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这一切条件,他都不具备。
“我要测试你是否有能力成为一国之君。”
李霄寒继续道,“通过你的回答,来决定是否给予帮助。
无能之人我不愿扶植。”
说完,他扫了赵兴一眼。
赵家子弟的身份,并不能让他得到特殊待遇。
如果他像头蠢猪一般愚钝,即便是助他覆灭大汉也只会有如胡亥一样短命的结局,这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李霄寒不愿做这种赔本的买卖。
与已经拥有完整国家并且只是存在内部问题的皇帝合作显然更加划算。
不过眼下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得将就着。
“请仙师出题。”
“你觉得,现今大汉帝国有什么弊病?”
李霄寒稍作思考后开口提问。
知晓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他对答案早已了然于胸,此言旨在考察赵兴的眼力。
“关于帝国内外的弊端……”
赵兴沉思后认真回答:“土地兼并问题愈演愈烈,致使地主豪强势力庞大,拥有自已的私人武装;朝廷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严重;黄巾 ** 后朝廷不得不自主募兵,导致各地诸侯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 成谜。”
“此后,胡亥继承皇位。”
“原本刚刚重焕生机的大秦又陷入 ** 【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赵兴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已的见解。
李霄寒也不得不对其洞察时局的能力表示欣赏——作为秦始皇嬴政后人的一份子,他的眼光确实超凡脱俗。
这位年轻人似乎有着被培养成器的潜力,尽管未触及所有问题,但其理解已经非常深刻,尤其是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确实是引发豪强兴起的原因之一;此外刺史制度的变革也是群雄纷争的主要根源。
刺史制度起源于西汉武帝时代,初衷是由低级别的官员监督高级别的官员,以达到制约平衡的效果。
尽管刺史的实际权力逐渐扩大,但始终没有获得合法的一州最高领导权。
到了东汉灵帝时期,刘焉提议将各州的刺史改为州牧,于是,刺史转型为地方行政长官,在 ** 与郡、县之间加入了州这一层级,形成四级结构: ** —州—郡—县。
州牧自此高居于郡守之上,掌握一州军政大事。
随着局势演变,州牧们开始利用混乱局势割据一方。
即便未改制的刺史和郡守们,也抓住机会扩充自已的势力,甚至有些自立为州牧或刺史。
这样的变化表明,大汉帝国的实质性统治力正在消亡。
这些问题仅仅是表面现象;权臣专权、宦官干预政务以及农民 ** 的背后原因其实是君主无能导致的结果。
大汉政权因统治者的软弱而病入膏肓,百姓心中的不满也在增加。
事实上,从王莽掌权时开始,大汉就已经走上衰落的道路。
与此同时,被大秦压制的世家力量却主导了大汉王朝更替过程。
【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尽管没有详尽描绘山川河流,但大汉十三州及各郡县的位置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益州、交州,一共是大汉的十三州。
李霄寒轻抬起手,以内气为指针指向这幅由内气凝结而成的大汉地图,以此帮助童渊、赵兴和赵云更清晰地理解当前形势,不至于产生误解。
“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京讨伐十常侍,在京中变乱之际立下救驾大功,开始掌握实权。
又招揽吕布、杀害丁原后势力壮大,废黜汉少帝与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刘协即位,并出任太师一职。
选用了蔡邕等名士,专断朝政,威震四方。”
他继续说道,“预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各路诸侯便会组成联军,准备攻打这位权倾朝野的董卓。”
李霄寒稍作停顿,继续讲解道:
“既然童渊与赵云此时都在此地,那意味着赵云还未出山。
由此我可以大致判断出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间节点。”
按照历史的时间线:
赵云被常山郡推举带领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
当公孙瓒询问为何独独他不追随袁绍时,赵云答曰:“天下动荡,难以识明主;百姓危急存亡,我们常山人决定追随之施行仁政之地方,非有意远疏袁绍而偏爱阁下。”
次年,赵云跟随公孙瓒加入了反董卓联军。
“难道现在还有这么多诸侯愿意支持汉室?”
赵兴皱眉思索道:按他原本设想,各诸侯早已各怀异心、割据自保,对汉室存亡视若无睹;但从仙师的话语来看,这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李霄寒摇头解释道:“并非真心为了汉室复辟,只是假意勤王,实则为争夺自身利益而已。
此次反董卓联军必败无疑,不过是为了提升自身声望。”
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指望他们匡扶汉室恐怕比母猪上树还要不现实,但这正好给赵兴带来了绝佳机遇!
只要把握住时机,他便能一步登天,一举成名天下闻。
“汉室气数已尽。”
六十多岁的童渊也看清了当下形势:除了少数坚定的汉室信徒外,就连皇亲国戚都萌生割据之念,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罢了。
“你也要加入这反董卓联军。”
李霄寒指着赵兴说:
“你吗?”
赵兴疑惑不解地看着自已,满脸疑问。
身为大秦皇室后裔,却要去参与拯救大汉皇帝的军事行动,这确实充满了矛盾。
毕竟大秦和大汉几乎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的确,这是积累声望和拓展领土的最佳机会。”
李霄寒说道。
“这一年的时间里,你需要招募足够的士兵、将领以及谋士来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一旦所有事务都准备妥当,便是统一四海的时候。
我有一些建议可以提供给你。”
在三国历史方面,李霄寒比一般人要了解更多。
小时候,他也常常幻想如果自已成为一方诸侯,将如何着手结束这动荡的时代。
如今赵兴的出现,给予了他一次实践这些设想的机会。
“请教仙师。”
赵兴立刻洗耳恭听,希望能将每一句话都铭记于心。
“在未来的一年里,你需要组建足够规模的军队。”
“比如年轻的赵云、陈留太守张邈手下的典韦、颍川的鬼才郭嘉与戏志才、河东的徐晃、荆州的魏延、甘宁(绰号锦帆贼)、谯郡的许褚和东莱的太史慈等人,”
“这些人才都是你应当寻找并劝说加入你的力量。”
“能否成功则取决于你的个人魅力了。”
经过李霄寒仔细分析,以上提到的人物若是能够齐聚麾下,必能使赵兴的实力大幅提升,并为其重建大秦帝国打下稳固的基础。
赵兴认真地记下了每个名字,并且准备好在未来的一年里积极寻找他们。
当然,这些人是否会愿意追随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