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离京城越来越近,我也愈发谨慎,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最终能否洗清冤屈,为自己和众多被牵连的人讨回公道。”
“你的关心与帮助,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沈乐阳何德何能,能得神仙如此庇佑。我定会不负你的期望,竭尽全力完成使命,守护好这一方山河。”
写完信后,沈将军轻轻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叠好,放在手镯旁,看着手镯发出柔和的光芒,将信件缓缓传送出去。
他的眼神中满是眷恋与不舍,却又不得不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转身投入到为回京做准备的忙碌之中。
两个人,身处不同的时空,怀揣着对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却都因为种种顾虑,将这份感情隐藏在心底,未曾向对方表露。
马蹄声声,踏破寂静山林。沈将军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疾驰,身后跟着几个同样神色警惕的亲兵。
这几日,他们昼伏夜出,躲避着神秘势力的追杀,一路向着京城奔去。
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沈将军抬手示意停下,找了一处隐蔽的山洞,准备在此稍作歇息。
山洞内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洞壁上还不时有水滴落下,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
沈将军坐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从怀中掏出白梦云的来信,那娟秀的字迹,他已看过无数遍,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让他的心泛起层层涟漪。
“将军,喝点水吧。”亲兵递来一个水囊,打断了他的思绪。
沈将军接过水囊,喝了一口,目光仍停留在信纸上。
“将军,您是不是在想那位神仙?”亲兵小心翼翼地问道。
沈将军微微一怔,抬眼看向亲兵,沉默片刻后说:“别瞎猜,我只是在想案子的事。”他嘴上这么说,可心里清楚,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神仙。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轻轻着信纸,仿佛这样就能触碰到她一般。
“将军,我看您收到神仙的信,总是格外高兴,她一定是个特别的神。”亲兵笑着说。
沈将军的嘴角微微上扬,旋即又恢复了严肃,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好了,别聊这些,多注意周围的动静。”
他把信小心地折好,放回怀中,可脑海里却全是神仙的身影。
他多想像以前一样,有空闲就给她写信,分享这一路的惊险与疲惫,分享自己看到的山川景色,可他知道,自己必须克制。
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内心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反复拉扯。
又过了几天,他们在一处小镇稍作停留。
沈将军走进一家简陋的客栈,准备吃点东西。他刚坐下,手镯便发出光芒,提示有新的信件。
他心中一喜,知道是神仙来信了。可他强忍着激动,将信件放入怀中,没有立刻查看,而是点了饭菜,慢慢吃起来。
他的目光时不时地飘向胸前,手中的筷子机械地夹着饭菜,却食不知味。
每一口咽下都仿佛带着千斤重,他的内心在不断地斗争:“现在就看,会不会让我分心?可我真的好想知道神仙写了什么。不,我要克制,不能被感情左右。”
吃完饭,他回到房间,坐在床边,看着那封信,手指轻轻触碰,却迟迟没有打开。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沈乐阳,你不能被感情左右,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边疆的安危、百姓的福祉都系于你一身,怎能因为儿女私情而分心!”
过了许久,他才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信件。
看着神仙关心的话语,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也微微。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他强行咽下。
可他很快调整好情绪,拿出纸笔准备回信。
他一笔一划地写着,尽量让自己的语言简洁明了:“神仙,我已快到京城,一路上虽有波折,但都平安度过。案件的证据已收集齐全,只等面圣呈上。一切安好,勿念。”
写好后,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逐字逐句地斟酌,确定没有流露出任何多余的情感,才将信传送回去。
此时,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窗棂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沈将军望着窗外的雨幕,他的眼神中既有坚定,又藏着一丝落寞,仿佛这场雨也淋湿了他那颗被压抑着情感的心。
天色渐暗,京城的轮廓在漫天黄沙中若隐若现,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像无数尖锐的哨子,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沈将军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上,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尽管风沙吹得他脸颊生疼,他也未曾有过一丝动摇。
“将军,前面不远就是京城的城门了!”副将李明兴奋地策马靠近,扯着嗓子大喊,声音在狂风中都带着几分颤抖的喜悦。
他的脸上满是尘土,可那笑容却格外灿烂,连日的奔波让他身形消瘦,却挡不住眼中闪烁的兴奋光芒。
沈将军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低声呢喃:“终于到了。”
那声音被风声迅速吞没,像是对过去艰难逃亡的感慨,又像是对即将到来挑战的预判。
就在这时,另一队人马从左侧疾驰而来。
为首的正是沈将军的贴身侍卫李华,他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身姿矫健,面容冷峻,仿佛一尊坚毅的雕像。
看到沈将军,他立刻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动作一气呵成,单膝跪地:“将军,李华前来复命。”
他的声音低沉而沉稳,不带一丝感情波动,仿佛再恶劣的环境都无法动摇他的冷静。
沈将军连忙扶起他,“李华,辛苦你了。这些日子,多亏有你在外面收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