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武将的功名来之不易,那八句诗专门描述了武将建功的艰难。自古就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确实如此啊。
且说高太尉问呼延灼:“将军你保举谁来担任先锋呢?”呼延灼恭敬地禀报:“小人保举陈州团练使,姓韩名滔,他原本是东京人,曾考中武举,擅长使用一条枣木槊,大家都称他为百胜将军,此人可担任正先锋。还有一人,是颍州团练使,姓彭名玘,同样是东京人,他家世代为将,他使用一口三尖两刃刀,武艺十分出众,人们称他为天目将军,此人可担任副先锋。”
高太尉听后,十分高兴地说:“如果有韩、彭二位将军做先锋,还怕什么草寇!”当天,高太尉就在殿帅府签发了两道公文,让枢密院派人连夜前往陈州和颍州,紧急调遣韩滔和彭玘火速进京。
没过十天,韩滔和彭玘二位将军就赶到了京城,直接前往殿帅府拜见了高太尉和呼延灼。
第二天,高太尉带着众人前往御教场,观看士兵演练武艺。演练结束后,大家又回到殿帅府,会同枢密院的官员,一起商议军事要事。高太尉问道:“你们三路兵马,总共能有多少人?”呼延灼回答:“三路骑兵加起来有五千人,再加上步兵,总数达到一万。”高太尉说:“你们三人亲自回州里,挑选三千精锐骑兵,五千精锐步兵,约定好时间出发,去围剿梁山泊。”
呼延灼禀告道:“这三路的骑兵和步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技艺娴熟的士兵,人强马壮,殿帅不必担心。只是担心衣甲还不够齐全,怕耽误了出征日期,到时候获罪就不好了,希望殿帅能宽限一些时间。”高太尉说:“既然这样,你们三人可以去京师的甲仗库,不管数量多少,随意挑选衣甲、头盔和兵器,领取后带走,一定要让军马装备整齐,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敌人作战。出征那天,我会亲自派官员来检查。”
呼延灼领了命令,带人前往甲仗库领取物资。他挑选了三千副铁甲,五千副熟皮马甲,三千顶铜铁头盔,两千根长枪,一千把衮刀,弓箭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还有五百多架火炮和铁炮,都装载到了车上。临行前,高太尉又拨给他们三千匹战马。三位将军各自得到了金银绸缎的赏赐,三军将士也都领取了粮食和赏钱。
呼延灼与韩滔、彭玘都立下了必胜的军令状,然后辞别了高太尉和枢密院的官员,三人骑上战马,前往汝宁州,一路上平安无事。
到达汝宁州后,呼延灼说:“韩滔、彭玘,你们各自前往陈州和颍州,带领军队到汝宁州会合。”不到半个月,三路兵马都已集结完毕。呼延灼把从京师领取的衣甲、头盔、兵器,以及打造的连环铁铠等军事物资,分发给了三军将士,然后等待出征。
高太尉派来殿帅府的两名军官,前来检查军队的情况。犒赏完三军后,呼延灼整顿好三路兵马,准备出城。但见:马鞍上的士兵身披铁铠,坐下的战马颈挂铜铃。红色的旌旗展开,犹如天边的云霞;刀剑闪烁着白光,好似铺展的千里白雪。弓如鹊画般弯曲,飞鱼袋中半露出龙梢箭;箭尾插着雕翎,狮子壶紧紧拴着豹尾。士兵们头戴深盔,垂着护项,只微微露出双眼;战马披着重甲,系着朱缨,四足轻盈。开路的士兵,个个肩扛大斧;殿后的将领,人人手握长枪。这些善战的儿郎,个个像子路一样英勇;能征的士卒,人人如姜维一般果敢。数千骑兵离开了州城,三位将军向着梁山泊进发。
且说梁山泊负责远距离侦察的探马,迅速回到大寨,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众人。聚义厅上,晁盖和宋江坐在当中,上首是军师吴用,下首是法师公孙胜,还有众多头领,大家刚刚还在为柴进平安归来庆贺,整日摆宴欢庆。听到汝宁州双鞭呼延灼率领军队前来征讨的消息后,众人纷纷开始商议迎敌的策略。
吴用说道:“我听说呼延灼是开国功臣、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后代,嫡派子孙。此人武艺精湛,擅长使用两条铜鞭,一般人很难近身。我们必须派能征善战的将领,先与他力战,然后再用智谋将他擒获。”
话还没说完,黑旋风李逵就大声说道:“我去把那家伙捉来!”宋江说:“你去可不行,我自有安排。可以请霹雳火秦明打头阵,豹子头林冲打第二阵,小李广花荣打第三阵,一丈青扈三娘打第四阵,病尉迟孙立打第五阵。前面这五阵依次作战,打完后像纺车一样,依次转为后军。我亲自带领十个弟兄,率领大队人马押后。左军安排五员将领:朱仝、雷横、穆弘、黄信、吕方;右军安排五员将领:杨雄、石秀、欧鹏、马麟、郭盛。水路方面,可请李俊、张横、张顺和阮家三兄弟驾船接应。再让李逵和杨林带领步兵分成两路,埋伏在一旁,负责救援和接应。”
宋江安排妥当后,前军的秦明早早带领人马下山,在平川旷野之处,摆开阵势。此时虽然是冬天,但天气却比较暖和。他们等候了一天,远远就望见官军来了。先锋队里,百胜将韩滔领兵扎下营寨,当晚双方没有交战。
第二天清晨,两军摆开阵势。三通画角声响起,紧接着战鼓擂得震天响。宋江这边,门旗下走出霹雳火秦明,他骑马来到阵前,手中横着狼牙棍。对面的门旗打开,先锋韩滔骑马出阵。韩滔长得什么模样呢?有八句诗描述他:“韬略传家远,胸襟志气高。解横枣木槊,爱着锦征袍。平地能擒虎,遥空惯射雕。陈州团练使,百胜将韩滔。”
先锋韩滔横握着槊,勒住马,大骂秦明:“朝廷的军队到了这里,你们不想着早早投降,还敢抗拒,这不是找死吗!我一定要把你们的水泊填平,把梁山踏碎,生擒活捉你们这伙反贼,押解到京城,将你们碎尸万段,这才是我的心愿!”
秦明本就是个性急的人,哪里听得这些,也不搭话,拍马舞起狼牙棍,直接向韩滔攻去。韩滔挺起槊,纵马迎战秦明。这两人的厮杀,真是精彩:两匹骏马奔腾驰骋,两人手中的兵器相互碰撞。你来我往,毫不相让,上下攻防,寸步不让。秦明的狼牙棍举起,朝着韩滔的头顶狠狠敲去;韩滔的铁杆槊刺来,直取秦明的心坎。真是高手之间的对决,都想在激烈的战斗中胜出。
两人激战了二十多个回合,韩滔渐渐体力不支,想要逃跑。这时,背后的中军主将呼延灼赶到了,他见韩滔与秦明交战处于下风,便舞动双鞭,骑着那匹御赐的踢雪乌骓马,咆哮着冲到阵前。
秦明见状,正准备迎战呼延灼,第二拨的豹子头林冲已经赶到阵前,林冲喊道:“秦统制先休息一下,看我与他大战三百回合再说!”林冲挺起蛇矛,直扑呼延灼。秦明则带领自已的军马,从左边绕到了山坡后面。
这边呼延灼与林冲展开了激战,两人棋逢对手,林冲的枪刺来,呼延灼的鞭挡去,兵器相交,如同一团绚丽的花朵;呼延灼的鞭挥来,林冲的枪迎上,又似一簇华美的锦绣。两人大战了五十多个回合,仍然不分胜负。
这时,第三拨小李广花荣的军队到了,花荣在阵门下大声喊道:“林将军先休息,看我来擒住这厮!”林冲拨转马头退下。呼延灼见林冲武艺高强,也回到了本阵。林冲带领本部军马绕到山坡后面,让花荣挺枪出马。
呼延灼的后军也赶到了,天目将彭玘便出阵迎战。彭玘长得英姿飒爽,有八句诗形容他:“两眼露光芒,声雄性气刚。刀横三尺雪,甲耀九秋霜。舍命临边塞,争先出战场。人称天目将,彭玘最高强。”
彭玘横着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骑着五明千里黄花马,出阵大骂花荣:“你们这些反国逆贼,根本不值一提!来与我一决高下!”花荣大怒,也不说话,直接与彭玘交起手来。两人大战了二十多个回合,呼延灼见彭玘渐渐体力不支,便纵马舞鞭,直扑花荣。两人交手不到三个回合,第四拨一丈青扈三娘的人马赶到了,扈三娘大喊:“花将军先休息,看我来捉这厮!”花荣便带领军队向右边绕到山坡下去了。
彭玘正准备与一丈青扈三娘交战,第五拨病尉迟孙立的军队也赶到了,孙立勒马站在阵前,观看扈三娘与彭玘的战斗。两人在弥漫的征尘和肃杀的气氛中,一个挥舞着大杆刀,一个舞动着双刀。两人激战了二十多个回合,一丈青扈三娘突然将双刀分开,拨转马头就跑。彭玘为了立功,纵马追了上去。
一丈青扈三娘把双刀挂在马鞍上,从袍底取出红绵套索,这套索上有二十四个金钩。等彭玘的马靠近,她扭过身子,将套索向空中一撒,动作干净利落。彭玘来不及防备,被套索拖下了马。孙立大喝一声,命令众军一起上前,将彭玘活捉了。
呼延灼见状大怒,奋力向前来救彭玘,一丈青扈三娘拍马迎战。呼延灼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一丈青扈三娘打败。两人交战了十多个回合,呼延灼一时之间竟无法战胜一丈青。呼延灼心中想道:“这个泼辣的妇人,在我手下竟然能战这么多回合,真是厉害!”他心中焦急,故意卖了个破绽,引诱一丈青扈三娘进攻,然后用双鞭一盖,准备攻击。一丈青扈三娘的双刀本在胸前防守,呼延灼提起右手的铜鞭,朝着一丈青的头顶打去。一丈青扈三娘眼疾手快,用刀一隔,右手的刀被震得飞了起来,而呼延灼的铜鞭正好打在刀口上,只听“铮”的一声,火光四溅。一丈青扈三娘回马向本阵跑去。
呼延灼纵马追赶,病尉迟孙立见状,挺枪纵马,上前拦住呼延灼厮杀。这时,背后宋江带领着十对良将也赶到了,摆开了阵势。一丈青扈三娘则带领自已的人马,也向山坡下跑去。
宋江看到成功活捉了天目将彭玘,心里十分高兴,便来到阵前观看孙立与呼延灼的交战。孙立见状,也将手中的枪收住,手腕一翻,绰起那条竹节钢鞭,迎向呼延灼。
这两人都使用钢鞭作为兵器,而且他们的打扮也颇为相似。病尉迟孙立头戴交角铁幞头,系着大红罗抹额,身穿百花点翠皂罗袍,外披乌油戗金甲,骑着一匹乌骓马,手中挥舞着一条竹节虎眼鞭,威风凛凛,堪比当年的尉迟恭;而呼延灼则头戴冲天角铁幞头,系着销金黄罗抹额,身着七星打钉皂罗袍,披着乌油对嵌铠甲,胯下是那匹御赐的踢雪乌骓马,手中舞动着两条水磨八棱铜鞭,左手的铜鞭重十二斤,右手的重十三斤。
两人在阵前你来我往,左盘右旋,激烈地战斗了三十多个回合,仍然难分胜负。宋江在一旁观看,不禁连声喝彩。
在官军阵中,韩滔听说彭玘被活捉,心中焦急,便在后军发动所有军马,一起向前冲去,想要与宋江的军队厮杀。宋江担心对方冲过来难以抵挡,赶紧将鞭梢一指,十个头领便带着大小军士,呐喊着掩杀过去;背后的四路军兵,分成两路从两侧夹攻过来。
呼延灼看到这种情况,急忙收拢本部军马,各自抵御敌人。然而,这场战斗为何没有取得全胜呢?原来呼延灼的阵中都是连环马,官军的马匹都披着马甲,士兵们也都穿着铁铠。马披甲后只露出四只蹄子,人穿甲后只露出一双眼睛。宋江阵上虽然也有披甲的马,但只是戴着红缨面具,挂着铜铃和雉尾而已。这边射过去的箭,都被对方的甲胄挡住了。而呼延灼那三千马军,每人都配备了弓箭,从对面射过来,宋江的军队因此不敢靠近。
宋江见状,急忙下令鸣金收军,呼延灼也带领军队后退了二十多里,安营扎寨。
宋江收军后,退到山西面扎下营寨,屯住军马。他吩咐左右的群刀手将彭玘簇拥过来。宋江远远望见,连忙起身,喝退军士,亲自为彭玘解开绑缚,将他扶入帐中,以宾客之礼相待,分宾主坐下。
宋江随即向彭玘行礼,彭玘连忙回礼,说道:“我乃被擒之人,按道理应该被处死,将军为何以宾客之礼待我?”宋江说道:“我们这些人无处安身,暂时占据水泊梁山,只是为了避难,期间确实做了不少错事。如今朝廷派将军前来收捕,我们本应束手就擒,但又担心性命不保,所以才不得已与将军交战,冒犯了将军的虎威,还望将军恕罪!”
彭玘回答道:“我向来听闻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没想到今日果然如此重义气。倘若将军能留我一命,我定当拼死为将军向朝廷保奏。”宋江说道:“我们众兄弟也只是期待圣主能够宽宏大量,赦免我们的重罪,我们愿意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万死不辞!”
宋江当日便派人将天目将彭玘送上大寨,让他与晁天王相见,并将他留在了寨里。这边则犒赏三军和众头领,同时商议军情。有诗赞道:“英风凛凛扈三娘,套索双刀不可当。活捉先锋彭玘至,梁山水泊愈增光。”
再说呼延灼收军下寨后,与韩滔一起商议如何彻底战胜梁山水泊。韩滔说道:“今日我们催军近前,他们便慌忙掩杀过来。明日我们尽数驱马军向前,必定能大获全胜。”呼延灼道:“我已经有了安排,正想和你商量一下,确保我们的计划一致。”
随即,呼延灼传下将令,让三千马军排成一排,每三十匹马用铁环连锁成一组。一旦遇到敌军,远距离就用箭射击,靠近了就用长枪直接冲入敌阵。这三千连环马军共分成一百队,相互锁定。同时,安排五千步军在后面策应。“明日不要主动挑战,我和你在后面押阵。一旦交锋,就分三面冲过去。”计策商定后,众人便等待次日出战。
第二天,宋江将军马分成五队排在前面,后军由十员将领簇拥着,两路伏兵分别埋伏在左右两侧。秦明一马当先,向呼延灼挑战,然而对面的官军只是呐喊,并不出战。宋江这边的五军,一字排开在阵前,中间是秦明,左边是林冲、一丈青扈三娘,右边是花荣与孙立。随后,宋江带领十将也赶到了,人马重重叠叠地摆开。
宋江看对面的官军,约有一千步军,只是擂鼓呐喊,却没有一人出来交锋。宋江心中感到疑惑,便暗中传令,让后军暂时后退,自已则纵马来到花荣的队伍中观察。
突然,对面传来连珠炮响,那一千步军忽然分成两下,放出三队连环马军,如猛虎般直冲过来。两边的官军不停地用弓箭乱射,中间的则全是手持长枪的士兵。
宋江见状大惊,急忙下令众军放箭抵御,然而根本抵挡不住。每一队三十匹马同时奔跑起来,势不可挡,逼得宋江的军队不得不向前逃窜。那连环马军漫山遍野,横冲直撞,前面的五队军马望见这阵势,顿时大乱,无法稳住阵脚。后面的大队人马也拦挡不住,纷纷各自逃命。
宋江见势不妙,飞马急忙逃跑,十将紧紧拥护着他。背后很快有一队连环马军追了上来,幸好伏兵李逵、杨林带人从芦苇丛中杀出来,才救了宋江一命。众人逃到水边,李俊、张横、张顺以及阮氏三雄六个水军头领早已摆下战船接应。
宋江急忙上船,随即传下将令,让大家分头去救应其他头领上船。那连环马军一直追到水边,向船上乱箭齐射,幸好船上有傍牌遮护,才没有造员伤亡。众人慌忙将船划到鸭嘴滩头,上岸后在水寨里清点人马,发现损失惨重。不过所幸众头领都平安无事,虽然折损了一些马匹,但好歹都保住了性命。
不一会儿,石勇、时迁、孙新、顾大嫂等人也逃上山来,他们说道:“官军的步军冲杀过来,把我们的店屋都拆平了。要不是有号船接应,我们都被擒捉了。”宋江一一亲自抚慰他们。
随后,宋江清点众头领,发现中箭受伤的有六人,分别是林冲、雷横、李逵、石秀、孙新、黄信。小喽啰中受伤带箭的更是不计其数。
晁盖得知消息后,与吴用、公孙胜一起下山慰问。宋江眉头紧皱,面带忧愁。吴用劝慰道:“哥哥不必忧心,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如此挂心。我们再想其他良策,一定能破了这连环马军。”
晁盖随即传下号令,吩咐水军加固寨栅和船只,保守滩头,日夜防备。他请宋江上山安歇,宋江却不肯上山,只在鸭嘴滩寨内驻扎,还让受伤的头领上山养病。
再说呼延灼大获全胜,回到本寨,解开连环马,让将士们依次前来请功。这场战斗中,杀死的敌人不计其数,生擒了五百多人,还夺得战马三百多匹。呼延灼随即派人前往京师报捷,同时犒赏三军。
高太尉正在殿帅府处理公务,门人前来禀报:“呼延灼收捕梁山泊得胜,派人来报捷。”高太尉心中大喜。第二天早朝,他越班向天子奏明此事。徽宗皇帝也十分高兴,下令赏赐黄封御酒十瓶,锦袍一领,并派一名官员带着十万贯钱前往行营犒赏军队。高太尉领了圣旨,回到殿帅府,立刻派人带着赏赐前往呼延灼的军营。
话说呼延灼得知朝廷派来的天使到了,便与韩滔一起到二十里外迎接。将天使接到寨中后,他们先谢过皇恩,接受了赏赐,接着摆下酒席款待天使。与此同时,呼延灼命令韩滔将赏钱分发给军士,又把活捉的五百多人囚禁在寨中,打算等捉到贼首后,一并押解到京师,公开示众、处置。
天使好奇地问道:“彭团练是怎么被敌军俘虏的?”呼延灼解释道:“他是因为急于捉拿宋江,深入到了敌军的腹地,这才不幸被擒。不过这次之后,那些贼寇想必不敢再来了。我打算分兵攻打,一定要彻底肃清山寨,扫平水泊,擒获所有贼寇,拆毁他们的巢穴。只是可恨这山寨四面环水,没有合适的道路可以进攻。远远望去,除非能用火炮轰击,才能摧毁贼巢。我军中虽然有善战的将士,但因为没有通路,也无法施展身手。我早就听说东京有个炮手叫凌振,绰号轰天雷,他擅长制造火炮,射程能达到十四五里远,石炮落下的地方,天崩地陷,山倒石裂。要是能把他请来,就可以攻打贼巢了。而且他武艺高强,弓马娴熟。希望天使回京后,能在太尉面前提及此事,尽快派他过来,这样我们就能早日攻克贼巢。”天使答应了下来,第二天便起程回京,一路上倒也没发生什么事。
天使回到京师后,立刻去见高太尉,详细禀报了呼延灼请求派炮手凌振的事情,说呼延灼希望借助凌振之力建立大功。高太尉听完后,马上传下命令,让人把甲仗库副使、炮手凌振传来。原来凌振祖籍燕陵,是宋朝盛世时最厉害的炮手,大家都称他为轰天雷,而且他武艺精湛。曾有四句诗赞美凌振的厉害之处:“火炮落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轰天雷起驰风炮,凌振名闻四百州。”
凌振接到命令后,立刻前来参见高太尉,随后接受了行军统领官的任命文书,接着便收拾鞍马、军器,准备出发。
凌振把所需的烟火药料,以及做好的各种火炮,还有一应的炮石、炮架,都装载到车上,带上随身的衣甲、盔刀、行李等物品,还带着三四十个军汉,离开了东京,朝着梁山泊进发。到达行营后,凌振先是去参见了主将呼延灼,然后又拜见了先锋韩滔,详细询问了水寨的远近路程以及山寨险峻的地方。他准备用三种炮石攻打山寨:第一种是风火炮,第二种是金轮炮,第三种是子母炮。凌振先让军健架起炮架,直接在水边竖起,做好放炮的准备。
此时,宋江正在鸭嘴滩上的小寨内,和军师吴学究商议破阵的办法,可两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计策。这时,探子前来报告:“东京新派来一个炮手,名叫轰天雷凌振,现在正在水边竖起架子,准备施放火炮,攻打我们的寨栅。”
吴学究听后说道:“这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山寨四面都是水泊,港汊众多,宛子城离水边又远,就算他有飞天火炮,也打不到城边。我们先放弃鸭嘴滩的小寨,看看他怎么设法放炮,然后再做商议。”
当天,宋江便下令放弃小寨,众人起身前往关隘。晁盖、公孙胜在聚义厅迎接他们,问道:“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破敌?”话还没问完,就听到山下传来炮声,一连放了三个火炮,其中两个落入水中,一个直接打到了鸭嘴滩边的小寨上。
宋江听后,心中十分忧虑,众头领也都大惊失色。吴学究说道:“要是能有一个人把凌振引诱到水边,先抓住他,我们就可以商量破敌的办法了。”晁盖说:“可以让李俊、张横、张顺和阮氏三兄弟六人驾船,按这样行事;岸上安排朱仝、雷横,如此接应。”
于是,六个水军头领领了命令,分成两队:李俊和张横先带着四十五个擅长水性的手下,划着两只快船,从芦苇深处探路前进;后面张顺和阮氏三兄弟划着四十多只小船接应。
李俊和张横到达对岸后,在炮架子边大声呼喊,接着把炮架推翻。军士们慌忙向凌振报告,凌振得知后,带着风火二炮,上马持枪,领着一千多人追了过来。李俊和张横见状,带着人转身就跑。
凌振追至芦苇滩边,看到岸边整齐地排列着四十多只小船,船上共有一百多个水军。李俊和张横早早跳上了船,却故意不把船开走。凌振的人马追到水边,只见李俊、张横和众水军大喊一声,都跳下水里去了。凌振的人马赶到后,便开始抢夺船只,此时朱仝、雷横在对岸呐喊擂鼓。
凌振抢到许多船只后,让军健们全部上船,准备杀过去。船才行驶到水中央,就听到岸上朱仝、雷横敲响了锣,水底下突然钻出三四百水军,他们把船尾的楔子都拔了出来,水立刻涌进船里。外面的人顺势把船扳翻,军健们都掉进了水里。
凌振急忙想回到船上,可船尾的舵橹已经被拽到水底去了。这时,两边钻出两个头领,把船只一扳,船就仰翻了,凌振也被翻到了水里。水底下的阮小二一把抱住他,直接拖到了对岸。岸上早有头领接应,用绳子把凌振绑了起来,先押解上山。这场战斗中,水军们在水中生擒了二百多人,一半的人淹死在水中,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回去。
呼延灼得知消息后,急忙率领马军赶来,可此时船都已经过了鸭嘴滩。射箭也射不到,人也都不见了,他只能干生气。呼延灼恨恨地等了半晌,最后只得带着人马回去了。
众头领把轰天雷凌振押解到山寨,提前派人向宋江报告。宋江便和满寨头领一起到第二关迎接。见到凌振后,宋江急忙亲自为他解开绳索,还埋怨众人道:“我让你们以礼请统领上山,怎么能如此无礼!”凌振拜谢宋江不杀之恩。宋江给凌振敬了一杯酒,然后拉着他的手,请他上山。到了大寨,凌振看到彭玘已经做了山寨的头领,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彭玘劝说道:“晁、宋二位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一心等待朝廷招安,为国家效力。我们既然来到这里,也只能听从安排。”宋江又陪着好话,再三解释。凌振说道:“我在这里侍奉各位倒也无妨,只是我的老母和妻子都在京师,要是有人知道我在这里,他们一定会遭到诛杀,这可怎么办?”宋江说:“请放心,我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把你的家人接来。”凌振感激地说:“要是头领能如此周全,我就算死也能瞑目了。”晁盖说:“那我们先摆筵席庆贺一番。”
第二天,山寨大厅上大摆宴席。众头领在饮酒的时候,宋江又和大家商议破连环马的计策。正愁没有好办法时,只见金钱豹子汤隆站起来说:“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愿意献上一计。除非得到一种特殊的军器,再加上我一个哥哥帮忙,才能破了连环甲马。”
吴学究赶忙问道:“贤弟,你先说说要用什么军器?你那个令亲哥哥又是谁?”
汤隆不慌不忙,双手抱拳向前,准备说出那种军器和那个人。这一番话,将会引发新的故事,四五个头领将前往京师,三千多马军也将遭遇变故。正是“计就玉京擒獬豸,谋成金阙捉狻猊”。汤隆到底会说出什么军器,又是推荐谁来帮忙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