亲回老家陇西再看一看,人总是要叶落归根的,子山,你就不要阻止我们了。”

王氏也说道:“子山,你长大了,很多事可以自己面对了,我们都很替你欣慰。”

董平忽然心头有些发酸,终究是免不了要离别,这恐怕是人世间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了。

想到了董白的婚事,董平便说道:“本来想给陛下说一门亲事,就是吕布的女儿,陛下倒是同意了,没想到,他也相中了咱家的白儿,这件事,您二老怎么看?”

王氏笑着说:“能嫁给陛下,白儿倒是好福气,陛下常来我们家,人我也很中意的。”

能嫁给皇上,恐怕天底下没有几个人会反对。

但是,一向粗线条的董卓,大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了几下,直盯着儿子,忽然问道:“子山,这里没有外人,你告诉我,等天下安定之后,你会如何处置天子?”

看来董卓看的很清楚,儿子早已架空了刘协,这种表面和睦,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的,总有结束的那一天。

董平沉默了一会,“如今天下尚未安定,此事言之尚早,再说在天下百姓的心中,这天下始终还是汉室的天下,所以父亲不必太担心,至于以后吗?相信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

董平并没有说太多,凡事都有个前提,现在自己打的旗号,就是匡扶汉室,所以决不能带头篡逆,一切都得等到安定天下再考虑。

董卓语重心长的说:“老夫最疼爱的就是白儿,如果你能让天子善终,就把白儿许给他吧。”

“放心吧,他们都会得到善终的!”

董平郑重的做出了承诺,他不是曹操,不可能把侄女推入火坑。

不一会,院里响起了脚步声,紧跟着,有丫鬟说话:“大小姐,大将军和相国在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