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十四回 赵王起兵诛贾后

庚申年,永康元年四月,赵王司马伦,字子彝,他是宣帝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看到愍怀太子被贾后残忍杀害,司马伦心中燃起了起兵的念头,但又担心自已的力量不够,于是对孙秀说:“如今惠帝昏庸无道,贾氏专权跋扈,不仅谋杀了太子,还在后宫肆意。之前我就曾和你商量过此事,只可惜当时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行动。我想到宣帝一生尽忠侍奉曹魏,在南方抵御孙权,在北方对抗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份功德泽被武帝,最终平定蜀汉、消灭东吴,才拥有了天下。然而,这天下还没传到三代,就遭到贾氏这样的贱人暴虐对待,这晋室的江山恐怕要保不住了。我想要起兵,彻底诛杀贾氏一党,可又担心自已做不成事,反而落得个东施效颦的下场。你有什么好计策吗?”

孙秀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殿下您想要建立盖世奇功,仅靠一已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我发现齐王司马冏一直对贾后心怀不满,我们可以邀请他一同讨伐贾氏,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至于其他那些平庸之辈,可千万不能让他们知晓此事。”司马伦点头称是,说道:“你说得有道理!”

于是,司马伦派人将司马冏请来,设下丰盛的酒宴招待他。酒过三巡,众人都有了几分醉意,司马伦屏退了左右侍从,突然痛哭流涕地对司马冏说:“如今皇上愚昧憨傻,贾后独揽大权。你的长子在许昌被贾后派人杀害,而贾后却将那些奸佞之臣委以重任。如果我们不趁早为国家的社稷着想,眼看着这天下就要不再是晋朝的了,到那时我们又怎能幸免呢?我现在想和侄子你一起起兵诛杀贾氏,匡正朝纲,不知你意下如何?”

司马冏听后,义愤填膺地说:“我早就想除掉这个贱人了,只是一直苦于力量不足。既然您有这个想法,我们何不尽早起兵,假传圣旨废除贾后,诛杀她的党羽,以此来安定朝廷,到时候又有谁敢抗拒呢!”司马伦却面露难色,说道:“虽然我们心意相通,但可惜我们没有兵权啊。”

孙秀在一旁赶忙说道:“这有何难!明天一早,殿下您可以入朝启奏皇上,就说当年东安王司马繇因为获罪被废,如今他在东安待了很久,很得民心,可他心里一直对朝廷心怀不满,这将来必定是个隐患,不用多说您也明白。现在应该趁着他还没有谋反之心,让朝廷商议派一位亲信大臣领兵去镇守,这样就能让他打消不良念头,确保万无一失。皇上肯定会答应的。要是皇上问谁可以去镇守,殿下您就极力保荐齐王殿下领兵,这样兵权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了。然后我们就可以指挥军队,假传圣旨先废除贾后,再诛杀她的党羽,这不是很方便吗?如此一来,我们的大功就有望告成了。”

司马伦和司马冏听后,不禁拍手大笑,说道:“此计甚妙,我们应该尽快行动!”随后,齐王司马冏告辞回到自已的府邸,各自回去休息,准备第二天的行动。

第二天,赵王司马伦身着正式的朝服,手持牙笏,向惠帝启奏道:“臣听闻东安王司马繇被废后居住在东安,对朝廷心怀怨恨,暗中结交大力士,图谋不轨。陛下应该尽快派人带兵去镇守,逮捕他的党羽,这样才能让东安地区恢复安宁。倘若他的恶念一旦兴起,就很难扑灭了。”

惠帝听后,面露担忧,问道:“东安王想要叛乱,那派谁去镇守比较合适呢?”司马伦连忙说道:“齐王司马冏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派他去镇守,必定万无一失。”惠帝听从了司马伦的建议,立即召见齐王司马冏,封他为车骑将军,并授予兵符,调拨两万五千兵马,让他前往东安镇守。齐王司马冏谢恩后,捧着符印离开朝堂,前来与司马伦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孙秀说道:“明天等圣上坐朝的时候,齐王殿下就假传皇上的诏书,废除贾后为庶人。赵王殿下则率领禁卫武士守住宫门,防止外面的援兵进入,然后再请旨诛杀张华、裴頠、贾谧等贾后的党羽。”于是,赵王司马伦等人都按照孙秀的计策准备行动。

计策商议妥当后,赵王伦假装派司马雅去告诉张华:“赵王想要和您一起匡扶社稷,为天下除去祸害,您意下如何?”张华却拒绝道:“如今天下已经安定,百官都在履行自已的职责。贾后虽然暴虐,但还没有造成太大的祸患。要除去大的祸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道您有更好的办法吗?”司马雅听后,愤怒地说:“都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了,您还说这种话?”他不顾张华的反应,转身就回去向司马伦报告,司马伦听后也十分生气。

当天夜里,司马伦就私自假传圣旨,命令三部司马说:“中宫贾后与贾谧等人谋杀太子,如今我奉皇上圣旨,命令车骑将军司马冏入宫废除中宫贾后。你们听从命令的,赐爵关内侯;如果不听从,就将你们夷灭三族!”众人听后,都不敢违抗,纷纷打开宫门,跟随司马冏等人进入宫中。

到了天亮,司马伦又率领一千士兵进入宫中,将宫内外团团围住,宫女和太监们都无法出入。齐王司马冏亲自披挂上阵,手持兵器,带领五百甲士,进入宫中,假传圣旨斥责贾后道:“皇太后有什么罪过,竟然被废黜?皇太子又有什么过错,竟被诛杀?你在宫室中,玷污了朝廷的名声。如今圣上有密旨在此,将你废为庶人,你赶快收拾东西,迁往金墉城,不许在掖庭久留!”

贾后听后大惊失色,说道:“诏书应该由我来颁布,你这诏书是从哪里来的?”齐王司马冏厉声说道:“这诏书是圣上亲自书写的,你不必再争论!”说完,他喝令军士将贾后强行拖走。贾后挣扎着走上台阁,遥望金銮殿,大声呼喊:“陛下的皇后被人废黜,你以后也会被别人废黜的!”齐王司马冏大怒,挥手示意军士上台,将贾后从阁楼上推扯下来。随后,用宫车将贾后押送,由军士护送着前往金墉城。贾后被送走后,齐王司马冏整顿兵马,走出宫门,与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等人一起请惠帝上殿。

贾后且愚蠢,妄图谋绝皇嗣,最终必定会遭到诛杀。如今赵王司马伦起兵,贾后还在说诏书应该由她来颁布。

此时,惠帝看到各位王爷都手持兵器进入宫殿,心中惊恐万分,吓得浑身颤抖。赵王司马伦见状,连忙跪在殿下奏道:“我们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绝没有谋反的心思,陛下不必惊慌。”惠帝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司马伦又接着奏道:“如今贾后凶悍淫虐,不仅废黜了太后,还谋杀了太子,所以我们才将她废除。现在侍中张华、仆射裴頠、太常贾谧等人助纣为虐,帮助贾后作恶,陛下可以下诏将他们诛杀。”惠帝看到赵王司马伦如此强硬,不得不听从,连忙下诏同意。

于是,赵王伦迎接惠帝前往东堂,抓住贾谧,将其斩首。又召集八座以上的官员连夜进入宫殿,裴頠等人也都来到了。接着,司马伦下令逮捕赵粲、贾午等人,将他们全部诛杀。然后,他命令张林逮捕张华、裴頠,在庭院中审讯。

张华对张林说:“你这是要谋害忠臣吗?”张林假称是奉诏责问:“你身为宰相,太子被废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气节而死呢?”张华回答道:“在式乾殿商议的时候,我劝谏的奏章还都保存着,可以重新查阅。”张林又说:“你劝谏了但皇上没有听从,那你为什么不辞职呢?”张华一时无言以对。

张林于是退了出来,将裴頠等人都夷灭三族。又逮捕了董猛、孙虑、程据等人,将他们全部诛杀。随后,赵王司马伦自封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任命侍中孙秀为中书令,二人牢牢掌握了兵权。这一事件中,被封为侯的文武官员有数千人之多。司马伦还奏请惠帝下诏,追复太子司马遹的位号,并立他的儿子司马臧为临淮王。

当时,有关部门上奏说尚书令王衍身为大臣,在太子被诬陷的时候,只想着苟且偷生,请求将他终身禁锢。惠帝下诏同意了这一请求。赵王司马伦见张华没有前来,又派孙秀去逮捕他,并诛杀了他的三族。

此时,司马伦想要收买人心,于是选用了海内有德行的人士,任命李重、荀组为左右长史,王堪、刘模为左右司马,束皙为记室,荀松、陆机为参军。李重深知司马伦有不轨的野心,推辞不肯接受任命。赵王司马伦却不断逼迫他,李重忧愤成疾,被人搀扶着接受了任命,没过几天就去世了。

五月,惠帝下诏立临淮王司马臧为皇太孙。一时间,朝野上下震惊不已,士大夫和百姓们都惶恐不安,纷纷躲避。只有阎缵听闻此事后,径直来到集市,抚摸着张华的尸体,痛哭道:“我曾经劝你早点退位,你却不听,如今果然不能幸免啊。”之后,他又看到贾谧的尸体,愤怒地斥责道:“这个小子是国家混乱的根源,诛杀他还是太晚了。”哭完后,阎缵上疏为张华的冤屈鸣不平。惠帝赞赏他的忠烈,于是提拔他为汉中太守。

史书上记载,张华的幼子张韪,对天文颇有研究。一天夜里,他观察天象,发现中台星折断了。第二天,他见到张华,说道:“如今中台星折断,这正应在您的身上,您应该早点退位,以免灾祸降临。”张华却不听从,还说:“天道幽深遥远,我们只能通过修养德行来应对,不如静静地等待。”

没过几天,孙秀带兵进入张华的府邸,说:“奉旨斩杀你。”张华大惊失色,说道:“我是先帝的老臣,忠心耿耿,一心想要平定王室的灾难,没想到这灾祸还是难以预料啊。”话还没说完,孙秀就派人将他推出集市斩首,并诛杀了他的三族。

张华生性喜爱结交贤能之士,哪怕是出身贫贱的人,只要有一点长处,他就会赞叹不已,为其宣扬美名。他一生酷爱书籍,去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文史书籍装满了箱子。他曾经搬家,运送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秘书监虞挚编撰整理官方书籍时,都要参考张华的藏书来校正。天下那些奇异的秘籍、世间罕见的书籍,几乎都在张华的收藏之中。因此,张华学识渊博,见闻广泛,世间无人能与之相比。

陆机曾经请张华赴宴,宴会上宾客满座。张华拿起一道菜肴,发现味道十分奇特,便说:“这是龙肉。”众宾客都不相信。张华说:“你们要是不信,就用苦酒浇灌这道菜,肯定会出现奇异的现象。”众人按照他说的做了,用苦酒浇灌后,菜肴上果然发出五色光芒,众人这才默默相信。宴会结束后,陆机询问这道菜的主人,主人果然说:“是在园中茅草堆下得到一条鱼,样子非常奇特,做成鱼干后味道特别鲜美,所以才献给您。”

当时,武库封闭得非常严密,惠帝派人打开武库清点宝物,突然听到里面有野鸡的叫声。众人都很疑惑,武库如此严密,怎么会有野鸡呢?只有张华说:“这一定是蛇变成了野鸡。”众人查看野鸡旁边,果然发现了蛇蜕下的皮。

吴郡临平的岸边崩塌,露出一个石鼓,人们敲击它却没有声音。郡守将石鼓进献给朝廷,惠帝询问张华,张华说:“可以取来蜀中桐木,雕刻成鱼的形状,再敲击石鼓,就会发出声音了。”惠帝按照他说的做了,取来蜀桐雕刻成鱼形后敲击石鼓,声音传播了数里之远。

在东吴还没有被消灭的时候,斗牛之间常常有紫气出现。东吴被平定后,紫气更加明显。张华听说豫章人雷焕精通天文星象,于是将雷焕召来,与他同宿。他屏退旁人,对雷焕说:“我可以和你一起观察天文,来预知将来的吉凶。”于是,他们一同登上高楼,仰观天象,张华询问雷焕紫气出现的原因。

雷焕说:“我观察很久了,斗牛之间确实有奇异的气息。”张华问:“这是什么征兆呢?”雷焕回答:“这是宝剑的精气,上达于天。”张华说:“你说得对。我年轻时有个相面的人说我六十岁的时候,会位登三公,还会得到一把宝剑佩戴,难道这句话要应验了吗?”接着他又问:“这宝剑在哪个郡呢?”雷焕说:“在豫章丰城。”张华说:“我想委屈你去做丰城令,我们秘密地寻找宝剑,你看可以吗?”雷焕说:“听从您的安排。”

于是,张华就任命雷焕为丰城令。雷焕到了丰城后,挖掘监狱的屋基,挖到地下四丈多深的时候,得到一个石函,石函中光芒四射,里面有两把宝剑,剑上还刻有字,一把叫“龙泉”,一把叫“太阿”。自从得到这两把剑后,斗牛之间的紫气就不再出现了。

雷焕用南昌西北岩下的土擦拭宝剑,宝剑光芒四射。他派人送了一把剑和一些土到京城给张华,自已留下一把。张华回信对雷焕说:“得到两把剑却只送我一把,雷公难道不会责怪你吗?”雷焕对使者说:“本朝即将大乱,张公将会遭受灾祸。这把剑应该系在徐君的墓树上,灵异的宝物最终会化去,不会永远被人佩戴。”

当时张华得到剑后,非常珍爱,常常将剑放在座位旁边。张华觉得南昌的土不如华阴的赤土,便派人给雷焕回信说:“仔细观察剑上的纹路,这把剑是干将剑,那莫邪剑怎么没有一起送来呢?不过,天生的神物,最终还是会聚合在一起的。”于是,他给雷焕送去一斤华阴土。雷焕用华阴土擦拭宝剑,宝剑更加光彩照人。

张华被诛杀后,他的宝剑也不知去向,再也没有踪迹。雷焕后来也去世了,他的儿子雷烨担任州从事,有一次他带着剑经过延平津,忽然腰间的剑跃起,掉进了水中。雷烨连忙让随从下水去取剑,却怎么也找不到剑,只看到两条各长数丈的龙,身上有盘旋的花纹,随从们都吓得返回。不一会儿,水面上光芒四射,波浪翻滚,从此宝剑就失踪了。雷烨感叹道:“先父说宝剑会化去,张公说神物最终会聚合,看来这就是应验了吧?”

张华博学多闻的事情还有很多,无法详细记载。他撰写的《博物志》有十篇,以及他的文章都在世间流传。此前,张华与赵王司马伦有矛盾,司马伦趁着这次机会诛杀了张华。张华去世时六十九岁,朝野上下无不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