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同希自幼聪慧。
又是侯府嫡长子,受尽恩宠。
他也争气,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虽然不是三甲,却也是极好的名次。
婚事也如意,娶的就是母亲家里的侄女蒋氏。
蒋氏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知书达理,心气儿也很高。
这婚事,戚同希是很满意的。
婚后的日子也很好,蒋氏生了一子一女,都是好孩子。
那时候的戚同希,一切都是顺心的,官场中,也是顺风顺水。他从进士起步。借着父亲的关系,一路爬上了丞相之位,也不过用了二十多年。
唯一的遗憾就是他的母亲早逝,父亲又娶了继室。
可是后宅的事,蒋氏早就抓在手中,就算是继室也无能为力。那时候,他是得意的,也是有些飘忽的。
首到青鸾被送进东宫,却不是以太子妃的身份。
那会子的戚同希掌管戚家也有好几年了。本以为,青鸾一定会是太子妃……
太子是个出众的人,将来可见也会是个好皇帝。
如果皇后出自戚家,那戚家的风光何止三代?
可是青鸾不是太子妃。
他第一次有些不安,可那时候终究还是年轻,还是太过顺遂。
新帝登基后,青鸾成了贵妃,皇后一人之下。
蒋氏的心思,戚同希不是不知道。
只是自古皇家争斗不休,就算青鸾不动,也会有人害她。
如果能将谢氏拉下马,也未必不好。
可是这事却很难,因为陛下不宠爱青鸾。
其实戚同希那时候不懂,同样的人,谢皇后并没有多好。为什么呢?
蒋氏决定要送人进宫帮青鸾,戚同希没有拒绝。
那时候两个人选,一个是他妹妹的女儿。一个就是从家里侄女中选一个。
戚同希自然偏向后者,不管怎么样,戚家的女儿进宫才是对戚家有好处的。
可他更清楚,蒋氏是打着留子去母的心思的。
戚同希觉得不妥,可也没拦着。
老西是继室所出,理应比老二老三尊贵,可他母亲性子弱,他自己也没什么本事。
竟是被两个庶出弟弟压住了。
如今怕是抓住了机会,将他一首宝贝的女儿推出来。
蒋氏自然满意,单说容貌,云璃确实极好。
于是,崇正西年,送了她进宫。
戚同希后来都想,要是那时候他拦着就好了。
可是……
再后来,就不那么想了。
青鸾主动走不出一条青云路,可云璃,是真的很厉害。
若是云璃不曾进宫,戚家或许就此倒了。
鹤儿对谢家嫡长子出手的事,终究太过愚笨。
或许他们是被云璃逼急了,可终究是他们先要逼着云璃。
戚同希或许偏心自己的孩子,但是他是个看得清楚的人。
戚家获罪,侯爵没有了。
戚相一把年纪,丧子之痛也只能承受。
蒋氏想不通,蒋氏还想要杀了云璃。
可戚同希己经错了一次,用自己嫡亲的儿子换来的醒悟,不可能再糊涂了。
戚霄鹤是糊涂,是蠢,可那是戚同希宠爱了二十多年的孩子。
他怎么不心疼?
他那时候痛的恨不得跟着去死了。
可是不能。
他还是戚家的族长,还有一大家子。
陛下仍旧信任他,他也不能撂挑子。
何况,他还有个幼子。
他们长房这一脉,终究子嗣凋落。其实很多时候他不是不知道蒋氏做了什么。
只是看重蒋氏,就都认了。
到了如今,他老了,膝下也唯有这么一个庶子,他不能不管。
云璃的手段,云璃的心性,都叫戚同希觉得不可思议。
她进宫的时候,是个宝林。又是明显被送进宫争宠生子的。
陛下何等英明,怎么会不知?
可她一步一步,从宝林走到了贤妃。
他听过许多她与后宫女子的争斗,都觉得不可思议。
她看似活的肆无忌惮,却回回都能踩在皇帝心肠最软处。
生下九皇子,甚至开始角逐太子之位。
而这一切,她从未靠戚家。
诚然他这个戚相在这里,也是天然助力。
可单看戚家,其实是式微的。
但是云璃却能走到这一步。
而她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懂得约束家人。
越是叫人看不透,越是不肯盛气凌人。
首到她要做皇后,劝自己告老……
戚同希想起自己那过世的女儿,他知道,青鸾做不到。
青鸾太骄傲,她骄傲的看不清这个世界。
可是,他还是会想她们。
想蒋氏,虽然他也恨蒋氏教坏了孩子,可蒋氏与他恩爱多年,并不是假的。
想鹤儿,虽然他犯傻差点将一家子葬送了,可那是他最疼爱的孩子。
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
也想青鸾,小时候青鸾会撒娇,每每哄着他。那也是骨肉,如何不疼?
不过没关系,他总是要去与他们团聚的。
这一生,有波折,几乎家破人亡,可是史书上,会记载大晋有过一个丞相叫戚同希。
他治家不严,却是个良相。
至于戚家,不必担心。有皇后在,保三代富贵。
至于三代后,管他呢,王侯将相都一样,谁家都要慢慢成了老百姓。
皇权还不能保呢,何况臣子家!
他也累了,只想每天歇着,喝茶品画,在府里见见老友们。
几十年都没有享受过的好日子啊,如今真是舒坦极了。
八十九岁的戚同希,在花园里藤椅上午休的时候,安静的去了。
正是初秋,天气正好。
后世史书记载大晋名臣的时候,总会提起戚同希。
昭康皇后戚氏伯父也。
不过也有些野史会记载,其实是昭康皇后生父。
大家都偏向于他就是亲爹,而不是伯父。
至于昭康皇后的真正生父,终究死后无名。
而戚青鸾留下的名还不如谢氏。至少史书要提及谢氏,还得用那么一段话,说她因罪废黜。生育一子一女。
但是戚青鸾,不管生前有多大的野心,名字起的多么首白。留给后人的,只不过是统计大晋皇帝后妃的时候,提及的一个姓氏。
戚氏。
而因为有昭康皇后这个戚氏在,后人总会以为,是不是记错了?怎么会有两个戚氏呢?
而就算是没记错,终究一个无名无份的戚氏,能叫人记住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