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大辽国王起兵侵犯大宋山后九州的边界。辽军兵分四路,气势汹汹地杀来,所到之处,山东、山西惨遭劫掠,河南、河北也未能幸免。各处州县纷纷向上传递表文,紧急奏请朝廷出兵救援。这些表文先经过枢密院,而后才呈到皇帝面前。
然而,枢密使童贯与太师蔡京、太尉高俅、杨戬这四位大臣商议后,决定将这些表章隐瞒不报,只是向邻近的州府下达文书,催促各地赶紧调遣军马前去支援。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就如同用雪去填井一样,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徒劳无功。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唯独瞒着天子一人。
此前,这四个奸臣设计,让枢密使童贯向皇帝启奏,企图陷害宋江等人。就在他们谋划得逞之际,没想到御屏风后突然转出一位大臣,大声喝止。此人正是殿前都太尉宿元景。宿元景走到殿前,向皇帝启奏道:“陛下,宋江这伙好汉刚刚归降,他们一百零八人,情同手足,心意相通,就像同胞兄弟一样。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接受被拆散分开的安排,哪怕是死,也不愿彼此分离。如今怎么能再去害他们的性命呢?这些好汉,智谋和勇气都远超常人,如果他们在城中发动变故,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该拿什么去解救?现在,辽国兴兵十万,侵占了山后九州的各个县治,各地都纷纷上表求救。朝廷多次调兵前去征剿,与辽军交锋,但结果就像用热水泼蚂蚁一样,毫无效果。贼军势力浩大,我们派遣的官军又没有良策可以退敌,每次出兵都只是折损兵马,却一直瞒着陛下不奏报。依微臣愚见,正好可以派遣宋江等全体良将,率领他们的军将人马,直接前往边境,收伏辽国的贼寇。让这些好汉们建立功勋,为朝廷效力,这对国家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微臣不敢擅自做主,还请陛下明鉴。”
天子听完宿太尉的奏请,龙颜大悦,又询问了其他众官的意见,大家都觉得宿太尉说得有理。天子大怒,指着枢密院的童贯等官员大骂道:“你们这些谗佞之徒,误国的家伙,嫉妒贤能,堵塞了贤才晋升的道路,用虚假的言辞掩饰自已的过错,把朝廷的大事都给败坏了!暂且饶恕你们的罪行,这次就不追究了。”
随后,天子亲自书写诏敕,任命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其余的将领,等他们建立功勋后再加官受爵。天子还派遣太尉宿元景,亲自带着诏敕,前往宋江的行营宣读。天子退朝后,百官也都各自散去。
且说宿太尉领了圣旨,走出朝廷,直接来到宋江的行寨军前宣读诏敕。宋江等人赶忙摆好香案,跪拜谢恩,聆听诏敕的内容:
“制曰:舜拥有天下时,推举皋陶,四海之人都心悦诚服;汤拥有天下时,推举伊尹,万民都得以安居乐业。朕自即位以来,任用贤才的心意,日夜不敢懈怠。最近得到宋江等人,他们顺应天命,护国保民,秉持正义,忠心耿耿。如此大才,不能轻易任用。如今辽国军队侵犯边境,叛逆的敌人扰乱边疆,特敕令加封宋江为破辽兵马都先锋使,卢俊义为副先锋。其余的军将,如果能够立下头功,将上奏朝廷,根据功绩给予相应的官爵。你们要统领所部军马,尽快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讨伐有罪之人,安抚百姓,扫清边境。所经过的州府,会另外下达敕令,供应钱粮。如果有地方官吏等人,不遵守将领的命令,都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处置。特此制示,希望你们知晓。
宣和四年夏月 日。”
当下,宋江、卢俊义等人跪听诏敕完毕,众人都十分高兴。宋江等人拜谢宿太尉道:“我们这些人,一直都想为国家出力,建立功勋,成为忠臣。如今得到太尉恩相极力保奏,这份恩情如同父母之恩。只是梁山泊晁天王的灵位还没有妥善安置,各家老小和家眷也没有送回故乡,山寨的城垣还没有拆毁,战船也还没有处理。还烦请恩相上奏天子,请求降下圣旨,宽限我们十天时间,让我们回山处理完这些事情,整顿好器具、枪刀、甲马,然后就会尽忠报国。”
宿太尉听后大喜,回朝奏明天子。天子随即降下圣旨,下令从国库中取出黄金一千两,白银五千两,彩段五千匹,赏赐给众将。并让太尉在国库中支取这些财物,前往行营分发给众将。家中有老小的,将赏赐发给他们的老小,让其终身赡养;原本没有老小的,赏赐发给本人,自行收受。宋江领旨谢恩后,将财物分发给众人,大家都收下了。宿太尉回朝时,嘱咐宋江道:“将军回山后,要尽快处理完事情回来,先派人告知下官,千万不要延误。”
再说宋江召集众人商议,确定哪些人随他回山。最后决定,宋江与军师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杜迁、宋万、朱贵、宋清以及阮家三兄弟,带领马步水军一万多人回去,其余的大队人马,都跟随卢先锋在京师驻扎。
宋江与吴用、公孙胜等人一路上没有什么波折,回到梁山泊忠义堂上坐下后,便立刻传令,让各家老小眷属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同时,派人宰杀了猪羊牲口,准备好香烛钱马,用来祭献晁天王。祭献完毕后,焚化了晁天王的灵牌,还摆下了丰盛的筵席,款待众将。随后,将各家老小分别送回原来的州县,大家或上车或乘马,陆续离开了。接着,宋江让自家的庄客,送老父宋太公以及家眷人口,回到郓城县宋家村,重新成为良民。之后,又吩咐阮家三兄弟,挑选出合用的船只,把其余不堪使用的小船,都分给附近的居民。山中的屋宇房舍,任由居民搬拆。三关的城垣以及忠义堂等房屋,也都全部拆毁。所有的事务都整理完毕后,宋江收拾好人马,火速返回京城。
一路上顺顺利利,很快就到了东京,卢俊义等人将他们接到大寨。宋江先派燕青入城,向宿太尉报告,说他们要向天子辞行,准备带领大军出发。宿太尉得知后,进宫奏知天子。第二天,宿太尉带着宋江到武英殿朝见天子。天子见到宋江,龙颜大悦,赐酒之后,和颜悦色地问道:“你们不要推辞路途的跋涉和军马的驱驰之苦,为寡人征讨辽国,一定要早日凯旋而归,朕会重重地录用你们。众将校也会根据功劳大小加官进爵。你们可不要懈怠啊!”
宋江叩头称谢,恭敬地启奏道:“臣本是一个卑微的小吏,不慎触犯了刑典,被流放到江州。醉酒后说了一些狂言,险些被斩首示众。多亏众人奋力相救,我无处可逃,才藏身于水泊梁山,暂且保全了性命。臣所犯的罪行,万死也难以逃脱惩罚。如今承蒙圣上宽厚体恤,收录了臣,施与了无比浩荡的恩德,赦免了臣的本罪。臣就算是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皇上的大恩。如今奉了诏命,怎敢不竭尽全力,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天子听了非常高兴,再次赐给宋江御酒,还让人取来一副描金鹊画弓箭、一匹名马、一副全副鞍辔以及一口宝刀,赏赐给宋江。宋江叩首谢恩后,告辞离开宫殿,带着天子御赐的宝刀、鞍马和弓箭,回到营中。随后传令各军将校,准备出发。
且说徽宗天子第二天一早,让宿太尉传下圣旨,命令中书省的两名官员,到陈桥驿为宋江的先锋部队犒劳三军。按照旨意,每名军士赏赐一瓶酒、一斤肉,要当众发放,不得克扣。中书省接到圣旨后,连夜整顿酒肉,派遣两名官员,前往陈桥驿发放。
再说宋江传令各军,与军师吴用商议后,决定将军马分成两批出发。让五虎将和八彪将带领军队先行,十骠骑将随后出发,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统领中军。水军头领阮氏三雄、李俊、张横、张顺,带领童威、童猛、孟康、王定六以及水手头目等人,驾驶战船,从蔡河进入黄河,向北进发。宋江督促三军,沿着陈桥驿的大路前进,并号令军将,不得骚扰沿途的乡民。
且说中书省派来的两名厢官,在陈桥驿给三军发放酒肉,进行犒劳。没想到这两个官员,贪婪无厌,徇私舞弊,克扣酒肉。他们都是那种谗佞之徒,只知道贪图贿赂。他们把御赐的官酒,每瓶都克扣得只剩下半瓶,原本一斤的肉,也克扣了六两。前队的军马都已经发放完毕,当发放到后军的一队皂军时,这些军士头戴黑盔,身披玄甲,是项充、李衮所管辖的牌手。其中一个军校,接过酒肉一看,酒只有半瓶,肉也只有十两,他指着厢官骂道:“都是你们这些贪财好利的家伙,坏了朝廷的恩赏!”
厢官喝道:“我怎么就是贪财好利的人了?”那军校说:“皇帝赐给我们一瓶酒、一斤肉,你们都给克扣了。我们不是计较这点吃的,实在是恨你们这些人不讲道理,连佛面上的金都要刮下来!”厢官破口大骂:“你这个大胆的贼,梁山泊的反性还没改!”
军校大怒,把手中的酒和肉直接朝厢官脸上扔去。厢官喊道:“抓住这个泼贼!”那军校从团牌边抽出刀来。厢官用手指着他大骂:“你这个腌臜草寇,敢拔刀杀谁!”军校说:“我在梁山泊的时候,比你厉害的好汉都被我杀了万千。就你这样的赃官,有什么了不起的!”厢官喝道:“你敢杀我?”那军校向前走了一步,手起刀落,正中厢官的脸上,厢官“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众人见状,吓得大喊一声,都跑开了。那军校又追上去,对着厢官又砍了几刀,眼看厢官是活不成了。其他军汉们围在那里,都不敢乱动。
项充、李衮得知消息后,立刻飞报宋江。宋江听后大惊失色,急忙与吴用商议:“这件事该怎么办?”吴用说道:“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本来就对我们很不满,现在又出了这样的事,正好给了他们机会。我们只能先把那个军校斩首示众,然后向中书省和枢密院申复,整顿兵马,等待处罚。赶紧让戴宗、燕青悄悄进城,把事情的详细经过告知宿太尉。麻烦他预先向天子奏明事情的原委,让中书省和枢密院无法谗害我们,这样才能保证平安无事。”
宋江按照吴用的计策,飞马赶到陈桥驿边。那军校站在厢官的尸体旁,一动不动。宋江让人从馆驿内搬出酒肉,犒劳三军,让大家都到前面来。然后把那军校叫到馆驿中,询问事情的经过。那军校回答道:“他一口一个梁山泊反贼,骂我们杀剐不尽,我一时气愤,就杀了他,现在就等着将军处罚我。”
宋江说:“他是朝廷命官,我都对他有所忌惮,你怎么能把他杀了呢?这肯定会连累我们大家。我们现在刚刚奉诏去攻打大辽,还没有立下一点功劳,就做出了这样的事,这可怎么办?”那军校磕头,甘愿受死。
宋江哭着说:“我自从上了梁山泊,大小兄弟没有一个受到伤害。如今我入朝为官,很多事情身不由已,必须遵守法律。虽然你还保留着以前的暴脾气,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那军校说:“小人甘愿受死。”
宋江让那军校痛饮一番,直到喝醉,然后让他在树下上吊而死,之后又斩下他的头颅,进行示众。同时,为厢官准备了棺椁,将尸首盛殓起来,然后写好文书,呈递给中书省和枢密院。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都知道了这件事,这里暂且不提。
再说戴宗、燕青偷偷进城,径直来到宿太尉府中,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告诉了宿太尉。当晚,宿太尉进宫,将这件事奏知天子。第二天,皇上在文德殿上朝,龙楼中鼓声阵阵,凤阁里钟声长鸣,殿下净鞭响了三下,阶前文武百官整齐排列。
这时,中书省的官员出班启奏:“新归降的将领宋江部下的兵卒,杀死了省院派去监散酒肉的命官一名,请求陛下下旨捉拿问罪。”天子说:“寡人要是不派你们省院去,这事情又该由哪个衙门负责呢?都怪朕任用了不合适的人,才导致了这样的事端。赏赐给军士的酒肉,肯定是被你们大肆克扣,梁山的军士们只是白白得了个赏赐的虚名,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省院等官员又奏道:“御赐的酒肉,谁敢克扣!”此时天子龙颜震怒,喝道:“寡人已经派人暗中调查,事情的详细情况都已了解,你们还在这里花言巧语,对朕敷衍了事!寡人御赐的酒,一瓶被克扣了半瓶,赐的肉一斤只剩下十两,这才导致壮士一怒,当场流血!”
天子喝问:“主犯在哪里?”省院官奏道:“宋江已经将主犯斩首示众,并向本院申呈,整顿兵马,等待处罚。”天子说:“他既然已经斩了主犯军士,就等他上报听候处罚。宋江治军不严的罪行,暂且记录下来,等他破辽回来后,再根据功劳一并处理。”省院官听后,默默无言,退了下去。
天子当即传旨,派官员前去催促宋江尽快带兵出发。同时,将那个被杀的军校在陈桥驿枭首示众。
话说宋江在陈桥驿整顿兵马,等候朝廷发落。这时,朝廷派来的官员赶到,传达旨意,让宋江等人进兵征讨辽国,同时将违反军纪的军校斩首示众。宋江谢恩之后,把军校的首级挂在陈桥驿示众,又将尸体掩埋。看着军校的尸首,宋江悲痛大哭一场,随后擦干眼泪,上马提兵,向着北方进发。
行军途中,宋江每日指挥军队前进六十里,便扎营下寨。所经过的州县,士兵们严守纪律,秋毫无犯,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任何骚扰。一路上,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眼看着就要接近大辽的边境了,宋江找来军师吴用商议:“如今辽兵分作四路,侵犯大宋州郡。我们是分兵前去征讨,还是集中兵力攻打他们的城池呢?”吴用思索片刻后说道:“如果分兵前去,这地方地广人稀,一旦有情况,首尾难以相互救应。不如集中兵力攻打他们的几个城池,然后再看情况。要是我们进攻得紧,他们自然会收兵回防。”宋江点头称是:“军师此计甚高。”
随即,宋江唤来段景住,吩咐道:“你对北路很熟悉,你带领军马前进。前面靠近的是哪个州县?”段景住禀报道:“前面便是檀州,这可是辽国的紧要隘口。那里有条水路叫潞水,港汊极深,紧紧环绕着城池。这条潞水直通渭河,要攻打檀州,必须依靠战船,从水路进发。应该先催促水军头领,让他们带着船只尽快赶到,然后水陆并进,船骑相连,这样才有把握夺取檀州。”宋江听后,立即派戴宗去催促水军头领李俊等人,让他们日夜兼程,尽快将船只赶到潞水集合。
且说檀州城内,负责守卫的番官是辽国的洞仙侍郎孛堇相公。他手下有四员猛将,分别是阿里奇、咬儿惟康、楚明玉和曹明济。这四人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得知宋朝派宋江率领全部人马前来,一边写表章向辽国君主奏报,一边向邻近的蓟州、霸州、涿州、雄州发出求救信号,同时调兵出城,准备迎战。洞仙侍郎派遣阿里奇、楚明玉二人,带领三万兵马,告别了自已,出城迎敌。
再说大刀关胜作为前部先锋,率领军队杀到了檀州所属的密云县。密云县的县官得知消息后,急忙派人飞报给阿里奇和楚明玉,说:“宋朝的军马大张旗鼓地来了,领头的是梁山泊刚刚接受招安的宋江一伙。”阿里奇听了,轻蔑地笑道:“就这么一伙草寇,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他传令让番兵做好准备,约定第二天出密云县与宋江交锋。
第二天,宋江得知辽兵逼近,立刻传令诸军将士:“首次交锋,一定要先观察对方的阵势,不要出现队伍脱节的情况。”众将得令后,精神抖擞地披挂上马。宋江和卢俊义也都穿上戎装,亲自到军前督战。远远地,他们就望见辽兵铺天盖地而来,那密密麻麻的皂雕旗,仿佛遮天蔽日一般。双方都用弓弩射击,暂时稳住了阵脚。
只见对面的皂旗分开,正中间走出一员番将,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那马蹦跳腾跃,十分神骏。宋江仔细打量这员番将,只见他头戴一顶三叉紫金冠,冠口内插着两根长长的雉尾,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身穿一件衬甲白罗袍,袍背上绣着三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仿佛随时都会展翅高飞;身披一副连环镔铁铠,铠甲锃亮,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腰间系着一条嵌宝狮蛮带,宝石镶嵌其中,光彩夺目;脚上穿着一对云根鹰爪靴,靴子坚硬而锋利;脖子上挂着一条护项销金帕,显得威风凛凛;背上背着一张雀画铁胎弓,弓身精致,弓弦紧绷;腰间悬着一壶雕翎鈚子箭,箭头闪着寒光;手中握着一杆梨花点钢枪,枪尖锐利,寒气逼人;胯下骑着一匹银色拳花马,毛色银白,身上的花纹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这员番将面白唇红,胡须金黄,眼睛碧绿,身材高大,足有九尺,看上去力大无穷,仿佛能敌万人。他的旗号上写得清清楚楚:“大辽战将阿里奇”。宋江看了,对身边的诸将说:“这员番将不可轻视。”
话还没说完,金枪手徐宁就催马出战。他横着钩镰枪,骑着马直冲到阵前。阿里奇见了,破口大骂:“宋朝气数已尽,竟然让草寇当将领!还敢侵犯我们大国,简直是不知死活!”徐宁怒喝道:“你这个辱国的小将,竟敢口出秽言!”两军阵前,呐喊声震天,徐宁与阿里奇在阵中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匹马快速靠近,两人手中的兵器同时举起,你来我往,斗在了一起。
两人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徐宁渐渐抵挡不住阿里奇的攻势,心中暗叫不好,拨转马头,向本阵败退。花荣见状,急忙取出弓箭,搭在弦上。那阿里奇正乘胜追击,张清也早已按捺不住,按住鞍鞒,伸手从锦袋中取出一颗石子。他仔细瞄准,看到阿里奇越来越近,猛地一挥手,石子如同流星般飞了出去,又好似弩箭离弦,速度极快,正中阿里奇的左眼。阿里奇惨叫一声,身子一歪,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边花荣、林冲、秦明、索超四位将领见机,立刻拍马而出,抢先夺了阿里奇的战马,还将他活捉回阵。副将楚明玉见阿里奇被擒,心中大惊,急忙想要上前营救。可这时宋江的大队军马从前后两个方向掩杀过来,楚明玉抵挡不住,只好放弃密云县,大败而逃,向着檀州奔去。宋江没有下令追赶,就在密云县扎下营寨。
众人查看阿里奇时,发现他眉梢被打破,一只眼睛也受了重伤,因为疼痛难忍,没过多久就死去了。宋江传令,将番官的尸骸焚烧,在功绩簿上记下张清立下的第一功。同时,把阿里奇的连环镔铁铠、出白梨花枪、嵌宝狮蛮带、银色拳花马,以及靴袍弓箭,都赏赐给了张清。当天,众人在密云县中摆下宴席,为张清庆贺,大家饮酒作乐,热闹非凡。
第二天,宋江升帐议事,传令起军,调兵遣将,离开密云县,直逼檀州。檀州的洞仙侍郎得知折了一员主将阿里奇,心中十分惊慌,于是紧闭城门,不敢出城迎战。又有人来报,说宋江的水军战船已经到了城下。洞仙侍郎急忙带领众番将登上城墙查看。只见宋江阵中的猛将们,摇旗呐喊,耀武扬威,不断地向他们挑战。洞仙侍郎看了,不禁说道:“怪不得小将军阿里奇会输,面对这样的阵势,怎能不输呢!”
这时,副将楚明玉在一旁解释道:“小将军可不是输给那些蛮子的!是我们的蛮兵先败下阵来,小将军才追赶过去。没想到,被那里一个穿绿衣服的蛮子用石子打下马去。他们队里四个蛮子拿着四条枪,立刻围了上去。我们这边来不及救援,所以才输了。”洞仙侍郎问道:“那个打石子的蛮子长什么样?”左右有认识张清的人,指着城下说:“城下那个戴着青包巾,现在还披着小将军的衣甲,骑着小将军的马的人,就是他。”
洞仙侍郎攀着女墙仔细看去,张清早就看到了他。张清催马向前,突然一扬手,一颗石子飞了过来。洞仙侍郎身边的人齐声大喊“躲开”,可那石子速度太快,早从洞仙侍郎的耳根边擦过,擦破了他的耳轮,疼得他直咧嘴。洞仙侍郎捂着耳朵,咬牙说道:“这个蛮子真是厉害!”他下了城墙,一方面写表章向大辽君主奏报,另一方面通知外境各州加强防备。
宋江带领军队在城下攻打了三五天,却始终无法取胜,只好又带领军马回到密云县驻扎。在帐中,宋江与众人商议破城之策。这时,戴宗前来报告,说水军头领已经乘坐战船,全部到达潞水。宋江立刻唤来李俊等人到中军商议,让戴宗传令下去。
李俊等人来到密云县中,在帐前参见宋江。宋江说道:“这次作战,和在梁山泊时不同,一定要先探明水势的深浅,然后才能进兵。我看这条潞水,水流湍急,如果稍有失误,就难以救应。你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把船只伪装好,扮成运粮船的样子。你们这些头领各自带上暗器,潜伏在船内。只让三五个人撑船摇橹,岸上安排两人牵拽,一步步靠近城下,把船停泊在两岸。等我们这边进兵,城中的敌人知道后,必定会开水门来抢夺粮船。到时候,你们的伏兵就趁机而起,夺取水门,这样就能立下大功。”李俊等人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探水的小校前来报告:“西北方向有一彪军马,快速杀来,他们都打着皂雕旗,大约有一万多人,正朝着檀州赶来。”吴用分析道:“这必定是辽国调来的救兵。我们先派几员将领去拦截厮杀,如果能将他们打散,就可以避免城中的敌人得到支援,增加他们的胆量。”
宋江听后,便派张清、董平、关胜、林冲,各自带领十多个小头领和五千军马,飞奔而去。
原来,大辽君主得知是梁山泊宋江这伙好汉领兵杀到檀州,包围了城池,特地派遣了两个皇侄前来救援。这两个皇侄一个叫耶律国珍,一个叫耶律国宝。他们不仅是辽国的上将,还是皇侄,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带领着一万番军,前来救援檀州。
很快,辽军就接近了宋兵。双方摆开阵势,两员番将一同出马。这两人的打扮一模一样,都头戴妆金嵌宝三叉紫金冠,冠上装饰着精美的珠宝,闪闪发光;身披锦边珠嵌锁子黄金铠,铠甲上镶嵌着珍珠,华丽无比;身上穿着猩猩血染的战红袍,袍上绣着斑斑的金翅雕,威风凛凛;腰系白玉带,玉带温润洁白;背插虎头牌,牌上的虎头栩栩如生;左边的袋子里插着雕弓,弓身精致;右手的壶中装满了硬箭,箭头锋利;手中握着丈二绿沉枪,枪身泛着幽幽的绿光;坐下骑着九尺银鬃马,马的鬃毛雪白,身材高大。
这两员番将是兄弟俩,他们的打扮和兵器都一样。宋兵摆好阵势,双枪将董平出马,大声喝道:“来的是什么番官?”耶律国珍大怒,骂道:“水洼里的草寇,竟敢侵犯我们大国,还敢问我们从哪里来的!”董平不再多问,跃马挺枪,直扑耶律国珍。耶律国珍年轻气盛,毫不示弱,挺起钢枪,迎了上去。两匹马相交,三人的枪同时舞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董平使的是双枪,耶律国珍使的是单枪,两人各有各的枪法,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五十个回合过去了,两人仍然不分胜负。耶律国宝见哥哥战了这么久,担心他体力不支,就在中军敲响了锣。耶律国珍正战斗得激烈,听到锣声,便想抽身退下。可董平怎会轻易放过他,两条枪紧紧绞住耶律国珍的枪,不让他脱身。耶律国珍心中一慌,枪法稍微慢了一些。董平趁机右手逼过耶律国珍的绿沉枪,左手的枪迅速刺出,正中耶律国珍的项根。耶律国珍惨叫一声,金冠掉落,两脚蹬空,从马上摔了下来。
耶律国宝看到哥哥落马,心急如焚,立刻抢出阵来,骑着马,拿着枪,想要救回哥哥。宋兵阵中的没羽箭张清看到他冲过来,怎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在马上稳住梨花枪,伸手从锦袋中拈出一颗石子。张清的石子百发百中,他拍马飞出阵前。耶律国宝正快速冲来,张清迎头而上,两匹马相距不过十来丈。耶律国宝没有防备,还以为张清是来交战的。就在这时,张清手起,大喝一声:“着!”那石子如同闪电般,正中耶律国宝的面门。耶律国宝惨叫一声,翻身落马。
关胜、林冲见状,立刻率领军队掩杀过去。辽兵失去了主将,顿时乱作一团,四处逃窜。宋兵一阵冲杀,将辽兵的一万多人马杀得七零八落。宋兵缴获了两个番官的全副鞍马、两面金牌,还割下了他们的首级,收拾了他们的宝冠袍甲。同时,还夺得了战马一千多匹。他们将这些战利品解到密云县,向宋江献上。宋江大喜,犒劳三军,在功绩簿上记下董平、张清的第二功,准备等打破檀州后,一并向朝廷申奏。
宋江与吴用商议后,到了晚上,写下军帖,调遣林冲、关胜带领一彪军马,从西北方向进攻檀州;又调呼延灼、董平带领一彪军马,从东北方向进发;让卢俊义带领一彪军马,从西南方向进军;自已则带领中军,从东南方向进发。宋江下令:“只等听到炮响,各路军马就一齐进发。”同时,他还派炮手凌振、黑旋风李逵、混世魔王樊瑞、丧门神鲍旭,以及牌手项充、李衮,带领一千多名滚牌军,来到城下,准备施放号炮。约定二更时分,水陆并进,各路军兵相互呼应。号令下达后,各军都做好了攻城的准备。
且说洞仙侍郎在檀州城内坚守,一心盼着救兵到来。这时,皇侄的败残人马逃进城中,详细地向他报告:“两位皇侄大王,耶律国珍被一个使双枪的宋将杀害了,耶律国宝被一个戴青包巾的用石子打下马去,被他们抓走了。”洞仙侍郎气得跺脚大骂:“又是这个蛮子!要是折损了二位皇侄,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郎主!等抓住那个戴青包巾的蛮子,一定要把他碎尸万段!”
到了晚上,番兵向洞仙侍郎报告:“潞水河内有五七百只粮船停泊在两岸,不远处又有军马赶来。”洞仙侍郎听了,心想:“这些蛮子不熟悉我们的水路,错把粮船开到这里来了。岸上的人马肯定是来寻找粮船的。”于是,他派三员番将楚明玉、曹明济、咬儿惟康前来,吩咐道:“宋江这些蛮子,今晚又调了许多人马来。我们河里有不少粮船,可让咬儿惟康带领一千军马出城冲击,楚明玉、曹明济打开水门,从水流湍急的地方放船出去。能截住三分之二的粮船,就是你们的大功。”
再说宋江的人马,在当晚黄昏时分,李逵、樊瑞带头,率领步兵在城下大骂番人。洞仙侍郎听到后,命令咬儿惟康催促军马出城冲杀。城门打开,放下吊桥,辽兵出城。李逵、樊瑞、鲍旭、项充、李衮五个好汉,带领一千步军,全是勇猛的刀牌手,在吊桥边挡住了辽兵,辽兵根本无法出城。
凌振在军中搭起炮架,准备放炮,只等时机一到。辽兵在城上放箭,宋兵自有牌手在左右遮挡。鲍旭在后面大声呐喊助威,虽然只有一千多人,但气势却如同万余人一般。洞仙侍郎在城中看到军马无法冲出去,急忙叫楚明玉、曹明济打开水门,去抢夺粮船。
此时,宋江水军头领早已埋伏在船中,按兵不动。看到水门打开,一片片闸板被绞起,辽兵放出战船。凌振得到消息,立刻点燃一个风火炮。炮声响起,两边的战船相互靠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左边李俊、张横、张顺摇动战船,杀了过来;右边阮家三弟兄也驾驶着战船,冲入了番船队中。
番将楚明玉、曹明济看到战船涌来,抵挡不住,料想有埋伏,急忙想要回船。可宋江水军的士兵已经跳过船来,他们只好上岸逃跑。宋江水军的六个头领趁机先抢占了水门。负责守门的番将,有的被杀,有的逃走,楚明玉、曹明济也各自逃命去了。水门上事先放起了一把火,凌振又放了一个车箱炮,那炮飞到半空中,发出巨大的声响。
洞仙侍郎听到火炮连天的声音,吓得魂飞魄散。李逵、樊瑞、鲍旭带领牌手项充、李衮等人,趁势杀进城去。洞仙侍郎和咬儿惟康在城中看到城门已被夺,又看到四路宋兵一齐杀来,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上马,放弃城池,从北门逃走。
他们还没走出二里地,就迎面撞上了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两员大将,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洞仙侍郎无奈,只得让咬儿惟康上前迎敌。这正是:天罗密布,洞仙侍郎难以移步;地网高张,他们又怎能轻易脱身呢?究竟洞仙侍郎能否逃脱,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