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四十五回 文氏穷途逢襟侄 崔母感悟接娘儿

在船上,文氏和胡完都在思索着该前往何处才好。突然,文氏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说道:“有办法了!我有个亲姐姐,她嫁到了陵州的崔家,家里非常富裕。只是自从你家主人去世后,我们就断了联系。你现在送我们母女去陵州投奔我姐姐,她肯定会收留我们的。”胡完毫不犹豫地说:“老奴这就送安人和小姐前去。”说完,他便摇起船,朝着陵州的方向驶去。

与此同时,马迪在大殿里,点好了蜡烛,铺好了红毡,满心欢喜地踱来踱去,满心期待着新人出来和他拜堂成亲。可一直等到了三更时分,还是不见凤娇和文氏的身影。马迪有些不耐烦了,便让于婆进去催促一声。于婆走进房间一看,顿时傻了眼,母女二人竟然都不见了踪影。她急忙跑出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马迪。马迪一听,脸色骤变,带着家人冲进房间查看,果然人去房空。

他们在庵里四处寻找,却始终没有发现母女俩的踪迹。马迪拿着灯一照,发现墙上的草被压倒了一片。于婆见状,惊讶地说道:“没想到这新人竟然会飞檐走壁,翻墙逃走了!”马迪气得直跺脚,骂道:“都怪你这个蠢婆子于婆,让你看守,你却没看住,这下人都跑了!”他立刻命令众家人出庵,在周围四处追寻。然而,找了一圈,还是没有任何线索。

天亮后,马迪派人去胡家打听,结果发现母女俩也没有回到胡家。胡发得知后,也赶忙派人到各个亲戚家去寻访,可依旧没有任何消息。鸾娇听说了这件事,对马迪的狼心狗肺深感痛恨,于是催促丈夫陈进,带着家人前往观音庵,抓住了张、李二位尼姑,逼问她们文氏母女的下落。

二尼连忙解释道:“这都是马公子强逼小姐成亲,我们也没想到小姐竟然会越墙逃跑,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啊。”陈进怒喝道:“要是她们母女有个三长两短,比如投河自尽什么的,我一定把你们俩送到官府治罪,绝对不会轻饶!”陈进又狠狠地骂了她们一顿,这才回到家中,还派人四处打听文氏母女的消息。

另一边,胡完摇着船,载着文氏和凤娇,行驶了一百多里路,终于到了陵州。胡完说道:“安人、小姐,你们先在船里坐一会儿,老奴先去崔家通报一声,他们肯定会出来迎接的。”说完,他便跳上岸,来到了崔家。

只见崔家的门墙高大气派,门前竖着密密的旗杆。胡完走上前去,对看门的人说道:“通州的胡院君,和你家院君是亲姐妹,今天特地来投奔,现在就在河口的船里,请你帮忙通报一声。”看门的人把这话禀报给了崔母。

崔母听了,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起身来到外厅,让人把胡完叫了进来。胡完见到崔母,赶忙磕头说道:“安人,我家主母和小姐在通州生活得非常困苦,还被奸人迫害,所以才来投奔您。她们现在就在河口的船里,让我先来给您说一声。”

崔母听后,不屑地说道:“哼,我家大儿子刚中了举人,二儿子又刚刚考中进士,三儿子也新入了学门,往来的亲戚不是富就是贵,哪能有穷亲戚上门啊!况且我两个儿媳都出身富贵人家,我也得顾着点面子。要是你家主母来了,大家看到她那穷酸样,肯定会嘲笑的。我现在给你五十斤白米、五钱银子,你拿回去给你家主母,让她别上来了,回去吧。”说完,崔母就吩咐家人取出五斗米和五钱银子,然后转身回屋了。

胡完听了,心里怒火中烧,但又不敢发作,连那米和银子都没拿,气冲冲地奔出大门,回到河口上了船。

文氏一见胡完回来,急忙问道情况如何。胡完气愤地说道:“真是今非昔比啊,那崔院君也变得太势利了!”接着,他把崔母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文氏和凤娇。母女俩听了,忍不住伤心落泪。

就在她们准备再商量去哪里安身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小船上没有好的篷盖,母女二人和胡完都被淋得浑身湿透。胡完急忙把船划到一棵大树底下避雨。

这时,他们看到临河岸上有一座大悲院,一个女尼站在门口,看到母女二人被淋成落汤鸡的样子,便喊道:“二位女菩萨,快上岸来,到我们小庵里坐坐,等雨停了再走。”胡完赶忙扶着文氏和凤娇上了岸,三人拖泥带水地走进了大悲院。

女尼热情地请她们坐下,还生起了火,帮她们烘干衣服。女尼问道:“请问二位,你们是母女吧?这是要往哪里去呢?”文氏听了,不禁悲从中来,眼泪又流了下来,说道:“师父,你要不问,我还能忍着不哭,可你这一问,我心里真是苦啊!我是胡文氏,住在通州,这是我的女儿。我丈夫去世多年了,家里一贫如洗。我有个亲姐姐嫁到了这里的崔府,我特地来投奔她,可没想到她竟然嫌弃我穷,不让我进门。我们正打算回去,就遇到了大雨,多亏师父您收留,真是感激不尽。”

女尼听了,也为她们感到不平,说道:“谁家还没个穷亲戚啊,怎么能因为是亲妹妹就这么对待呢!崔家只有三公子崔文德非常厚道,他小时候还在我们庵里的大士神前拜寄过,经常来这里玩耍。要是他看到安人和小姐这么可怜,肯定会让你们回去的。只是今天下雨,不知道他会不会来。”

正说着,就看到崔文德从外面进来避雨。女尼高兴地说道:“三公子,你来得正好,你看看你认识这位安人吗?”崔文德仔细地看了看文氏,说道:“这面貌和我母亲有些相似。”女尼说道:“可不是嘛,差不了多少。”接着,女尼就把母女俩来投奔,却被崔母拒之门外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崔文德。

崔文德听了,惊讶地说道:“原来是姨母和表妹!”他连忙上前行礼,说道:“姨母,没想到我母亲竟然这么重富轻贫,得罪了您,您可千万别见怪。我回去马上叫轿子来接你们。”文氏有些担忧地说道:“襟侄,你母亲既然不肯收留我们,你回去说了,反而不好。”崔文德安慰道:“姨母,您放心,我母亲最听我的话了,我去说,她肯定会答应的。”女尼在一旁笑着说道:“怎么样?多亏了这场雨,让你们在这里相遇了。”

崔文德见雨停了,便和文氏、凤娇告别,急忙跑回家中。他见到崔母,说道:“母亲,我胡姨母生活困苦,来投奔我们,我们理应收留她,您怎么能把她打发走呢?”崔母解释道:“我本来是想留她的,可又担心你两个嫂嫂会笑话,一时糊涂就把她打发走了,我心里也正后悔呢。”

崔文德说道:“母亲,谁家还没个穷亲戚啊,两个嫂嫂怎么敢笑话别人!您赶紧取些衣服首饰,叫两乘轿子去把姨母和表妹接回来,这才是正理。”崔母觉得儿子说得有理,便取出衣服首饰,派了四个丫头,抬着两乘轿子前往大悲院去接文氏母女。

母女二人换好衣服,打扮整齐后,向女尼道谢,然后上了轿子,来到了崔府。崔氏和崔文德出门迎接。文氏和凤娇下了轿,崔文德仔细地看了看凤娇,心里暗自赞叹:“好一位绝色佳人!”

崔氏和文氏、凤娇相互见礼,崔文德又重新拜见了姨母,和表妹也行了礼。崔家的大儿子、二儿子以及两个儿媳,也都出来见礼。崔家准备了丰盛的酒席款待他们,还让胡完到厨房吃饭。

崔氏请母女二人入席,一起饮酒。席间,崔氏问道:“妹夫去世后,不知道贤妹你是怎么沦落到这般境地的?幸好侄女已经长大,容貌出众,不知道许配人家了没有?”文氏听了,悲伤地说道:“姐姐,说起来真是可怜啊!”她便把丈夫去世后,家里的种种遭遇,一直到胡完相救,来到这里投奔的事情,详细地说了出来,说完后,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崔氏听了,也忍不住跟着流泪。

酒席结束后,崔氏把母女二人送到内房休息。崔文德心里想着能娶凤娇为妻,暗自思量:“要是能和她结成姻缘,那可真是我的好造化!刚才姨母说什么比对朱砂印记,把她许配给了进兴,还说进兴做强盗死在了牢里。要是姨母能答应把她许配给我,那就太好了。我想,要是能娶表妹为妻,必须要好好孝顺姨母,慢慢地找机会促成这件事。”

第二天,胡完准备回家。文氏说道:“胡完,多亏你救了我们母女,还把我们送到了这里。你到陈进家去一趟,告诉他们我们母女在这里,让他们夫妻不要担心。”胡完答应了下来,便告辞离开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