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按察使陈公,政绩一向显著。他幕府中有个名叫卢某的人,实际上是他的得力助手,陈公对他也一直敬重有加,时常与他一同吃饭、休息。卢某还不到三十岁,断案精明严谨,让人挑不出毛病。陈公的下属们,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卢某也因此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恰好邵武来了一个奇人,姓庞名芝,字眉叟,已经七十岁了,可容貌却如同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般。他身怀奇术,能与鬼神交谈,知晓世人的过去和未来之事。某太守把他推荐给陈公,于是他就被用驿站的车马送到了省城。庞芝所言十分灵验,陈公对他极为尊崇信任,也把他安置在幕府之中。
庞芝进入官署后,与卢某相遇,总是多次打量他,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陈公对此感到疑惑,但因为卢某向来傲慢无礼,对待庞芝也没有特别的礼遇,所以陈公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也就没有太在意。
一天晚上,陈公和庞芝夜坐,听到鬼哭的声音十分凄惨,似乎就在附近。陈公和侍从都听到了,感到十分害怕,便向庞芝询问。庞芝笑着说:“这是卢生的前世孽缘,对您并没有什么危害。” 陈公追问,庞芝起初不肯说,再三追问下,才说道:“您还记得蒲葵扇那件事吗?” 陈公惊讶地说:“有点印象,但那不是我任职期间发生的事。” 庞芝说:“您虽然没有参与,但卢生实际上负责处理此事。他仅凭一句话就导致两条人命丧生,昨天阎王已经开始调查,灾祸就要降临了。” 陈公询问时间,庞芝回答是三天后。陈公听后默默不乐,不过还是半信半疑。
有个侍从和卢某关系很好,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震惊,便转告了卢某。当时卢某正因恶兆而心神不宁,听到此事后,更加惶恐不安。于是他备办酒席邀请庞芝,恭敬地请求他出个良策。庞芝已经察觉到是侍从泄露了消息,坚决推辞不去赴宴。卢某便带着酒菜去拜访庞芝,态度谦恭有礼,欢声笑语,与以往的傲慢无礼截然不同,庞芝也只是暗自好笑,没有说话。
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卢某用言语试探庞芝说:“您住在福建,可知道蒲葵扇那个案子是谁断的吗?” 庞芝假装笑着说:“那是之前某位官员的事罢了!您提到这件事,想必一定有原因。” 卢某感慨地说:“当时我已经负责文案工作,就事论事,深入探究其中的隐情,可有人却拿这件事做文章,我实在不理解。” 庞芝听了这话,脸色大变,站起身来说:“到了今天您还觉得自已的判断精准恰当吗?两个冤魂喊冤,连上天都震怒了,您的处境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危险,还在这里自吹自擂?” 卢某非常害怕,离开座位伏地而拜,当时侍从们都惊愕不已。
原来,福建一带向来盛行男色,那些书香门第生了容貌俊美的儿子,对他们的防范甚至比防范闺中女子还要严格。某县有一位大绅士,生了一儿一女,都容貌出众。绅士一向崇尚名教,对子女管教严格。儿女到了成年的年纪,还从未迈出中门一步,家中的僮仆连他们的影子都很少见到,更不用说那些年轻女子了。
有一天,绅士外出,看见仆人拿着一把小蒲葵扇在门口乘凉,他也没有放在心上。过了几天,他路过女儿的闺房,看到案头上正好有这把扇子。拿起来一看,上面题着一首五言绝句,墨迹还很新,而且诗句粗俗可笑。绅士心里还没有太怀疑,等到询问女儿,女儿说:“弟弟刚拿来的,说是某个仆人的,不知道是谁写的,读了让人发笑。父亲也见过吗?” 绅士微微点头,心中的疑虑顿时涌起。当时家里内外隔绝,仆人的东西无缘无故出现在这里,他感到十分惊讶。不过他想到仆人的妻子在府中当差,这东西或许是通过她带来的,于是就没有再深究。
父亲出去后儿子进来,姐弟俩又把这把扇子当作笑柄,品评了好一会儿,女儿让弟弟把上面的字改掉。弟弟起初不愿意,后来想到自已年纪轻轻,却像深闺女子一样不能出门,心中不禁感到压抑。于是他用清水洗去上面的字迹,拿起笔写了一首绝句:“雄飞原有志,雌伏固无妨。倘借春风力,飘摇出画堂。” 写完后,姐弟俩又说笑了很久。因为害怕被父亲看到,他们就把扇子藏了起来,就连绅士也渐渐不记得这件事了。
第二年,绅士要出远门,让一位门客负责处理外面的事务,并让他住在家里,这位门客是他向来亲近信任的人。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蚊子成群,声音像打雷一样,门客想要找个东西驱赶蚊子,便向家里人索要。绅士的儿子没有其他东西可给,偶然看到这把扇子,就把它给了门客,也完全忘记了扇面上写的诗。门客整夜摇着扇子,早上起来,仆人瞥见这把扇子,惊讶地以为是自已的。等到读了上面的诗,发现又不是,便把它放在一边。
这位门客还未成年,当时实际上是因为容貌俊美而得到一位官员的宠爱,所以现在还把自已托付给这个官员。那天他看到仆人惊讶的样子,拿过扇子一看,不禁大为羞愧,于是怀疑绅士的儿子是在嘲笑自已,想要报复。等绅士回来后,他故意把扇子放在绅士面前,还说是公子赠送的。绅士本来就心存疑虑,看到扇子后非常愤怒。门客又说公子每天晚上都外出,不知道去了哪里,自已作为心腹,不得不告知。绅士更加生气,走进内室叫出儿子,想要用鞭子抽打他。幸好女儿挺身而出,极力为弟弟辩白,说明写扇子的时间和送扇子的缘由,还说晚上外出是毫无根据的谣言,绅士这才消了气,反而下令赶走门客。门客觉得没脸,像老鼠一样逃走了。
又过了一年,绅士为儿子与一位官员家的女儿定下婚约,已经下了聘礼。门客知道后,因为怀恨在心,带着扇子去拜访那位官员,言之凿凿地说了这件事。那位官员又极其迂腐,便以求字为名,向女婿索要几行字。绅士不知情,让儿子写了给他。官员对比字迹,发现完全吻合,竟然派媒人去退婚。绅士心中不平,多次争论,最终闹上了法庭。
然而,负责这个案子的官员,认为诗有可解释之处,事情也有可疑之处,便上报给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也下令进行调解。而卢某恰好进入幕府,看到这个案子后笑着说:“这个地方向来有这种风气,已经不能助长,何况是绅士家也做出这种事?” 于是他让人把扇子拿到官署,在上面草书一行字:“既甘雌伏,何必雄飞?其人之品从可知,其人之婚礼宜绝。但存宦体,仰即断离。” 绅士得到这个判决,羞愧得无地自容,回家后就狠狠地鞭打儿子,逼他认罪。儿子竟然无法辩白,自刎而死。女儿悲痛地说:“是我让弟弟做的。如今这样,是我杀了他。” 于是女儿也上吊自杀了。绅士抢救不及,气得生了病,最终因病而残疾。而人们还在四处宣扬他家的丑事,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冤屈。
这个案子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卢某忽然梦到自已拿着蒲葵扇,正要写字,身旁有一个女鬼,脖子上围着白色的帛,哀伤地哭泣。他醒来后,心中十分惊恐。又听到别人说起这件事,所以对庞芝十分谦卑,希望能侥幸免除灾祸。庞芝责备他之后,又极力推辞说:“这个案子既然已经定案,就像您当初果断的判决一样,无法改变。只是因为造谣的门客,当时接近权贵,鬼无法靠近,所以您才得以暂且苟延残喘。如今他已经南下,在江上翻船,性命难保,难道您还能独自逃脱吗?” 说完,庞芝叹息不已。
卢某流着泪请求庞芝帮忙,还提到了自已的老母亲。庞芝不禁心生怜悯,说:“只剩下一线生机,您自已想办法吧。” 于是他让周围的人退下,悄悄地对卢某说:“那个门客被鬼逼迫,便投靠到相国门下,请求做贴身随从,早晚侍奉在侧,所以才得以苟且偷生到现在。听说阎王即将转世为人,地府缺少官员,限期三天内了结旧案。您如果能得到陈公的庇护,和他同宿几夜,或许能借此免祸,也未可知。我泄露了天地间的秘密,罪孽深重,明天早上也要离开这里了。”
卢某听了这番话,深信不疑。等陈公退朝回来,他就号啕大哭,请求陈公救命。陈公询问缘由,他便详细地说了出来。陈公向庞芝咨询,庞芝回答说:“以您的福德,庇护这一个人并不难,能不能成功,就看您的了。” 陈公于是慷慨答应,让人把卧具搬到卢某的房间,和他下棋,直到深夜才睡觉。果然平安无事,连鬼声也听不到了。
天亮后,台阶和墙角处隐约有绳索的痕迹,侍从们都觉得很奇怪。陈公出去后,庞芝前来迎接,准备告辞回邵武。陈公挽留他,他坚决不肯,不得已,陈公在衙斋为他饯行。临别时,庞芝对卢某说:“只剩下两晚了,您千万不要自误。” 卢某恭敬地答应了,庞芝便匆匆出发了。
到了第二天晚上,陈公下棋下累了,就和卢某坐着聊天。半夜要睡觉时,侍从们大多偷懒休息,突然听到帘钩轻轻晃动。陈公本来就有所防备,急忙看去,只见两团黑气,仿佛淡淡的雾气,阴森森地直冲卧室,让人毛骨悚然。再看卢某,已经呆呆地坐着,像个傻子一样。陈公大惊,厉声呵斥驱赶,那黑气顿时收敛,仿佛变成了人形,侍从们都看到了。原来是一男一女,年纪大约十六七岁,分别跪在陈公的座位旁边。
陈公还没来得及询问,女子就禀报道:“蒲葵扇一案,您也应当清楚其中的冤屈。如今卢某罪无可恕,请您离开这个房间,不要庇护恶人,以免惊扰到您身边的人。” 陈公这时已经有些害怕,勉强询问他们的名字,得知是那位绅士的子女。陈公于是慢慢地说:“过去了,这都是命啊!” 说完便起身快步走出房间。卢某虽然神志不清,但还想挽留陈公,陈公便以去更衣为由推辞,急忙返回内署。
过了一会儿,派人去查看,回报说:“卢先生已经去世了!” 陈公更加震惊,不敢再进入那个房间,只命令管家为卢某准备衣衾入殓。之后,他询问卢某的死状,得知卢某是长跪在中庭,就像在向人求饶一样,而且口鼻有血痕,直到死膝盖都没有伸直,筋骸蜷缩,只能弯曲着放入棺材。陈公派人到浙江,召回卢某的眷属,给了丰厚的财物作为丧葬费用,让他们把尸体运回去。然而,对陈公来说,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幸好陈公很快就被升任为布政使,匆忙离任。在路上又遇到了庞芝,陈公知道他很奇特,便请他过来交谈。陈公询问卢某的情况,以及这两晚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还流露出一些埋怨的情绪。庞芝严肃地说:“当初我因为您的德政很值得称赞,所以推测您将来会担任更高的官职,认为您不妨庇护这个小人物。没想到您对子女的管教不严,卢某去世的那天,您的长子接受了别人的贿赂,诬陷一位良家妇女,让她永远陷入牢狱之中,上帝因此削减了您的禄位,因为父子关系最为亲近。因此,原本隐匿的鬼魂得以现形,而且不顾一切地前来索命。如果不是您见机行事,也会生病。不是我耽误了您,实在是您自已耽误了自已。如今卢某已经在阴间受尽惩罚,即将转世为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得意了!” 说完,庞芝便告辞离去,陈公心中十分郁闷。
当时陈公的长子已经在某州任职,陈公便派人送信去询问,长子坚决否认有此事,陈公因此郁郁寡欢。不久,陈公因为公务被降职为盐道,还没到任就去世了。
外史氏说:福气一定要依靠德行,才能让神灵钦佩、鬼魂降服。陈公因为儿子的过错而被削减禄位,鬼魂就立刻前来相逼。德行是福气的根基,难道能不重视吗?至于那把蒲葵扇,虽然能招来风波,但如果不是卢某独断专行,这件事也未必不能昭雪。任性断案、错判失误尚且应当受到阳间的刑罚,卢某仅仅受到阴间的惩罚,已经算是侥幸了。只是阎王也转世为人,不知道会担任什么职务,实在是荒诞不经。我常常想把眉叟叫起来询问,又担心天地广阔,不知道他住在哪里,也只能空有寻求解答的心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