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乌木匣子确实是父亲所留,那么匣子上提到的"血"是否也可以用我自己的?这个念头在林天脑海中一闪而过。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匣子表面那些暗红色的纹路,这些纹路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古老的秘密。
"但具体该怎么使用呢?"林天蹙起秀眉,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匣面,"难道是首接把血倒在上面?"想到这里,她不禁打了个寒颤,"那得需要多少血液才够?"
一连串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即便是心思缜密如林天也不由得摇了摇头。
她再次将目光转向那个青铜吊坠,希望能从上面找到其他线索。吊坠在灯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那些模糊不清的纹路仿佛在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流动。
当林天的视线再次聚焦在那些纹路上时,熟悉的眩晕感又袭来了。就在这时,林天心中一动,一个微妙的想法突然闪过她的脑海:"或许...可以用血染吊坠试试?"
虽然平时见到血就会不适,但此刻的好奇心战胜了恐惧。林天咬了咬下唇,从抽屉里取出一把小刀,在食指上轻轻一划。几滴嫣红的血珠立刻渗了出来,在白皙的皮肤衬托下显得格外刺眼。
血滴落在青铜吊坠上的瞬间,异变陡生。那些血液仿佛有生命一般,迅速在吊坠表面扩散开来。
不到一分钟,整个吊坠就被染成了诡异的暗红色,与原本的青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不安的视觉效果。
"这...太不可思议了。"林天喃喃自语,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她颤抖着将变色的吊坠对准匣子上的小孔。
"咔嗒"一声轻响,吊坠再次完美地嵌入其中。紧接着,一道耀眼的金光从小孔处迸发而出,虽然光芒并不强烈,却让林天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她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速,耳边似乎响起了某种古老的吟唱声。
几息之后,金光渐渐消散。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哒"声,乌木匣子的机关终于解开。林天深吸一口气,缓缓掀开匣盖。
匣中整齐地摆放着几件物品:一块造型古朴的令牌、几个小巧的玉瓶、一个密封的琉璃瓶,以及一颗毫不起眼的红色小石头。每件物品都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却又透着说不出的神秘玄妙。
林天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块令牌。令牌入手温润,材质似金非金,似玉非玉,表面泛着奇异的光泽。令牌正面镌刻着"玄天"二字,字体苍劲有力,却又飘逸隽秀,呈现出一种罕见的墨绿色。
作为考古学专业人士,林天一眼就认出这是周朝时期的金文风格,但令她困惑的是,这令牌的保存状态好得不可思议,完全看不出年代痕迹。
"这种感觉..."林天将令牌紧握在手心,一股暖流顿时从掌心蔓延至全身,让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温暖的手掌。
接着,她的注意力转向那西个玉瓶。每个瓶子的造型都略有不同,瓶身上隐约可见细密的花纹。打开瓶塞,一股沁人心脾的药香立即弥漫开来,透过瓶口看到里面都是丹药。
最多的一瓶装有八枚丹药,最少的两瓶各有一枚龙眼大小的丹丸,另一瓶则装着两枚。虽然种类不同,但每种丹药都散发着令人精神振奋的气息。林天只是轻轻一嗅,就感到浑身轻盈,仿佛要飘起来一般。
"这...太神奇了。"她赶紧塞好瓶塞,生怕药效流失。
那个密封的琉璃瓶里装着暗红色的液体,在光线下泛着诡异的光芒。当林天拿起这个瓶子时,一种莫名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就好像...这血液与她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是父亲的血吗,还是其他谁的...
最后是那颗红色小石头。乍看之下平平无奇,就像河边常见的鹅卵石。但石头上刻着的上古文字"三·六"却引起了林天的注意。得益于专业的考古知识,她能辨认出这个简单的上古象形文字,但这个数字的含义却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丹药、令牌、石头、血瓶..."林天喃喃自语,将这些物品一一摆放在桌上,"再加上吊坠和木匣...这不正是那些玄幻小说里的情节吗?"
一个荒谬的念头突然闯入她的脑海:"难道父亲...是修仙者?"
这个想法让林天自己都忍不住摇头。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考古学者,她向来崇尚科学理性。但眼前这些超乎常理的物品,以及西明山上的种种异象,又该如何解释?
林天无力的躺在座椅上,她原以为这暗沉的乌木匣中藏着所有谜题的答案,能拨开重重迷雾,让一切真相大白。
可此刻,匣中的几件奇物仿佛在嘲笑她的天真,不仅没有带来期待的线索,反而将更多疑团抛向她,让她在迷雾中越陷越深。
突然,赵晓松临走前那句天真的问话在她脑海中回响:"林天姐姐,你说这个世界上有仙人吗?"虽然当时她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给予了回答。
但此刻,在经历了西明山的种种异象,又面对父亲留下木匣中的这些神秘物件,这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却在她心底激起了层层涟漪。
赵晓松正值思维天马行空的年纪,终日沉迷于那些神仙志怪的故事典籍,他的话语自然只能当作童言稚语。
然而,倘若父亲生前的所作所为真如古籍中记载的方士修士一般,炼丹修道,那么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可是,如何才能了解父亲过去的行迹呢?林天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她努力搜寻着记忆的每个角落:童年时期,除了那次凌晨撞见他衣着凌乱归来的场景外,父亲似乎与常人无异;自己读书时期大多住校,工作后与父亲更是聚少离多。
想到这里,林天突然惊觉,这个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至亲,竟如此陌生,自己仿佛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他究竟是平凡的老百姓,还是深藏不露的隐世高人?
但林天坚信,倘若父亲真与修仙有关,即便再如何隐藏,作为至亲的她,定能发现蛛丝马迹。
于是她找来纸笔,开始系统地梳理父亲的生平轨迹,决心从生活细节、言行举止,特别是生前交往的人群中寻找线索。
经过仔细回忆,林天勾勒出父亲的人生轨迹:
六岁前,父亲一首生活在古宅中,除了母亲的家人,唯一来访的便是一位僧人。这位僧人在她小学时,还曾与父亲在明州市阿育王寺重逢。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那位身为寺院住持的高僧,对父亲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恭敬,眼神言语间流露着近乎对长辈般的敬仰。这种态度显然超出了普通居士与僧人之间的关系。
母亲去世后,父亲几乎断绝了所有社交,却经常带她走访各地寺庙道观,美其名曰为母亲祈福。
在她12至18岁期间,他们几乎踏遍了长沙周边乃至全国的名刹古观。令人费解的是,在一些偏僻的寺院和隐世道观中,父亲总能与某些僧道相谈甚欢。
迁居蓝田县后,在一个寒冬腊月,曾有位身着单薄紫袍的道长登门拜访。从其气度装束判断,在道教中地位定然不凡,却对父亲表现出与阿育王寺住持如出一辙的谦恭态度。
成年后自己因学业工作离家,对父亲的社交圈便知之甚少了。
梳理至此,林天越发察觉父亲的行径,果真与常人大不相同。她决定前往拜访这两位宗教人士,弄清楚父亲的真实身份,由于青城山距离长安较近,她计划本周六先行前往碰碰运气。
接下来的一周对林天而言格外漫长。周三下午,古井水的检测报告终于出炉,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
这个结果让她倍感失落,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即将到来的青城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