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汝南文成王司马亮在朝中大权独揽,变得愈发专横。自从他开始辅佐朝政以来,只要遇到军国大事,便不再与众多大臣共同商议,而是只与太保卫瓘私下里独自决断。朝堂之上,原本热闹的议事氛围逐渐变得冷清,大臣们的意见被忽视,许多决策都在他们二人的掌控下悄然定下。
御史中丞傅咸对此深感忧虑,他深知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于是,他鼓起勇气,向司马亮进谏道:“殿下,之前我跟随圣驾出行的时候,殿下您曾对我说,是否知道韩非所说的‘逆鳞’之言?那意思是说,臣子不应轻易触犯天子的威严,就如同抚摸龙的逆鳞一般危险。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深知自已此次向您进言,就如同去触摸猛兽的胡须一样,充满了风险。但是,我之所以敢不顾危险地说出来,是希望殿下能够理解我这微不足道的一片忠心。我之前向圣上进言,就像是去抚摸天子的逆鳞,那也是出于对国家和圣上的忠诚。如今,我就像去触碰猛兽的胡须一样向您进谏,并非是我想要故意冒犯您,实在是因为我忧心国事,不得不说。我担心殿下您会因此而发怒,但还是希望殿下能够认真听取我的这些微不足道的话语,仔细思量其中的道理。”
然而,司马亮听了傅咸的这番肺腑之言后,不仅没有丝毫的反思,反而勃然大怒。他根本不愿意采纳傅咸的建议,脸上满是不耐烦的神情,挥了挥手,便将傅咸打发走了。从那以后,司马亮在专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行事愈发肆无忌惮,完全不顾及其他大臣的意见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在这之前,司马亮与东安王司马繇之间就相互不服气,关系十分紧张。如今司马亮掌握了朝政大权,便想借机打压司马繇。于是,他秘密地向贾后启奏,说道:“贾后,东安王司马繇手中的兵权太重了,而且我观察他的言行举止,觉得他怀有不轨之心,恐怕会对朝廷造成威胁。为了避免日后产生更大的祸患,我们应该尽早将他废掉,以免夜长梦多。而楚王司马玮向来忠诚可靠,若让他代替司马繇统领军队,必定万无一失。”贾后听了司马亮的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建议。
很快,一道伪造的诏书就下达了,诏书声称东安王司马繇企图谋叛,因此将他废为庶人。司马繇心中十分委屈,他知道自已是被冤枉的,可看到司马亮如今权势滔天,自已根本无力反抗,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这一切。
司马繇被废之后,贾后立刻召来楚王司马玮,让他代替司马繇的职位,统领军队。楚王司马玮得到这个机会后,一心想要树立自已的威名。他行事果断,手段强硬,在军中迅速建立起了自已的威望。然而,他的这种强势作风,不仅让晋惠帝对他心生忌惮,觉得他的权力过大,可能会威胁到自已的统治,而且也常常违背汝南王司马亮的意愿,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司马亮看着楚王司马玮的势力日益壮大,心中十分担忧。他意识到,自已当初提议让司马玮代替司马繇,可能是“以乱易乱”,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的麻烦。如今,他想要剥夺司马玮的权柄,却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心中对司马玮充满了忌惮。
无奈之下,司马亮只好找来卫瓘商议。他一脸焦虑地对卫瓘说:“卫公,如今楚王司马玮掌权后,行事专断,树立个人威名,他所实施的刑罚和威严比司马繇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想要剥夺他的权力,可又觉得自已的智谋不够,您可有什么办法除掉这个跋扈之人?”
卫瓘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司马玮其实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过错,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加害于他。不过,要想削弱他的权力,我倒是有一个计策。”司马亮一听,眼中顿时露出一丝希望,急切地问道:“什么计策?请您详细说说。”
卫瓘微微一笑,说道:“殿下,您可以在明天入朝的时候,向圣上启奏,说楚王司马玮在军中功劳众多,而且他勇略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同时也为了让他更好地发挥自已的才能,可以封他为大将军,然后让他前往自已的封国,镇守西边的土地。这样一来,西边的盗贼就不敢轻易骚扰边境,而司马玮离开了京城,远离了权力中心,朝中的事务就可以任由殿下您来处理了。”
司马亮听了,连连点头,兴奋地说道:“您的这个计策正合我意。”两人商议好计策后,便各自回去准备,只等第二天入朝,将这个计划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