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了老子《道德经》的第十六章,这一章可谓是充满了深邃的智慧,即便历经两千多年,对于今日的我们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启发价值。
“致虚极,守静笃。”这开场的六个字,犹如一声幽远的钟声,敲开了一扇通往深邃哲理世界的大门。“致虚极”,这里的“虚”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空虚,而是一种空灵的心境。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塞满,感官所接收的信息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我们。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小容器,逐渐被填满,变得沉重而浑浊。此时的“虚”,就是要尽可能地清空这些不必要的杂物,让自已的心达到一个极度空灵、澄明的状态。就好比把一杯浑水静置,等到杂质沉淀,水又恢复清澈透明的状态。
“守静笃”的“静”,更像是一种深度的宁静。“笃”字体现了一种坚定、深厚的意味。在现代社会,这种宁静尤其难能可贵。我们身处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到处都是喧嚣与浮躁,每个人仿佛都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赶着往前冲。但是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要坚守一种深度的宁静。这宁静就像是暴风雨中的避风港,让我们能在其中审视自已的内心,不被外界的喧嚣干扰。
当我们能够达到“致虚极,守静笃”这样的境界以后呢?“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世间万物纷纷扰扰,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生发、运转。而我们在这种空灵、宁静的状态下,才能够以一种冷眼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这就好像我们在看一场盛大的演出,台上的演员们来来去去,表演着各种各样的节目,而我们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坐在台下观看,从而能看清完整的剧情走向。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个世界上有着繁花似锦、琳琅满目的万物,但是无论它们如何变化多端,最终都会回归到自已的根源。这根源是什么呢?它也许是事物的本质、初始状态或者是某种内在的规律。比如说一朵花朵,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发芽、生根、长大、开花,历经了绚烂的过程,但一旦花期结束,它就会凋落,花瓣归于泥土,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这是一种生命循环的体现,也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规律。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回归到根源就是一种宁静的状态。当事物回到自已的本根,它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循环,仿佛是重新接受了自已的使命。这让我联想到冬季,许多植物在冬季看似死寂,但是它们其实是在回归根源,积蓄能量,等待着下一个春天重新焕发生机。这时候的静,并非是消极的停止,而是为了下一轮的新生,是在遵循生命的节律。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事物完成这样一个循环回归的过程就是一种常态,一种不变的规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种规律,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举个例子,在自然界中,四季交替就是一种常态。了解到这个规律后,人们就会知道春天适合播种,夏天要注意灌溉,秋天收获,冬天储备。知晓这个规律的农夫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安排农事,收获满满,这就是“知常曰明”的体现。
“不知常,妄作凶。”如果不懂得这个规律,盲目地行动,就会带来凶险。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没有考虑到季节的交替,在不合适的时间种植作物,结果可能就是颗粒无收。在人类社会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如果不遵循经济规律,贸然进行一些商业投资,就可能遭受惨重的损失。这就是因为忽视了事物的内在常态而带来的恶果。
“知常容,容乃公。”当我们知晓了规律就会变得宽容。与周围的人交往的时候,如果我们能理解每个人的行为其实都是遵循着一定的心理、社会规律,就不会轻易因为别人的行为而生气或怨恨。一个有智慧的人懂得从规律层面去看待别人的行为举止。比如,一个孩子如果调皮捣蛋,一个懂得儿童成长规律的家长就不会一味地责怪,而是会耐心引导,因为他知道这是孩子探索世界、释放活力的一种方式。这种宽容的态度逐渐就会演变成一种公正。
“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具有公正的心态就能够全面地看待事物,不会片面地看待问题。这种全面性就逐渐接近“天”一样的广阔境界。这里的“天”并非仅仅指天空,而是一种包容万物、博大无垠的象征。当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达到像天一样广阔的时候,他就靠近了“道”。“道”是老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它是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遵循了“道”,事业、生活都会长久稳定,即便是这身肉体会消逝,但因为与道同存,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一章的智慧呢?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们是否可以抽出一点时间让自已的心静下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应酬。关掉手机,远离电视和网络,就这么静静地独处一会儿,想想自已生命的根在哪里。在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是否可以从一种规律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企业在发展的时候,是否违背了市场规律,强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社会关系极其复杂的时代,但是老子的智慧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隧道,在今天依然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从这一章的《道德经》开始,去探索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道,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已的宁静与智慧的源泉。
朋友,你有没有类似因为不了解规律而莽撞行事,最后导致不好结果的经历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