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个卖海鲜的人,名叫李念一。他沉迷于酒色,尤其喜好男色。虽然家境只是中等水平,却一门心思地追求这些,全然不顾妻子儿女的饥寒交迫。同村的崔十三常常依附于他。崔十三年仅成童,容貌却比女子还要娇美。他母亲早逝,只有父亲在世,可父亲又因病残疾,家境十分贫寒。因此,李念一常常接济他们,希望能得到片刻的欢娱,然而一直未能如愿。
崔十三为人聪慧,善于揣摩他人心思。尽管他家境贫寒,父亲年迈,不得不接受李念一的资助,但他刻意防范,像一样坚守自已的清白,李念一始终没能得逞。
癸未年夏天,李念一有事要去海宁,往返需要几天时间。他极力向崔十三的父亲请求,想让崔十三与他同行,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达成目的。崔十三的父亲不愿意,说:“小孩子懂什么?你自已去就行了。” 李念一越发坚持请求,而崔十三从小就喜欢玩耍,乐于远行,又在一旁极力劝说,父亲不得已只好答应。
临行前,父亲悄悄对崔十三说:“这个人向来有轻薄的名声,咱家依靠他,没办法只能让你去。但你要完好无损地去,完好无损地回来,这样我死后才能无愧于祖宗,你也算得上是尽孝了。否则,我作为活人或许不知道,但死去的祖先一定会知道,肯定不会容你进入崔氏的宗庙。” 崔十三点头答应,便辞别父亲出发了。邻居们大多偷偷嘲笑,认为崔父又穷又病,是失了心智,竟把儿子置于虎口之下,这孩子不被吃掉才怪。
然而,崔十三对自已的智慧颇为自信,欣然与李念一同舟而行。李念一让他喝酒,他就喝;和他开玩笑,他也跟着笑,毫无畏惧和忌讳,这让李念一自以为崔十三就像鱼游在釜中,任他摆布了。
船行至傍晚,崔十三走出船舱,在船头眺望。此时李念一酣睡正香,没有跟出来。崔十三看着水波流动,光影上下闪烁,感慨道:“人如果不自立,瞬间就会堕落,大概就和这流水一样吧。” 想到这里,他暗自思忖:“今晚和这个人同舱,如果他强行逼迫我,我该怎么办?我一个孩童,怎么能与壮夫抗衡呢?而且刚才他言语间涉及邪念,几乎都要动手动脚了。我到底该用什么办法来抵御他呢?” 他绞尽脑汁,却想不出办法,不禁后悔起来。正当他四处张望,彷徨无措,潸然泪下时,忽然看到上游有一艘小船乘风而来,船上载着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年轻女子,看样子像是母女。女子在划船,母亲在撤网,大概是渔家。
船行渐近,年轻女子看着崔十三笑着说:“小哥你孤身一人,如树叶般飘零,深陷困境,能像我一样远离残暴之人吗?同病相怜,母亲不能不救救他。” 中年妇女也笑着说:“女儿说得对,自已已经脱离苦海,就不忍心看着别人沉溺。况且这孩子也是个孝子,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说着,就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只有手掌大小,十几页,包裹着其他东西扔给崔十三,说:“孩子,有了这个,你就能保全自已了。” 小船如奔马般疾驰而去,崔十三惊讶地回望,船已经远去一里多。眨眼之间,船影就消失不见了。
崔十三从小跟随父亲读书,颇通文墨,急忙打开册子阅读,却发现里面都是闺房中的戏耍之术,没什么特别的。他皱着眉头说:“我要这个有什么用?这妇人大概是在哄我开心吧?” 但转念一想,如果运用得当,这些方法或许也能派上用场,于是就把册子偷偷藏在袖子里。
这时,李念一已经醒来,急忙呼唤崔十三。崔十三走进船舱,李念一问他去了哪里,他回答说:“刚才在船头看江景呢。” 李念一笑着说:“就凭你的容貌,难道不怕被蛟龙抓走吗?” 接着又嬉皮笑脸地说:“今晚要是能和我同床共枕,我就把这次所得的一半给你,让你赡养家人。不然的话,这三尺江水就是你的归宿,我会把你葬在江鱼腹中,你就再也回不去了。你父亲又老又病,怎么敢向我要人?” 他的话咄咄逼人。
崔十三听了,面露惧色,突然想起册子中移灯就火的方法,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于是他大声说:“兄长对我的关爱,我要是铁石心肠才会不感激。但我年纪小,不懂男女之事,还怕羞。要是能让我喝得大醉,随便你怎么做,我也不惜自已的身体。” 李念一非常高兴,爽快地答应了,亲自上岸去买酒。
崔十三急忙找来纸笔,就着烛光查看册子,发现是一些急口令。总共有三个口令,每个口令都有十几句话,全是男女亲昵的话语。而且规定:“能像流水一样流畅背诵,并且面无笑容的,就可以免罚。” 崔十三把这些口令一一写在纸上,暗自记熟,然后赶紧藏好册子。
没过多久,李念一回来了,摆好酒正要喝,崔十三说:“没有酒令就不尽兴,而且今天这事儿,更不能默默相对。昨天我从邻居那里得到几个酒令,很适合用来行酒,我和你一起玩吧。” 李念一自认为口才敏捷,毅然答应:“好。” 两人各自满饮三杯,崔十三拿出酒令给李念一看。崔十三又说:“你比我年长一倍,肯定不会骗我。要是不遵守我的酒令,却想让我顺从你,我宁愿投江,也绝不答应。” 李念一也答应了,没有丝毫为难的神色。
崔十三这才把酒令拿给李念一看,约定输的喝一大杯。李念一刚看一眼,就笑得直不起腰。崔十三又主动要求先背,每念一句,还故意做出亲昵的样子来逗李念一。李念一春心荡漾,心乱如麻,不得已也跟着背诵,还没念完一行,就已经笑得合不拢嘴。崔十三拿着酒杯罚他喝酒,毫不留情。李念一再背还是这样,第三次更是连完整的句子都念不出来。不一会儿,李念一连喝了十几杯,已经酩酊大醉,不再有其他想法,越是着急背诵,就越不符合酒令要求。
二更时分,李念一已经醉倒,像玉山倾倒一样。崔十三又连劝两杯,李念一已经无法张嘴,崔十三知道他已经醉得很深,这才稍微放下心来。这就是用李念一想得到的东西扰乱他的心智,再用他难以做到的事情封住他的嘴,不必熄灭蜡烛搬走柴草,就能让他的瞬间熄灭,正如管子所说的因祸为福。
崔十三用计灌醉李念一,没了后顾之忧,这才铺床睡觉。忽然听到弹指声,他打开舱门一看,烛光下,一个人笑着走进来。他回头一看,竟然是刚才遇到的年轻女子。崔十三又惊又喜,连忙道谢,还询问她突然到来的原因。女子笑着说:“我担心你难以应付,所以来帮你一把。现在他已经醉倒,今晚你不用担心了。明天你按照我的方法做,肯定会有效果。”
崔十三这才得以仔细打量女子,只见她容貌淡雅艳丽,幽美动人,自已顿时自惭形秽,觉得她就像天仙下凡。崔十三情窦已开,刚才又和李念一周旋,早已燃烧,见女子转身要走,便笑着挽留说:“你先坐一会儿,让我报答你的恩情,可以吗?” 女子察觉到他的心思,微微一笑说:“你自已都自身难保,还妄想着迷惑别人?” 说完,女子飘然而出,瞬间就不见了。
崔十三惊诧了许久,又拿出那本册子翻看,看累了就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早上起来,他看到李念一还在昏睡,因为宿醉无法起身。崔十三便甜言蜜语地安慰他说:“昨晚喝的酒不多,兄长竟然醉成那样,昏迷不醒,我真为你担心。” 说完,还满脸笑容地讨好李念一,李念一始终没察觉到崔十三是在以退为进。
这一天,李念一因宿醉难受,直到晚上才好些,于是发誓不再喝酒。崔十三也不强求,便用册子中反客为主的计谋,用言语试探他说:“兄长今天被酒害得这么惨,不能再喝了。之前的约定,能不能等以后再说?” 李念一侧过头看着他说:“不行。” 崔十三又说:“我昨天也被这事儿弄得心烦意乱,一夜没睡,现在也疲惫不堪。兄长能不能让我先休息一会儿,等夜深了我自已去找你。我是个守信的人,绝对不会爽约。” 李念一没有立刻答应。崔十三又说:“不然的话,兄长来找我,我会假装睡着等你。但你千万别穿衣服,把我惊醒了,我会害羞,说不定还会妨碍你的好事。” 李念一不禁面露喜色,欣然答应。
崔十三在船舱里偷偷寻找,找到一根一尺多长的短棍,藏在草席下面。他和李念一分开床铺睡觉,却暗中把短棍抱在怀里。李念一根本不知道崔十三藏了武器,他中烧,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侧耳倾听,听到有呼噜声,知道崔十三已经熟睡,迫不及待,便悄悄起身,光着脚走到崔十三床边。他轻轻掀开被子,崔十三也没有反抗,而且肌肤散发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他更加难以抑制自已的欲望。
正当他要和崔十三共枕相拥时,崔十三的身体突然转向外侧,依旧鼾声如雷。李念一按照崔十三之前说的,不敢惊醒他,于是脱了鞋爬上床,自已走到里侧。可他刚一躺到床上,崔十三就像在梦中突然醒来一样,突然喊道:“是你来了吗?” ,李念一痛得难以忍受,之前的激情瞬间消散。
李念一痛得大叫,可手脚就像被束缚住一样动弹不得。过了一会儿,崔十三才假装刚刚睡醒的样子,回头看他。残烛还没有熄灭,崔十三急忙藏好短棍,假装笑着说:“是兄长啊?我刚才梦到和美人嬉戏,她嘲笑我没有阳刚之气,我在睡梦中胡言乱语,真是罪过。” 说完,还故意做出亲昵的样子,想要和李念一亲近。李念一惊魂未定,又感到疼痛难忍,根本没心思回应,只能连声答应着退下。
这其实是闺中女子和女伴嬉戏时,趁对方不备而暗中伤害的计策。李念一开始怀疑崔十三是有意躲避他,可崔十三一大早就起床,侍奉他更加殷勤,言语也更加甜蜜,一副讨好的样子,李念一的怀疑又减少了一些。只是他身负重伤,下身受损,虽然还是不知悔改,但几乎已经没有能力再图谋不轨了。
李念一忍痛两天后,他们抵达了海宁。李念一拄着拐杖在集市上索要之前的欠款,没过多久就收回了本金和利息。崔十三想回家,催促李念一启程,李念一也不能再拖延,于是再次登船。李念一的伤口渐渐愈合,色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一开始他还不敢轻举妄动,快要到杭州地界时,他愤怒地说:“这次出行就是为了这个人,不只是为了那点钱。现在离故乡越来越近,我的心愿却还没达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就算死了,也是命中注定,我一定要完成心愿才行。”
然而,他还是对崔十三有所怀疑,于是暗中谋划,也想把崔十三灌醉,让他无法逃脱。傍晚船停靠在镇市,李念一请船夫去买酒杀鸡,自已还像之前那样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但崔十三十分聪慧,早已看穿了他的心思,于是偷偷拿出册子查看,又得到了一个好办法,名叫移花接木。
崔十三得到这个方法,心中暗喜。他向船夫找来一些胶水,只是竹筒一时难以找到,忽然在床边发现了一个,原来是李念一截来装碎金的。他笑着说:“用他自已的东西,来惩治他自已,真是大快人心。” 于是按照方法准备好,李念一却浑然不知。
到了晚上,两人一起喝酒,崔十三假装喝醉先睡了。他把一切都布置得十分周密,就等李念一来。李念一果然来了,刚一靠近,就突然痛得像被蛇蝎咬了一样。他急忙用手去拔,却怎么也拔不下来,羞愧和愤怒交织在一起,他想要找崔十三拼命。
李念一疼得大叫,想要找崔十三拼命。而崔十三早就手持利刃站起身来,数落他道:“你空有一副人的面孔,却做着猪狗不如的行径,败坏人家的家风,玷污别人的子弟,罪不可恕。你屡次引诱我,还想强行逼迫,我顾念同乡情谊,之前只是稍加惩戒。可你不知悔改,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今晚还像之前一样心怀不轨,我便略施小计,想让你改过自新。没想到你执迷不悟,还对我怒目而视,我如今也豁出去了,不再顾念同乡之情。” 说完,崔十三作势要自刎,还大声呼喊 “杀人了”。
这一下,整个船舱乱成一团,同船停泊的人都被惊醒,不一会儿就全都聚集了过来。众人看到两人都光着身子,便知道是因为李念一贪图男色引发的事,纷纷笑着询问缘由。崔十三一边哭泣一边诉说,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众人都惊讶得咂舌。大家看向李念一,只见他面无人色,疼得说不出话。再瞧他腰间,原本该有的东西不见了,肚脐下面却多了个竹筒,众人忍不住鼓掌大笑,哄堂一片,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
只有船夫害怕出人命连累自已,才帮忙把竹筒取下来。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取掉。众人义正言辞地斥责李念一。李念一低头认罪。客船上有仗义的人,要替崔十三去官府告状。李念一多次哭着恳求,众人又从中调解,最后让李念一写下一份认罪书,还把自已此次出行得到的所有财物都交给崔十三,以此作为惩罚。
天一亮,众人就把李念一赶下船,他身无分文,只能另找小船回家。并且众人警告他,永远不许再骚扰崔十三一家,否则就拿着认罪书去县衙,大家都会一起声讨他,绝不饶恕。李念一这下彻底失败,不敢争辩,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回到家后,他卧床不起长达一个月,好色之心也因此收敛了不少。
船上的人都觉得崔十三很聪明,对他十分喜爱和敬重,竞相买来酒和菜肴慰问他。崔十三心里很担心李念一会报复,一心想快点回家。无奈离家就差一天的路程,却遇到逆风,到了晚上,船还停在之前遇到那女子的地方。崔十三心里记得这个地方,笑着说:“黄石公还在吗?我已经报了仇,可以去追随赤松子云游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人敲门径直走进来,崔十三一看,竟然是之前赠书的老妇人。他欣喜若狂,赶忙上前迎接,邀请她坐下并致谢。老妇人对他说:“我可怜你一片纯孝之心,所以才出手相救。如今你的耻辱已经洗清,但我的事情还没了结,所以深夜特地来和你商议。” 崔十三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应道:“您对我有再生之恩,我一切都听您的。”
老妇人说:“我在这片水域生活了几百年,一直自由自在。近来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孽妖,强行要抢夺我的住所,还想骚扰我的女儿,所以我们母女只能逃到他乡,我还想了很多奇妙的计策来抵御他,其中的利害关系,比你遇到的事情还要严重。幸好被龙主察觉,把那孽妖赶到远方,还召我们母女回来。之前与你相遇,正是我们归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已的计策很奇妙,就传授给了你,果然让你免除了祸患。然而我有女儿,不能远游,想把她托付给人,除了你,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倘若你能答应,我就能毫无牵挂,去朝拜南海,修成正果了。”
崔十三听了,喜出望外,急忙以女婿的礼节拜见老妇人。老妇人十分高兴,起身说:“今晚是个好日子,可以让我女儿来侍奉你。” 说完就匆匆离去。没过多久,几个侍女簇拥着一位美丽的女子从外面进来,女子的装扮如同富贵人家的小姐,和之前落魄的样子截然不同。崔十三仔细一看,果然是之前遇到的年轻女子,心里更加欣慰。
于是,崔十三满心欢喜地和女子交谈,女子却始终腼腆,不怎么回应。女子的母亲又来催促他们休息,崔十三便熄灭蜡烛,放下帷幔,与女子解衣同眠。两人共度良宵,尽享恩爱,竟不知夜已多深。
天刚蒙蒙亮,老妇人就来了,送给女婿两块赤金,说:“给你太多恐怕你承受不住,但这些也足够你吃穿一辈子了。” 说完就留下女儿独自返回,女儿也没有太多不舍。梳妆完毕后,她就和崔十三对坐,其他人来来往往都看不到她。就连崔十三有时也会突然看不到自已的妻子,他感到很奇怪,便询问原因。女子笑着说:“我其实是神仙,那个卑鄙的商人怎么能看到我呢?”
快要到家乡的时候,女子和崔十三商量,先在外面找个住处,然后让崔十三赶回去告诉父亲:“船上的人都夸我聪明,有个客人愿意把女儿嫁给我,还赠送了很多钱财。他正好有远行的事,不能亲自来商议婚事,就先把女儿送过来了,现在特来请求父亲的同意。”
崔父听儿子说起李念一的事,很高兴他有智谋能保全自已,没有辜负自已的教导,便爽快地答应了这门婚事。简单筹备了婚礼仪式,让儿子把媳妇接回家,这才举行了合卺之礼。邻居们听说崔十三毫发无损地回来,还知道李念一被他弄伤,病得起不了床,都惊叹不已,竟然没人怀疑女子是自已送上门来的。
女子侍奉公公孝顺,对待丈夫温顺,料理家务很有规矩,还用药治好了崔父的病。崔十三又拿出钱购置产业,俨然成了富裕人家。夫妇二人孝顺地陪伴了崔父几年,崔父去世后,他们就放弃家业,不知去了哪里。而李念一还活着,却已经贫病交加,家里穷得连一点粮食都没有了。
外史氏说:我不夸赞崔十三的智谋,而是夸赞他的孝心。我也不为崔十三感到幸运,反而常常为他感到危险。为什么呢?如果他没有遇到赠书的人,那么崔十三就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就算他有智谋自保,又怎么能逃脱李念一的魔掌呢?又怎么知道不是上天看到他的孝心,暗中让那位贤良的母亲为他出谋划策,使他能保全自已呢?所以,为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弟着想,与其学习善于自保的崔十三,不如学习不轻易涉险的崔十三。如果没有崔十三的孝心,李念一肯定早就得逞了。哪里还会像现在这样,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还狼狈不堪呢?崔十三真是孝顺啊!崔十三也真是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