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平安终究还是没有休息的命,回到宿舍,就开始写毕业申请,整理毕业材料,还有论文。
等他忙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三天了,把毕业申请交给王国栋,就等着拿毕业证了。
然后他就又被王国栋带到了院长办公室。
“王教授,易平安同学,你们一会儿跟我去趟工业部。”一到院长办公室,就听见院长对着他们俩说道。
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档案袋,递给了易平安。
“易平安同学,这是工业部和学院给你的奖励,部里奖励现金200万元,嘉奖奖状一张。
学院奖励50万元现金,优秀学员。这些都会记入你的档案。
望你今后继续努力,为学院增光,为国家做贡献。”
易平安双手接过,郑重的回答:“学生谨记院长教诲,努力学习,增强自身,为建设种花家添砖加瓦!”
“好!不愧是我院的优秀学员,就该有这样的气势!走,去工业部。”
说着就离开座位,三人又一次去往工业部。
还是上次的会议室,不过这次人比上次多多了,正三三两两的小声交谈着。见到三人进来,认识的都开始打招呼。
易平安跟着院长和王国栋,做一个乖宝宝,有他老师在,也用不着他出面。
跟认识的人简单打了个招呼,就跟着王国栋在他后面落座,从挎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
不多时,又进来一群人,这些人都是领导。也没有寒暄,直接进入会议主题。
今天主要是讨论现在的大型工厂进行升级改造问题。来的这些领导也是各个大厂的厂长或者书记。
关系到厂子升级问题,一个个的都是摩拳擦掌,毕竟这也关系到他们自已的级别不是。
也是这时候易平安才知道,红星轧钢厂已经开始公私合营的推进了,正在磨合。目前更名为第三轧钢厂。
这次来开会的,是他们陈书记,一个老革命。至于娄半城,他没来。所以这次升级改造对第三轧钢厂至关重要。
易平安想着,不愧是娄半城啊,这嗅觉就是灵,之前就有网友分析过,这家伙还是挺爱国的,这是提前响应了?也可能是没办法,但论迹不论心。
易平安觉得这个会议跟他的关系不大,他就是一搞技术的,领导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让他去哪他就去哪,他还能自已选啊。
天知道他还真能自已选,就像现在,那些厂领导们已经吵起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菜市场呢。互不相让,谁都想拿到第一。
可易平安就一个人,加上王国栋也才两个,不可能一起改进,总有个先来后到。王国栋被安排去首钢,人家是老大哥,不用争。
于是这压力就到了易平安这。一群人都盯着他,想从他嘴里听到自已想听的话。
易平安整个人都不好了,一群人像狼盯着肉一样盯着他,让他有种想跑的冲动。
“平安小同志,这个技术是你提出来并改进的,现在你自已选,你想先去哪里。”工业部的徐副部长也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直接对着易平安说道。
易平安能直接说他想去第三轧钢厂吗?他敢说吗?那不是得罪人吗?他还是个孩子啊,你们这样真的好吗?
于是他看向了院长和王国栋,院长倒是不在意的笑笑,没说话。还是他老师靠谱点。
“领导,平安虽说有了一点小成就,但他还是个孩子呢,您直接定就是了,您让他去哪他就去哪?您看…”
“哈哈哈,我也是为难啊,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总不能厚此薄彼不是?”徐副部长确实挺为难的,要是技术人才再多几个就好了,也不用争了。
这时一群厂领导开始对易平安发起攻势,介绍着自家厂里的优势以及待遇。现在的技术支持可是有补助的,还有他现在是工程师,也有工资。
万一要是能把这个小家伙留下来,那可就是意外之喜了,他们都打听清楚了,这个小家伙才15岁,已经是九级工程师了,绝对的天才啊。
“咳咳”院长一看这不行啊,小同学要顶不住了,还得我出面啊。
“各位厂领导,先听我一句,平安还小,你们可别吓着他啊,不然我可是要翻脸的。”
院长的级别可不比这些厂领导低,所以他是真不怕他们。
“平安啊,别怕,只管大胆的说,没人敢有意见。”这是给易平安撑腰了,学院派就是这样,后台杠杠的。
易平安也就没推辞,他是真想去第三轧钢厂,理由嘛,大家都懂的。
“各位领导,我想先去第三轧钢厂,行吗?”易平安还是说了出来。
“哈哈哈,易工真有眼光!”这是第三轧钢厂陈书记,说话都透着一股豪气。他赢了啊。
其他的厂领导立马不干了,只是还没等他们反驳,就被部领导压下去了。
“那就这么决定了,平安小同志,你跟陈书记定好时间,就去第三轧钢厂报到。”徐副部长一锤定音。
散会!
那些没争取到的厂领导,也不气馁,第一争不上,那不是还有第二吗?于是都很友好的跟易平安打了个招呼,还约易平安去他们厂里指导技术。
陈书记一直跟在易平安身边,他得把人看好了,那帮家伙都不是省油的灯,都是老相识了,谁不知道谁啊。
定好了时间,第二天陈书记会派车接易平安去厂里报到。主要怕夜长梦多,还是早点定下来才放心。然后才分开,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易平安回去收拾行李,把一些用不到的贵重的东西放在空间里,接下来他要在轧钢厂待几个月的时间呢,等完成改造,估计他毕业证早就批好了。
秋风习习,落叶飞舞。
易平安坐着厂里来接他的吉普车,进了第三轧钢厂,这个他一直想来,却始终被耽搁的地方。
“也不知道厂里的人看到我这张脸,会不会有啥想法?”易平安恶趣味的想着。
至于说陈书记为啥没认出来,那不是正常的吗?
第一,陈书记是今年才来这的,来了后一直忙着体制改革。
第二,易中海现在还不是后来那个八级工,还没到领导重视的地步。
但工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每天都一起上工,一起下工。况且现在厂里也就三四千人,还不是后来的万人大厂,虽说不能人人都认识,但脸熟的人肯定不少。
易平安还是挺期待的。嘿嘿
“爹啊,你大儿子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易平安喜欢“爹娘”这样的称呼,他觉得这样亲切,叫“爸妈”总让他想起前世,那对有和没有一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