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9章 号昌武

太安十九年,景玉王萧若瑾登基,次年改元昌武。

这世白鹤淮给太安帝续了半年命,所以萧若瑾比原来晚登基半年,刚好够他提前把政局清理好。

萧若瑾想彻底与前世的明德帝区分开,所以面对礼官呈上来的年号他一个也没看上,自已写了个昌武。

太安帝与明德帝一生都在防备江湖,却对江湖无可奈何。这一世的昌武帝要反其道而行,用江湖来拓展他的帝业。

安和德,不过是上位者对自已只能安于现状,维持平衡的挽尊。

为帝者,向内不能镇压门阀,向外不能开疆扩土,即便耍弄权术维持朝堂稳定,也不过是在沉默中等死。

昌武帝做过那样的皇帝,所以他曾经比任何人都希望萧楚河成为下一任皇帝。

而这一世,他不过是接过了太安帝对萧若风的期待,自已成为了这个备受期待的帝王罢了。

“瑾宣,去唤浊清来见孤。”

萧若瑾如今已经处理完太安帝的事宜,也该履行他给浊清的承诺了。

“是。”成为新大监的瑾宣应到,恭敬退下。

新上任的五大监中,除了掌香监瑾仙选择了游历江湖,在每年祭祀大典之际才会回宫,其余四大监没有选择离开天启的理由多种多样。

大监瑾宣如同前世一般满眼的野心,自然不愿离开天启。

掌册监瑾玉酷爱读书,不愿离开藏书楼,萧若瑾也打算留下他继续当萧崇的武学师傅。

掌剑监瑾威为报萧若瑾放他师父离去之恩,亦未离开,不过萧若瑾打算到时候让他去接浊清的位置。毕竟浊清虽然没同前世一样被李先生压制了境界,但他也只是半步神游,又不是神,还没到长生不死的地步。

而掌印监瑾言离不开荣华富贵,又不愿意吃苦奋斗,同样是不会离开天启的。

这五位大监各有各的想法,萧若瑾都很清楚,但这些不是现在需要处理的事情,留着也无妨。

“陛下。”浊清自从太安帝死后就一直等着萧若瑾的召见,如今终于等到了。

“这是孤给你和苏昌河的任命书,你亲自送过去,到了就直接上任吧。”

萧若瑾说过要让浊清给苏昌河当副将,如今苏昌河那边的大军已经快要征召完,也该让浊清过去了。

“谢陛下。”

从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内官成为一方守将,还是一个副将,这在瑾宣看来,浊清此时无疑是被昌武帝打发了。

但对浊清来说,能名正言顺建功立业,让世人看到他的风采,在史书上正儿八经留下他的姓名,这才是他的毕生追求。

浊清能教导出瑾言这样一个文采斐然,连萧崇都要夸赞的弟子,他本身的文采自然也不差。

武学上浊清更是凭借虚怀功成为大内第一高手,这样一个天资卓著的人,让他一辈子只能伺候人,做永远只能躲在暗处的影子,这比让他死还要难受。

如今萧若瑾给的这个机会,浊清必然会牢牢抓住,且迫切想要建功立业的。

萧若瑾让他和苏昌河一起镇守北境,等他俩熟悉了军队和北境,为了证明自已,他们迟早是要找借口剑指北蛮,而这正是萧若瑾期望见到的。

萧若瑾用暗河那一批宝藏,给苏昌河准备了比其他军队多一倍的军资。更是将前段时间打击世族收上来的田地划分了三分之一,单独作为为北境输送粮草的粮仓。

再加上北蛮的掠夺习性可以让昌离军随时练兵,只要不出意外,昌离军五年内就能成为北离最强的军队。

破风军那边只要镇西侯还活着,百里成风就很难真正成为他手中的刀,所以萧若瑾还在等。等百里成风再无顾忌,等百里东君后继有人。

琅琊军那边,萧若风强则强,品行太过正直,萧若瑾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让萧若风主动出击别国的。

雷梦杀现在驻守西北,可随时支援西域和北境,倒不是不能动,但是萧若瑾目前还没做好向外扩张的准备,便只能按兵不动了。

一个只会四处征战的皇帝必然会成为暴君,不懂得及时止损还会成为亡国之君。

所以为了他的江山,萧若瑾必须把整个北离生产提高,等北离可以游刃有余地支付不止一场战争的代价,他才会开始他的宏图伟业。

墨晓黑的师门在知道新帝是一个沉默大款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人来天启打卡了,然而天启并不需要这么多工师。

而且墨门弟子很多还是比较习惯在自已熟悉的地方默默做事,所以萧若瑾直接在国库中划分了一笔专门给各地工师的研究经费。

墨门弟子可以直接到各地官署应聘工师,官署出钱为墨门子弟推广利民工具,且无故不得破坏墨门弟子研究事宜。

而只要墨晓黑在天启,北离各地的墨门弟子发现有人挪用公款都可以直接写信举报,到时候天启自会派人前往调查。

上一任墨门门主极为喜欢游历天下,又极具侠义之心,如今墨门弟子遍布天下,萧若瑾此举亦有用墨门监督各地官署的想法。

当然,为了防止墨门弟子乱用公款和占用资源却无作为,墨门内部会自行排查,被发现的人会被直接逐出墨门,行为严重者,墨门中也有不少性情暴戾的剑客可肃清门风。

墨门弟子大多是穷苦百姓出身,这也导致墨门在各个朝代都很难成事,如今昌武帝大张旗鼓重用墨门也是在给天下一个信号——不论出身,能者可用。

如今天下贵族世袭罔替,穷苦出身就代表几乎没有向上的阶梯。

萧若瑾不愿意他好不容易解决了一部分世族,再过二十年又有新的世族牢牢把握北离命脉,他想要更多的人才更换这些世族。

天武帝的出身并不显赫,能成为皇帝归根结底是上一个王朝堵死了底层向上的路径,又腐败到让下面的人活不下去。

一旦太多人意识到不争会死的时候,生存的本能就会激发他们打碎一切。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萧若瑾需要一种新的选用人才的方式,目前暂定了推举。

萧若瑾可以通过内朝了解天下,保持初心,亦可以用内朝来收揽天下人才。

这就需要他将内朝的人数扩大,让这些人散到北离各地,通过游历、任职或者其他任何方式来了解各地有没有可以推举的人才。

这个方式很笨,刚开始效果很慢,但是比起让各地官员推举人才,让地方官员有机会成为一方土皇帝,那萧若瑾宁愿用这种方式。

而且只有前期比较难,后期被推举的人才再推举人才,循环反复,北离不愁没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