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哗然。
江湖鼎沸。
所有出世的洞天福地都为之震惊。
这件事甚至比了李北尘打败石问道还要让人侧目。
随着战况的细节被天机阁披露。
整个巨象门的声威也在同步提升。
原来巨象门只是靠李北尘这一位绝顶高手为擎天柱。
但是现在,巨象门的百象阵也被人津津乐道。
八百象兵卫,组成百象阵。
这样的威势太过强大。
让人们知道,除了李北尘,巨象门也有这样强大的杀手锏。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其中细节。
巨象门中,能将百象阵发展到这样地步的,古往今来也只有李北尘一人。
后来者想要达到他现在这个程度,可以说很难。
当然,这种弊端,巨象门自然不会自曝其短。
……
武关城内,李北尘独上小楼。
江湖风雨,对他而言,没有太多干系。
他所求唯己,如果说还要分心关注的,也只有寥寥几件决定九州未来的大事。
李北尘取出那本【玄真笔谈】。
集中注意。
沉浸进去。
【余尝为宗师,登九重天境】
【曾偶得造化,获天地真武一脉】
【惜乎!臻至宗师绝巅之际,天机终差一筹】
【真武未竟,唯一性不成,抱憾而终】
【今录所得于兹,以待有缘】
这本玄真笔谈的作者,他自述,自己乃是一位宗师,九重天之境的高手。
更是机缘巧合,得了一份没有人修炼过的天地真武。
可惜,在最后宗师九重天时。
差了一筹机缘。
没有将这真武大成,成就唯一之性。
最后遗憾寿终而亡。
“天地真武,唯一之性”
李北尘眼神一凝。
他拿出两件事物。
一颗碧水珠子和一本琉璃书册。
这两个东西分别是【大哉乾元无量真经】和【三妙三欲三乐见神经】的载体。
是他从广陵绝和妙玉女身上得到的战利品。
东西很是奇妙。
不落于白纸,只能用这种特殊载体承载。
李北尘曾试过誊抄,发现无论写到什么白纸甚至雕刻到石板上,就只有他能看得到。
其余人看起来就是一团乱画的涂鸦。
他将【大哉乾元无量真经】口述给秦燕。
也发现她完全茫然。
仿佛李北尘口述的武学,是什么天书。
完全没办法理解。
只有李北尘才能看到并且理解这经文。
并且,其中蕴含的武学更是强悍。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地真武?”
李北尘眉头一皱。
但是按照这【玄真笔谈】上所讲。
真正的天地真武。
宝物自晦。
非有缘人不能得到。
更非大机缘者不可开启。
其代表着某种直指自然,生灵,万物间某种特质的至理。
极度的珍贵。
怎么可能他就直接从几个洞天福地的真传弟子中得到。
这样的宝物,也不应该随意放在这些出世的弟子身上。
显然是不正常。
李北尘继续往【玄真笔谈】后面看去。
刚刚的疑惑,渐渐迎刃而解。
原来,如果将这天地真武修行到集大成的地步。
便可以和自身本源融二为一,证就唯一之性。
如果修为达到这种程度。
便可以立下道统。
将自身武学传播这天地中。
只要修行者一派的人越多,越强,就会反哺源头。
壮大证就唯一之性的那位尊者。
不过,这要想传播自身武学,也有种种苛刻条件。
【玄真笔谈】上记载。
【法脉流布,必循玄枢】
【修者若林,力盛如岳,则反哺道源,壮其真一】
【然传法之苛,天律森然,非根骨缘法俱足者不可得闻】
就如同丹霞赤城天的【大哉乾元无量真经】。
其载体就李北尘手中的这一枚碧水珠子。
但若是想凝出这样一份载体,需要丹霞赤城天证就【大哉乾元无量真经】唯一之性的那位老祖亲自出手。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限制。
不同的天地真武,这类限制各不相同。
所以广陵绝才会挑战九州天下高手。
选出最合适之人,送出这颗碧水珠子。
但是如果有人修行这【大哉乾元无量真经】,那他的高度最高也便是宗师九重天。
并且面对这至高真武证就唯一之性的尊者。
是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犹浮羽临渊岳】
【念动即倾,万法皆喑】
看到这里,李北尘现在总算知道。
为什么这广陵绝和妙玉女,能如此痛快的就将这样高深莫测的神功给他。
他们洞天之中的老祖,定然是这相应神功的集大成者。
证就唯一之性。
若他真正修行了这门神功,那前路便已经断绝。
当然,这对很多普通的一品武者而言。
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宗师九重天就是他们不敢奢望的境界了。
但是对李北尘而言,显然不甘心止步于此。
他要一步一步,追求武道之极限。
成为武道最顶峰的存在。
而这【玄真笔谈】上还记载。
远古时期,天地灵机浓郁,各种神物层出不穷。
天地真武,便在那个时候最为广泛涌现。
有机缘者便能凭借自身的精神灵觉。
找到了看似平凡的物品。
从而感悟某种天地真武。
创造属于自己的道路。
就像那十大洞天的主人。
个个都是由各种机缘逆天之辈。
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天地真武。
将修为推进到某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当时过境迁,这一波精神武学类别的天地真武,逐渐从天地间消失。
到上古时期,真气武学,开始大行其道。
也是因为真气类的天地真武,源源不绝的出现,各门各派,百家齐放。
从远古时期,十大洞天。
到上古时期,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无数秘境。
武学繁荣昌盛。
这丹霞赤城天便是其中之一。
他们得到了【大哉乾元无量真经】这样的天地真武。
开始崭露头角,甚至登顶武林强者之林,占据三十六小洞天之一。
而这玄真笔谈的作者也在那个时期,得到了这样的武学。
不过可惜,他最终没有将所修天地真武,证就唯一之性。
最后只得抱憾而终。
李北尘眼眸之中,思索之色不断闪过。
他在其中,隐隐把握到了某种武学演进的脉络。
按照这【玄真笔谈】上的记载。
远古时期,精神类的天地真武,层出不穷。
到了上古时期,是真气武学横行。
但到近古时期,一直到现在。
应当是气血武学普世。
但是实际上,气血之道却从来没有诞生宗师级别的存在。
一直到现在,就连换血武圣也少之又少。
从近古到现在,两千年里,以六十甲子年为一代。
在这一个时代之中,甚至可能就一位换血武圣诞生。
“难道只是因为灵机还没有复苏?这些气血之道相关的天地真武还没有出现。”
李北尘一时间陷入深深的疑惑之中。
他忽然想起自己所修炼的【般若龙象经】。
这昔年般若的龙象绝学横压天下。
境界玄奥,高深莫测。
简直就像是跨时代的外功武学一般。
根本找不到出处。
“难道昔年般若,就得到过这样关于气血类的天地真武?”
“如果这样说,他们之后为什么会忽然灭绝?”
一时间,李北尘浮想联翩。
不过这些都是前尘往事,现在已不可追溯。
但是李北尘知道,他若想攀登顶峰。
必然不能修行前人武学。
应该独自开辟道路。
李北尘目光幽幽看向天空。
“大世之争,灵机复苏,天骄辈出。”
“真是一个让人期待的时代。”
“这些洞天福地武修纷纷出世,有一部分是为了争龙,解决幽冥境问题。”
“其余如同石问道,广陵绝,妙玉女这种顶级洞天的真传。”
“怕是就是为了等待着灵机复苏,天地间再度出现无尽的机缘吧。”
他放下【玄真笔谈】,再度沉入修炼当中。
大世之争,机缘再多,没有实力,也无法把握。
他必须抓紧一切机会,投入修炼之中。
……
与此同时,北方战场。
刘病虎率领大军势如破竹。
韩无当这些中小诸侯所联合的盟军,本来就节节败退。
现在加上李北尘之前一战。
让万宗谷的有生力量全部耗尽。
他们再无余力。
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如果不出意外,这一州之地,刘病虎即将攻克。
天下九州,九中其五,就即将纳入他的执掌之中。
然而,潜龙欲登九重天,往往总多劫难。
刘病虎的虎军在北方与韩无当这几个中小诸侯对决。
昔日紫山关前,盟军盟主拓跋章也和项雄信在焦灼拉锯,欲要决出雌雄。
在此风云汇聚,大势将决之际。
拓跋章也和项雄信先一步分出了胜负。
这一战的胜负出乎天下所有人的预料。
蜀中王拓跋章和项雄信竟然双双成为败者。
一个小诸侯异军突起,同时执掌益州汉中关中,成为最大胜家。
这消息,就算是李北尘也眉头一挑,专门查看了详细密报。
“李三凤……”
李北尘眼神一凝,浮现出当时紫山关外,那个星眉剑目的青年。
十八路诸侯,当时这李三凤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诸侯。
甚至都没有多少发言。
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李三凤是除了刘病虎,萧道升这些大诸侯外,唯一一个有绝顶高手跟随的小诸侯。
护卫他的,正是嵩山大禅寺法印禅师。
李北尘拿起密报。
这位李三凤先代益州。
竟然在拓跋章这个当时的十八路盟军盟主眼皮子底下,以八百玄甲兵,奇袭成都。
端了拓跋章老巢。
而后马不停蹄,走阴平道,闪击长安。
让项雄信也一败涂地。
这拓跋章和项雄信两人。
拓跋章率领残部,遁入十万大山。
而项雄信不受李三凤劝降,自刎归天。
而其余拓跋章和项雄信的麾下,皆投与其麾下。
一战天下惊。
并且,在这消息传来之际。
这位异军突起的李三凤,直接马不停蹄奔赴北方战场。
他要和韩无当几人联手。
阻止刘病虎北伐。
随着李三凤大军到来,原本节节败退的战局,一时间竟然又回到了平分秋色地步。
……
北方战场。
虎军帅帐之中。
刘病虎和诸葛阳明齐坐一堂。
刘病虎眉头紧蹙。
“真是没有预料到,这李三凤居然如此果决。”
“连自己刚刚占据的益州和关中,都没有消化完毕,就立刻挥师来到北方战场。”
“只要再晚五日,我们就能一举将韩无当他们扫荡,定鼎九州局势。”
诸葛阳明羽扇纶巾,轻声道。
“病虎,如今看来,这李三凤才是你真正的大敌啊。”
“他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唯一机会。”
“让天下变数再生。”
刘病虎看着帐中挂着的堪舆。
“老师,计将安出?”
诸葛阳明轻摇羽扇。
逐字逐句分析道。
“病虎,如今那李三凤虽然大军凶悍,但是凭借一时之勇。”
“他们内忧外患,各怀心思。”
“若一直连胜,还可掩藏隐患。”
“但现在这个状态,时间一长,便会暴露问题。”
诸葛阳明沉声道。
“我们趁此时机,离间他和各大小诸侯,散播谣言,说其意欲吞并韩无当这些诸侯。”
“一旦抓住机会,当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强势镇压。”
“便可大破其联盟,奠定北方局势。”
听到诸葛阳明抽丝剥茧,将局势分析清楚。
刘病虎面露喜色。
但是他见诸葛阳明的眉头依然紧皱。
不由问道。
“老师,既然如此,那我们只需稳扎稳打,不骄不躁,自然可获得最后胜利。”
“但看你依然凝重,可有何问题?”
诸葛阳明目光看向堪舆的最上方。
“但是此战的关键,是在于不受幽云那一位豪杰的干扰。”
“幽云铁骑,天下无双。”
“机动性极强,而且能连成军阵。”
“来去如风,所向披靡,往往需要数倍步卒,才能勉强防御。”
诸葛阳明面色有些凝重。
“如果我预料没不差,这位幽云萧道升,怕是已经和李三凤在接触了。”
“纵然还没有到,李三凤的使者也必定在路上。”
刘病虎闻言,眉头紧皱。
即使没有明确的消息,但是他相信自己老师的判断。
“老师,所以如今的关键,是要阻止萧道升从幽云而下,介入北方战场。”