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5章 夷县之乱

林免登基不足一年,但这段时间里,虞国也算是风调雨顺。加之平康之乱中,对地方及民力的损失并不大,主要损失集中在原有的军力及钱粮之上。因此,恢复起来也挺快的。

不到一年的时间,除去郢都卫尚未满编、朝庭的府库也还没有平康之乱前那样充足以外,其余的都算基本恢复了正常。特别是随着织造司的成立,虞国东南地区与海外的贸易也急剧的上升。虽然前期投入也较大,但从这趋势来看,后期能为朝庭带来的收益也十分可观。不仅如此,同时还会带动东南沿海州府的发展。

夏末时分,郢都卫从各卫抽调的三万人均已到齐。同时便开始对外征召士兵入伍。而各地年初招募的府军也经过了半年的训练,也可补充到各卫之中。使得虞国军力在恢复的同时,战斗力并未受多大影响,同时对民力的征用也不大。

然而就在这年的九月,东南沿海那边却出事了。

在此之前,由于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利益,自然也就有了一些海匪、海盗。本来,这些海匪海盗都是规模不大,零零散散的。虽然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总体而言,破坏也不算大。

然而,在昌平元年的二三月起,其中一伙海盗中,出了一个叫张庆的头子。这家伙有着异于其它盗匪的头脑和手段。

他不像别的海上盗匪那样,把劫掠来的财富不是挥霍就是藏起来。他却是在分给手下一部份后,全都用于招兵买马,修建船只。所招之人,不仅是沿海地区的一些流寇流民,还有不少海外的盗匪。

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张庆的人马便扩充到了近千人,二十几条船。人多、船多了,自然劫掠来的财富也多了。他便开始威逼利诱的兼并了东南地区零零散散的近十股海匪海盗势力。

到了昌平元年的九月,他手下已有两千多人马,四十多艘各类船只。此时的张庆野心也是急剧彭胀。他已不再满足当一个杀人越货的海匪,而是有了更大的想法。

于是在九月上旬,张庆集结了他全部的力量,突然向孤悬海外的夷县发起了进攻。

这夷县位于闽中郡的海峡对岸的一夷州岛上,属闽中府管辖。夷县最早于楚朝中后其纳入版图,并设县管理。楚朝亡国之后,这里经历了短暂的无主之状,很快便由陈朝接管。

陈朝灭亡后,这里先是属于东越国管辖,随着东越国为虞国所灭,这里便一直属于虞国闽中郡所辖。岛上有人口约二十余万,其中四成为东南沿海各地迁移过去的人。另外六成为当地的原住民。

夷县即属闽中郡,那也自属于甲等县。按制,甲等县的募府军为两队两百人。在详嘉帝时,为了扩充卫军,各地才暂时将募府军在原有数量上扩充了一倍。但这都是为了补充到卫军中去,而临时采取的措施。立且在昌平元年,各地募府军都已恢复原状。

不过这夷县却有所不同。虽然设置为一个县,但其面积却与整个闽中郡差不多。人口也多达二十余万。虽然大量迁徙而来的中原与岭南百姓,与当地的原住民已是比较和谐的相处了数百年,但当地的原住民部族众多。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矛盾,甚至会在部族之间出现一些冲突。这便需要官府出面来调停和威慑。所以夷县的募府军编制一直都保持在四队。其中也有不少当地的夷民。

正因为如此,张庆要攻打夷县,除去需要出其不意以外,还需要兵力上的优势。毕竟夷县加上衙役、捕快的话,总兵力差不多有五百来人。所以,他才集结起了手下所有的两千三百多人,先派人事先混入城中。待入夜之后,亲率海匪们登陆,与城里的人里应外合。竟然一举拿下了夷县县城。

拿下县城之后,所有的海匪都以为老大肯定会让他们肆意劫掠一翻,然后带着财宝和女人离开。那知张庆却下令,不得私掠百姓,只取官府府库中的钱粮。并将其中的钱粮拿出三成来来犒赏手下,其余的他将再次在夷州招兵买马。

许多手下都不明白他为啥要这样?张庆此时却对手下们说:“这做盗做匪,都非长久之计。为了给兄弟们都谋一个更好的前程,这夷州岛便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此时虞国刚平息了平康之乱不久,自顾不暇。而夷州与那最近的闽中也有数百里海路。所以,我打算在此自立为王!今后这夷州便是我们的疆土!愿跟着我的兄弟,只要是事情办的好,日后自然封候拜相皆有可能,而且还是开国功臣。若是不愿意,还是想着提着脑袋干点小打小闹混日子的,我也不免强,拿上我分给你们的钱粮自行离去便是。我绝不会为难!”

听他这一说,这些海匪们,自然是都愿意跟着他。甚至还幻想着能当个大将军,丞相什么的。

于是这张庆便在众匪的簇拥之下,自立为庆王,并改夷县为庆京,做为的他的京城。自立为王的张庆,一边封赏官员,随后开始对百姓苛征税收,一面招兵买马。准备下一步将对夷州岛上那些不臣服的部族发动征讨。

消息传到朝堂,是满朝皆惊。怎么也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夷县,竟然能发生这样的事。

林免看完奏折后问道:“众卿家!对于夷县之事你们怎么看?”

唐滨忙道:“陛下,夷县虽然偏远,但也是我大虞疆土,绝不容海匪如此猖逛,竟然还敢分疆裂土、自立为王,更是不能容忍!否则,我大虞将会被分疆裂土不说,一但让其成了气候,不但会严重影响我对外商贸,同时也将让整个东南沿海地区不得安宁!”

兵部尚书乐随也出列奏道:“臣赞同唐相所言。只是目前贼兵势大,而我大虞仅在闽中募府军中有一海巡营,兵不过一千,战船也不过几艘大船与数条缉私的快船。恐怕单凭这点兵力和船只,要跨越大海去征讨海匪,怕是不够啊!”

户部侍郎常在宽也出面奏道:“陛下,海匪为患确实不能置之不理。可如今我大虞的军力都主要用于防备北宁,且军士多不习海战。仅凭闽中一个海巡营只怕根本不是海匪之敌手。而今国库虽略有储备,但也并不充盈,刚成立织造司又花去不少,而短时间内还难见成效。若是要扩充水师,打造战船。时日久延不说,而且只怕对国力损耗也会很大啊!”

林免听罢,不由的问道:“那依卿之所见,当如何呢?”

“依臣愚见,与其劳民伤财,不如对其进行招抚!其即然能掌控众多海上盗匪,那么若能将其招抚,也能减少海上的盗匪劫掠,同时也无需朝庭耗费大量银钱,劳师动众了!”

听着他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是林免却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的林逍遥问道:“郢王意下如何呢?”

林逍遥随即说道:“常大人所言,听起来有些道理。但实际上行不通!”

“这是为何?”林免追问道。

“陛下!诸位大人!那张庆虽身为海匪,但却能施计,夺取夷县,并自立为王。说明其并非一般的海匪海盗,而是一个心思缜密,野心极强的角色。像这样的人,即便是能招抚,那也是叛服不定的。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隐患!而且,对于这个杀人劫掠的盗匪,若是因清剿难度大,朝庭便进行招抚!那这百姓对朝庭的信任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也会让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大股盗匪起到一个反面的作用,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所以,我的意见是,必须坚决的剿灭,以儆效尤!”

常大人一听,也连忙问道:“郢王殿下!你之所言,臣也极为赞同。可是这远涉重洋,去清剿海匪,可并非易事啊!如今我大虞精力与兵力都在陆上,这水师几乎就没有。此事恐怕并不容易啊!”

林逍遥笑着问道:“常大人协理户部,那依你看来,这若是要清剿海匪,需要多少时间、耗费多少钱粮、又需多少兵力啊?”

常在宽忙道:“依臣看来,这兵力嘛,恐怕至少需贼寇的两到三倍以上,方有胜算。目前听闻海匪已达四千余众,所以兵力至少需要一万至一万五千人以上。而这么多人的耗费,再加上打造船只,以及渡海作战定是需要再专门进行训练。所以这所需的耗费都折算为银钱的话,至少需要一百二十万两以上。所需时间只怕也得一年以上,毕竟水师是需要训练的,否则一般的军士只怕到了海上便晕得没有战斗力了!”

林逍遥点点头道:“看来常大人还是做了些功课的,对海战也多少有些了解。”

说罢要逍遥转身对林免奏道:“陛下,闽中臣也去过,多少有些了解。臣愿前往闽中主理剿灭海匪之事。臣不用朝庭一百二十万两,只需八十万两便足矣。同时不需要朝庭在额外增派一兵一卒,臣自信能在八至十个月内平定夷县之乱!”

林免一听,也是极为高兴。他知道,没有把握的话,林逍遥是不会这么说的。可他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那不知郢王还需要些什么?另外这八十万两够吗?如今朝庭国库虽不充盈,可据朕所知,两多百万还是有的。”

林逍遥忙道:“国库这些钱,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开支,而且明年春闱也将恢复,也需要一大笔钱。所以八十万辆应该足够了。臣只需要监正司全力配合臣,同时到了闽中,臣需要能够就地征召兵士和水师筹建等自主决策之权。”

林免连忙点头道:“这些都没问题!卿持天子剑,如朕亲临。该怎么做,一切都随卿意,朕定当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