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了中考,易平安依旧是满分成绩,考上了高中。学校还是在县城,就在他们学校的隔壁。
再次开学他打算半年回家一趟,反正他娘不在了,他回去也没意思,家里的家当也都在空间里呢,剩下的都是不值钱的。
就是家里的事情得安排好,地就不种了,给村长家种吧,反正过不了几年就划为集体了。
他家里地也不多,就五亩地,还是这几年他们娘俩一点一点的开出来的荒地。不种地是不可能的,粮食没有来源,这样就正好。
现在地里的粮食,村长答应到秋天帮着收了,都给他送家里去,这也是照顾他了,毕竟他现在还是个孩子。
他也没说不要,总要有个来源嘛,不然说不清,想吃好的去空间就是了。现在他空间里的厨房,早就收拾好了,想做啥就做啥,还没人能闻到味。主打一个安全。
不过村长家的情分肯定要记在心里的,后面他再慢慢还,两家一直处的挺好的,也没必要太客气,那样就没有人情味了。
从明年开始每年每亩地,村长家给他一百斤粮食,算是租金,这个时候粮食产量真心不高。
易平安也没敢做手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家地里产量那么高,你怎么解释?又是孤儿寡母的,不是自找麻烦吗,反正他不缺粮食,放假回家带点就行了。
大米白面是不敢带的,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去卖猎物回来带个一斤半斤的,够吃一顿的就行了,主要是没法跟他娘解释,她娘可不傻,空间的事,他不准备告诉任何人。
平时就带点玉米面或者小米回来,也不多带,十斤八斤的就够了。当然他带的玉米面跟现在的可不一样,他的玉米面都是没有玉米芯的,在空间里细加工的。
现在人吃的,那叫棒子面,整个玉米一起磨。他是真吃不下,喇嗓子。就这他娘还说过他呢,让他别带这细粮回来,留在学校吃饱点,没错,这样的玉米面算作细粮,真是一个忧伤的年代啊。
他们上学可以自已带粮食的换饭票的,也可以带钱直接买,他没在家里带过粮食,她娘都是给他带钱。
等快到学校的时候,找个没人的地方拿粮食出来就行了。钱也都存了下来,这几年他打猎,挖药材可是存了不少钱了,都在空间的书房里放着呢,有四五百万了(第一版人民币)。
他也不打算挣太多钱,挣得多了,后面还得兑换,又是解释不清的事情。再说了,他现在啥都不缺。
拿到学校的粮食都是他特意加工的棒子面,或者是红薯干。总之看别人拿啥,他也就拿啥,主打一个随大流,绝不搞特殊。
等他开学了,家里的钥匙就给唐奶奶留一把,让她帮忙看着点,院子里还种着菜呢,也让她随便摘,不然也是浪费。
唐奶奶却不同意,说道:“平安呐,这些菜,奶奶帮你晒成干菜,你留着冬天吃,要不你冬天没菜吃。我家里也种了不少呢,够吃了。”
“唐奶奶不用晒太多,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平时都是在学校。你给我留一半就行了。”主要是易平安不喜欢吃干菜,有新鲜的谁愿意吃干的。但是得有,不能让人怀疑不是。
安排好家里就去上学了,高中也是两年。时间过的太快了,一转眼易平安已经快高考了。
8月15-17日开考,考三天,总共考8科,不分文理。外语易平安选择了俄语,英语他会,就不用再学一遍了。学俄语也是为了后面打基础。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嘛。
志愿填的就是北京工业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他不担心自已考不上,不敢说满分,但也差不多吧。
成绩出来的那天,他们校长都高兴疯了,这可太长脸了,全国第一啊,在他们学校,就差一分,就是满分了。
易平安也高兴,这个时候还没什么高考状元的说法,他高兴主要是因为,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去京市了。
这个家估计以后可能真的就不回来了,等他在北京落脚了,就把他娘的坟迁走,以后的日子,没有介绍信他都回不来,还是迁走吧。
家里的房子卖给了村长家,要了20万,这个价格是他考虑很久定下的,房子虽然不太好,但是院子不小,这几年村长挺照顾他的,便宜点没啥。
村长家的几个儿子早就都结婚了,又生了一大串的孩子,家里早就住不下了,很高兴就定了下来。
村长也知道这个价格低了,但易平安坚持,反正他也不缺钱。村长也就没再说别的,毕竟村长家也困难。情分不就这样吗,你帮我我帮你的。
易平安还给她娘上了坟,告诉他娘他考上大学了,京市的大学,还说到了京市,他就去南锣鼓巷找找他爹,至于要不要认爹,看情况。
还说让他娘等着他,等他安顿好了,就给他娘也迁到京市去。磨磨叨叨的一大堆话,然后才磨磨蹭蹭的回了家。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14岁的易平安背着行李,踏上了开往京市的列车。
晃荡了六个小时,易平安总算是到了京市,这年头的火车是真心伤不起,这要放在后世那个年代,坐高铁也就45分钟。好家伙,真是好家伙啊。
还有那车上的味道,简直了,易平安觉得他都腌入味了,真想好好洗洗,太难受了,开着窗户都没用。
出了火车站,先找找去他们学校的车,现在可不像后世,还有接站的车,真是想多了。
不过他得问问路,别看他前世在京市也上了几年学,可前世跟现在能一样吗?那变化太大了。他们学校在海淀呢,要是后世坐个地铁就过去了,现在?那里还是乡下呢,通没通公交车,他都不知道呢。
谢过了热情的指路人,易平安背着行李,兜兜转转的总算是到了学校。
这一路上这个折腾的劲,也就是易平安现在体格子好,要是前世那个自已,估计都报废了。西天取经也不过如此了。
至于找他爹,还是等等吧,他实在是折腾不起了,放假再说吧,反正离得这么近了,他爹还能跑了咋的。
再一次来到京市,隔着半个世纪的光阴,易平安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等放假了,他要去逛逛,记下来现在的四九城。
至于说买个相机照相,说真的,他还真想过,不过他不敢啊。你想想,哪个好人家的孩子整天拿个相机,这照照那照照的,不怕公安把你当敌特抓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