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秦明和黄信来到栅门外,远远望去,两路军马恰好同时抵达。一路是宋江和花荣率领的,另一路则是燕顺与王矮虎带领的,各自都带着一百五十多人。黄信立即吩咐寨兵放下吊桥,大开栅门,将两路人马迎进了清风镇。

宋江一进镇,便迅速传下命令:“谁都不许伤害一个百姓,也不准伤到一个寨兵。先攻打南寨,把刘高一家老小全部杀掉。”王矮虎早就惦记着刘高的老婆,得到命令后,第一个冲进去把那妇人夺了过来。小喽啰们则忙着把刘高家中所有的家私、金银财物、珍贵宝货,统统装上车子,还有马匹和牛羊,也都尽数牵走。花荣则直奔自已家中,把家里的财物等东西都装载上车,接走了妻小和妹子。清风镇上原本属于百姓的东西,也都一一发还给了他们。

众多好汉把一切收拾妥当后,一行人马便离开了清风镇,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山寨。车辆和人马都抵达山寨后,众人在聚义厅相聚。黄信与各位好汉相互行礼之后,坐在了花荣的下首位置。宋江安排人把花荣的家小安顿在一处歇息的地方,又把刘高的财物分赏给了众小喽啰。王矮虎把抢到的刘高妻子,藏在了自已的房间里。

燕顺见状,开口问道:“刘高的妻子现在在哪里?”王矮虎回答:“这次可得让她给我做押寨夫人了。”燕顺说:“给你做押寨夫人可以,但先把她叫出来,我有话要说。”宋江也接口道:“我也正想问她呢。”王矮虎便把那妇人叫到了厅前,那婆娘吓得哭着求饶。

宋江怒喝道:“你这个泼妇!我好心把你从山上救下来,念你是个命官的夫人,你却恩将仇报?今天被我们抓住,你还有什么可说的?”燕顺猛地站起身来,说道:“这种,还问她干什么!”说着便拔出腰刀,手起刀落,将那妇人砍成了两段。

王矮虎见自已心心念念的女人被砍死,心中顿时大怒,一把夺过一把朴刀,就要和燕顺拼命。宋江等人赶忙起身,拦住了他们。宋江劝说道:“燕顺杀了这妇人也是有道理的。兄弟,你想想,我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把她救下山,还想着让他们夫妻团圆,可她却转过头来让丈夫害我。贤弟你把她留在身边,日后肯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宋江我日后一定给你找个更好的,包你满意。”燕顺也说:“兄弟,我就是这么想的,不杀了她留着有什么用?早晚得被她害了。”王矮虎被众人这么一劝,虽然心里还是不痛快,但也只能默默无言。燕顺吩咐小喽啰打扫干净尸首和血迹,然后安排筵席庆贺。

第二天,在宋江和黄信的主持下,燕顺、王矮虎、郑天寿做媒,打算让花荣把妹妹嫁给秦明。所有的礼物,都由宋江和燕顺准备。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了三五天筵席。秦明和花荣妹妹成亲后,又过了五七天,小喽啰打探到消息,上山报告说:“打听到青州的慕容知府已经向中书省递交了文书,奏报说花荣、秦明、黄信造反,请求派大军来征剿扫荡清风山。”

众好汉听了,纷纷商量起来:“咱们这个小山寨,不是长久待下去的地方。要是大军真的来了,把这里四面围住,咱们又没有退路,怎么迎敌?要是再没了粮草,那可就肯定逃不掉了。得想个长远的办法。”宋江说道:“我有个计策,不知道合不合诸位的心意?”众好汉连忙说:“愿闻良策,还请兄长指教。”

宋江接着说:“在南方有个地方,名叫梁山泊,方圆八百多里,中间有宛子城、蓼儿洼。晁天王在那里聚集了三五千军马,占据着水泊,官兵去捕盗,都不敢正眼瞧他们。我们为什么不收拾人马,去那里入伙呢?”秦明说:“既然有这么个好去处,那自然是十分好的。只是没有人引荐,他们怎么会轻易接纳我们呢?”

宋江大笑起来,便把打劫生辰纲获得金银,一直到刘唐寄书、用金子感谢自已,自已因此杀了阎婆惜,然后在江湖上逃亡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秦明听了,大喜道:“这么说,兄长您可是他们的大恩人啊。事不宜迟,我们赶紧收拾东西出发吧。”

就在当天,大家商量好了,立即准备了十几辆车子,把老小、金银财物、衣服行李等物品,都装到了车子上。他们一共有三二百匹好马。小喽啰中,有不愿意去梁山泊的,就发给他们一些银两,任由他们下山去投奔其他主人;愿意去的,就编入队伍里。加上秦明带来的军汉,总共有三五百人。

宋江安排大家分作三批下山,装作是去收捕梁山泊的官军。山上的东西都收拾停当后,装上车子,放了一把火,把山寨烧成了一片平地。队伍分为三队依次下山。宋江和花荣先带着四五十人,三五十匹马,簇拥着五七辆载着老小和物资的车子作为先头部队出发;秦明和黄信带领着八九十匹马和相应的车子作为第二队;后面则是燕顺、王矮虎、郑天寿三人带着四五十匹马,一二百人。

众人离开了清风山,朝着梁山泊进发。一路上,看到他们这么多军马,而且旗号上又明明白白地写着“收捕草寇官军”,所以没有人敢来阻拦。走了五七天,已经离青州很远了。

且说宋江和花荣两人骑着马走在前面,后面的车辆载着老小,与后面的人马只相隔二十多里远。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对影山。这里两边是两座高山,山势相似,中间是一条宽阔的驿路。

两人正在马上前行,只听到前面山里传来锣鸣鼓响。花荣警觉地说:“前面肯定有强人。”他把枪稳住,拿出弓箭,仔细地整理好,插进飞鱼袋里。同时,他让骑马的军士去催促后面两起军马赶紧跟上,并且把车辆和人马都驻扎好。

宋江和花荣带着二十多骑军马,向前去探路。走了半里多路,就看到了一簇人马,大约有一百多人,前面簇拥着一个骑马的年少壮士。这个壮士是怎么打扮的呢?只见他头上戴着三叉冠,上面镶嵌着金圈玉钿;身上穿着百花袍,上面织着锦团花。披着的铠甲,如同千道火龙的鳞片;束着的腰带,是一条红玛瑙。骑着一匹如同胭脂涂抹的龙马,手中拿着一条朱红画杆的方天戟。他背后的小校,全都是穿着红衣红甲。

那个壮士一身红衣,骑着一匹赤马,站在山坡前,大声喊道:“今天我要和你比试比试,分个胜负,见个输赢。”这时,只见对面山冈子背后,也涌出一队人马,同样有百十来人,前面也有一个年少骑马的壮士。这个壮士又是怎样的模样呢?但见他头上戴着三叉冠,顶上一团如同瑞雪;身上穿着镔铁甲,好似披着千点寒霜。素罗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银花带的颜色比明月还要耀眼。坐下骑着一匹征玉兽,手中挥舞着一枝寒戟银蛟。他背后的小校,都是白衣白甲。

这个壮士一身白衣,骑着一匹白马,手中也拿着一枝方天画戟。这边的队伍都是素白旗号,那边的队伍则都是绛红旗号。只见两边的红白旗迎风摇晃,震耳欲聋的花腔鼓擂响起来。那两个壮士也不说话,各自挺起手中的画戟,催动坐下的马,就在中间的大阔路上交锋,比试起了高低。

花荣和宋江看到这一幕,勒住马观看,不得不说,这两人的厮杀真是精彩,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就像是在绛霞的光影里,卷起了一道冻地的冰霜;在白雪的光芒中,燃起了几缕冲天的火焰。仿佛是故园的冬暮时节,山茶和梅蕊在争奇斗艳;又像是上苑的春天,李花的粉与桃花的脂在相互斗彩。这个壮士如同按南方丙丁火,好似焰摩天上的丹炉降临人间;那个壮士如同按西方庚辛金,就像泰华峰头的玉井翻转。宋无忌发怒,骑着火骡子飞奔到人间;冯夷神生气,跨着玉狻猊纵横在世上。左右的红云侵入白气,往来的白雾间夹杂着红霞。

当时,那两位年少壮士各自手持方天画戟,激烈地战斗起来。你来我往,战了三十多个回合,依旧难分胜负。宋江和花荣骑在马上,看得入神,忍不住大声喝彩。

花荣被这场精彩的比试吸引,驱马一步步靠近,想要看得更清楚些。只见两人战斗到激烈处,两枝方天画戟纠缠在一起。其中一枝戟上系着金钱豹子尾,另一枝戟上挂着金钱五色幡,那幡上的绒绦相互缠绕,紧紧地结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

花荣在马上瞧得真切,立刻勒住缰绳,左手从飞鱼袋中取出弓箭,右手往走兽壶里拔出一支箭,将箭搭在弦上,用力拉满弓弦,瞄准那豹尾上的绒绦,找了个最容易射中的地方,“飕”的一声射出一箭。这一箭精准无比,正好射断了绒绦。瞬间,原本搅在一起的两枝画戟“唰”地分开,各自回到两位壮士手中。那两百多人的队伍齐声发出一阵喝彩声。

两位壮士见状,停止了战斗,一同策马疾驰而来,直到宋江和花荣的马前。他们在马上微微欠身,恭敬地行礼,说道:“我们恳请神箭将军告知大名。”

花荣在马上回应道:“这位是我的义兄,郓城县押司,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我则是清风镇知寨,小李广花荣。”

两位壮士听闻,赶忙将手中的画戟插在地上,翻身下马,“扑通”一声跪地,行大礼参拜,说道:“久仰二位大名,如雷贯耳。”

宋江和花荣急忙下马,将两位壮士扶起,说道:“你们身着盔甲,行礼多有不便,就不必拘礼了。不知二位壮士尊姓大名?”

那个身穿红衣的壮士说道:“小人姓吕名方,祖贯潭州人氏。平日里我仰慕吕布的为人,便学习使用这枝方天画戟,大家都叫我小温侯吕方。我原本到山东贩卖生药,没想到折了本钱,无法还乡,便暂且占据了这对影山,靠打家劫舍为生。近日这位壮士前来,想要夺取我的山寨,我提出与他各占一山,他却不肯,所以我们每天都下山争斗。没想到一切都是缘分注定,今日能有幸见到及时雨宋公明,又遇到花将军,果然名不虚传。我们愿听从二位的指教。”

宋江又询问身穿白衣的壮士姓名。那人回答道:“小人姓郭名盛,祖贯西川嘉陵人氏。我原本贩卖水银,在黄河上遭遇风浪,船翻了,无法回乡。我在嘉陵时,跟当地兵马张提辖学习了方天戟的使用方法,后来练得十分精熟,大家都称我为赛仁贵郭盛。我在江湖上听说对影山有个使戟的人占了山头,打家劫舍,于是特地赶来,想通过比试戟法来夺取山寨。我们接连争斗了十几天,始终不分胜负。没想到今日能遇到二位,真是天大的幸运。”

宋江将自已等人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们,然后说道:“我来为二位劝和,你们看如何?”两位壮士听后,满心欢喜,都点头答应了。

这时,后面的人马也都赶到了,宋江将众人一一引荐,彼此相互认识。吕方先邀请大家上山,杀牛宰马,摆下丰盛的筵席款待众人。第二天,郭盛又置办酒席,宴请大家。

席间,宋江提出让他们两人加入队伍,一起前往梁山泊,投奔晁盖,共同聚义。吕方和郭盛听了,欢天喜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随后,他们便清点两山的人马,收拾好财物,准备启程。

宋江赶忙说道:“先别急,不能就这么去。要是我们这边有三五百人马直接投奔梁山泊,他们那里在四十里开外就有探子探听消息。万一他们以为我们是去收捕他们的,那就麻烦了。不如我和燕顺先去通报一声,你们随后再出发,还是分三批前行。”

花荣和秦明赞同道:“兄长说得极是,就该如此安排,我们陆续出发。兄长您先出发半天,我们督促人马,随后跟上。”

暂且不说对影山的人马陆续踏上行程,只说宋江和燕顺各自骑上马匹,带领着随行的十几个人,先行前往梁山泊。

两人在路上走了两天。这天晌午时分,正走着,只见官道旁边有一家大酒店。宋江看了看,说道:“孩儿们都走得又累又乏,都去店里买些酒喝,再接着赶路。”

于是,宋江和燕顺下了马,走进酒店。他们吩咐孩儿们松开马的肚带,让马休息,众人则都走进酒店里坐下。宋江和燕顺先到店里查看,发现店里只有三副大座头,小座头也没几副。其中一副大座头上,已经有一个人坐在那里占了位置。

宋江打量了一下这个人,只见他裹着一顶猪嘴头巾,脑后别着两个太原府金不换纽丝铜环。上身穿着一件皂绸衫,腰间系着一条白搭膊,下面腿上绑着护膝,脚上穿着八搭麻鞋。桌子边倚着一根短棒,横头放着一个衣包。这人身材高大,足有八尺来长,一张淡黄的脸,颧骨突出,一双眼睛明亮有神,脸上却没有多少胡须。

宋江叫来酒保,说道:“我的随从人多,我和这位兄弟想借里面的位置坐一坐。你去请那位客人换一下这副大座头,让我的随从们坐下来吃些酒。”酒保连忙答应:“小人明白。”

宋江和燕顺走进里面坐下,先让酒保打酒来,说道:“先给我的随从每人来三大碗酒,有肉的话就多买些给他们吃,然后再到我们这里斟酒。”酒保看到宋江的随从们都围在酒垆边,便走到那个看似公人的客人身边,说道:“这位客官,麻烦您把这副大座头让给里面两位官人的随从坐一坐。”

那汉子听酒保称他为“上下”,心里有些不高兴,顿时烦躁起来,说道:“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什么官人的随从,想换座头,老爷我可不换!”

燕顺听了,对宋江说道:“你看他多无礼!”宋江赶忙按住燕顺,说道:“由他去吧,你何必跟他一般见识。”

那汉子转过头,看了看宋江和燕顺,冷笑了一声。酒保又赔着笑脸说道:“客官,您就行行好,成全小人的生意,换一换又有何妨?”

那汉子一听,大怒,猛地拍着桌子吼道:“你这鸟男女,怎么这么不识好歹!欺负老爷我一个人,就想换座头。就算是当今赵官家来了,老爷我也不换!你再敢多说一句,看我不揍你!”

酒保委屈地说:“小人也没说什么呀。”那汉子喝道:“量你也不敢说什么!”

燕顺听了,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说道:“你这汉子,也太嚣张了!不换就不换,干嘛用话吓人!”

那汉子“腾”地一下跳起来,抄起手中的短棒,说道:“我骂他关你什么事!老爷我天下只佩服两个人,其余的人在我眼里都如同脚底下的泥!”

燕顺更加恼怒,提起身边的板凳,就要冲过去打那汉子。宋江见那汉子说话不一般,赶忙横身挡在中间,劝解道:“大家都别闹了。我倒想问问你,你说天下只让的那两个人是谁?”

那汉子神气地说:“我说出来,保准吓你一跳!”宋江说道:“愿闻其详。”

那汉子说道:“一个是沧州横海郡柴世宗的孙子,人称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宋江听了,暗暗点头,又问道:“另一个是谁?”

那汉子接着说:“这一个更厉害,是郓城县押司,山东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宋江听了,看了燕顺一眼,暗暗发笑。燕顺也早把手中的板凳放下了。

那汉子又说道:“除了这两个人,就算是大宋皇帝,老爷我也不怕!”

宋江说道:“你先别急,我再问你。你既然提到这两个人,那你是在哪里与他们相识的?”

那汉子说:“你既然认识他们,我也不说假话。三年前,我在柴大官人庄上住了四个多月,只是一直没见到宋公明。”

宋江又问:“你认识黑三郎吗?”那汉子说:“你既然提起,我如今正要去寻找他。”

宋江追问道:“是谁让你去找他的?”那汉子回答:“是他的亲兄弟铁扇子宋清,让我给他寄家书,顺便寻找他。”

宋江听了石勇的话,心中大喜,赶忙上前一把拉住石勇,说道:“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啊!我就是你要找的黑三郎宋江。”

石勇仔细打量了宋江一番,确认无误后,立刻倒头便拜,说道:“真是老天保佑,让小弟有幸遇到哥哥,差点就错过了,白跑一趟孔太公那里。”

宋江急忙将石勇拉进店内,关切地问道:“家里最近没出什么事吧?”

石勇说道:“哥哥您听我慢慢说。小人姓石名勇,原本是大名府人,平日里靠设局赌博为生,乡亲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石将军。因为在赌博的时候,一拳打死了人,只好逃到柴大官人庄上避难。在江湖上,我常听往来的人说起哥哥您的大名,对您疏财仗义、济困扶危的事迹钦佩不已,所以特地前往郓城县投奔您。可到了那里,又听说您因为有事在外面逃亡。后来遇到了四郎宋清,我跟他说起柴大官人,他说哥哥您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还让我一定要来拜会您,并且特意写了这封家书,让我带到孔太公庄上,说如果找到了哥哥,就告诉您‘务必赶快回来’。”

宋江听了,心中不免有些疑虑,便问道:“你在我家的庄子上住了几天?见到我父亲了吗?”

石勇回答道:“小人在那里只住了一夜就离开了,没能见到太公。”

宋江便把自已准备去梁山泊入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石勇。石勇听后,说道:“小人自从离开了柴大官人庄上,在江湖中就只听闻哥哥您的大名,对您的侠义之举敬仰已久。如今哥哥既然要去梁山泊入伙,还望您能带上小人。”

宋江说道:“这个你不必担心,也不差你这一个人。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燕顺。”说着,宋江叫来酒保,吩咐道:“就在这里斟酒,别到别处去了。”

三人喝了几杯酒之后,石勇赶忙从包裹里取出家书,慌慌张张地递给宋江。宋江接过家书,看到封皮是倒着封的,而且上面也没有写“平安”二字,心里越发觉得可疑。他急忙撕开信封,从头读起,读到一半时,后面写着:“父亲于今年正月初头,因病身故,见今停丧在家,专等哥哥来家迁葬。千万,千万!切不可误!宋清泣血奉书。”

宋江读完,大叫一声“苦啊”,整个人失魂落魄,用手拼命捶打着自已的胸脯,嘴里骂道:“我真是个不孝的逆子,做了这么多错事,如今老父去世,我却没能尽到为人子的孝道,我跟畜生又有什么区别!”说着,他用头去撞墙壁,放声大哭起来。燕顺和石勇连忙上前抱住他。

宋江哭得昏了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才苏醒过来。燕顺和石勇在一旁劝慰道:“哥哥,您别太伤心了。”

宋江对燕顺说道:“不是我寡情薄意,实在是我心里一直记挂着老父亲。如今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我必须星夜赶回去奔丧,你们就先自已上山吧。”

燕顺劝道:“哥哥,太公既然已经去世了,您就算回到家,也见不到他了。世上的人谁能不死呢,父母去世是难免的。您先放宽心,带我们一起去梁山泊入伙,到时候小弟再陪您回去奔丧,也不算晚。自古道:蛇无头而不行。要是没有您一起去,梁山泊的人怎么会收留我们呢?”

宋江说道:“如果等我送你们上山,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这可不行。我写一封详细的书信,把事情都写在里面,让石勇跟你们一起入伙,等你们一起上山。我现在既然知道了父亲去世的消息,真是度日如年,心急如焚。我马也不要了,随从也不带了,一个人连夜赶回家。”

燕顺和石勇怎么也留不住宋江。宋江向酒保借了笔砚,要了一张纸,一边哭着,一边写起信来,在信中再三叮嘱。写完后,信封也没粘,就交给燕顺收着。他穿上石勇的八搭麻鞋,拿了些银两藏在身上,跨上一口腰刀,又拿起石勇的短棒,酒食一口都没吃,转身就要出门。

燕顺说道:“哥哥,您等秦总管、花知寨他们都来见一面再走也不迟啊。”

宋江说道:“我不等了,我写的信送去,不会有什么阻碍。石勇贤弟会把详细情况说清楚的,你帮我向众兄弟们解释一下,就说我奔丧心切,还请大家不要见怪。”宋江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独自一人飞也似地离开了。

且说燕顺和石勇在店里吃了些酒食点心,结了酒钱。燕顺让石勇骑上宋江的马,带着随从,在离酒店三五里路的地方,找了一家大客店住下,等候其他人。

第二天辰牌时分,秦明、花荣等人带着队伍都到了。燕顺和石勇迎上去,详细地说明了宋江奔丧离去的事情。众人听了,都埋怨燕顺道:“你怎么不留住他呢?”

石勇解释道:“他听说父亲去世了,恨不得自已也去死,怎么可能停下来,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他写了一封详细的书信,让我们只管去梁山泊,说那里的人看了信,不会有什么阻碍。”

花荣和秦明看了书信,与众人商议道:“我们现在在半路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回去不行,散伙也不成,只能先继续往前走。把书信封好,到了山上再说,如果他们不收留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于是,九个好汉合为一伙,带着三五百人马,朝着梁山泊行进,寻找上山的大路。当他们一行人马走到芦苇丛中时,突然听到水面上传来锣鼓声。众人定睛一看,只见漫山遍野插满了各种彩旗,水泊中划出两只快船。

前面的一只船上,有三五十个小喽啰,船头中间坐着一个头领,正是豹子头林冲。后面那只哨船上,同样有三五十个小喽啰,船头坐着的头领是赤发鬼刘唐。

林冲在船上大声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是哪里来的官军?竟敢来收捕我们!要是敢来,就让你们有来无回,你们也应该知道我们梁山泊的威名!”

花荣、秦明等人赶忙下马,站在岸边回应道:“我们不是官军,这里有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哥哥的书信,我们是特地来投奔梁山泊大寨,想要入伙的。”

林冲听了,说道:“既然有宋公明兄长的书信,那就先到前面朱贵的酒店里,先把书信给我们看看,然后再请你们过去相见。”

船上的人把青旗一挥,芦苇丛中划出一只小船,船上有三个渔人,一个负责看船,另外两个上岸说道:“你们各位将军都跟我来吧。”

水面上的两只哨船,其中一只船上把白旗挥动,铜锣声响起,两只哨船一起离开了。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纷纷说道:“这里确实不一般,官军谁敢轻易靠近!我们原来的山寨可比不上这里啊!”

众人跟着那两个渔人,绕了一大圈,终于来到了旱地忽律朱贵开的酒店。朱贵听了众人的来意后,热情地迎接他们,大家相互见礼。随后,朱贵吩咐手下放倒两头黄牛,按照惯例给众人分发酒食。

朱贵接过众人带来的书信,仔细看了一遍,然后走到水亭上,射出一支响箭。响箭划过天空,落到对岸,芦苇丛中很快就摇出一只快船。朱贵把一些事情吩咐给小喽啰后,让他们先把书信送上山去,向山上的人通报。

与此同时,酒店里开始杀猪宰羊,热情款待这九位好汉。他们把军马安顿好,让士兵们分散休息。

第二天辰牌时分,军师吴学究亲自来到朱贵的酒店迎接众人。大家一一相见,相互行礼后,吴学究详细询问了情况。不一会儿,就有二三十只大白棹船前来接应。

吴用和朱贵邀请九位好汉上船,他们把老小、车辆、人马和行李都搬到各自的船上,朝着金沙滩驶去。上岸后,沿着松树小径前行,众多好汉簇拥着晁盖头领,敲锣打鼓地前来迎接。

晁盖走在最前面,与九位好汉一一相见,然后一起迎上关去。大家有的骑马,有的坐轿,来到聚义厅。在聚义厅里,大家又重新行了礼。

聚义厅左边的一排交椅上,坐着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此时的白日鼠白胜,早在数月之前,就从济州大牢越狱,逃到山上入了伙。这都是吴学究派人花钱运作,才把白胜救了出来。

右边一排交椅上,坐着花荣、秦明、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吕方、郭盛、石勇。大家分两行坐下,一共是二十一位好汉。

中间燃起一炉香,大家各自立下誓言。当天,山寨里大摆筵席,杀牛宰马,热闹非凡。新到的伙伴们在厅下参拜了众人,然后和小头目们一起参加筵席。山寨还收拾了后山的房舍,把老小家眷都安顿好了。

在筵席上,秦明和花荣称赞宋江的诸多好处,还讲述了在清风山报仇杀人的事情。众头领听了,都非常高兴。后来又说起吕方和郭盛比试戟法,花荣一箭射断绒绦,分开画戟的事。

晁盖听了,似乎不太相信,嘴里含含糊糊地说:“真能射得这么准?改日可得看看比箭。”

当天酒喝到一半,上了几道菜后,众头领都说:“先去山前随便玩玩,等会儿再回来赴宴。”

于是,二十一位头领相互谦让着,走下台阶,悠闲地散步,欣赏山景。他们走到寨前第三关时,只听到空中传来数行大雁的嘹亮叫声。

花荣心想:“晁盖刚才的意思,好像不信我能射断绒绦。不如今天就露一手,让他们看看,以后也能敬重我。”

他四处一看,随行的人中有带弓箭的。花荣便向他要了一张弓,拿在手里一看,是一张泥金鹊画细弓,正合他的心意。他又急忙取来一支好箭,对晁盖说:“刚才兄长听说我射断绒绦,众头领似乎有些不信。远处有一行大雁飞来,我也不敢夸口,这一箭,我要射雁群里第三只雁的头。要是射不中,还请众头领不要笑话。”

花荣搭上箭,拉满弓,仔细瞄准,朝着空中一箭射去。只见那鹊画弓像弯弯的秋月,雕翎箭像迸射的寒星。塞雁在空中排成整齐的八字,纵横不乱;花荣拈箭一发,果然精准无比。那只孤雁向云中倒坠,几声哀鸣在草内响起。雁血模糊,染红了绿色的翎毛,大寨下众人齐声喝彩。

花荣这一箭,果然正中雁群里第三只雁,雁直坠落到山坡下。他急忙叫军士去取来查看,那支箭正穿在雁头上。

晁盖和众头领看了,都惊讶不已,纷纷称赞花荣为“神臂将军”。吴学究也称赞道:“别说将军可比小李广,就是养由基也比不上这神手,真是山寨的幸运。”从这以后,梁山泊上没有一个人不钦佩花荣。

众头领回到厅上继续筵席,一直到晚上才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山寨里又摆下筵席,商议大家的坐次。论才能,秦明和花荣不相上下,但因为花荣是秦明的大舅,众人便推让花荣坐在林冲肩下,排第五位,秦明排第六位,刘唐坐第七位,黄信坐第八位。在阮氏三雄之后,依次是燕顺、王矮虎、吕方、郭盛、郑天寿、石勇、杜迁、宋万、朱贵、白胜,一共二十一位头领坐定。

庆贺筵宴结束后,大家正式在梁山泊聚义。山寨里开始添造大船、屋宇,准备车辆什物,打造枪刀军器、铠甲头盔,整顿旌旗袍袄、弓弩箭矢,做好抵御官军的准备。

再说宋江自从离开村店,日夜兼程往家赶。当天申牌时分,他赶到了本乡村口张社长的酒店,打算先在这里休息一下。

张社长和宋江家关系很好,见宋江神情低落,眼泪暗暗流淌,便关切地问道:“押司有一年半没回家了,今天好不容易回来,怎么脸色这么不好,心中有什么烦恼?而且听说你的官司已经遇到赦免,肯定减罪了,应该高兴才是。”

宋江回答道:“老叔说得对,官司的事暂且不说,只是我生身父亲去世了,我怎么能不烦恼?”

张社长哈哈大笑道:“押司你这是开玩笑吧?你父亲太公刚才还在我这里吃酒,回去还不到半个时辰,你怎么能这么说?”

宋江说:“老叔别拿我开玩笑了。”说着便取出家书,让张社长看,“我兄弟宋清明明在信里写着:父亲在今年正月初头去世了,专门等我回去奔丧。”

张社长看完后,说:“呸,哪有这种事!就在午时前后,他还和东村王太公在我这里吃酒,然后才回去的,我怎么会说谎?”

宋江听了,心中充满疑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寻思了半天,一直等到天黑,才告别张社长,往家赶。

回到庄上,宋江走进庄门,发现没什么动静。庄客们见到宋江,都纷纷前来参拜。宋江问道:“我父亲和四郎在吗?”

庄客说:“太公每天都盼着押司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今天你回来,他可高兴了。刚才他和东村里的王社长在村口张社长店里吃酒,回来后就在里面房里休息。”

宋江听了,大吃一惊,扔下短棒,径直走进草堂。只见宋清迎上来便拜。宋江见宋清没戴孝,心中十分生气,指着宋清骂道:“你这个忤逆不孝的畜生,这是怎么回事!父亲明明还在,你怎么能写信来骗我?害得我好几次都想寻死,一哭就哭得昏迷过去。你怎么能做这种不孝的事!”

宋清刚想解释,只见屏风背后转出宋太公,说道:“我儿别生气,这和你兄弟没关系,是我每天都想见你一面,所以让宋清写信说我去世了,这样你就能快点回来。我又听说白虎山那一带强人很多,怕你一时被人怂恿落草为寇,做个不忠不孝的人,所以才急忙寄信把你叫回来。而且柴大官人那里派来的石勇也给你寄了信。这一切都是我的主意,和四郎无关,你别埋怨他。我刚才在张社长店里回来,正在房里睡觉,听到你回来了。”

宋江听了,赶忙磕头拜谢太公,心中既担忧又高兴。宋江又问父亲:“不知道最近官司怎么样了?既然已经遇到赦免,肯定减罪了,刚才张社长也这么说。”

宋太公说:“你兄弟宋清没回来的时候,多亏了朱仝、雷横帮忙,后来只发了一个海捕文书,再也没人来骚扰。我为什么要把你叫回来呢?最近听说朝廷册立了皇太子,已经下了一道赦书,凡是民间犯了大罪的,都减一等定罪,各地都已经开始施行。就算被官府发现,也最多判个徒流之罪,不会有性命之忧。先不管这些了,以后再做打算。”

宋江又问:“朱、雷二位都头来过庄上吗?”

宋清说:“我前几天听说,他们两个都被派出去了。朱仝被派往东京,雷横不知道被派到哪里去了。现在县里新来了两个姓赵的负责公事。”

宋太公说:“我儿一路风尘仆仆,快去房里休息几天吧。”一家人欢欢喜喜,暂且不提。

天色渐渐晚了,月亮从东方升起。大约一更时分,庄里的人都睡了,只听到前后门传来喊叫声。一看,四下里都是火把,把宋家庄团团围住,只听见一片声音喊道:“不要让宋江跑了!”

太公听了,连连叫苦。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引出了后续的故事:大江岸上,将聚集众多好汉英雄;闹市丛中,将展现忠肝义胆。天罡星有缘相聚,地煞星同心协力。不知道宋公明在庄上如何脱身,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