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6章 击退外敌……

因为每位战士配备有上等战马、精良兵器和优秀技艺,长时间持续行军也能保持充沛战斗力!

……………

杨再兴和背嵬军带着坚定的决心出发,迎接即将来临的挑战。

大秦帝国的北疆,北地郡下的郁郅县!

匈奴的三万精骑在一夜之间迅速南下,并完全包围了整个郁郅县。

若非驻守士兵的顽强抵抗,以及通过烽火台传递敌军入侵的消息,帝国或许至今仍对这危机浑然不知。

守卫郁郅县的大秦士卒仅有三千人,加上志愿守城的青壮,总计人数大约是一万人左右。

而他们面对的敌军几乎有他们数量的三倍!兵力差距如此之大,让人难以寄希望于平民青壮能够匹敌装备完善的匈奴铁骑。

“咚——”

“咚——”

“咚——”

伴随着匈奴战鼓的声音,无数铁骑为攻克这个重要的北地关口,纷纷放弃战马,手持木盾和简易武器,在云梯的支持下一波又一波冲向县城城墙。

虽然匈奴并不擅长攻城战,也缺少精良的武器,只有部分精锐或将领才有青铜制兵器;普通士卒只得使用粗糙的木材或石头制成的武器,但郁郅县依然众志成城,依靠丰富的守城工具坚守了五日未被突破。

箭矢划破天空,交织成为一条死亡线,在震天的鼓声中留下了无数战士的生命。

战场上血味弥漫,每一个秦国的士卒与青壮都用全部力量迎战敌人、决不后退!

“杀进县城!”

“洗劫这座城池!”

“将这些怯懦的秦人逐出北地!”

“唯我匈奴才能占据这片肥沃之地!”

为获得财富和资源的匈奴人士气高涨,眼神中充满渴望。

云梯竖起,圆木盾举在头顶抵御从上射下的箭矢,手脚并用迅速攀援而上。

那小小的圆形木盾虽不能阻挡所有箭矢,但已能足够保护他们继续前进。

一个身影如虎狼般站在最前线——张猛,守城将领。

当第一位登墙的匈奴贼寇被钝器击破头颅发出类似西瓜碎裂的声音时,他毫不怜悯将其丢下墙去。

紧握手中的铜棍,目光凛冽如同电光,怒吼着:

“只要有我张猛在,你们就休想爬上这城墙一步!”

张猛这条命是蒙恬将军救下的,蒙将 ** 托他镇守边疆。

因此,在生命最后一刻来临之前,哪怕面对十倍于已的敌人,他也绝不后退半步!

燕赵自古多壮士!秦国同样不乏豪杰义士!

“还有谁不怕死的,尽管来吧!”

“战!战!战!”

“守护郁郅县!击退外敌!”

将军们都身先士卒共同守城,身为普通小兵,又有谁会临阵畏缩呢?更何况他们身后就是家乡的父老,此役无路可退,唯有全力以赴,血战到底!

每一位将士都拼了性命,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临死前也要咬下一块敌人的肉,抱住敌人摔落两丈高的城墙。

张猛展示出惊人的武艺,不断清扫着涌上来的匈奴人,四十多个匈奴人丧生于他的熟铜棍下。

张猛吐出口浊气,眼望着似潮水般一波接一波而来的匈奴人,紧咬牙关坚持。

此次匈奴大举南侵,足有三万人马,而守卫郁郅县的士兵总数不足一万人。

尽管凭借城防之利,每日能杀数十人,但对整个局势并无太大改善,仍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如果迟迟没有增援,

郁郅县危如累卵。

就在众人感到绝望之时,远方扬起一阵尘土。只见杨再兴率领背嵬军犹如天兵天将般疾驰而来。他们马蹄声震耳欲聋,气势如虹。

杨再兴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手中长枪如龙,所到之处匈奴兵纷纷倒下。背嵬军紧跟其后,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马上的骑兵挥舞长刀,砍向敌人;步兵则以盾牌护身,用长枪刺杀靠近的匈奴兵。

匈奴首领大惊失色,没想到秦军援兵来得如此迅猛。但此时他已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指挥战斗。

杨再兴直奔匈奴首领而去,两人瞬间交起手来。几个回合下来,杨再兴一枪挑破匈奴首领的战甲,首领惊恐万分。随着首领受伤,匈奴军队大乱。郁郅县守军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出城反击。匈奴军队抵挡不住,开始四散逃窜。最终,在杨再兴和背嵬军以及郁郅县守军的合力之下,成功击退了匈奴的侵犯,郁郅县保住了,百姓欢呼雀跃,杨再兴之名也更加响亮。杨再兴带着背嵬军在郁郅县暂作休整杨再兴带着背嵬军在郁郅县暂作休整在休整期间,杨再兴与张猛等当地将领交流作战经验。张猛对杨再兴钦佩不已,恳请他传授背嵬军的训练方法。杨再兴欣然答应,于是在城中校场开始演示独特的战术技巧。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探子来报,北方匈奴不甘心失败,正在集结更庞大的军队,还联合了其他游牧部落,扬言要踏平郁郅县复仇。城中军民听闻再次紧张起来,但这次有了杨再兴和背嵬军,大家心中更多了几分底气。

杨再兴决定主动出击,趁敌方联军尚未完全集结之际打乱他们的部署。他带领背嵬军悄悄北上,设下埋伏圈。待匈奴先锋部队进入圈套后,一声令下,背嵬军如猛虎扑食。杨再兴更是单枪匹马冲入敌阵,直取敌军主将首级。匈奴联军大乱,本就不齐心的各部开始互相埋怨逃窜。郁郅县再次化险为夷,经此一役,杨再兴成了北疆的守护神,他的威名远扬,令北方外族再也不敢轻易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