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8 章 无法拒绝!

在他看来,复国的机会就在眼前,即便失败,也仅仅是为大秦帝国效力五年,远没有终身效命那么严重。

不仅是项羽,其他豪杰们也都点头认同。

眼前的奖赏太丰厚,无法拒绝。

“希望诸位莫要背弃诺言。”

李霄寒补充道。

“只要你大秦守诺,我们自然不会反悔。”

豪杰们都重视名誉,绝不愿做背信弃义之事。

看到豪杰们一一应允,李霄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明白,为大秦服役五年的时间里,凭秦始皇嬴政的魅力,这些人多半会被吸纳进帝国的体系。

如果不从善如流,他们或许更坚定了反秦之心,那时留着他们便没了意义。

“战!战!战!战!”

高額賞賜令現場氣氛頓時變得熱烈,義士們雖無法登台挑戰,但也興奮地用武器敲打地面以示支持。

一時間喊聲、擊擊聲、塵土飛揚混合交織。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對此持乐观态度。

即便是英勇无比的杨再兴面对如此数量的对手时,也不禁略感紧张。

论单打独斗,他的实力绝对不可小觑。

除了项羽在未来有可能战胜他之外,其他人很难在他手下支撑过三十个回合。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对手数量,即便是杨再兴也感到头疼。

光是连续不断地车轮战,就足以将他拖垮。

“仙人,这真是有些难以应付啊……”

“别担心,我会助你一臂之力的。”

李霄寒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杨再兴一个人去面对项羽、樊哙、龙且、彭越和英布等人的轮番攻击,这只会让他必败无疑。

所以,适当地帮杨再兴开个小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兑换引气丹。”

【叮,成功兑换引气丹x1, 扣除500气运点】

【剩余气运点:10000】

【引气丹】

【效果:使用后能引导气息进入体内,迈入练气士第一阶段‘练气入体’】

【气运点:500】

为了让杨再兴赢得这次赌约,李霄寒果断决定给予他这种外挂式的帮助。

不过,这种方法耗费气运点较高,所以他只能选择少数几人进行培养,若人数再多,根本无法承担其消耗。

“只是提升到‘练气入体’还远远不够,需要更进一步。”

他默默思索道,“兑换一枚‘凝气丹’。”

【叮,成功兑换凝气丹x1,扣除3000气运点】

【剩余气运点:7000】

将这两枚带着药香的丹药直接塞给杨再兴,吃下之后,他会直接踏入‘内气凝练’的境界,为这场赌约增加不少胜算。

“把它们吃了。”

“遵命。”

杨再兴毫不怀疑地仰头吞服了两粒丹药。

刹那间,一股强大的内气从丹田中生发,并迅速遍及全身,如火箭一般冲破至‘内气凝练’的境地。

力量瞬间大增,血脉沸腾不止。杨再兴握紧手中兵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在身体里涌动。此时,对面的豪杰们也已准备就绪。

项羽率先冲了过来,手中长枪如龙,直刺杨再兴面门。杨再兴却不慌不忙,侧身一闪,反手一刀劈出一道强劲刀气。项羽心中一惊,连忙横枪抵挡。

紧接着龙且、樊哙等人也纷纷加入战局,一时间战场上刀光剑影交错纵横。但杨再兴凭借着晋升后的实力,应对起来游刃有余。每一次出招都虎虎生风,内气凝聚于刀刃之上,所到之处敌人皆被逼退。

而一旁的李霄寒则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他深知虽然杨再兴暂时占上风,但对方人数众多,一旦有所松懈就可能功亏一篑。于是他暗中调动气运之力,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周围气场,让杨再兴的力量能够更加持久稳定,以求最终获得胜利。随着战斗的持续,豪杰们发现杨再兴越战越勇,丝毫不见疲态。他们心中暗暗吃惊,却也不肯就此罢休。

龙且大喝一声,使出绝招,试图打破僵局。樊哙也配合默契,从侧面夹击。杨再兴脚步一错,身形如电,巧妙避开两人的攻势,同时长刀一挥,逼得龙且后退数步。

然而,这些豪杰久经沙场,很快调整战术。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轮流进攻,不给杨再兴喘息之机。杨再兴虽实力大增,但长时间的战斗还是让他渐渐吃力。

李霄寒见状,双手结印,再次施展气运之力。只见杨再兴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体力迅速恢复。他抖擞精神,刀法变得更加凌厉。

终于,经过一番苦战,杨再兴抓住项羽的一个破绽,长刀架在其脖颈之上。其余豪杰见状,纷纷停手。

“我输了。”项羽长叹一声。豪杰们遵守约定,愿意为大秦效力五年。李霄寒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场胜利,为大秦增添了诸多助力。李霄寒走上前去,对着众豪杰说道:“诸位皆是守信之人,大秦定不会薄待各位。”豪杰们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结果。

随后,李霄寒带着这些豪杰返回大秦都城。秦始皇嬴政亲自迎接,看到这么多豪杰前来效力,龙颜大悦。他赐下府邸财宝给众人,并且安排合适的职位。

杨再兴因立大功,被封为将军。而李霄寒则继续谋划着利用气运点来增强大秦的实力。他知道,这天下虽暂时平定,但还有许多潜在威胁。

不久后,边疆传来消息,有外族入侵。李霄寒向嬴政建议,派遣这些新归顺的豪杰前往边疆征战。嬴政应允。

豪杰们本就渴望战功,欣然领命。杨再兴更是身先士卒。在战场上,他们发挥各自的本领,在李霄寒气运之力的加持下,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外族节节败退,最终签订和约,保大秦边境多年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