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宋江衣锦还乡,完成了回乡扫墓祭祖的心愿后,又回到了东京。他与众多弟兄们相聚,吩咐大家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前往各自的任职之地。
就在这时,神行太保戴宗前来探望宋江。两人坐在一起闲聊,气氛融洽。忽然,戴宗站起身来,说道:“小弟我已经承蒙圣上恩典,被授予兖州都统制之职。但如今我情愿交还官诰,前往泰安州岳庙里,做个陪堂,过清闲的日子,了此一生,这对我来说实在是莫大的幸运。”
宋江听后,十分惊讶,问道:“贤弟,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戴宗解释道:“兄弟我夜里梦到崔府君召唤,因此就萌生了这片退隐的善心。”
宋江感慨地说:“贤弟你生来就有神行太保的本事,日后必定会成为岳府的灵聪之神。”
从这以后,戴宗与宋江分别,他将官诰交还给朝廷,前往泰安州岳庙里出家做了陪堂。在那里,他每日都殷勤地侍奉着圣帝的香火,态度虔诚,从不懈怠。几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戴宗一切如常,他把众道伴请来,与他们一一辞别,随后大笑而终。后来,戴宗在岳庙里多次显灵,当地的州人和庙祝为了纪念他,便在庙里塑造了戴宗的神像,而这神像的胎骨就是戴宗的真身。
阮小七接受了朝廷的诰命后,向宋江辞别,前往盖天军担任都统制一职。然而,上任还不到几个月,大将王禀、赵谭因为之前在帮源洞被阮小七辱骂的旧恨,一直怀恨在心,便多次在童枢密面前诉说阮小七的过错,他们说道:“阮小七曾经穿过方腊的赭黄袍,还穿戴了龙衣玉带,虽然说是一时的戏耍,但终究让人觉得他心怀不轨。而且盖天军那个地方地处偏僻,百姓又比较野蛮,阮小七在那里任职,必定会引发造反之事。”他们甚至想要杀掉阮小七。
童贯把这件事告知了蔡京,蔡京又奏明了天子。于是,天子降下圣旨,下达公文到盖天军,追夺了阮小七的官诰,将他贬为庶民。阮小七得知此事后,心中反而暗自欢喜,他带着老母回到了梁山泊石碣村,重新过上了打鱼为生的日子,尽心奉养老母,一直到寿终正寝,活到了六十岁才去世。
小旋风柴进在京师,看到戴宗交还官诰去求闲了,又听说朝廷追夺了阮小七的官诰,原因是阮小七不合穿戴了方腊的平天冠和龙衣玉带,被认为有造反的意图,从而被罚为庶民。柴进心想:“我也曾在方腊那里做过驸马,倘若日后奸臣们知道了这件事,在天子面前进谗言,到时候怪罪下来,追夺我的诰命,我岂不是要遭受耻辱?不如趁早自已主动辞官,以免受到玷辱。”
于是,柴进便以风疾病患不时发作,难以胜任官职为由,向朝廷表示自已不堪为官,情愿交还官诰,回乡做个农民。他辞别了众官,回到沧州横海郡做回了普通百姓,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忽然有一天,柴进毫无疾病征兆地去世了。
李应被授予中山府都统制之职,赴任半年后,听闻柴进辞官求闲去了,他自已也思量着,便也推说自已风瘫,无法继续为官。他向省院申述情况,缴纳了官诰,回到故乡独龙冈村中生活。后来,他与杜兴一起成为了当地的富豪,两人都得以善终。
关胜在北京大名府总管兵马,他很得军心,众人都对他钦佩有加。然而,有一天,他操练军马回来后,因为大醉而不小心失脚,从马上摔落,就此得病身亡。
呼延灼担任御营指挥使,每日都随驾操练军备。后来,他率领大军抗击大金兀术四太子,在出兵作战中,一路杀至淮西,最终不幸阵亡。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理军队时立下战功,后来他跟随刘光世大破大金,一路升迁,最终做到了太平军节度使。
花荣带着妻子、孩子和妹妹,前往应天府赴任。吴用向来单身一人,他只带了随行的安童,前往武胜军赴任。李逵也是独自带着两个仆从,前往润州赴任。为什么在这里只说这三个人到任的情况,而对其他一些人的结局都详细描述了呢?因为这七员正将,他们之间此后都不会再有相见的机会了,所以先把他们的结局交代清楚。而后面的五员正将,宋江、卢俊义、吴用、花荣、李逵,他们之间还有相聚的情节,所以这里先不把他们的结局说尽,后面自然会看到。
再说宋江、卢俊义在京师,将朝廷赏赐给诸将的物品都一一分派完毕,让他们各自前往任职之地。那些在为国征战中牺牲的正将,他们的家眷人口,朝廷给予了恩赏钱帛金银,并且送他们各自回到故乡,让他们自行安排今后的生活。
此外,还有当时在朝的十五员偏将,除了宋江的弟弟宋清回乡务农外,杜兴跟随李应还乡去了;黄信仍然担任青州的官职;孙立带着兄弟孙新、顾大嫂以及家眷,依旧回到登州任职;邹润不愿意为官,便回到了登云山;蔡庆跟随关胜,回到北京做了平民;裴宣与杨林商议后,回到饮马川,接受了一个闲职,过起了悠闲的日子;蒋敬思念故乡,便回到潭州做了平民;朱武一直以来都对樊瑞的道法很感兴趣,后来他向樊瑞学习道法,两人一起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最后去投奔公孙胜出家,打算以此度过余生;穆春回到揭阳镇的乡中,后来成为了良民;凌振的炮手技艺非凡,他被授予火药局御营的职位,继续发挥自已的专长。原来在京师的五员偏将,安道全被召回京城,在太医院做了金紫医官;皇甫端原本就担任御马监大使;金大坚在内府御宝监为官;萧让在蔡太师府中任职,做了门馆先生;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安享清闲,一生快乐。这些人的情况就不再详细叙述了。
且说宋江与卢俊义分别后,各自前往自已的任职地。卢俊义没有家眷,他带着几个随行的伴当,前往庐州。宋江向皇上谢恩辞朝,告别了省院的各位官员,带着几个家人仆从,前往楚州赴任。从这以后,大家便各自分散,各奔东西了。
再说宋朝,从太宗继承太祖的帝位时起,就有一些不太好的情况,导致朝代中奸佞之臣层出不穷。到了徽宗天子时期,虽然天子至圣至明,但不幸的是,奸臣当道,谗佞之臣专权,他们迫害忠良,实在令人痛心。当时,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个贼臣,把天下搅得大乱,国家、家庭和百姓都深受其害。
殿帅府太尉高俅和杨戬,看到天子对宋江等这伙将校重礼厚赐,心里非常嫉妒和不满。两人私下商议道:“这宋江、卢俊义都是我们的仇人,如今他们反倒成了有功之臣,受到朝廷如此的钦恩赏赐,还让他们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们这些省院的官僚,岂不是要被人耻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杨戬接着说:“我有一个计策,我们先对付卢俊义,只要解决了他,就好比断了宋江的一只臂膀。卢俊义这人十分英勇,如果我们先对付宋江,他一旦得知消息,必定会生出事端,到时候就麻烦了。”
高俅忙问:“愿闻你的妙计。”
杨戬说道:“我们安排几个庐州的军汉,让他们到省院去告发卢安抚,说他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图造反。然后我们把这件事写成申呈,送到太师府启奏,瞒着蔡太师。等太师奏过天子,请求圣旨定夺,再派人把卢俊义骗到京师。等皇上赐御食给他的时候,我们在食物里下些水银,让水银损伤他的腰肾,使他无法行动,这样他就成不了大事了。之后,再派天使给宋江送去御酒,在酒里下慢药,不出半月,宋江肯定没救了。”
高俅听后,连称:“此计大妙。”
于是,两个贼臣按计行事,他们找来两个心腹之人,又寻觅了两个庐州的本地人,给他们写好状子,让他们去枢密院告发卢安抚在庐州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想要造反,还说他经常派人前往楚州,与安抚宋江勾结,意图起义。枢密院的童贯原本就与宋江等人有仇,他当即收下了原告的状子,直接呈送到太师府启奏。
蔡京看到申文后,便召集官员商议。此时高俅、杨戬也都在,四个奸臣商定了计策,带着原告人入内启奏天子。
皇上听后说:“朕觉得宋江、卢俊义,他们破大辽,收方腊,手握十万兵权的时候都没有生歹心,如今已经改邪归正,怎么会背叛朝廷呢?寡人又没有亏待他们,他们怎么敢叛逆呢?这里面肯定有诈,虚实难辨,难以轻信。”
高俅、杨戬在一旁奏道:“圣上您心地善良,忠爱臣子,可人心难测啊。想必是卢俊义嫌自已官卑职小,心里不满,所以又起了反意,幸好被人察觉了。”
皇上说:“那可以把他唤来,寡人亲自问问,让他自已招供。”
蔡京、童贯又奏道:“卢俊义勇猛如虎,难以保证他的心思。要是惊动了他,他必定会逃跑,到时候就不好收拾了,以后再想抓捕他就难了。只能把他骗到京师,陛下您亲自赐给他御膳御酒,用圣言抚慰他,观察他的虚实动静。如果他没有造反的意图,就不必追究了,这样也能显示陛下您对功臣的厚爱。”
皇上听后准奏,随即降下圣旨,派了一名使者前往庐州宣召卢俊义回朝,说有重要的事情委派给他。天使奉命来到庐州,大小官员都出城迎接,使者来到州衙,宣读了圣旨。
卢俊义听了圣旨,得知要宣他回朝,便与使者一起离开了庐州,骑着驿站的马匹前往京城。一路上没有什么波折,很快就到了东京皇城司前,他们在那里歇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卢俊义来到东华门外等候早朝。这时,太师蔡京,枢密院童贯,太尉高俅、杨戬,带着卢俊义到偏殿朝见皇上。卢俊义拜舞行礼完毕后,天子说:“寡人想见你一面。”接着又问:“庐州那个地方还适合你容身吗?”
卢俊义再次拜奏道:“托赖圣上洪福齐天,那里的军民都生活得很安定。”
皇上又问了一些闲话。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尚膳厨官奏道:“进呈的御膳已经准备好,未敢擅自进献,请求陛下旨意。”
此时,高俅、杨戬已经暗中把水银放在了御膳里,然后将御膳供呈在御案上。天子当着众人的面把御膳赐给卢俊义,卢俊义拜谢后便吃了起来。
皇上抚慰道:“你回到庐州后,一定要尽心安抚军士,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卢俊义磕头谢恩,出朝后便返回庐州,他全然不知四个贼臣已经设下了害他的计谋。高俅、杨戬相视一笑,说道:“此后大事可成了。”
再说卢俊义日夜兼程赶回庐州,很快就感觉到腰肾疼痛难忍,行动不便,无法再骑马,只好坐船回去。当船行至泗州淮河时,也许是天数已尽,意外发生了。
那天夜里,卢俊义因为喝醉了酒,想要站在船头上消遣一下,没想到水银已经坠落到他的腰胯和骨髓里,使他站立不稳,再加上酒后失脚,一下子落入了淮河深处,就这样死去了。可怜那河北玉麒麟卢俊义,就这样屈死在水中,成了冤魂!
随从们打捞起他的尸首,用棺椁将他殡于泗州高原深处。本州的官员写好文书,向上申复省院,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了。
且说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个贼臣,商量好了下一步的计划。他们拿着泗州申达的文书,在早朝时奏闻天子,说:“泗州传来消息,卢安抚行至淮河时,坠水而死。我们省院不敢不奏。如今卢俊义已死,我们担心宋江心里会起疑,再生出其他变故。恳请陛下圣鉴,能否差遣天使,带着御酒前往楚州赏赐给宋江,以此安抚他的情绪。”
皇上听后沉吟了很久,想说不准,又不知道宋江到底是怎么想的;想批准吧,又担心真的会害了人。皇上无奈,最终还是被奸臣们的谗言所迷惑,他们巧舌如簧,花言巧语,慢慢诱导皇上,皇上最终还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是赐下御酒二樽,派了一名天使,前往楚州赏赐给宋江,并且限定了出发的时间。
很明显,这个使臣也是高俅、杨戬二贼的手下心腹。也许是天数注定宋公明命该如此,没想到奸臣们在御酒里放了慢药,然后让天使带着御酒,径直前往楚州。
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担任安抚使,同时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他爱惜军士,关爱百姓,百姓们尊敬他如同父母,军校们敬仰他如同神明。他治理下的讼庭严肃而有序,各项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人心悦服,军民都对他十分钦敬。
宋江赴任之后,闲暇时常常出城游玩。原来楚州南门外有个地方,名叫蓼儿洼。这里四面都是水港,中间有一座高山。山上景色秀丽,松柏郁郁葱葱,风水极佳,和梁山泊非常相似。虽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环绕,地势如龙盘虎踞,峰峦曲折,坡阶台砌错落有致,四周港汊纵横,前后湖荡相连,简直就像一个缩小版的水浒寨。
宋江看了之后,心中十分欢喜,暗自想道:“我要是死在这里,这里倒是个不错的阴宅之地。”所以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来这里游玩,以此消遣娱乐,放松心情。
长话短说。宋江到楚州任职将近半年,此时正是宣和六年初夏的月初。一天,忽然听闻朝廷派人送来御酒,宋江赶忙与众官员出城迎接。一行人回到官署,宣读圣旨完毕后,天使捧着御酒,让宋安抚饮用。宋江饮完后,也将御酒回敬天使,天使推辞说自已向来不会饮酒。御酒宴会结束后,天使准备回京,宋江备好礼物馈赠天使,天使没有接受便离开了。
宋江自饮下御酒之后,就感觉肚腹疼痛,心中顿时起了疑虑,猜想是酒里被下了药。他急忙让随从去打听那前来送酒的使者,发现使者在途中的馆驿里还在饮酒作乐。宋江由此知道自已中了奸计,肯定是那些贼臣在酒里下了药酒,不禁长叹道:“我自幼学习儒家经典,长大后又通晓吏事,不幸沦为罪人,但从未有过半点异心。如今天子听信谗言,赐我药酒,我究竟何罪之有!我死了倒没什么,只是李逵现在是润州都统制,他要是听说朝廷如此奸恶,必然会再次聚集山林,到时候就会把我们一生的清名和忠义之事都毁了。看来只有这么做才行。”
于是,宋江连夜派人前往润州,叫李逵火速赶到楚州,说是有要事相商。
且说黑旋风李逵自从到润州担任都统制后,心中一直闷闷不乐,每天都和众人饮酒,尤其贪杯。听到楚州的宋安抚派人来请他,李逵说道:“哥哥找我,肯定有重要的事要说。”于是,他便和来人一起下了船,直奔楚州,一到楚州就径直前往州治拜见宋江。
宋江见到李逵,说道:“兄弟,自从我们分散之后,我日夜思念着大家。吴用军师在武胜军,离得太远。花知寨在应天府,也没有他的消息。只有兄弟你在润州镇江比较近,所以特地请你来商量一件大事。”
李逵问道:“哥哥,到底是什么大事?”
宋江说:“你先喝酒。”说着,宋江把李逵请进后厅,桌上早已备好酒菜,随即招待李逵,两人吃喝了好一会儿。
酒至半酣,宋江便说道:“贤弟有所不知,我听说朝廷派人送来药酒要赐给我喝。如果我因此死了,可怎么办才好?”
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吧!”
宋江说:“兄弟,我们的军马都没了,兄弟们也各自分散,怎么反得成呢?”
李逵说:“我在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你这里楚州的军马也可以全部调集起来,再把百姓也发动起来,齐心协力招军买马,杀将出去。大不了再上梁山泊,那样也比在这些奸臣手下受气强!”
宋江说:“兄弟先别急,我们再从长计议。”
其实,在昨天为李逵接风的酒里,已经下了慢药。当晚,李逵又喝了不少酒。
第二天,宋江准备好船只送李逵回去。李逵说:“哥哥,什么时候起义兵?我那边也起兵来接应。”
宋江说:“兄弟,你别怪我!前天朝廷派天使送来药酒,我喝了之后,死期就在旦夕之间。我这一生,只主张忠义二字,从不敢有半点欺心。如今朝廷无故赐死我,宁可朝廷辜负我,我也不能辜负朝廷的忠心。我死之后,担心你会造反,坏了我们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所以才请你过来,见上一面。昨天的酒里已经给你下了慢药,你回到润州后必死无疑。你死之后,可来到楚州南门外,那里有个蓼儿洼,风景和梁山泊一模一样,我们的阴魂可以在那里相聚。我死之后,尸首也会葬在那里,我已经看好了地方。”说完,宋江泪如雨下。
李逵听后,也流下泪来,说道:“罢了,罢了,罢了!活着的时候侍奉哥哥,死了也做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说完,泪水不停地流,同时感觉身体有些沉重。当下,李逵洒泪拜别宋江,下船离去。回到润州后,果然药性发作,身亡而死。
李逵临死之时,嘱咐随从:“我死了以后,一定要把我的灵柩送到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和哥哥葬在一起。”嘱咐完便死去了。随从们按照他的遗言,置办棺椁,将他的遗体盛殓起来,扶柩前往楚州。
原来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风景确实非常独特,四面环水,中间有一座山。宋江自到任以来,就留意到了这个地方,常常来此游玩,心情愉悦。这里虽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秀丽,和梁山泊很是相似。宋江常说:“我死了以后就葬在这里。”没想到真的应验了他的话。
宋江自从和李逵分别后,心中十分伤感,又思念起吴用和花荣,可惜无法相见。这天夜里,药性发作,宋江在临死之际,嘱咐身边的随从:“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话,把我的灵柩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高原深处,日后我定会报答你们的恩德。一定要照我的嘱咐去做。”说完便与世长辞。
宋江的随从们置办棺椁,按照礼仪将他葬在楚州。当地的官吏听从了宋江的遗嘱,带着他的亲随、本州的官吏和百姓,扶着宋公明的灵柩,将其葬于蓼儿洼。几天后,李逵的灵柩也从润州运到了,随从们没有违背李逵的遗言,将他的灵柩葬在了宋江墓的旁边。
且说宋清在家中患病,听到家人回来报信,说哥哥宋江已经在楚州去世。他因病重,无法前往楚州送葬。后来又听说宋江葬在本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只能让家人前往祭祀,查看坟墓的情况。家人将坟墓修筑完备后,回来向宋清禀报,这里暂且不表。
再说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自从到任之后,常常心情不佳,时常思念与宋公明的深厚情谊。一天,他突然感到心神恍惚,晚上睡觉也不安稳。到了夜里,他梦见宋江和李逵二人,拉住他的衣服说道:“军师,我们一生以忠义为主,替天行道,从未辜负天子。如今朝廷赐饮药酒,我们死得冤枉。死后,我们已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深处。军师若念及旧日的交情,可到我们的坟前,亲自来看望一番。”吴用正想问个详细,却突然惊醒,原来是一场梦。吴用顿时泪如雨下,坐着等待天亮。自从做了这个梦,他便寝食难安。
第二天,吴用便收拾行李,前往楚州。他没有带随从,独自一人匆匆赶路。一路上无话,很快就到了楚州。到了之后,果然听说宋江已经去世,当地的百姓们无不叹息。
吴用准备好祭祀的物品,径直来到南门外的蓼儿洼,找到了宋江和李逵的坟墓,痛哭着祭奠他们。他用手拍打着坟墓,哭诉道:“仁兄英灵不远,恳请您明鉴!我吴用本是一个村中学究,起初跟随晁盖,后来遇到仁兄,承蒙您救护一命,让我坐享荣华,到如今已经数十载,这一切都仰仗兄长的恩德。如今您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给我,兄弟我无以报答,只愿能追随您于九泉之下,与您相聚。”说完,吴用痛哭不止。正打算上吊自尽,只见花荣从船上飞奔到墓前,两人见面,都吃了一惊。
吴学究问道:“贤弟你在应天府为官,怎么知道宋兄长已经去世了?”
花荣说:“兄弟自从和大家分散到任之后,没有一天能安心,常常想念众兄弟的情谊。因为夜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宋公明哥哥和李逵,前来拉住我,诉说朝廷赐饮药酒将他们鸩死,如今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高原之上。他们说兄弟如果还念旧情,可到坟前看望一番。因此我放下家中的一切,不辞辛劳,星夜赶到这里。”
吴用说:“我也做了同样的梦,和贤弟的情况一样,所以才来看望坟墓。如今贤弟也来了,真是太好了。我心中想念宋公明的恩义,难以报答,和他的交情也难以割舍,正打算在这里上吊自尽,让魂魄与仁兄相聚,以表我的忠义之心。”
花荣说:“军师既然有这样的想法,小弟愿意追随,也与仁兄一同尽忠义。”
吴用说:“我原本指望贤弟看到我死后,能把我葬在这里。你怎么也打算这样做呢?”
花荣说:“小弟寻思宋兄长仁义难以割舍,他的恩情我也难以忘怀。我们在梁山泊的时候,已经是犯了大罪的人,侥幸不死,后来多次征战,也算是好汉。承蒙天子赦罪招安,我们北讨南征,建立了功勋,如今也算是声名远扬,天下皆知。但朝廷既然已经对我们起了疑心,必然会找借口来治我们的罪。倘若真的被他们的奸计所害,遭受刑戮,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如今我随仁兄一同死于黄泉,也能在世上留下个清名,而且尸首也能归葬于此。”
吴用说:“贤弟,你听我说。我单身一人,又没有家眷,死了也没什么牵挂。可你现在有幼子娇妻,他们可怎么办呢?”
花荣说:“这不用担心,我自有积蓄,足够他们生活。妻室和孩子,也自然有人照顾。”
两人大哭一场后,双双在树上上吊自尽。船上的随从们,等了很久都不见他们出来,便都到坟前查看,只见吴用和花荣已经自缢身亡。随从们慌忙向本州的官僚报告,官僚们置办棺椁,将他们葬于蓼儿洼宋江墓的旁边,四座坟墓,宛如东西排列的四座山丘。楚州的百姓感念宋江的仁德,认为他忠义两全,便建立了祠堂,四季祭祀,乡里人前来祈祷,往往都有灵验。
且不说宋江在蓼儿洼屡屡显灵,只要人们有所祈求,往往都能应验。却说道君皇帝在东京内院,自从赐御酒给宋江之后,心中总是疑虑重重,又一直没有宋江的消息,常常挂念着他。每天还被高俅、杨戬等人关于奢华享受的言论所迷惑,他们一心想要闭塞贤路,谋害忠良。
忽然有一天,皇上在内宫闲玩,猛然想起了李师师,便和两个小黄门从地道来到她的后园,拉动铃索。李师师慌忙出来迎接圣驾,将皇上请到卧房内坐下,皇上便让前后关闭门户。李师师盛装打扮,上前请安。
天子说:“寡人最近身体有些不适,现在由神医安道全诊治,已经有数十日没来与爱卿相会了,心中甚是思念。今日一见爱卿,朕心中十分喜悦。”
李师师奏道:“承蒙陛下的眷爱,贱妾感激不尽。”房内早已铺设好酒肴,李师师与皇上一同饮酒作乐。才喝了几杯,皇上便感觉神思困倦,此时房内灯烛辉煌,忽然一阵冷风吹来。皇上看见一个身穿黄衫的人站在面前。
皇上惊起,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会来到这里?”
那穿黄衫的人奏道:“臣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神行太保戴宗。”
皇上说:“你为何会到这里?”
戴宗奏道:“臣的兄长宋江就在附近,启请陛下车驾同行。”
皇上说:“为何要屈我车驾前往何处?”
戴宗说:“那里有一处清秀的好去处,请陛下游玩。”
皇上听后,便起身跟随戴宗出了后院,只见马车早已备好。戴宗请皇上乘马而行,皇上只觉四周如云似雾,耳边还能听到风雨之声。不一会儿,便到了一个地方,但见:
这里烟雾弥漫,水天相接,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不见日月的光明,只看到水天一色的景象。满眼都是红瑟瑟的蓼花,洲上的芦叶一片翠绿。成双成对的水鸟,在沙渚矶头嬉戏;一对对鸳鸯,在败荷汀畔安睡。林峦间的霜叶,纷纷飘落,犹如万片火龙的鳞片;堤岸上的露花,簇拥在一起,好似千双金兽的眼睛。淡淡的月色,稀疏的星星,构成了这漫长的夜景;凉爽的秋风,清冷的露水,正是九月的天气。
当时,皇上骑在马上,对眼前的景色欣赏不已,他问戴宗:“这是什么地方,为何带我到这里来?”戴宗指着山上的关路说:“请陛下继续前行,到了那里自然就知道了。”皇上催马登山,经过三道关隘,来到第三座关前,只见有一百多人趴在地上,他们都穿着披袍挂铠,一身戎装,头戴金盔,身披金甲。皇上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你们都是些什么人?”
只见为首的一人,头戴凤翅金盔,身着锦袍金甲,向前奏道:“臣是梁山泊的宋江。”皇上说:“我已经让你在楚州做安抚使了,怎么会在这里?”宋江奏道:“臣等恭请陛下到忠义堂上,容臣详细诉说心中被冤屈而死的苦衷。”
皇上在忠义堂前下马,走上堂去,在主位上坐定。他往堂下看去,烟雾中拜伏着许多人,皇上心中有些犹豫。这时,只见宋江为首,上阶跪了下来,向前垂泪启奏。皇上问道:“你为何流泪?”
宋江奏道:“臣等虽然曾经抗拒过天兵,但向来秉持忠义,没有丝毫的异心。自从奉陛下的命令招安之后,我们向北击退了辽兵,向东擒获了方腊,弟兄们损失惨重,十有八九都牺牲了。臣承蒙陛下任命,驻守楚州,到任之后,与军民相处融洽,从未有过任何不当之举,天地可鉴臣心。陛下赐给臣药酒,臣喝下后,死而无憾。只是担心李逵心中怀恨,会起异心,所以特地派人去润州,把李逵叫来,亲手给他喝下药酒,将他毒死。吴用和花荣也是为了忠义而来,他们在臣的坟墓上,都上吊自杀了。臣等四人,一同葬在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乡里的百姓怜悯我们,在墓前建立了祠堂。如今臣等和那些已经死去的兄弟们,阴魂不散,都聚集在这里,向陛下申诉平生的冤屈,我们始终都是忠义的,希望陛下明察。”
皇上听了,大惊道:“我亲自派遣天使,赐予黄封御酒,不知道是何人把药酒给换了,赐给你喝?”宋江奏道:“陛下可以问问来使,就知道奸计是从哪里出的了。”
皇上看着三关的寨栅雄伟壮观,神情凄惨地问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们为何聚集在这里?”宋江奏道:“这是臣等昔日聚义的梁山泊。”
皇上又问:“你们已经死了,应当去阳世投胎转世,为何还聚集在这里?”宋江奏道:“天帝怜悯臣等忠义,承蒙玉帝的符牒敕命,封臣等为梁山泊都土地。我们在这里成为神灵,众将也都汇聚于此。因为心中有冤屈难以申诉,所以特地让戴宗请陛下亲临水泊,向陛下恳切地诉说我们平日的衷曲。”
皇上说:“你们为何不到皇宫里,向我当面申诉呢?”宋江奏道:“臣是幽冥的魂魄,怎么能到皇宫的凤阙龙楼去呢?如今陛下出宫,才有幸请您到这里来。”
皇上说:“我在这里坐了很久了,可以四处看看吗?”宋江等人再次拜谢。皇上走下堂来,回头看到堂上的牌额,上面写着“忠义堂”三个大字。皇上点了点头,走下台阶。
忽然,宋江背后转出李逵,他手握双斧,厉声高叫道:“皇帝,皇帝!你怎么听信四个贼臣的挑拨,冤屈害死了我们?今日既然见到你,正好报仇!”黑旋风说完,轮起双斧,径直向皇上冲来。皇上大吃一惊,猛然惊醒,原来是一场梦。他浑身冷汗,睁开双眼,看到灯烛明亮,李师师还没有睡觉。
皇上问道:“我刚才到哪里去了?”李师师奏道:“陛下刚才伏在枕头上睡着了。”皇上便把梦中神奇的事情,对李师师一一说了。李师师又奏道:“凡是正直的人,死后必然会成为神灵。莫非宋江真的已经死了,是他的神灵托梦给陛下?”皇上说:“我明天一定要过问这件事。如果是真的,一定要为他建立庙宇,敕封他为烈侯。”李师师奏道:“如果圣上这样加封,就显示出陛下没有辜负功臣的恩德。”皇上当夜叹息不已。
第二天早朝,皇上传圣旨,在偏殿召集群臣。蔡京、童贯、高俅、杨戬朝见完毕后,担心皇上会问起宋江的事情,便早早出宫去了。只有宿太尉等亲近的大臣,在一旁侍奉。
皇上问宿元景:“你知道楚州安抚使宋江的消息吗?”宿太尉奏道:“臣虽然一直不知道宋安抚的消息,但臣昨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皇上说:“你做了什么梦,快奏与我知道。”宿太尉奏道:“臣梦见宋江亲自来到臣的私宅,他身着戎装,头戴盔甲,见到臣后,诉说陛下赐给他药酒,导致他身亡。楚州的百姓怜悯他的忠义,把他葬在本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内,还建立了祠堂,四季祭祀。”
皇上听罢,摇着头说:“这真是一件奇事!和我的梦一模一样。”又吩咐宿元景:“你派心腹之人,前往楚州调查此事的真假,尽快回来报告。”宿太尉当天领了圣旨,回到私宅,便派心腹之人,前往楚州打听宋江的消息。
第二天,皇上驾临文德殿,看到高俅、杨戬在旁边,便下圣旨问道:“你们省院最近知道楚州宋江的消息吗?”二人不敢如实启奏,都称不知道。皇上心中越发怀疑,心情也不好。
且说宿太尉派去的人,已经从楚州打探回来,详细报告说宋江是喝了御赐的药酒而死。他死后,楚州的百姓感怀他的忠义,把他葬在楚州蓼儿洼的高原之上。还有吴用、花荣、李逵三人,也和他葬在一起。百姓们十分哀怜,在墓前建造了祠堂,春秋两季进行祭祀,非常虔诚,士人和百姓祈祷,都非常灵验。
宿太尉听了,急忙带着人进宫,把这件事详细奏明了天子。皇上听后,非常伤感。第二天早朝,皇上大怒,当着百官的面,责骂高俅、杨戬:“你们这些败国的奸臣,把我的天下都败坏了!”二人趴在地上,叩头谢罪。
蔡京、童贯也上前奏道:“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省院没有收到相关的文书,不敢胡乱奏报,我们确实不知道。昨夜楚州才有申文送到省院,我们正打算启奏圣上,向您询问此事。”
皇上最终被这四个奸臣的花言巧语所蒙蔽,没有治他们的罪,当即喝退了高俅、杨戬,下令追查原来送御酒的使臣。没想到天使从楚州返回的途中,已经死了。
宿太尉第二天在偏殿见到皇上,再次把宋江因为忠义成为神灵,在士人和百姓中显灵的事情,奏闻了天子。皇上批准让宋江的亲弟弟宋清,承袭宋江的名爵。没想到宋清已经身患风疾,无法为官,便上表辞谢,只愿意在郓城做个农民。皇上怜悯他的孝道,赐给他十万贯钱,三千亩田,用来赡养他的家人,还说等他有了子嗣,朝廷会录用。后来宋清生了一个儿子叫宋安平,参加科举考试,官至秘书学士,这是后话。
再说皇上根据宿太尉的奏报,亲自书写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还下令赐钱,在梁山泊建造庙宇,大规模地修建祠堂,塑造宋江等为国家大事而牺牲的诸多将佐的神像。敕赐殿宇牌额,皇上亲自用御笔书写“靖忠之庙”。济州奉命,在梁山泊建造庙宇。
但见这庙宇:朱红色的大门上钉着金色的钉子,白玉的柱子,银色的大门,画栋雕梁,朱红色的屋檐,碧绿色的瓦片。绿色的栏杆与轩窗相呼应,绣着精美图案的帘幕高高悬挂在宝槛之上。五间大殿中,高悬着皇上敕赐的金书匾额;两庑长廊上,彩绘着出朝入相的人物。绿槐的树影里,棂星门高耸入云;翠柳的绿荫中,靖忠庙直插云霄。黄金殿上,塑造着宋公明等三十六员天罡正将的神像;两廊之内,排列着以朱武为首的七十二座地煞将军的神像。门前的侍从神态狰狞,殿内的神兵勇猛威武。纸炉是巧匠精心砌成的楼台模样,四季都焚烧着祭祀的纸钱;高高的桅杆上挂着长长的幡旗,春秋两季,乡里的百姓都会来祭祀。百姓们恭敬地侍奉着这些正神,按照祀典朝拜参祭着忠烈之帝。这里万年的香火享受不尽,千载的功勋会在史记中流传。
又有一首绝句写道: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后来宋公明屡屡显灵,百姓们四季祭祀不断。在梁山泊内,人们祈风就会得到风,祷雨就会得到雨。在楚州蓼儿洼,也同样灵验。当地的百姓,重建了大殿,增设了两廊,奏请皇上赐额。在正殿中妆塑了三十六员神像,两廊仍然塑着七十二将以及侍从人等。楚州的百姓怀着这样的诚心,远近的人前来祈祷,没有不应验的。这座庙宇护国保民,享受着万万年的香火。年年都有祭祀,岁岁都有人朝拜。万民顶礼膜拜,祈求安宁,士人和百姓恭敬祈祷,希望得到赐福。直到现在,这些古迹仍然存在。
太史有两首唐律诗用来哀挽,诗中写道:“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泛钓船。”“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